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 第135章 奇兵定西夏 烽火连朔方

延安府失陷的急报传入中军大帐时,晁盖正手持沙盘木棍,凝视着燕京城周边的兵力分布。帐内烛火跳动,将众将的身影投射在帐壁上,气氛凝重如铁。袁崇焕话音刚落,晁盖手中的木棍重重顿在沙盘西侧 —— 那里标注着延安府的位置,此刻已被代表西夏的蓝色旗帜覆盖。

“西夏小儿,竟敢趁火打劫!” 晁盖声音不高,却带着九阳真气特有的震摄力,帐内烛火应声摇曳。就在此时,他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阵清晰的系统提示音:【叮!系统任务发布:抵御西夏大军来犯,并进行全歼!任务奖励:武侠点 10 万!】

晁盖眼神微亮,心中定了定神。这系统任务来得正是时候,既印证了他驰援西路军的决断,又给全军增添了一份底气。他压下心中的波动,继续说道:“李靖虽早有部署,但西夏十万大军来势汹汹,仅凭杨再兴、牛皋的背嵬军,恐难速胜。若迁延日久,恐生变数。” 他目光扫过帐内众将,最终落在站在末位的几位梁山好汉身上,语气中多了几分笃定。

吴用、林冲、秦明、呼延灼、武松等人闻声抬头。吴用手摇羽扇,目光锐利如鹰,似乎已从晁盖细微的神色变化中察觉到异样;林冲一身银甲,丈八蛇矛斜靠在身侧,铠甲上的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紧握矛杆的手微微用力;秦明手持狼牙棒,满脸虬髯因愤怒而抖动,呼吸都变得粗重;呼延灼则轻抚胯下乌骓马的缰绳,眼神坚定,指尖在马鞍上轻轻敲击,似在盘算行军路线;武松背负双刀,身形如松,虽未言语,周身却透着一股悍不畏死的气势,双眼中寒光更盛。

“吴用、林冲!” 晁盖开口,声音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命你二人为主将,率秦明、呼延灼、武松及五万大军,即刻驰援西路军,协助李靖全歼西夏兵马!此役事关重大,务必一战功成!” 他刻意加重了 “全歼” 二字,既是对众将的嘱托,也是对系统任务的回应。

“末将遵旨!” 五人齐声领命,声音震得帐内空气都微微颤动,帐外值守的士兵都不禁侧目。

吴用上前一步,羽扇轻摇:“陛下放心,臣定与林将军等人同心协力,不破西夏,誓不还朝!” 他早已在心中盘算:五万大军中,既有梁山旧部的三千精锐步卒 —— 这些人都是历经无数战事的老兵,擅长近身搏杀和山地作战;又有晁盖新拨的两千神机营士兵,配备了朱停改良的燧发枪和震天雷,燧发枪射程可达百丈,震天雷威力足以轰开厚重城门。若能与李靖的西路军形成夹击之势,西夏大军必败无疑。

林冲也上前躬身:“末将愿为先锋,率军疾驰,尽快与李将军汇合。” 他手中的丈八蛇矛已饥渴难耐,自从归顺晁盖后,他大多负责练兵之事,还未真正在大规模战场上大展身手。此次驰援西路军,正是他建功立业、报答晁盖知遇之恩的好机会。

晁盖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虎符,虎符通体黄铜打造,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和 “调兵” 二字,泛着陈旧的光泽。他将虎符递给吴用:“此乃调兵虎符,沿途各州府见符必当全力配合,为大军提供粮草补给。每到一处,务必清点粮草数目,确保军需充足。” 他顿了顿,又道,“西夏主帅李乾顺虽被俘,但西夏军仍有残余势力,且其背后恐有波斯明教暗中支持 —— 据密探回报,明教已派来十余名圣火使相助西夏,这些人擅长诡异功法,你们务必小心行事。”

“臣明白!” 吴用双手接过虎符,郑重地揣入怀中,仿佛捧着千斤重担。

晁盖又看向秦明、呼延灼、武松:“秦将军,你率三千骑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务必确保大军行进畅通。沿途若遇狭窄山道,需派人清理碎石;若遇河流,需尽快搭建浮桥,不可耽误行军进度。”

