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话说贾琏手握那块假玉,满脸怒气地走出,径直来到书房。那个卖假玉的人见贾琏脸色阴沉,心里先就慌了,赶忙站起身来迎上去。刚要开口说话,却见贾琏冷笑一声,骂道:“好大的胆子,你这个无赖!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竟敢来这里耍花招!”

说着,贾琏回头大声问道:“小厮们呢?”

外面顿时响起如雷般的回应,几个小厮齐声应答。

贾琏吩咐道:“去拿绳子来,把他捆起来!等老爷回来问清楚后,把他送到官府去。”

众小厮又齐声应答:“绳子已经准备好了。”但嘴上这么说,却都没有动身。

那个人早已吓得手足无措,见这阵势,知道难逃一劫,只得跪下给贾琏磕头,嘴里不停地哀求:“老太爷别生气!是我一时穷困潦倒,实在没办法,才想出这个丢人的主意。那玉是我借钱做的,我也不敢要了,只当孝敬府里的少爷玩罢了。”说完,又连连磕头。

贾琏唾了一口,骂道:“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这府里会稀罕你那破烂玩意儿!”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只见赖大走了进来,陪着笑脸对贾琏说:“二爷别生气了。他算个什么东西,饶了他吧,让他滚出去算了。”

贾琏说:“实在可恶。”

赖大和贾琏好说歹说,外面的人也都跟着起哄:“糊涂东西!还不快给爷和赖大爷磕头!赶紧滚吧,还等着挨踹呢!”那人赶忙又磕了两个头,然后抱头鼠窜地逃走了。

从此,街上都传开了:“贾宝玉弄了个‘假宝玉’出来。”

话说贾政那天外出拜访客人归来后,因为当时正值元宵节期间,大家都担心之前的事会惹贾政不高兴,况且那些事已经过去,也就不再提起。近来因为元妃的事情,大家忙碌了好一阵子,最近宝玉又生了病,虽然按照惯例家里有宴席,但大家都提不起兴致,也没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发生。

到了正月十七日这天,王夫人正盼着王子腾进京,只见凤姐进来禀报说:“今天二爷在外面听到有人传言,说咱们家的大老爷急着进京,离京城只有二百多里地了,却在路上去世了。太太听说了吗?”

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说道:“我没有听说,老爷昨晚也没提起这事,你到底是在哪里听说的?”

凤姐回答说:“听说是从枢密张老爷家听来的。”

王夫人愣了好一会儿,眼泪早已夺眶而出,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说:“等回来再让琏儿彻底打听清楚,回来告诉我。”凤姐答应后便去了。

王夫人忍不住暗自落泪,既为女儿元妃伤心,又为弟弟王子腾的去世悲痛,还为宝玉的病情担忧。这样接二连三的不顺心事,让她怎么承受得住!

于是,她开始感到心口疼痛起来。再加上贾琏打听清楚后回来报告说:“舅太爷是因为赶路太过劳累,偶然染上了风寒,到了十里屯那个地方,请了医生来调治;可惜那个地方没有好医生,用药不当,一剂药下去人就没了。但不知道家眷是否已经到了那里。”

王夫人听了,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心口疼得坐都坐不住,赶紧让彩云等人扶她上炕。她强撑着身体,让贾琏去回复贾政:“赶紧收拾行李,赶到那里去,帮着把后事料理完,然后立刻回来告诉我们,好让你媳妇儿放心。”

贾琏不敢违抗,只得向贾政告辞后便出发了。

贾政其实早就听闻了相关事情,心里头极为不痛快。而且他也知道,宝玉自从丢失了玉之后,整个人神志都变得迷迷糊糊、昏聩不清,即便请医问药也丝毫不见成效;再加上王夫人心疼宝玉,整日忧心忡忡。

这一年刚好赶上京察,工部将贾政保举列为一等。到了二月,吏部带领官员引见。皇上念及贾政平日里勤俭持家、行事谨慎,便任命他为江西粮道。贾政当天就进宫谢恩,并且已经向皇上奏明了起程的日期。

虽说有不少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可贾政根本没心思去应酬他们。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家中人口不得安宁的状况,但又不敢因为家里的事就耽搁了赴任的行程。

贾政正急得毫无办法时,忽然听见贾母那边派人过来传话:“请老爷过去一趟。”

