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们三年来的经历和情况。”子荔目光炯炯,心中充满了期待。
姬过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来:“三年前,自从与大首领分别后,在下和小小骑着飞马,踏上了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羌海之旅。”
“我们先后穿越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不时遇到各种凶禽凶兽。有一次,我们正小心地在林间穿行,突然一只体型巨大的黑熊向我们扑来。”
小小在一旁补充道:“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那黑熊来势汹汹,我都以为要遭殃了。”
姬过紧紧握住拳头,接着说:“在下迅速抽出背上的弓箭,在黑熊即将扑到跟前的同时,用力射出一箭,一下射中黑熊的眼睛。黑熊痛苦地大声咆哮,不顾一切的向我们冲来,小小一提缰绳飞到空中,堪堪躲过黑熊的攻击。”
“我们也走过一片片广袤的草原,”姬过继续说道,“有一回,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在下死死抓住缰绳,两只羌獒也依偎在我们身边,等待着风暴过去。”小小心有余悸地补充说。
“在与各个部族交流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不少困难,有些部族对我们充满了警惕,甚至拒之门外。
“有一个部族,我们刚到他们的营地,就被一群手持武器的土着围住了,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敌意,不让我们靠近。”姬过无奈地说。
“但我们没有放弃,耐心向他们讲述大首领的功德,讲述会盟的好处。有一个部族酋长,一开始根本不愿听公子的说话,指着鼻子就骂,说我们是来捣乱的。”小小回忆道。
“有一个部族酋长是个脾气暴躁的老者,他一开始根本不愿意听公子的话,我们并没有后退,详细向他讲述历史上会盟带来的繁荣和稳定,还拿出大首领在黑水沟炼铁,为百姓打造兵器农具的事例,经过几天的劝说,老者终于被打动,愿意考虑会盟之事。
“还有一些部族语言不通,小小发挥出过目不忘、耳熟能详的本事,很快就学会当地的语言,我们与各部族交流,一个部族接着一个部族地游说,每一次成功,都离目标更近一步。”
“我当时就跟着那些族人学习他们的语言,听他们说话,然后努力模仿。一开始说得很蹩脚,闹了不少笑话,但慢慢地就熟练了。”小小笑着补充道。
“三年来,我们走遍了洮羌和三河间的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部族表示愿意加入会盟,但还有一些势力较大的部族,仍然在观望。
“在一次游说中,我们遇到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这个部族的酋长武艺高强,手下士卒众多,他说若要尊大首领为西羌共主,除非大首领能打败他。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觉得,这或许是让这个部族加入会盟的唯一办法,于是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时小小接着说:“这是这些部族的人口、物产、地域分布及风俗习惯介绍和说明。”随后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书呈给子荔。
子荔看着羊皮书,接着问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石炭矿和铁精矿?”
“回大首领,我们在洮水以南百多里的地方发现一处泥炭矿,也采集了一些作实验,可惜这种泥炭燃点低,不耐火,难有大用。
“但在湟水以西、羌海以北附近发现一大型露天石炭矿,品质不错,可惜地处偏远,距离此处千里之遥。在羌海以东、湟水以南的花石山、达板山、野牛山和瓦里山都有大量铁精矿分布,易于冶炼。”小小回答道。
“那里气候如何?”
“那里的气候与滨洮和洮羌相似,冬天寒冷,夏秋之际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适宜耕种。”小小详细地回答。
“这些部族的来历若何?”
姬过看了看小小,小小侃侃而谈道:“此地素来有‘五戎’、‘七戎’之说,概称‘西戎’,据说尧是羌人,炎黄时期,很早就与羌人来往,后来炎黄入主中原,逐渐与夷、苗、狄融合,舜时将衡山的三苗一部迁至我族以西,与当地土着长期杂居,融合部分氐族人,逐渐从西戎中分化出来。”
“这些部族的风俗习惯如何?”子荔饶有兴趣地问道。
“总得来说,这些部族欣慕中原文化,早在商朝时期就与中原有来往,并互相交流影响,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显得非常落后。由于其东面和南北面都受到秦国的遏制,只能向西发展,逐渐形成以三河间的羌海为中心,那里地域广袤,幅员辽阔,有先零羌、封养羌、牢姐羌等部族,有的延伸到西面极远的地方。”
“羌海又是什么地方?”
“那里是一片辽阔的大海,东西长好几百里,南北宽一二百里,水天一色,海中遍布大小不等的小岛和沙洲,水鸟云集,遮天蔽日。湖中水面清澈,大鱼成群,有的重达几百斤,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小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着羌海的美景。
“他们没有建立诸如秦国、晋国、魏国那样的国家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