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
当这五个字清晰地从对方口中说出时,端坐于案后的赵信,执刀刻录的手微微一顿,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赵云!常山赵子龙!
白马银枪,七进七出,忠肝义胆,智勇双全!这在赵信心中,是几乎无可挑剔的、堪称完美的武将模板!其武艺超群,更难得的是性格沉稳,有大将之风却无骄矜之气,行事周全,顾全大局。
可以说,赵云是赵信对于三国时代最为欣赏和敬佩的武将之一。
“可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个巨大的疑问随之浮现。按照他所知的历史轨迹,赵云投奔刘备的时间应该更早,此时即便不在刘备中军主力,也至少该是一方统兵将领,怎会如同一个寻常义勇,来到这偏僻简陋的前沿营地报名?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的意外介入,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已经悄然改变了某些历史进程的细微节点?
赵信脑海中思绪电转,看向赵云的目光不禁带上了几分审视与探究。这目光或许过于专注,让敏锐的赵云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赵云微微拱手,再次开口,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一丝询问:“这位……大人,可是在下有何不妥之处?”
赵信瞬间回过神,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放下刻刀,脸上绽开一个毫无芥蒂的爽朗笑容,站起身道:“并无不妥!只是没想到能在此地遇到同乡!子龙兄弟,我也是常山真定人,赵信,字汉兴!”
“哦?”
赵云闻言,脸上也立刻露出了真诚的欣喜之色。乱世漂泊,能遇到同乡,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更何况对方还是此地招募义军的负责人,气度不凡。
一旁的罗平安见状,立刻挺直了腰板,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架势,嚷嚷着介绍道:“小子,听好了!这位就是赵信赵大哥,是咱们这儿的主将,更是咱们所有常山子弟的带头大哥!还不快见过大哥!”
赵云听罢,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后退半步,神色郑重地抱拳行礼,朗声道:“常山赵云,见过大哥!”
赵信哈哈大笑,同时急忙绕过桌案,双手托住赵云的手臂,将他扶起,连声道:“子龙兄弟不必多礼!你我既是同乡,又同姓赵,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以后便以兄弟相称,切莫如此客套!”
他这番毫不作伪的热情和亲近,让初次见面的赵云顿生好感。两人寒暄几句,赵信发现赵云言谈举止沉稳有度,不卑不亢,心中对其评价更高。而赵云在赵信心中的地位本就特殊,此刻见到真人,更是觉得名不虚传,那股源自骨子里的正气与英武,是做不得假的。
随后,赵信重新坐下,一边为赵云制作身份木牌,一边如同拉家常般询问道:“子龙兄弟,如今天下纷乱,豪强并起,以兄弟之才,为何会选择来此投军?”
赵云沉默了片刻,脸上的神色变得有些沉重,他望向帐外荒凉的原野,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天下大乱,百姓流离,云……只愿略尽绵薄之力,盼能早日扫平奸凶,重现太平。如此,也算不负此生所学。”
他的回答很朴实,没有封侯拜将的野心,没有名留青史的豪情,只有一份希望天下安定、百姓能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这简单的话语,却让赵信心中微微一动,甚至生出一丝汗颜。
他来自后世,也深知三国乱世将持续数十年,其惨烈远超想象。他追求个人功业,某种程度上是站在“先知”的角度去谋划,就算是知道百姓的艰难,他作为穿越者说实话也很难真正的体会到,而赵云,以及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真切地感受着乱世的痛苦,其愿望也更加纯粹和沉重。
“会的。”
赵信将刻好的木牌递给赵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笃定地安慰道。
“会有天下太平的那一天!而且,我相信不会太远。”
赵云接过木牌,看着赵信眼中那份与他年龄似乎不太相符的笃定和沧桑,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心中仍是一暖,郑重道:“承大哥吉言。”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营地的气象在赵信的整顿下悄然发生着变化。新招募的兵员不再盲目追求数量,赵信采纳了赵云私下提出的一些建议,严格筛选,宁缺毋滥,尽量挑选那些身体相对强壮、有一定潜力的青壮。同时,他狠下心来,将营中原先一些实在不堪战阵的老弱病残逐步劝退或安置到后勤,虽然总人数依旧维持在一千左右,但整体的质量和精气神提升了不少。
此外,赵信投入了大量精力督促士卒加固营寨工事。深挖壕沟,加高加固栅栏,设置鹿角、拒马,甚至在营内关键位置搭建了简陋的了望塔。因为他很清楚,北面的曹操被刘备用计耍了一道,以曹老板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
一旦曹军主力腾出手来,报复性的进攻必然到来,而这个处于最前沿的阵地,必将首当其冲。到时候,若营寨还是一捅就破,那这一千人恐怕连壮声势的机会都没有,就会瞬间溃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