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天道碑 > 第259章 矩阵突破,星链初构

天道碑 第259章 矩阵突破,星链初构

作者:庄读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00:43:52

初代“混沌锁灵灵能电池”的成功,如同在研究院这片深潭中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持续月余的压抑和挫败感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井喷式的创造热情和前所未有的信心。

有了稳定、便携且能量密度可观的“心脏”,许多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灵能设备构想,立刻被提上了研发日程。

赵启明博士带领的团队,第一时间对pSERS系列探测器进行了全面升级。搭载了混沌电池的pSERS-2b型,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二,重量减轻了百分之五十,续航时间却提升了数十倍,真正实现了单人手持、长时间野外作业。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也因有了稳定独立的能源而大幅提升。

但这仅仅是开始。

更大的突破,发生在林枫亲自指导的“灵能通讯”项目组。

现代通讯技术,无论是无线电还是光纤,在复杂电磁环境、极端地形,尤其是面对某些能干扰甚至屏蔽常规信号的超凡力量时,显得力不从心。而里世界传统的传讯玉符,不仅制作不易、距离有限,且容易被高阶修士拦截或干扰。

林枫提出的构想是——构建一个基于灵能谐振原理的、独立于现有通讯体系之外的“灵网”。

“灵网的核心,在于节点。”林枫在项目组的全息沙盘上,勾勒出蓝图,“我们需要制造一种‘灵能信号中转器’,或者说,‘灵网节点’。它们能够接收、放大并转发特定频段的灵能谐振波,实现信息的超视距、抗干扰传输。”

这个构想比探测器复杂了何止一个量级。它不仅要能收发信号,还要具备信号处理、路由选择和能源自持的能力。

混沌电池解决了能源问题,但如何实现灵能信号的稳定收发和智能处理,成了新的拦路虎。

常规的电子芯片无法直接处理灵能信号,而用修真界的神识传念方式,又无法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

这一次,林枫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取得突破的“混沌锁灵矩阵”本身。

“为什么一定要将灵能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处理?”林枫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想法,“我们能否直接利用‘混沌矩阵’的固有特性,来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和路由?”

他召集了理论模型组和工艺组的核心成员,进行了连续数日的闭关推演。

“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具有内在的不可预测性。”林枫在虚拟建模平台上,构建出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能量场,“但反过来,这种敏感性,也意味着它拥有极高的信息承载潜力。我们可以通过微调矩阵内部的某些关键参数(比如阴阳能量的比例、内循环的速率),来改变其对外发射的谐振波特征,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编码’。”

他演示着模型:一个稳定的混沌矩阵,当其内部某个微小的控制节点被注入一个特定的能量脉冲(代表数字信号“1”或“0”)时,整个矩阵的谐振输出波形会发生虽复杂却可重复的、规律性的变化。

“看,这就是调制。”林枫指着波形变化,“而接收端的另一个混沌矩阵,如果其内部结构与发射端同源,它就能从接收到的杂乱谐振波中,‘识别’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并将其还原为最初的能量脉冲信号——这就是解调。”

“至于路由……”林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我们可以预先在每个节点矩阵中,固化一个唯一的‘地址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同样可以通过微调矩阵参数来实现。当信号传来时,节点会自动比对标识符,决定是接收、转发还是忽略。”

这个构想,相当于将每一个灵网节点,都制造成一个微型的、能够自主处理灵能信息的“混沌生物”!它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硅基芯片,而是基于灵能材料本身和刻录其中的混沌阵纹!

理论令人振奋,但实现起来难度超乎想象。这要求对混沌矩阵的掌控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度,能够稳定地、批量地制造出结构高度一致且参数可精确微调的节点核心。

工艺组再次面临极限挑战。他们必须在已经极其复杂的混沌锁灵阵纹基础上,再集成进去“信号调制区”、“地址标识区”和“逻辑路由区”。这几乎是在方寸之间,用能量回路构建一个简易的“灵能计算机”!

失败,再次成为常态。

但有了电池成功的经验,没有人抱怨。整个研究院的资源都在向这个项目倾斜。材料组不断优化基板,提升其承载复杂阵纹的能力;工艺组和林枫、苏沐雪等人,则夜以继日地尝试着将那个宏伟的蓝图,一点点蚀刻到现实之中。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阵纹崩溃、能量短路后。

终于,在一个黎明时分,第一枚集成了完整通讯功能的“灵网节点原型”,在林枫亲自完成最后一道神识“赋灵”后,静静地悬浮在测试台上。

它只有纽扣大小,通体呈深邃的灰色,表面有无数细密到肉眼难辨的纹路,内部混沌能量缓缓流转。

连接上独立的混沌电池,启动。

节点原型微微震动,发出一阵极其微弱、却带着独特韵律的灵能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

不远处的接收器屏幕上,清晰地捕捉并破译了这段波动所代表的信息——一个预设的简单二进制代码:“hello, Ling Net.”

成功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单节点自发信号,传输距离不过区区百米,但它证明了“灵能矩阵直接处理信息”这条路的可行性!

“我们……我们真的造出了不用芯片的‘通讯器’!”一位参与项目的年轻研究员激动地热泪盈眶。

林枫看着那枚小小的节点,心中波澜涌动。这不仅仅是通讯的突破,更验证了他对灵能科技道路的判断——跳过传统的电子技术路径,直接基于灵气这种更高维度的能量,构建一套全新的、从能源到信息处理完全内洽的技术体系!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这样的节点,如同星辰般遍布大地,构成一张无形却覆盖全球的“灵网”。届时,信息的传递将不再受制于现有科技,超凡力量与世俗世界的连接,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

星链,已初现雏形。

虽然前路依旧漫长,布设覆盖全球的灵网所需的节点数量、能源支撑、维护体系都是天文数字,但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踏出。

灵能科技的萌芽,正在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茁壮生长。而它所带来的变革风暴,也即将席卷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