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圣殿星魂 > 第33章 法医发现初恋死于完美谋杀

圣殿星魂 第33章 法医发现初恋死于完美谋杀

作者:圣殿星魂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2 00:44:19

完美谋杀

一位法医在解剖尸体时,发现死者竟是自己的初恋。

警方认定是自杀,但她颈部的微小针孔只有我能看懂。

那是我们年轻时共同设计的“完美犯罪”手法。

十年前,他拒绝了我的求婚,说想去大城市发展。

如今他衣锦还乡,成了叱咤风云的企业家。

而我一直留在这小城,默默无闻地与尸体为伴。

所有人都以为我会恨他。

但他们不知道,那个针孔记号,是我们曾经相爱的证明。

也是只有我才能破译的死亡密码。

---

解剖台上的灯光白得刺眼,冰冷,均匀地洒落,把一切都涂上一层不带感情的釉质。空气里是熟悉的消毒水味儿,混着若有若无的福尔马林,还有一种更原始的、属于死亡本身的微甜腥气。林墨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味,它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隔开了她与外面那个活生生的世界。

今天的最后一具。她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指关节,戴上新的乳胶手套,橡胶紧绷在皮肤上的触感令人安心。助手递过来的档案夹有些单薄,她随手翻开,目光掠过姓名栏——江屿。

两个字,像两枚生锈的针,猝不及防刺入眼底。心跳漏了一拍,随即是空洞洞的回响。她定了定神,视线下移。年龄:三十二岁。与她的初恋同岁。死因初步判定:高空坠落,大概率自杀。发现地点:滨江酒店后的崖岸,那是他们年轻时常去的地方。

巧合。一定是巧合。林墨告诉自己,指尖却有些发凉。她走到台边,深蓝色的裹尸袋拉链缓缓拉开,发出齿扣分离的、令人牙酸的细响。

一张脸逐渐显露出来。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尽管十年的光阴足以改变很多,但在看到那张脸的瞬间,林墨还是感觉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解剖室里只剩下自己血液奔涌又骤然凝固的轰鸣。是他。江屿。眉眼间的轮廓更深了,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添了成熟男人的棱角,即使此刻毫无生气,也依旧能窥见曾经的俊朗,甚至更添了几分被世事打磨后的冷峻。只是脸色是死灰的,口鼻周围有凝固的血迹,颈部呈现出不自然的扭曲。

真的是他。那个十年前,在一个同样有着惨白月光的晚上,对她说“林墨,我们不一样,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然后决绝转身,把她和整个小城甩在身后的少年。如今,他回来了,以成功企业家的身份,衣锦还乡,光鲜亮丽,是本地新闻争相报道的人物。而她,成了这小城里一名普通的法医,日复一日地面对冰冷的躯体,试图从沉默的死亡中聆听真相。

所有人都知道江屿是她的初恋,也知道他是如何“抛弃”了她。这几天,同情或探究的目光没少落在她身上。他们大概都在想,林墨该有多恨他。

恨吗?或许曾经有过。但十年了,那点不甘和怨怼,早已被时间磨成了更复杂难言的东西,沉在心底,落满灰尘。此刻,看着这张曾在她青春里占据全部色彩的脸,如今冰冷地躺在属于她的工作台上,她只觉得一种无边无际的恍惚,像隔着毛玻璃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悲剧。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进入工作状态。例行检查。体表损伤与档案记录一致,多处骨折,内脏破裂,符合高坠伤特征。一切迹象都指向自杀。一个事业有成,前途无量的年轻企业家,为什么会选择在自己刚刚投资故乡、风光无限的时候,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疑点像水底的暗礁,沉默地矗立。

她拿起放大镜,凑近他的颈部,仔细检查那些瘀伤和擦痕。动作机械,近乎本能。直到灯光下,左侧颈动脉搏动处偏后,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与周围皮肤纹理融为一体的暗红色点迹,猝然跳入她的视野。

不是挫伤,不是痣,也不是普通的昆虫叮咬痕迹。

林墨的动作彻底停住。呼吸屏住了。她调整了一下放大镜的角度,灯光更集中地打在那一点上。是一个针孔。非常非常细微,边缘规整,如果不是她检查得足够仔细,如果不是这个部位太过特殊,绝对会被忽略过去。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猛地一沉。

