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原以为能弄来一万斤算不错了。
第一个月,根据他的预估能拿出三万斤,他便不会追究她的责任。
没想到有五万斤,完全超出他的预估。
“赵同志,年轻有为。”
“哪里,是有您和各位领导的支持,才让各村的人民办养鸡场有信心,这不才一个月,咱们松林县又增加了二十家养鸡场。”
“虽然养的不多,有些养五十只,有些养一百只,但对大家来说是一种盼头。”
“各村的村支书和村民特地嘱咐我,要我好好感谢您的支持,这个是他们让我带给您的一点小小心意。”
赵春燕将手腕上的篮子放在桌上,掀开上面的布,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鸡蛋。
一共二十斤。
要不是有系统,提二十斤鸡蛋她会累死。
刘海急忙拒绝:“咱可不兴这一套,东西你都拿回去。”
“咱们不能拿人民的一针一线,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到时还请你替我回句话,就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眼前的小姑娘会做人,但这些东西不能收。
他作为供销社主任,根本不缺吃的。
他要的是好名声,是业绩。
小姑娘上道。
“走吧!你一路过来也累了,咱们先去验收,再去国营商店吃饭。”
赵春燕见识他的干练,心里对刘海有了几分好感。
她向来不喜欢工作上那些弯弯绕绕。
工作就是工作,她喜欢刘海的效率,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联络感情什么的完全可以等工作做完之后。
“没问题!我开货车来的,我带您过去。”
两人边说边往外走。
刘海没想到 ,赵春燕一个女同志还会开货车。
“你一个女同志会开货车,你是这个!”
说完,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只要用心学,肯定能学会,让村里人每天走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镇上送几斤不现实。”
“为了几斤鸡蛋送去镇上,耽误一天上工,不划算,村里也不会批准,每天都要完成那么多任务。”
“所以我就想着自己上门,给大家减轻一点负担。增加一点收入。”
赵春燕打开车门,坐进去。
“一开始,我每天骑自行车去,一家一家收,累得我爬不起来,效率还低。”
“后面我就想了个办法,我自己是村里人出来的,知道每天早上村里都会开动员大会。”
“所以我就特意做了规划,和每个村村的村支书约定好每个月的几号和几号去他们村。”
“这样特定的日子,开动员大会时把鸡蛋带过去,我再统一去收,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不用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呢也不用那么累。”
“每个月还可以多跑几个村,为更多的人创收入。”
刘海欣赏地看她一眼,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有点单纯的小姑娘,脑子还挺灵活。
“你这个办法好,大家不耽误上工 ,每个月还能多一些收入,到时也能带动消费,大家戴尔日子也好过不少。”
赵春燕下巴微抬,骄傲道:“那可不,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养鸡,以前担心养鸡没粮食,我给 各村的村支书出主意。”
“让每家每户的小孩子去地里抓蚯蚓,去山脚下找草籽,割野菜煮熟给鸡吃。”
“小孩子现在不用上课,太重的活干不了,这些活他们都跟玩似的。”
“鸡养的多了,有些人家里人口多,根据规定养十只母鸡,一天能收十个鸡蛋,家里的伙食改善了,还能换点钱也挺好。”
“像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不仅养了十只鸡,还养了五只鸭,鸡蛋换钱,鸭蛋用来改善伙食,现在每两天都能吃上一顿鸭蛋,日子比以前好过不少。”
刘海静静的听着,视线扫过她熟练的掌握方向盘的手。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哪怕每个月没有收到十万斤鸡蛋。
大家能按照现在的节奏去过日子,以后手上会有钱,买东西时底气更足,能带动消费。
比如布,比如衣服,甚至其他的日常用品。
而城里人买到鸡蛋的几率也加大,也能多添一个荤菜。
短时间看没什么,等个三五年,松林县的经济实力绝对领先一大步。
“你现在知道的村里,养鸡场养最多的鸡有多少?”
“我所知道的目前是我们村,现在已经有八百只母鸡,每天能收获四到五百个鸡蛋。”
“隔壁村养五百只,其他的有四百,有三百。”
赵春燕点到即止,可不能说太多,万一露马甲就不好了。
刘海在心里默默计算。
四百鸡蛋,至少有四十斤,算六毛一斤,一天二十四,母鸡算两百天下蛋时间,四千八百块。
一只鸡能卖到两块左右,有一千六的收入。
算下来一年能有六千四百块。
听赵春燕的意思,养这些鸡根本没花费多少粮食,他估计成本不会超过四百块。
嘶!
六千块!
还不包括村里人自己因为养鸡增加的收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