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15章 防汛经验传四海,民生信箱解新忧

剑起万里 第415章 防汛经验传四海,民生信箱解新忧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夏汛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青萍镇的民生学堂已热闹如初。这日清晨,学堂的高台上搭起了新的木架,上面挂满了苏州府防汛时的图纸——有改良挡水板的结构图、堤坝加固的剖面图,还有百姓转移路线图,台下挤满了来自各城镇的民生分堂代表,甚至还有武当山民生总堂派来的弟子,都特意来学习青萍分堂的防汛经验。

林惊尘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杆,指着图纸上的挡水板,声音洪亮:“大家看,这改良挡水板是用杉木做的,正面铺了一层防水油布,边缘钉了铁皮,既轻便又耐泡;安装时,要先在堤坝内侧打一排木桩,间距三尺,再把挡水板靠在木桩上,用粗绳索固定,底部用沙袋压实,这样就能形成第二道防线,就算堤坝出现小口,也能挡住洪水,为填沙袋争取时间。”

台下的代表们都认真地记着,有的还拿出纸笔,快速绘制挡水板的结构;一名来自淮河沿岸的分堂代表,举手问道:“林副堂主,咱们淮河沿岸的堤坝比苏州府的矮,水流更急,这挡水板的高度要不要调整?木桩要不要打得更深些?”

林惊尘点头,笑着道:“你问得好!淮河水流急,挡水板要加高两尺,顶部再钉一层横木,防止被洪水冲翻;木桩要比苏州府的深一尺,底部还要用石块夯实,避免被水流冲倒。待会儿散会后,我把不同河段的防汛调整方案发给大家,大家按当地的情况修改,有不懂的随时来问。”

高台旁的医术角,柳轻烟正带着阿青,给代表们讲解“汛后防疫经验”。桌上摆着防疫汤的药材——金银花、艾草、苍术,还有防治外伤感染的药膏和消毒用的石灰粉。“汛后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大家回去后,要先给安置点和百姓家里撒石灰粉消毒,再用艾草和苍术熏屋,驱散潮气和蚊虫;这防疫汤要每日熬煮,给百姓们和分堂成员喝,能预防感冒和瘟疫。”

柳轻烟一边说,一边演示熬煮防疫汤的过程,阿青则在一旁给代表们分发烧石灰粉的工具,还叮嘱道:“撒石灰粉的时候,要戴口罩和手套,别直接用手接触,也别撒在蔬菜地里,免得影响庄稼生长。”

代表们都纷纷点头,把阿青的话记在本子上,一名来自江南的代表笑着道:“小先生考虑得比我们周全,去年汛后,我们村有几户乡亲直接用手撒石灰,手上都起了泡,今年有了你的叮嘱,就不会再出这种事了。”

苏慕言则在学堂门口,整理新收到的民生信箱信件。自从从苏州府回来,信箱里的信件比往常多了一倍,不少都是周边城镇的乡亲写来的,有的请教防汛经验,有的反映汛后家园重建的难题,还有的想邀请民生堂的人去指导堤坝加固。苏慕言把信件按“防汛咨询”“家园重建”“物资求助”分类整理,每一封都标注了城镇和日期,准备会后交给林惊尘,逐一解决。

“苏大哥,这封信是北河村的乡亲写的,说他们村汛后房屋倒塌了五间,乡亲们暂时住在临时棚子里,缺木板和瓦片,想请咱们帮忙筹集些物资,再教他们怎么盖抗震防涝的房子。”一名民生堂成员拿着一封信,递给苏慕言。

苏慕言接过信,在本子上记下“北河村:需木板二十块、瓦片五百片,需派工匠指导建房”,然后对那名成员说:“你去分舵,让侠客们清点一下之前防汛剩余的木板和瓦片,再从镇里找两名会盖房的工匠,明日一早跟我去北河村。另外,你再跟张老丈说一声,让他从学堂里挑五名有木工经验的百姓代表,一起去帮忙。”

