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144章 首次招募,一位特级教师的出现

电话那头的声音年轻、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诚恳。

“陈老师,您教了一辈子书,有没有想过,亲手打造一所,完全符合您教育理念的学校?”

就是这句问话,像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在陈望沉寂多年的心湖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他握着听筒,没有立刻回答。办公室里很安静,能听到窗外操场上学生们模糊的喧闹,还有自己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打造一所……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学校?

这个念头,何其大胆,又何其遥远。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刚刚踏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在备课本的扉页上写下的那句话:“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容器。”

可几十年过去了,他手里的火炬,渐渐变成了量杯。他每天的工作,不再是去发现和点燃那些独特的火苗,而是精确地计算着该给每个容器灌输多少知识点,才能在最终的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

他的教案越来越厚,上面的考点分析越来越精细,划出的红线越来越密集。他成为了全县最成功的“灌输者”,被评为特级教师,挂在荣誉墙上,成为所有年轻老师仰望的标杆。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个曾经想点燃火焰的年轻人,早已被埋在了这厚厚的教案和荣誉证书之下,快要窒息了。

“陈老师?您还在听吗?”电话那头的沈铭没有催促,只是轻声确认。

“在。”陈望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有些沙哑。

“青云镇现在一穷二白,但我们有钱,有一点点刚起步的文旅项目带来的钱。我们还有一个愿意为教育豁出去的镇长,和一群渴望改变命运的孩子。”沈铭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递过来,“我们不懂教育,所以我们不敢对您指手画脚。我们能给的,除了那份在您看来或许有些俗气的薪酬,就是一份绝对的信任和授权。您来,您就是青云镇教育的总设计师。校舍怎么改,课程怎么设,老师怎么用,您说了算。我们只负责一件事,就是把您的理念,变成现实。”

信任。授权。总设计师。

这几个词,比那三十万年薪,更让他心头巨震。

在县一中,他是“陈望老师”,是语文组的定海神针,是学校的活招牌。但他也只是这部庞大教育机器上一颗光亮但无法自主的螺丝钉。他的上面,有年级主任,有教务处,有副校长,有校长,还有教育局。每一项小小的教学改革,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在无数的会议和文件中消磨掉最初的热情。

“我需要考虑一下。”陈望最终说道。他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份突如其来的冲击。

“应该的。陈老师,无论您做什么决定,我们都尊重。打扰您了。”沈铭没有半句多余的纠缠,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这份干脆,反而让陈望心里那点疑虑消散了几分。这不像是一个处心积虑的骗子,更像是一个目标明确、对人才有着足够尊重的实干家。

陈望放下电话,缓缓走到窗边。

远处的青色山峦在薄雾中连绵起伏,那里就是青云镇的方向。

他看着那片山,入了神。直到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老陈,没打扰你备课吧?”

来人是校长刘卫东,他脸上挂着一副惯常的、和煦如春风的笑容,仿佛只是路过顺便看看老同事。

“刘校,您怎么来了?快请坐。”陈望回过神,指了指自己对面那张给学生答疑用的椅子。

刘卫东没有坐,而是走到陈望身边,与他并肩站在窗前,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远山。

“这天气,看着就舒服。不像办公室里,人多嘴杂,什么乱七八糟的传言都有。”刘卫东看似随意地开了口,眼睛却一直留意着陈望的侧脸。

陈望没有接话,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见陈望不动如山,刘卫东心里那块石头悬得更高了。他转过身,拍了拍陈望的肩膀,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老陈啊,咱们俩相识快二十年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淡泊名利,风骨过人。所以啊,外面那些风言风语,我一听就知道,肯定跟你没关系。”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呢,有些话我还是得跟你交个底。青云镇那个所谓的高薪招聘,我已经托人打听清楚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噱头!”

刘卫东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说得斩钉截铁。

“那个叫沈铭的年轻人,仗着搞文旅项目做出点成绩,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三十万年薪?他拿什么给?镇财政的钱,每一笔都有规划,他敢乱动?投资商的钱?人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慈善的!这就是画了个大饼,想骗个有分量的老师过去,给他那个项目站台、造势。等名声造出去了,人骗到手了,到时候能不能兑现,可就两说了。”

他见陈望依旧沉默,又加了一剂猛料:“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真能拿出这笔钱。老陈,你想想,青云镇是什么地方?山沟沟里,要什么没什么。你这一辈子清誉,要是为了这点钱,晚节不保,跟一帮投机倒把的年轻人搅和在一起,值当吗?你可是咱们县教育界的旗帜,是无数年轻老师的榜样。这面旗,可不能倒啊!”

一套组合拳,有理有据,又饱含“深情”。先定性为“骗局”,再从“名誉”上施压,最后用“旗帜”和“榜样”进行道德捆绑。这是刘卫东最擅长的谈话艺术。过去,他用这套方法,留下了不少想跳槽的骨干。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刘卫东的目光紧紧锁着陈望,他相信,没有人能抵挡住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劝诫”。

许久,陈望终于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

“刘校,你还记得我刚来一中的时候吗?”