贾政赶忙起身前往,进屋后,看到带着病容的王夫人也在那里,便先向贾母恭恭敬敬地请了安。

贾母示意他坐下,接着说道:“你很快就要去外地赴任了,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说,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话刚说完,贾母便忍不住落下泪来。

贾政见状,急忙站起身,说道:“老太太有什么话,尽管吩咐便是,儿子哪敢不遵遵命呢?”贾母强忍着哽咽,缓缓说道:“我今年都八十一岁了,你又要到外地去做官。偏偏你大哥还在家里,你又没有办法以父母年迈之名拒绝。你这一走,我心里最疼爱的就只有宝玉了,可偏偏他又病得稀里糊涂的,到现在都不知道情况到底怎么样。我昨天让赖升媳妇出去,找人给宝玉算了算命,那算命先生算得可准了,他说:‘得娶个属金命的人来帮衬他,还得给他冲冲喜才行;不然的话,恐怕这孩子的命就保不住了。’我知道你向来不信这些说法,所以特意把你叫来商量商量。你的媳妇也在这儿,你们俩好好商量一下,到底是希望宝玉能好起来呢?还是就任由他这样下去呢?”

贾政脸上陪着笑说道:“老太太过去那么疼爱我这个儿子,难道做儿子的我就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吗?只是宝玉这孩子太不上进,所以我时常对他心生怨恨,可这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想法罢了。老太太既然打算给他成家立业,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我哪敢违逆老太太的心意而不疼爱他呢!如今宝玉生病了,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放心不下。只是老太太不让我见他,所以我也不敢多说什么。但我还是想亲眼看看宝玉到底得了什么病。”

王夫人见贾政说着,眼眶也微微泛红了,知道他心里其实是疼爱宝玉的,于是便叫袭人把宝玉扶了过来。宝玉看到父亲,袭人示意他请安,他便恭敬地行了个礼。

贾政看到宝玉面容消瘦,眼神无光,一副疯疯傻傻的样子,心里一阵难过,便让人把他扶了进去。他心里暗自思量:“我也快六十岁的人了,如今又被派往外地做官,不知道几年后才能回来。倘若这孩子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一来我年老无子,虽说有孙子,但终究隔了一层;二来老太太最疼爱的就是宝玉,如果他有个什么闪失,我这罪过可就更大了。”

贾政看到王夫人眼里含着泪,又想到她的处境,便再次站起身来说:“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还想着怎么疼爱孙子,做儿子的我哪敢违抗她的意思?老太太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是不知道跟姨太太那边说清楚了没有?”

王夫人回答道:“姨太太早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蟠儿的事情还没结案,所以这段时间一直没提起这件事。”

贾政又说道:“这就是第一重难处了。他哥哥还在监狱里,妹妹怎么出嫁?况且贵妃的事情虽然不禁止婚嫁,但宝玉应该按照已经出嫁的姐姐的规矩,守九个月的孝期,这个时候也很难娶亲。再者说,我出发的日期已经上报给朝廷了,不敢耽搁,这几天可怎么办呢?”

贾母思索片刻,说道:“你说得确实在理。要是等这几件事都办完了,他父亲又外出不在家了。万一宝玉这病一天比一天严重,那可如何是好?只能稍微越过些礼数来操办了。”

打定主意后,贾母接着说:“要是你打算给宝玉操办婚事,我自然有办法,保证不会有什么阻碍。姨太太那边,我和你儿媳妇亲自过去求她。对于薛蟠那边,我让蝌儿去跟他说,就说这是为了救宝玉的命,凡事都得将就些,他自然会答应的。

“要是说在府里举办娶亲仪式,那可万万不行。况且宝玉现在正病着,也不能让他真真切切地成亲,不过就是冲冲喜罢了。

“咱们两家都乐意,孩子们又有‘金玉’的说法,也就不用再合婚了。选个好日子,按照咱们家的规矩把礼过了。赶紧再挑个娶亲的日子,不用敲锣打鼓、奏乐庆祝,就按照宫里的样式,用十二对提灯,一乘八人抬的大轿子把新娘抬来,按照南方的规矩拜了堂,一样地坐床撒帐,这不就算娶了亲吗?

