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的软轿在几名侍女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议事厅,那抹素白的身影仿佛带走了一室的光华。
赵信收回目光,不经意间回头,却捕捉到了厅内大部分文武官员眼中尚未完全散去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毫不掩饰的惊艳,有深深的羡慕。
试想,甄宓这等倾国倾城的绝色,连曹操都不惜拱手送入敌营,这份“厚礼”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背后代表的殊荣,如何不让这些男人心绪难平?
赵信顿时觉得浑身不自在,尤其还是因这等桃色之事。他连忙转向诸葛亮,欲借迎接刘备岔开这尴尬的氛围:“军师,主公将至,我等速去迎接吧。”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移动脚步,反而伸手轻轻拉住了赵信的臂甲,将他带到厅柱旁僻静处,羽扇微掩,压低了声音,语气凝重地快速说道:“汉兴稍待,有一紧急要事,需先知会于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周,确保无人偷听,才一字一句道:“许都传来确切消息,曹操……已于两月前,在邺城,晋位魏王了!”
赵信闻言,心中一震,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曹操此举,无疑是彻底撕下了遮羞布,将篡逆之心昭告天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继续低语:“曹操此贼,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如今竟敢僭越称王,汉室颜面扫地,江山社稷危如累卵!彼既称王,吾主身为大汉皇叔,帝室之胄,仁德布于四海,若仍仅为左将军、宜城亭侯,于名于势,皆已无法与曹操抗衡。此非争权夺利,实为维系汉统,凝聚天下忠义之心所必需!”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曹操都称王了,你刘备身为正牌皇叔,无论从地位、实力还是大义名分上,都必须跟上,甚至要超越,否则在政治层面就矮了一头。
“眼下,厅内诸位同僚大多已知此事。”诸葛亮的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赵信,声音压得更低。
“只是……此事需有人率先倡仪,方能水到渠成。汉兴,以你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在主公心中的地位,由你出面恳请主公顺天应人,进位王爵,再合适不过。”
赵信一听,立刻瞪了诸葛亮一眼,没好气地低声道:“好你个孔明!绕了半天,是在这里等着我?让我去当这个出头鸟?你这厮,真是好算计!”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被戳破的尴笑,连忙解释道:“汉兴莫要误会!亮绝无算计之心!此事关乎大局,非等闲可比。唯有你出面,方能彰显军中一致拥戴,更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此乃众望所归,非亮一人之私意也。”
赵信心中冷哼,根本不信诸葛亮的说辞。这家伙心眼比蜂窝还多,说不定这就是他和刘备早就商量好的剧本,自己不过是被选中的那个“最佳领衔主演”罢了。他暗自吐槽:“果然,玩政治的心都脏!”
但转念一想,如今刘备坐拥荆益,兵精粮足,麾下关、张、赵、黄、马五虎上将齐聚,确实具备了称王的实力。曹操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刘备称王也算是对等反击,于大局有利。称王就称王吧,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总不能让刘备一直顶着个“左将军”的名头跟魏王打交道。
“罢了。”
赵信无奈地摆摆手,“我知道了。”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与甲胄碰撞的铿锵之声,刘备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满面春风地步入议事厅。他显然刚刚视察军营归来,脸上还带着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主公!”
众文武连忙躬身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刘备笑着摆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信身上,显得格外亲切。
“汉兴,你也回来了!南疆之事,辛苦你了!快来,坐!”他热情地指着自己左手边的首位,那是仅次于他和诸葛亮的尊位。
然而,赵信并未依言就坐。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刘备郑重抱拳,声若洪钟,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厅:
“主公!今有国贼曹操,欺君罔上,僭越称王,汉室江山,危在旦夕!主公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天下,值此存亡之际,若不起而振之,更待何时?信,恳请主公,顺天应人,进位王爵,以聚天下忠义,讨伐国贼,光复汉室!”
他这番话,单刀直入,没有任何铺垫文饰,直接将最核心的问题抛了出来。下面一众文武听得先是一愣,心中不免嘀咕:“赵将军这也太直接了吧?好歹引经据典,说点‘天命所归’、‘众望所归’的场面话啊!真是没文化!”
不过吐槽归吐槽,在场的都是明白人,更是利益相关者。主公称王,他们自然也能水涨船高。于是,在诸葛亮一个眼神示意下,众人仿佛排练好了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声浪震天:
“曹贼篡逆,汉室倾危!臣等恳请主公,进位王爵,统领群伦,兴复汉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