“好嘞!”那名成员立刻转身去安排。

中午时分,防汛经验交流会结束,代表们拿着林惊尘分发的防汛方案和柳轻烟的防疫手册,纷纷拱手致谢:“多谢林副堂主,多谢柳姑娘,多谢小先生!这次来青萍镇,我们学到了太多实用的经验,回去后一定好好推广,让乡亲们明年能安稳度过汛期。”

林惊尘笑着道:“大家不用谢,民生堂本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帮衬的地方。以后你们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写信到民生信箱,或者派人来青萍镇,我们一定尽力帮忙。”

送走代表们后,林惊尘、柳轻烟、苏慕言和阿青聚在学堂里,商议民生信箱的信件处理。林惊尘看着苏慕言整理的清单,说道:“北河村的房屋重建是急事,苏慕言,你明日就带着工匠和百姓代表去,务必帮乡亲们把房子盖好,盖得结实耐用;南坡村的乡亲反映汛后稻田积水,我和张老丈明日去看看,教他们挖排水沟,防止稻谷烂根;柳姑娘和阿青留在学堂,接待来咨询防汛经验的乡亲,再给北河村和南坡村的乡亲准备些防疫汤的药材,明日一起带过去。”

“明白!”众人齐声应诺。

次日一早,两路人马分别出发——苏慕言带着两名工匠、五名百姓代表,拉着木板和瓦片,朝着北河村走去;林惊尘和张老丈则带着铁锹和锄头,去南坡村查看稻田积水情况。

林惊尘和张老丈抵达南坡村时,村支书正带着乡亲们在田里发愁。稻田里积了厚厚的一层水,稻谷已经有些发黄,有的甚至倒在水里,眼看就要烂根。“林副堂主,张老丈,你们可算来了!这水积了三天,我们挖了几条小沟,根本排不出去,再这样下去,今年的稻谷就要绝收了!”村支书拉着林惊尘的手,语气焦急。

林惊尘蹲下身,查看稻田的地势,发现南坡村的稻田西高东低,积水都积在东边的低洼处,小水沟根本排不出去。他立刻说道:“村支书,你让乡亲们分成两组,一组在稻田东边挖一条主排水沟,宽三尺、深两尺,直接通到村外的小河里;另一组在主排水沟两侧,挖几条支沟,把田里的积水引到主沟里,这样很快就能把水排出去。另外,排完水后,要给稻谷撒些草木灰,既能消毒,又能补充养分,防止稻谷烂根。”

张老丈也补充道:“草木灰要撒均匀,别撒太多,每亩地撒五十斤就行。撒完后,再用锄头轻轻松松土,让土壤透透气,稻谷就能慢慢恢复长势。”

村支书立刻组织乡亲们行动起来,林惊尘和张老丈也拿起铁锹,跟着一起挖排水沟。乡亲们干劲十足,铁锹挥舞间,泥土被一锹锹挖出来,主排水沟很快就成型了,田里的积水顺着支沟流进主沟,再汇入村外的小河里,稻田里的水位渐渐下降。

傍晚时分,稻田里的积水终于排完了。林惊尘让乡亲们撒上草木灰,又教他们松土的技巧,看着发黄的稻谷,说道:“大家别担心,只要后续天气晴好,稻谷很快就能恢复过来,不会影响秋收。以后每年汛前,咱们都要提前挖好排水沟,这样就算再遇到暴雨,也不会积水了。”

乡亲们都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支书拉着林惊尘和张老丈的手,说道:“多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今年的稻谷就真的绝收了,你们真是咱们乡亲们的救命恩人!”