“宝丫头心思聪慧、明白事理,不用我们操心。而且内中又有袭人,也是个稳妥可靠的孩子,要是再有个明白人在旁边时常劝劝她,那就更好了。袭人和宝丫头也相处得来。

“再说,姨太太曾经说过:‘宝丫头的金锁有个和尚说过,只等遇到有玉的人,就是她的姻缘。’谁又能知道宝丫头嫁过来后,不会因为金锁反而引出宝玉的那块玉呢,这也说不定。这样一来,宝玉的病说不定就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岂不是咱们大家的福气?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立刻把屋子收拾出来,布置一番,这收拾屋子的事儿就由你来安排。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请,也不摆酒席;等宝玉的病好了,过了守孝期,到时候再摆酒席请人。这么安排的话,时间上都能来得及;你也能亲眼看到他们小两口的事儿有着落了,也能安心地走了。”

贾政听了这个安排,原本心里是不乐意的,但因为贾母已经做了决定,他不敢违抗,只能勉强陪着笑说道:“老太太考虑得十分周全,这安排也很妥当。只是得叮嘱家里的人,别把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让里里外外的人都知道了,不然会惹出麻烦的。还有姨太太那边,只怕她不会同意;要是她真的答应了,那也只能按照老太太的意思去办了。”

贾母说道:“姨太太那边有我呢,你就别操心了,你去忙你的吧。”

贾政应了一声便出来了,心里头着实不痛快。由于他马上要赴任,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比如去部里领取任职凭证,还有亲友们纷纷推荐人来求他关照,各种应酬接连不断。结果,他竟然把宝玉的事情全权交给贾母,由贾母安排王夫人和凤姐儿去处理了。他只是把荣禧堂后面、王夫人内屋旁边的一大片相连的二十多间房子指给了宝玉,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再过问。

贾母拿定主意后,就让人去把安排告诉贾政,贾政只是说这样很好。当然,这些都是后面发生的事了。

且说宝玉见过贾政后,袭人搀扶着他回到里间的炕上躺下。因为贾政在场,没人敢和宝玉搭话,宝玉便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贾母和贾政之间的对话,宝玉一句都没听到,可袭人等人却听得清清楚楚。之前虽然也听到过一些风声,但终究只是捕风捉影,又因为一直没见宝钗过来,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如今听了这些话,心里才像水落石出、船归港湾一样踏实下来,反倒觉得欢喜。

她心里琢磨着:“果然上头的人眼光独到,宝姑娘和宝玉才真是般配。我这也算是运气好,要是宝姑娘嫁过来,我也能卸下不少担子。不过宝玉心里一直只有林姑娘,好在他没听到这些话,要是知道了,真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

袭人想到这里,原本的欢喜瞬间转为悲伤,心想:“这事可怎么办才好?老太太和太太哪里知道宝玉和林姑娘心里的事!她们一时高兴,就把这事告诉了宝玉,原本是想让他的病好起来。可要是宝玉心里还是像以前那样,刚见到林姑娘的时候,就要摔玉砸玉;还有那年夏天在园子里,他把我错当成林姑娘,说了好多心里话;后来紫鹃跟他开了句玩笑,他就哭得死去活来的。要是现在跟他说要娶宝姑娘,把林姑娘抛在一边,除非他完全糊涂了,要是稍微明白点,只怕这冲喜不成,反倒成了催命符了!我要是不把话挑明,这不是害了他们三个人吗?”

袭人打定主意,等贾政离开后,她让秋纹照看着宝玉,自己从里间出来,走到王夫人身边,悄悄地请王夫人到贾母身后的屋子里说话。贾母只当是宝玉有什么话要交代,也没太在意,还在那儿盘算着该怎么下聘礼、怎么迎娶亲事。

袭人陪着王夫人来到后间,随即跪下,泪流满面。王夫人见状,大为不解,连忙伸手拉住她,关切地问:“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哭成这样。有什么委屈,起来慢慢说。”

袭人抽泣着回答:“这话,我本来不该说,但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夫人温柔地安慰道:“别急,你慢慢说。”

袭人定了定神,说道:“关于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和太太已经决定是宝姑娘了,这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奴才斗胆问一句,太太觉得,宝玉和宝姑娘在一起好,还是和林姑娘在一起好呢?”