刘卫东一愣,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这个。

陈望没有等他回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那时候,我还是个毛头小子。有一次上公开课,我没按教案讲,带着学生讨论了一整节课的《离骚》,从屈原的理想,讲到文人的风骨。课后,当时的教务主任把我骂得狗血淋头,说我浪费时间,不讲考点。是你,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这堂课上得好,有风骨’。就因为你这句话,我在这里,一待就是二十五年。”

刘卫东的表情缓和下来,眼底浮现出一抹得意。他以为陈望是在忆苦思甜,是在感念自己的知遇之恩。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

“可是刘校,”陈望打断了他,目光从远方的群山收回,第一次正视着刘卫东的眼睛,“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再也没跟我聊过‘风骨’,只会跟我聊‘成绩’和‘稳定’了?”

刘卫东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陈望的眼神平静如水,却带着一股让刘卫东无法回避的力量。

“刚才,青云镇那个沈主任,给我打了电话。”陈望坦然道。

刘卫东的心猛地一沉。

“他没跟我谈钱,也没跟我谈待遇。”陈望的嘴角,浮现出一抹近乎嘲讽的弧度,“他问我,想不想亲手打造一所,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学校。”

他看着刘卫东,一字一顿地问:“刘校,这么多年,您是我的领导,是我的朋友。可您问过我,我想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吗?您问过我,除了升学率,我还想教给学生什么吗?”

刘卫东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问过吗?

没有。

他只关心陈望的班级均分是不是全县第一,关心陈望能不能带出更多的清北苗子,关心陈望这块金字招牌能不能擦得更亮。至于陈望的教育理念……那是什么?能当饭吃吗?能换来教育局的表彰吗?

“刘校,你跟我谈情怀,谈荣誉。那个年轻人,他跟我谈理想。”陈望的语气里,带着深深的疲惫,也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解脱,“情怀,被现实磨了二十多年,还剩多少?荣誉,证书在柜子里都快发霉了。可理想……我以为它早就死了,但今天,有人告诉我,它还有机会活过来。”

刘卫东的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却被对方用一把生锈的钥匙,打开了他从未窥见过的心门。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他知道,再说任何话都是多余的。

“你……你好自为之吧。”刘卫东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转身拂袖而去。那背影,狼狈不堪,再没有来时的半分从容。

办公室的门被重重带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陈望重新走到窗边,看着刘卫东穿过操场的、显得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没有胜利的快感,只有一种告别过去的怅然。

他拿起桌上的手机,屏幕上还留着那个来自青云镇的陌生号码。

他想了想,没有立刻回拨。

而是打开通讯录,找到了一个存着的名字——“学生-李响”。

电话很快被接通,那头传来一个充满活力的声音:“陈老师!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我前两天还跟媳妇念叨,说好久没去看您了。”

李响,是陈望十年前教过的学生,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当年家境贫寒,差点辍学,是陈望资助他读完了高中。如今,李响已经是市里一家知名建筑设计公司的合伙人。

“小响,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陈望的语气温和。

“您说!只要我能办到,上刀山下火海!”

“没那么严重。”陈望笑了笑,“我想请你,帮我画一张学校的设计图。一所……小学的图纸。”

电话那头的李响愣住了:“小学?老师,您要办学?”

“还不知道。”陈望看着窗外的远山,眼睛里重新燃起了那簇熄灭已久的火焰,“但我想先看看,我理想中的学校,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子。”

挂了电话,陈望才终于拨通了沈铭的号码。

青云镇政府,沈铭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孙镇长背着手,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来回踱步。

“怎么样?那个陈望,怎么说?”他已经来问了第三遍了。

沈铭摇了摇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说要考虑一下。”

“考虑一下,就是没戏了!”孙镇长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泄了气,“我就知道,三十万算个屁!人家是特级教师,是文化人,在乎的是名声!我们这儿是乡下,来我们这儿,不就等于自降身价吗?”

沈铭没说话,只是看着自己的手机。

刚才那通电话,他完全是按照模拟器给出的“唯一活路”方案执行的。

【模拟招募陈望事件。】

【方案一:强调三十万年薪。结局:陈望认为你是个只懂钱的粗鄙之人,当场拒绝。】

【方案二:强调住房和家属工作。结局:陈望认为你意图收买他,感到被侮辱,挂断电话。】

【方案……三十六:……被刘卫东校长截胡,计划失败。】

【唯一幸存方案:不谈钱,不谈待遇。只问他一个问题:“陈老师,您教了一辈子书,有没有想过,亲手打造一所,完全符合您教育理念的学校?”】

当时看到这个方案,沈铭自己都觉得离谱。这叫招募?这跟传销组织发展下线有什么区别?画大饼谁不会?

可他还是照做了。

现在,他只能等待,等待这个看似最不靠谱的方案,开出结果。

就在孙镇长唉声叹气,准备宣布“凤凰计划”胎死腹中时,沈铭的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正是陈望的那个号码。

沈铭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看了一眼孙镇长,按下了接听键,并打开了免提。

“喂?”

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听筒里清晰地传来。

“沈主任吗?我是陈望。”

孙镇长猛地从沙发上弹了起来,凑到手机旁边,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了。

“陈老师!您好您好!”沈铭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一句让沈铭和孙镇长都愣在当场的话,缓缓响起。

“沈主任,你说的那个地方,那个学校……我想,亲眼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