秦明兴奋地挥舞着狼牙棒,狼牙棒上的铁刺在烛火下闪着寒光:“末将遵旨!定不会让大军多等片刻!” 他本就性格急躁,最适合先锋一职,恨不得立刻率军出征。

“呼延将军,你率五千重甲步兵断后,防备西夏军偷袭。重甲步兵需保持阵型,每行进十里便停下休整,检查铠甲和武器,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 晁盖看向呼延灼,眼中满是信任。呼延灼久经沙场,沉稳老练,断后之事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呼延灼抱拳,声音浑厚:“末将领命!定护得大军后方安稳!” 他渴望在战场上重现当年的威风,此次断后,虽不如先锋那般冲锋陷阵,却也肩负着重要使命。

“武都头,你率一千精锐步卒,负责大军的侦察警戒。侦察范围需覆盖大军前后左右五十里,若遇敌哨,务必全歼,不可走漏消息。若发现大规模敌军动向,需第一时间回报,不得延误。” 晁盖最后看向武松。

武松微微颔首,双眼中寒光一闪:“末将领命!” 对于侦察警戒的任务,他得心应手。他曾在景阳冈打虎,又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身手敏捷,观察力敏锐,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发现异常。

部署完毕,五人转身退出大帐,即刻着手准备。帐外,夜色正浓,星光点点,凉风吹过,带着几分寒意。五万大军早已在营外列阵,士兵们手持兵器,铠甲在月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整齐的队列如一条黑色巨龙,延伸至远方。

吴用、林冲等人翻身上马,立于阵前。吴用手持虎符,高高举起,虎符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将士们!西夏大军入侵我华夏领土,攻占延安府,残害我百姓 —— 据逃出来的百姓说,西夏军所到之处,房屋被烧,粮食被抢,老人小孩都难逃毒手!陛下命我等驰援西路军,全歼西夏兵马!尔等可敢随我出征,扬我华夏军威,为百姓报仇雪恨?”

“愿随将军出征!扬我华夏军威!为百姓报仇雪恨!” 五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音如惊雷般响彻夜空,震得周围的树木都微微摇晃,栖息在树上的鸟儿纷纷惊飞。

“出发!” 吴用一声令下,秦明率领三千骑兵率先冲出,马蹄声如雷,在夜色中留下一串烟尘。骑兵们身着轻甲,手持马刀,身体伏在马背上,速度快如闪电。

随后,吴用、林冲率领主力大军紧随其后。主力大军分为前中后三队:前队是两千神机营士兵,每人背负一杆燧发枪和两枚震天雷;中队是梁山旧部的三千精锐步卒,手持长枪或朴刀;后队是一万五千普通步兵,负责搬运粮草和武器。

呼延灼则率五千重甲步兵断后,重甲步兵身着厚重铠甲,手持长盾和长枪,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他们与主力大军保持着三里的距离,既能防备偷袭,又不会耽误行军。

武松的侦察部队早已四散而出,他们身着轻便布衣,手持短刀,动作敏捷如猎豹,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融入周围的山林。

大军行进途中,吴用与林冲并马而行。夜色中,只能看到两人模糊的身影和战马的轮廓。吴用羽扇轻摇,即使在行军途中,他也没有片刻放松:“林将军,依你之见,我军何时能与李将军汇合?”

林冲目视前方,沉声道:“若一路顺利,每日行军八十里,不出五日,我军便可抵达延安府附近。但西夏军恐会在沿途设伏 —— 从这里到延安府,需经过黑风谷、乱石滩等多处险要之地,这些地方易守难攻,是设伏的绝佳地点。我等不可掉以轻心,需命武松的侦察部队多加留意。” 他手中的丈八蛇矛微微颤动,似乎已察觉到前方的危险。

吴用点头:“林将军所言极是。我已派人告知武都头,重点侦察黑风谷和乱石滩一带,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大军行至黑风谷入口时,武松率领的一名侦察兵匆匆回报:“吴将军、林将军,前方黑风谷两侧有埋伏,看旗号,似是西夏军的残余势力!大约有五千人,手持弓箭和滚石,正隐藏在山谷两侧的密林中!” 侦察兵跑得满头大汗,呼吸急促,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吴用与林冲对视一眼,林冲冷笑道:“来得正好!正好让他们尝尝我军的厉害!” 他勒住战马,高声下令:“全军停下!准备作战!”