王夫人想了想,说:“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宝玉和林姑娘关系更亲近些。”

袭人摇了摇头,说:“不仅仅是‘更亲近些’那么简单。”接着,她把宝玉和黛玉之间那些微妙的情感和日常互动,一桩桩、一件件地说了出来,还补充道:“这些事情,太太都是亲眼见过的。单独那夏天的话,我从来没敢跟别人提起过。”

王夫人听后,紧紧拉着袭人的手,感慨地说:“我看外面已经能看出几分端倪了,你今天一说,我更加确定了。只是,刚才老爷说的话,你应该也听见了,你看他的神情怎么样?”

袭人回答:“现在宝玉要是有人陪他说话,他就笑;没人陪他,他就发呆或者睡觉。所以之前的话,他好像都没听见。”

王夫人叹了口气,说:“但是这件事可叫人怎么办呢?”

袭人说:“奴才我已经说了我的看法,但还得请太太告诉老太太,想个万全之策才行。”

王夫人点了点头,说:“既然这样,你先去忙你的吧。现在满屋子都是人,这事儿暂时先别提。等我找个合适的机会,跟老太太说明情况,再做打算。”说完,王夫人又回到了贾母身边。

贾母正和凤姐儿在屋里商议事情,这时王夫人走了进来。

贾母见状,便问道:“袭人那丫头刚才鬼鬼祟祟的,到底说了些什么?”

王夫人趁机便把宝玉的心事,一五一十地详细讲给了贾母听。贾母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没有说话。王夫人和凤姐见状,也都不再吭声。

过了一会儿,只见贾母长叹一声,说道:“别的事儿都好商量,林丫头那方面倒没什么问题。可要是宝玉真有那心思,这事儿可就难办了!”

这时,凤姐思索片刻,开口说道:“这事儿要说难,也确实难;不过,我想了个主意,就是不知道姑妈愿不愿意。”

王夫人连忙说道:“你有什么好主意,尽管说出来给老太太听听,咱们娘儿几个一起商量着办。”

凤姐说道:“依我看,这事儿只有一个‘掉包儿’的法子。”

贾母一听,好奇地问道:“怎么个‘掉包儿’法?”

凤姐解释道:“现在先不管宝兄弟心里明不明白,咱们就大张旗鼓地传出去,说是老爷做主,把林姑娘许配给他了。然后咱们看看他的反应。要是他一点儿都不在意,那这‘包儿’也就不用换了;要是他表现出喜欢的样子,那这事儿可就得费一番周折了。”

王夫人问道:“就算他喜欢,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凤姐走到王夫人身边,凑近她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王夫人听后,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说道:“也行吧。”

贾母见她们娘儿俩在一旁嘀嘀咕咕的,便着急地问道:“你们俩在那儿捣什么鬼?到底是怎么回事,快告诉我!”

凤姐怕贾母听不懂,泄露了计划,便也走到贾母身边,轻轻地把计划说了一遍。

贾母听了,一时还真没明白过来。

凤姐笑着又解释了几句,贾母这才恍然大悟,笑道:“这么着倒也行,可就是苦了宝丫头了。要是这事儿传出去了,林丫头又该怎么办呢?”

凤姐说道:“这话咱们就只跟宝玉说,外头的人一个都不许提起,谁会知道呢?”

正说着呢,有个丫头进来传话:“琏二爷回来了。”

王夫人担心贾母会问起相关的事情,便朝凤姐使了个眼色。凤姐心领神会,随即迎向贾琏,轻轻努了努嘴,两人便一同前往王夫人的房间等待。

过了一会儿,王夫人走进房间,已经见到凤姐双眼哭得通红。

贾琏向王夫人请了安,接着详细讲述了去十里屯处理王子腾丧事的情况:“皇上下了恩旨,追授了内阁的职衔,赐谥号为文勤公,还命令我们家族的人护送灵柩回原籍,沿途的地方官员都要给予照料。昨天我们就已经启程,连家眷也一起回南方去了。舅太太让我回来请安问好,她说现在没想到不能进京,有好多话都没法当面说。还听说我大舅子要进京,要是路上碰见了,就让他到咱们这儿来,把事情详细说说。”

王夫人听完这番话,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凤姐见状,连忙在一旁劝慰了一番,然后说:“请太太稍微歇一歇,晚上我再过来,咱们一起商量宝玉的事情。”