这个位置……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入针点……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汹涌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不是十年前分手那天的惨白月光,而是更早的时候,大学暑假,闷热躁动的夏夜,江边废弃的灯塔上。她和江屿,两个对犯罪心理学和法医学着迷到近乎走火入魔的年轻人,依偎在一起,借着昏黄的手电光,翻阅着厚厚的案例图册和法医学着作。

“小墨,你看,常规的注射杀人,针眼很容易在尸检时被发现,”年轻的江屿指着书上的图片,眼睛亮得惊人,“但如果,从颈后这个特定的角度斜刺进去,深度控制在刚好进入血管,用的是极细的针头……”他用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示意图,线条精准,“……那么,除非是顶级的法医,拿着放大镜一寸寸地找,否则几乎不可能发现这个入口。药物进入循环系统极快,几乎不留痕迹。”

她凑过去看,鼻尖是他身上干净的皂角气味,混合着夏夜青草的气息。“而且药物要选代谢快、在体内难以检测的,”她补充道,带着一种属于优等生的严谨,和他那种天马行空的构想奇异地互补,“或者,利用某些本身就在人体内存在的物质,稍微改变浓度,造成类似心源性猝死的假象。”

“对!”江屿兴奋地一拍大腿,随即又压低声音,像在分享一个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绝妙秘密,“这简直就是……‘完美犯罪’的手法,不是吗?只存在于理论上的。”

她记得自己当时笑了,带着点少女的娇嗔和得意:“什么完美犯罪,漏洞百出。你看,这个针孔,就算再隐蔽,它还是存在的。这就是唯一的破绽,是死者无声的控诉。”

“那除非……”江屿转过头,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狡黠又温柔的光,定定地看着她,“……除非,执行这个‘犯罪’的,是唯一知道这个破绽,并且能读懂它的人。或者说,这个针孔,本身就是一个记号,一个……只有我们两个才懂的密码。”

他的手指,带着温热的触感,轻轻点在她左侧颈后同样的位置。“就在这里,记住了吗?是我们的秘密。”

那个夏夜,那个带着玩笑和青春冒险意味的、不切实际的构想,那个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的、关于一个“完美犯罪手法”和其唯一“破绽”的秘密……早已被岁月深埋。她以为他忘了,以为自己忘了。

可现在,这个理论上完美的、只存在于他们疯狂想象中的针孔,真实地、冰冷地,出现在江屿的颈后。

警方的结论是自杀。合情合理。连她刚才的初步检查,也差点被蒙蔽过去。

但这个针孔,像一枚冰冷的图钉,钉穿了“自杀”的帷幕。它不是意外,不是巧合。这是谋杀。一场精心策划的、近乎完美的谋杀。而凶手,用这种方式,在向她传递信息。

林墨猛地直起身,脱下手套,指尖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她走到水池边,用冷水反复冲洗脸颊,试图压下心头翻涌的惊涛骇浪。镜子里,她的脸色和台上的江屿一样苍白。

为什么?

他为什么会被杀?是谁,用了这种唯独他们两人理论上才知道的手法?是巧合吗?世上真有如此相似的构想?还是……凶手是江屿自己?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起了那个夏夜的玩笑,用这种方式,向她这个曾经的“同谋”暗示真相?或者,凶手是另一个知情人?一个江屿后来告诉的人?目的又是什么?

无数的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她几乎窒息。

她重新走回解剖台边,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冰冷的脸上。十年前拒绝她时的决绝,与更早时候,灯塔下那双亮得惊人的、充满分享秘密的兴奋与温柔的眼睛,交替闪现。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恨他。

可这个针孔,这个只有她能看懂的死亡密码,此刻在她眼里,不是挑衅,不是嘲讽,甚至不仅仅是谋杀的证据。

它是证物,也是遗言。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残酷的脐带。

她拿起解剖刀,金属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接下来的程序,她必须完成。不是为了给“自杀”盖棺定论,而是要在所有人都认为的结局之下,找出被隐藏的真相。

为了江屿。

也为了那个夏夜,共享过一个秘密的两个年轻人。

刀锋落下,划开冰冷的皮肤。林墨的眼神重新变得专注、锐利,像浸了冰。这不是一次寻常的解剖,这是一场沉默的对话,与死者,与过去,也与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知道“密码”的凶手。