很快,大军便停下脚步,士兵们迅速列好阵型:神机营士兵在前,举起燧发枪,对准黑风谷入口;步卒在后,手持长枪,严阵以待。

吴用羽扇指向秦明、呼延灼、武松:“秦将军,你率骑兵从黑风谷两侧的山道绕行,绕到敌军后方,待我军发起进攻后,从后方突袭,切断敌军退路;呼延将军,你率重甲步兵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注意躲避滚石和弓箭;武都头,你率精锐步卒潜入黑风谷两侧的密林中,扰乱敌军阵型,伺机斩杀敌军将领。”

“好!” 三人齐声应道,各自率军行动。

秦明率领三千骑兵,沿着黑风谷两侧的山道疾驰。山道狭窄陡峭,骑兵们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前进。好在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骑手,很快便绕到了敌军后方。

呼延灼率领五千重甲步兵,一步步向黑风谷入口逼近。重甲步兵手持长盾,组成一道严密的盾墙,缓缓向前推进。

武松则率领一千精锐步卒,手持短刀,悄无声息地潜入密林中。密林中树木茂密,光线昏暗,他们如同幽灵般穿梭,很快便接近了西夏军的埋伏地点。

片刻后,黑风谷中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呼延灼一声令下:“进攻!” 重甲步兵推着盾墙,向谷中发起冲锋。西夏军见状,立刻射出弓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打在盾墙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却无法穿透盾牌。

西夏军见弓箭无效,便从山谷两侧滚下巨石,巨石如小山般砸向重甲步兵。呼延灼早有准备,下令:“分散躲避!” 重甲步兵迅速分散开来,巨石落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大坑,扬起漫天尘土。

就在这时,武松率领的精锐步卒突然从密林中冲出,他们手持短刀,身手敏捷,如猎豹般冲入西夏军阵中。一名西夏士兵刚要举起弓箭,就被武松一刀砍断手臂,惨叫一声倒在地上。精锐步卒们见人就杀,很快便扰乱了西夏军的阵型。

西夏军阵脚大乱,呼延灼趁机率领重甲步兵发起猛攻,一步步将西夏军逼入黑风谷深处。

而秦明率领的骑兵则在此时从敌军后方发起冲锋,骑兵们手持马刀,如潮水般冲向西夏军。马刀挥舞,西夏士兵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山道。

西夏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窜。

“杀!” 林冲手持丈八蛇矛,率军冲入敌阵。蛇矛所过之处,西夏军士兵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他的银甲。他目光如炬,四处寻找西夏军的将领。很快,他便看到一名西夏将领正率军突围,那将领身着黑色铠甲,手持大刀,身材魁梧。

林冲大喝一声,拍马追去:“贼将休走!”

那西夏将领见林冲追来,心中大惊,挥刀便向林冲砍去。大刀带着呼啸的风声,势大力沉。林冲不慌不忙,丈八蛇矛轻轻一挑,便将对方的刀挑飞,随后蛇矛一刺,如毒蛇吐信,直取对方咽喉。

西夏将领惨叫一声,倒在马下,鲜血从咽喉处喷涌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失去将领的西夏军更加混乱,很快便被全歼。此战,大军歼敌三千余人,缴获粮草五千石、兵器两千余件,其中包括百余张弓箭和数十把弯刀。吴用命人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士兵,每人分得两斤干粮,又将兵器清点入库,稍作休整后,继续率军前进。

途中,大军又遭遇了几次西夏军的小规模偷袭 —— 有一次,西夏军派出五百名骑兵,趁夜偷袭大军粮草营。好在呼延灼早有防备,命重甲步兵日夜值守,最终将偷袭的西夏军全部歼灭,保住了粮草。还有一次,西夏军在必经之路的水源中下毒,武松的侦察部队及时发现,避免了大军饮水中毒。