说完,凤姐就和贾琏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把事情告诉了贾琏,还让他派人去收拾新房,不提。

有一天,黛玉吃完早饭后,带着紫鹃前往贾母那里。她此行一来是为了向贾母请安,二来也想借此机会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烦闷。

从潇湘馆出来,没走几步,黛玉突然想起自己忘了拿手绢,于是就让紫鹃回去取,自己则慢慢走着,等紫鹃回来。

当她走到沁芳桥附近的山石背后,也就是之前和宝玉一起葬花的地方时,忽然听到一阵呜呜咽咽的哭声。黛玉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却既听不出是谁在哭,也听不清哭声中夹杂着什么话语。她心里满是疑惑,便缓缓朝着哭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等走到近前,黛玉看到是一个浓眉大眼的丫头在哭泣。在没看到这个丫头之前,黛玉还猜测是不是府里那些大丫头有什么难以言说的心事,所以跑到这里来发泄情绪;等看到这个丫头后,黛玉又觉得有些好笑,心想:“这种蠢笨的人,能有什么深情呢?肯定是哪个屋里做粗活的丫头,受了那些大丫头的气。”

黛玉又仔细打量了这个丫头一番,发现自己并不认识她。那丫头见黛玉来了,便不敢再哭,站起身来,用手擦拭着眼泪。

黛玉关切地问道:“你在这儿好好地,怎么突然伤心落泪了?”

那丫头听到这话,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委屈地说:“林姑娘给评评这个理儿。她们在旁边说话,我根本没听清,就随口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就动手打我了,这也太过分了吧!”

黛玉听得一头雾水,便笑着追问:“你姐姐是哪一个?”

那丫头回答道:“就是珍珠姐姐。”

黛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贾母房里的丫头,于是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

丫头说:“我叫傻大姐儿。”

黛玉微微一笑,接着问:“那你姐姐为啥打你?你到底说错什么话了?”

傻大姐儿气呼呼地说:“还不是因为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事情。”

黛玉听到这话,犹如被一道闪电击中,心头猛地一震,怦怦直跳。她稍微定了定神,便招呼傻大姐儿说:“你跟我到这边来。”

傻大姐儿跟着黛玉来到了那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是黛玉平日里葬桃花的地方,十分安静。

黛玉轻声问道:“宝二爷要娶宝姑娘,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姐姐为啥打你?”

傻大姐儿气鼓鼓地说:“我们老太太、太太还有二奶奶商量了,因为老爷要出门,就想着赶紧去姨太太家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第一宗,是给宝二爷冲冲喜;第二宗……”说到这儿,她偷偷瞟了黛玉一眼,笑了笑,才接着说,“等这事儿办完了,还得给林姑娘说婆家呢。”

黛玉听了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傻大姐儿还在那儿喋喋不休:“我也不知道她们具体是怎么商量的,只说不能声张,怕宝姑娘知道了会害羞。我就跟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了一句:‘咱们明天可就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该怎么称呼呢?’林姑娘说我这话招惹珍珠姐姐什么了?她上来就给了我一巴掌,说我胡说八道,不遵守上面的吩咐,还要把我撵出去。我又不知道上面为啥不让说,你们也没告诉我,就凭白无故地打我!”说着,她又委屈地哭了起来。

此刻,黛玉心里乱糟糟的,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就像油、酱、糖、醋全混在了一块儿,甜、苦、酸、咸,什么味道都有,却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感觉。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声音颤抖地说道:“你别再胡说了。要是你再这么胡说,让人听见了,又要打你了。你赶紧走吧。”说完,她便打算挪动身子回潇湘馆去。

可这会儿,她感觉自己的身子重得像有千百斤,双脚却轻飘飘的,好似踩在棉花上一般,早已没了力气,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挪。走了老半天,都还没到沁芳桥畔。原来是因为脚下发软,走得慢,而且整个人迷迷糊糊、痴痴呆呆的,也不看路,顺着那边绕了过来,这又多走了两箭地的路程。

好不容易刚走到沁芳桥畔,黛玉却又不知不觉地顺着堤岸往回走了起来。这时,紫鹃拿了绢子回来,却不见黛玉的身影。她正四处张望寻找,只见黛玉脸色苍白如雪,身子摇摇晃晃的,眼睛直勾勾的,在那里毫无目的地东转西转。又看到有个丫头往前面走了,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是谁。紫鹃心里又惊又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忙快步赶过去,轻轻问道:“姑娘怎么又往回走了?这是要往哪里去?”