与此同时,北河村的房屋重建也在顺利进行。苏慕言带着工匠,先给倒塌的房屋选址——选在地势较高、远离河道的地方,再教乡亲们挖地基:“地基要挖深三尺,底部用石块夯实,再铺一层碎石,这样房子就不容易被洪水泡倒,也能抗震。”

工匠们则现场演示盖房的技巧,教乡亲们如何砌墙、如何铺瓦片,民生堂的百姓代表们也跟着一起帮忙,有的递砖块,有的和水泥,有的铺瓦片,短短三日,就盖好了两间结实的房屋。

阿青和柳轻烟也带着防疫汤药材赶来,给乡亲们熬煮防疫汤,还帮着检查临时棚子的卫生,给棚子里撒石灰粉消毒。阿青看到一名小朋友在棚子外玩耍,手上有一道小伤口,赶紧跑过去,拿出药膏给小朋友涂好,还叮嘱道:“小朋友,别用手摸脏东西,伤口会感染的,每天涂两次药膏,很快就会好。”

小朋友点点头,拉着阿青的手,说道:“谢谢小先生!等房子盖好了,我请你吃我娘做的馒头。”

五日后,北河村的五间房屋全部盖好,屋顶铺着新瓦片,墙壁砌得整整齐齐,地基牢固,还特意留了排水口,防止汛后积水。乡亲们搬进新房屋,脸上满是笑容,村支书带着乡亲们,给苏慕言和工匠们送来了自家做的馒头和咸菜,说道:“多谢你们帮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比以前的结实多了,以后再遇到洪水,我们也不怕了!”

苏慕言笑着道:“乡亲们不用谢,这是我们民生堂该做的。以后你们要是想给房子加个防雨棚,或者想挖排水沟,就写信到民生信箱,我们会再来帮忙。”

返回青萍镇的路上,林惊尘和苏慕言两路人马在镇口汇合,各自分享着帮扶的经历,脸上都满是欣慰。阿青骑在马背上,手里拿着北河村小朋友送他的布偶,兴奋地说道:“惊尘哥,苏大哥,以后我还要跟你们去帮乡亲们,盖房子、挖水沟、教防疫,我能帮上很多忙呢!”

林惊尘摸了摸他的头,笑着道:“好!以后民生堂的事,有你一份,咱们一起帮着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接下来的日子,青萍镇的民生学堂依旧忙碌——林惊尘和张老丈忙着给乡亲们讲解汛后稻田管理技巧,还把排水沟的挖掘方法写成手册,寄给各分堂;柳轻烟和阿青忙着给乡亲们熬煮防疫汤,还教大家制作防蚊虫的艾草包;苏慕言则忙着处理民生信箱的信件,先后帮西溪镇修好了灌溉水渠,帮东河村筹集了粮囤木料,帮南坡村解决了稻谷病虫害问题。

民生信箱里的信件依旧源源不断,却从来没有一封被搁置——有乡亲反映镇外的小桥年久失修,苏慕言就带着侠客们和乡亲们,用石块和木板把小桥修好;有乡亲反映不知道怎么储存汛后收割的稻谷,林惊尘就专门开了一堂“汛后粮食储存课”,教大家把稻谷晒干后,放在铺了艾草的粮囤里,既防潮又防鼠;有乡亲反映家里的老人关节疼,柳轻烟就教大家用艾草和生姜煮水,给老人泡脚,还把泡脚的方法写在手册上,方便大家学习。

夏日的晚风带着稻香,吹过青萍镇的民生学堂。学堂里,百姓们认真地学习防汛和储粮经验;学堂外,民生信箱静静地挂在墙上,等待着乡亲们的需求;示范田里,排完水的稻谷重新焕发生机,绿油油的一片;不远处的北河村,新盖的房屋在夕阳下格外显眼,乡亲们正坐在院子里,聊着今年的收成,盼着明年的好光景。

林惊尘站在学堂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飘扬的民生堂杏黄旗,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民生堂的价值,不在于推广了多少经验,不在于帮扶了多少城镇,而在于每一次接到求助时的及时回应,在于每一次帮乡亲们解决难题后的笑容,在于把“护民生,守太平”的宗旨,落实到每一件小事里。

往后的岁月,防汛经验会通过民生堂传遍四海,民生信箱会继续为乡亲们解忧,林惊尘、柳轻烟、苏慕言、阿青,还有青萍镇的每一个乡亲,都会带着这份初心,在民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民生的薪火照遍江湖,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安稳度日,让“护世安邦”的誓言,在岁月里永远温暖,永远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