她首先要确认,除了这个针孔,这具躯体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

解剖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每一寸组织,每一个器官,林墨都检查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仔细。她提取了胃内容物、血液、肝脏样本,甚至采集了指甲缝里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常规毒物筛查需要时间,但她有一种预感,凶手既然用了那种理论上“完美”的手法,就不会留下明显的毒物痕迹。

果然,初步的毒理检测报告出来,没有常见毒物反应。一切仍然指向高坠导致的死亡。

但林墨没有放弃。她的注意力回到了那个针孔。她小心翼翼地提取了针孔周围极小范围内的皮肤和组织样本,送往进行更精密的分析,检测是否存在某些特殊的、代谢极快的化合物,或者微量的、不属于人体自身的物质。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她调出了江屿回归故乡后所有的公开报道、商业活动信息,以及滨江酒店及其周边区域的监控录像(尽管警方已经排查过,并未发现他杀嫌疑)。她反复观看江屿生前最后几天的影像。宴会上与人谈笑风生,眼神锐利而充满野心;投资签约仪式上挥斥方遒;接受本地电视台采访,谈及回报家乡时,表情真诚而感怀。

看不出任何求死的迹象。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

自杀的结论,在此刻的林墨看来,愈发显得摇摇欲坠。

她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发现江屿尸体的崖岸现场照片。位置,姿势,散落的物品……警方判断他是从酒店高层自己房间的阳台或者直接从那片崖岸跳下去的。崖岸边缘有滑落的痕迹,但没有明确的搏斗迹象。

完美。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

她的内部通话器响了起来,是检验科的老陈,声音带着一丝困惑:“林法医,你送来的那个颈部组织样本,有发现了。我们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量的生物碱衍生物,结构很罕见,类似于某种经过改造的河豚毒素,但代谢速度奇快,如果不是你特意指定区域和检测项,根本发现不了。这东西能引起瞬间的心律失常和呼吸麻痹,效果迅猛,并且……嗯,理论上,确实很难在常规尸检中被发现。”

林墨的心猛地一紧。“能确定注入方式和时间吗?”

“从局部浓度残留和扩散情况模拟看,符合你推测的颈动脉注射,时间应该在死亡前非常短的时间内,几分钟,甚至可能更短。几乎是立刻起效。”

颈动脉注射。瞬间致命。代谢快。难以检测。

与他们当年构想的“完美犯罪”手法,高度重合。

不是巧合。

放下通话器,林墨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真的是谋杀。用他们共同设计的、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方式。

现在,问题的核心变成了:是谁?

知道这个手法的,理论上只有她和江屿。

江屿自己?用这种方式自杀,并确保只有她能看懂,向她传递某种信息?逻辑上说得通,但他有什么必要用如此复杂的方式?一个简单的遗书不是更直接?而且,他那种性格,雄心勃勃,正处在人生巅峰,会选择这样戏剧性且带有明显“指向性”的方式结束生命?可能性太低。

那么,就是另一个人。一个江屿后来告知了这个手法的人。或者……一个当年可能偷听到他们谈话的人?

林墨重新拿起江屿的遗物清单。手机已经被技术部门恢复数据,里面的通讯记录、短信、社交软件信息都被仔细筛查过,没有发现直接与自杀相关的线索。衣物、钱包、手表……都是寻常物品。唯独一块他常年佩戴的、看似普通的智能手表,引起了林墨的注意。品牌高端,防水抗震,理论上在坠落中也可能保存数据。

她立刻联系物证科,要求重点检查这块手表的数据,尤其是心率、定位轨迹和可能存在的音频记录。

等待手表数据分析结果时,林墨去了一趟滨江酒店。她以法医需要更详细了解现场环境以辅助判断死因为由,进入了江屿生前居住的顶层套房。

房间已经被警方搜查过,整洁,奢华,带着酒店特有的那种缺乏人气的规整。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壮丽的江景和那片陡峭的崖岸。林墨走到阳台,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江水的湿气。她低头看着阳台栏杆,以及下方黑黢黢的崖岸。

警方报告说栏杆没有破坏痕迹,现场没有搏斗迹象。

她的目光仔细扫过阳台的每一寸地面,栏杆的接口,甚至是盆栽植物的土壤。然后,在靠近阳台推拉门内侧、地毯与地板接缝的极不起眼处,她看到了一点极其微小的、反光的亮点。

她蹲下身,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它夹起。是一块极其细小的、棱角分明的透明碎片,质地坚硬,不像玻璃,更像是……某种人造水晶或是高级树脂镜片的一角?