黛玉迷迷糊糊的,好像只隐隐约约听到了紫鹃的话,便随口应道:“我去问问宝玉。”

紫鹃听了,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黛玉到底是怎么了,没办法,只好搀扶着她往贾母那边走去。

黛玉走到贾母住处的门口,心里隐约有了些明白,她回头看见紫鹃正搀扶着自己,便停下脚步问道:“你过来做什么?”

紫鹃笑着回答:“我来找手绢儿了。之前我看见姑娘在桥那边,就赶紧过来问问姑娘,结果姑娘没注意到我。”

林黛玉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是来看宝二爷的呢,不然怎么往这边走呢?”

紫鹃见林黛玉心里有些疑惑,便知道她肯定是听到了那个丫头说了什么话了,只能点头微笑而已。不过她心里很担心,要是黛玉见了宝玉,宝玉已经疯疯癫癫的了,黛玉又这样迷迷糊糊的,万一两人说出些不合规矩的话来,那可怎么办才好?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紫鹃也不敢违抗黛玉的意思,只好搀扶着她走了进去。

可黛玉这会儿的表现却有些反常,不像之前那般脚步绵软无力了。她也没让紫鹃去掀帘子,自己就轻轻掀起帘子走了进来,而且走得悄无声息。

因为贾母正在屋里睡午觉,那些丫头们,有的趁机偷懒跑去玩了,有的靠着打起了盹儿,也有的还留在老太太身边伺候着。这时,袭人听到帘子响动的声音,赶忙从屋里走出来查看,一看是黛玉来了,便侧身让道说:“姑娘到屋里坐吧。”

黛玉笑着问道:“宝二爷在家吗?”

袭人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刚要开口回答,就瞧见站在黛玉身后的紫鹃,一个劲儿地朝她使眼色,先是指了指黛玉,接着又连连摆手。袭人一头雾水,不明白紫鹃这是什么意思,也不敢贸然开口说话。

黛玉却也没有理会,径直走进了房里。她看到宝玉正坐在那里,宝玉也没起身给她让座,只是傻乎乎地瞅着黛玉,咧着嘴嘻嘻直笑。

黛玉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同样也盯着宝玉,脸上带着笑意。这两人啊,既不互相问好,也不开口说话,更没有推让的举动,就这么面对面地傻笑起来。袭人看到这场景,心里一下子没了主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突然,他们听到黛玉开口问宝玉:“宝玉,你怎么生病了?”

宝玉笑着回答:“我是因为林姑娘你才病的。”

这话一出,袭人和紫鹃两人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用别的话题来岔开。可黛玉和宝玉两人却都不接话,只是继续傻笑着。

袭人见状,心里明白黛玉此时的疑惑和宝玉不相上下,便悄悄对紫鹃说:“林姑娘身子刚好些,我叫秋纹妹妹陪你一起扶她回去,让她好好休息休息。”说完,她又转头对秋纹吩咐道:“你和紫鹃姐姐一起送林姑娘回去,你可别乱说话。”

秋纹笑着,没吭声,就过来和紫鹃一起扶起黛玉。黛玉也顺势站起身,一边瞅着宝玉傻笑,一边不停地点头。

紫鹃又催促道:“姑娘,咱们回去歇着吧。”

黛玉回应道:“是啊,我这就该回去了。”说着,她便转身笑着往外走,这次竟然没让丫头们搀扶,自己走得比平时还要快。紫鹃和秋纹在后面赶紧跟上。

黛玉从贾母的院落里出来后,脚步未停,径直朝前走去。紫鹃见状,急忙快步上前搀扶住她,急切地喊道:“姑娘,这边走,往这边来!”

黛玉嘴角依旧挂着一丝笑意,顺从地随着紫鹃的引导,朝着潇湘馆的方向走去。

当她们走到距离潇湘馆门口不远的地方时,紫鹃不禁松了一口气,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总算是到家了!”然而,她的话音还未完全落下,就只见黛玉的身体猛地向前一倾,紧接着“哇”的一声,一口鲜血从她口中直喷而出。

黛玉的性命究竟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