每次遭遇偷袭,在吴用的英明指挥和林冲、秦明、呼延灼、武松等人的英勇作战下,都能轻松化解。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高涨,对全歼西夏军充满了信心,行军途中甚至能听到士兵们哼着家乡的小调。

第四日傍晚,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色。大军终于抵达延安府附近。远远望去,延安府的城墙隐约可见,城墙高达三丈,墙体由砖石砌成,上面布满了战斗的痕迹。城墙上飘扬着华夏军的旗帜,红色的旗帜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吴用知道,李靖的西路军已经收复了延安府。他立即命人前去联络,派去的人是一名机灵的小兵,手持调兵虎符的一半,以便李靖确认身份。

不多时,李靖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前来迎接。李靖一身戎装,铠甲上沾着泥土和血迹,脸上带着疲惫,双眼布满血丝,显然是多日未曾好好休息,但看到吴用、林冲等人时,眼中却难掩兴奋之色。

他见到吴用、林冲等人,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抱拳行礼:“吴先生、林将军,你们可算来了!有了你们的支援,全歼西夏军指日可待!”

吴用也翻身下马,与李靖拱手道:“李将军辛苦!我等奉陛下之命,特来支援。不知目前西夏军的情况如何?”

李靖叹了口气,脸上的兴奋之色褪去几分:“西夏主帅李乾顺虽被俘,但西夏军仍有七万余人,退守在延安府以西的定边县。定边县地势险要,背靠贺兰山,前有一条大河,易守难攻。而且西夏军在城中囤积了大量粮草,足够他们支撑数月,想要攻克定边县,并非易事。”

林冲上前一步,沉声道:“李将军放心,我等带来了五万大军,且配备了燧发枪和震天雷。燧发枪可远程攻击城上守军,震天雷可轰开城门。只要我军与西路军齐心协力,定能攻破定边县,全歼西夏军!” 他语气坚定,充满了信心。

李靖闻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有燧发枪和震天雷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当晚,大军在延安府外扎营。营地连绵数里,帐篷一座挨着一座,如同一座小型城池。士兵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搭建帐篷,有的在清点粮草,有的在检修武器,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吴用、林冲、李靖等人在中军大帐内商议明日的作战计划。大帐中央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定边县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定边县的城墙、河流、山道等地形。

吴用羽扇轻摇,指着地图上的定边县:“定边县地势险要,西夏军必当坚守不出。我等可兵分三路,一路从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一路从侧翼迂回,攻击敌军薄弱环节 —— 据侦察,定边县西侧城墙较为低矮,且防守兵力较少,可从此处突破;另一路则绕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的粮草补给线 —— 西夏军的粮草大多储存在定边县以北的粮仓,需派精锐部队前去烧毁。”

林冲点头,手指指向地图上的正面城墙:“吴先生所言极是。我愿率一路大军从正面进攻,吸引敌军火力。我会让神机营士兵在前,先用燧发枪压制城上守军,再用震天雷轰击城门,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李靖看向地图西侧:“我率一路大军从侧翼迂回,西路军中有不少擅长攀爬的士兵,可让他们携带绳索,从西侧城墙攀爬而上,潜入城中,打开城门。”

吴用又看向秦明、呼延灼:“秦将军、呼延将军,你们二人率一路大军绕到敌军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线。秦将军率骑兵快速奔袭,负责牵制粮仓外围的守军;呼延将军率重甲步兵,趁机冲入粮仓,点燃粮草。务必将粮仓彻底烧毁,不可留下一粒粮食。”

秦明和呼延灼齐声应道:“末将领命!”

吴用最后看向武松:“武都头,你率精锐步卒,负责侦察和袭扰敌军。在大军发起进攻前,需再次确认定边县的防守部署,若有变化,及时回报;在进攻过程中,可率部袭扰敌军后方,扰乱敌军军心。”

武松微微颔首:“末将领命!”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大帐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