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梧桐巷铺满金黄落叶,老宅庭院里的栀子花树虽已褪去繁花,却依旧枝干挺拔,透着勃勃生机。苏念正陪着小栀念在树下埋新的心愿盒,盒子里装着她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公益事业的憧憬。
“妈妈,十年后我们挖开这个盒子,我会不会已经帮很多小朋友实现愿望了?”小栀念拍了拍覆盖在盒子上的泥土,眼神里满是期待。
苏念蹲下身,帮她拂去手上的尘土,指尖划过她手背上淡淡的栀子花纹记:“会的,只要你一直坚守初心,一定能做到。就像爷爷们那样,用一辈子去践行承诺。”
正说着,陆沉舟驱车归来,车后座堆满了打包好的冬衣和书籍。“云南山区的降温比预想的早,这些物资得尽快发过去。”他下车打开后备箱,“秦峰已经联系好了运输车队,明天一早就出发。”
苏婉和苏父也闻讯赶来,帮忙搬运物资。“对了,念念,陆沉舟,”苏婉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艾米从欧洲发来消息,当地华人社区发起了‘栀子花开海外助学行动’,想邀请我们下个月去参加启动仪式,顺便考察当地的公益项目。”
“好啊。”苏念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没想到海外的公益力量发展得这么快,这正是我们成立全球公益联盟的初衷。”
周老禾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看着忙碌的众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位创始人当年或许都没想到,他们的初心能跨越国界,影响这么多人。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啊。”
接下来的日子,众人一边筹备海外之行,一边推进国内的公益项目。“栀子花开女童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上千名贫困女童,帮助她们重返校园;“望安公益学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了二十多所分校;公益总章的故事被编成绘本,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课堂,让更多孩子了解锦华商号的公益初心。
出发前往欧洲的前一天,基金会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是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德国女士发来的。她在邮件中说,自己的祖父是二战时期的一名士兵,当年曾受到锦华商号海外分号的救助,祖父去世后,留下了一枚栀子花纹章和一本日记,希望能将这些东西捐赠给基金会,还想邀请他们去德国参观祖父创办的公益学校。
这个消息让众人都十分振奋。“看来锦华商号的公益精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跨越了国界。”陆沉舟说道,“我们一定要去看看,把这份跨越时空的爱心传承下去。”
抵达欧洲后,众人先是参加了“栀子花开海外助学行动”的启动仪式。仪式现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代表、公益组织成员齐聚一堂,胸前都佩戴着小小的栀子花纹章,象征着对公益初心的坚守。
苏念作为联盟代表发言:“……栀子花开,清香自来。这份来自中国的公益初心,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如今已经跨越山海,在海外生根发芽。愿我们以栀子为信,以爱心为桥,让教育公平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大爱无疆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
启动仪式结束后,众人前往德国,见到了玛利亚女士。她带着众人来到祖父创办的公益学校,学校里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众人的到来,孩子们纷纷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有绘画、手工、书信,字里行间满是感激。
玛利亚女士拿出祖父的日记和栀子花纹章,眼眶湿润地说道:“祖父生前经常说,当年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是锦华商号的人向他伸出了援手,不仅给了他食物和住所,还教会了他‘善良不分国界’的道理。他创办这所学校,就是为了传承这份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陆沉舟接过纹章,发现它与锦华商号的公益总章材质相同,上面刻着“大爱无疆”四个字。“这枚纹章,是跨越国界的爱心见证。”他说道,“我们会把它带回中国,放在博物馆的专题展览里,让更多人看到这份跨越时空的善良与坚守。”
在欧洲考察期间,众人还走访了多所公益学校和救助机构,与当地的公益组织交流经验,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越来越多的海外公益组织表示,愿意加入“栀子花开全球公益联盟”,共同推动教育公平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返回国内后,众人将欧洲之行的成果整理成册,在博物馆举办了“栀心无界——锦华公益海外传承展”。展览上,玛利亚女士捐赠的纹章、日记,以及海外公益学校的照片、孩子们的礼物等展品依次陈列,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参观。
展览期间,一位名叫托马斯的美国小伙子来到基金会,他是一名公益志愿者,在参观完展览后,深受感动,希望能加入联盟,负责海外项目的协调工作。“我一直相信,善良是没有国界的。”托马斯说道,“锦华商号的公益精神和你们的坚守,让我看到了公益事业的力量。我愿意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来自中国的爱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