她将它放入证物袋,心里疑云丛生。这碎片太微小了,出现在这个位置,显得格格不入。

回到办公室,物证科关于手表的数据分析也送到了。心率数据显示,在江屿死亡前大约十分钟,他的心率有一个异常的、短暂的飙升,随后迅速降至极低,并出现紊乱,紧接着便是永久的直线。这个时间点,远早于他坠崖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在手表储存空间的深层,恢复了一段极其短暂的、在异常心率出现前后自动触发的紧急录音。录音环境嘈杂,有呼啸的风声,但隐约能捕捉到几个模糊的字眼,像是有人在急促地低语,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惊怒?

“……你……怎么会……”

然后是另一个更低沉、更模糊的声音,似乎说了句什么,完全无法分辨。

紧接着,是一声极轻微的、仿佛什么东西快速破空的“咻”声。

再之后,就是身体倒地的闷响,以及持续的风声。

录音到此戛然而止。

林墨反复听着这段残缺的录音,每一个模糊的音节都在她脑中放大、重构。那个“咻”声,像极了极细针筒发射的声音?或者别的什么?

手表记录的最后定位,确实在崖岸附近,但有一段短暂的、信号极其不稳定的位移,像是在挣扎?或者被拖动?

心率异常在先,录音中的冲突,奇怪的“咻”声,然后才是坠落。

这不是自杀。这是一场发生在崖岸边的、短暂的对峙和谋杀。凶手用某种注射装置,远距离或者近距离,将那种特制的毒素射入了江屿的颈后。江屿瞬间失去行动能力,可能很快死亡,然后被凶手从崖岸推下,制造自杀假象。

那块微小的透明碎片……是凶器的一部分?还是凶手遗落的什么?

林墨看着证物袋里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碎片,又看了看电脑屏幕上手表数据分析报告,最后,目光落在解剖台上早已缝合好的江屿身上。

凶手的形象,在她脑中渐渐清晰起来。他\/她知道那个只有她和江屿知道的“完美手法”,能弄到那种极其罕见的、改造过的生物碱毒素,可能拥有某种特制的、不易察觉的发射装置(碎片可能是瞄准镜或者保护盖的一部分?),心思缜密,熟悉酒店环境,并且……与江屿相识,能让江屿在遇袭前说出“你……怎么会……”这样的话,表示惊讶,可能认识,甚至熟悉。

一个江屿认识,并且可能共享了某些秘密的人。

林墨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刑侦队长的号码,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李队,关于江屿的案子,我这边有一些新的发现……可能涉及他杀。需要重新立案侦查。”

她没有提及那个针孔背后的秘密,那是她目前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底牌。她只提供了心率异常、录音片段、以及那块微小碎片作为疑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被这个转折震惊了。“他杀?林法医,你确定?之前的证据链……”

“之前的证据链建立在自杀的基础上,但现在出现了强有力的反证。”林墨打断他,“我希望重新排查江屿回归后的所有社会关系,尤其是他近期接触密切、并且可能与他存在重大利益或情感纠葛的人。重点排查具备医学、化学或相关技术背景的人员。”

挂断电话,林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灯火璀璨,却照不进她心底的寒冷。

她走到档案柜前,打开最底层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面不是案卷,而是一些私人物品。她翻找片刻,拿出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旧笔记本。那是她大学时代的笔记本。

她颤抖着手翻开,一页一页,直到找到那张夹在法医图谱中间的、略显幼稚的铅笔草图。那是江屿画的,关于那个“完美犯罪”手法的示意图。注射角度,进针点,药物选择要点……旁边还有她娟秀的字迹做的补充注释。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个被特意圈出的颈后点位。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这个点,曾经是他带着玩笑与亲密点在她颈后的秘密。

如今,却成了他被人杀害时,冰冷的入口。

这不是恨。

这是比恨更复杂、更刻骨的东西。是只有她才能解读的、来自过去的、残酷的回响。

她合上笔记本,擦干眼泪。

狩猎,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