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03章 冬雪覆青萍,暖意满江湖

剑起万里 第403章 冬雪覆青萍,暖意满江湖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第一场冬雪落下来时,青萍镇裹上了一层薄白。镇口的老槐树枝桠挂满雪粒,风一吹,雪屑簌簌往下落,正好落在守在分舵门口的两名侠客肩头。他们裹着厚实的披风,手里握着长刀,却丝毫不敢懈怠——虽说是太平年月,可冬日里常有流浪盗匪趁夜作乱,苏慕言特意叮嘱他们,要多留意镇口动静。

林家铁匠铺的炉火却烧得正旺,通红的火光透过窗户,映在门口的雪地上,驱散了几分寒意。林惊尘正握着锤子,对着烧红的铁坯敲打,火星溅在地上,瞬间融化了小块积雪。林啸天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打磨着刚成型的镰刀,偶尔抬头叮嘱一句:“慢着点敲,这铁坯要打薄些,开春乡亲们犁地好用。”

“知道了爹。”林惊尘应着,手上的力道却没减,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浸湿了额前的碎发。他索性扯下脖子上的围巾,搭在一旁的木凳上——铁匠铺里满是暖意,与外面的严寒截然不同。

门口突然传来“吱呀”一声,阿青顶着一头雪,抱着一个布包跑了进来,嘴里哈着白气:“惊尘哥,林伯父,柳姑娘让我给你们送包子,刚蒸好的,还热着呢!”

他将布包放在桌上,掀开一看,里面是十几个白面包子,还冒着热气,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铁匠铺。林惊尘放下锤子,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大口,韭菜鸡蛋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暖和又顶饿。“还是柳姑娘的手艺好,比镇上包子铺的还香。”

阿青得意地挺起胸脯:“那是!我也帮着揉面了呢!柳姑娘说,今日雪大,让你们别太累,早点收工,晚上去医馆吃火锅,还说要给你们煮羊肉汤暖身子。”

林啸天放下手里的镰刀,笑着道:“好,咱们今日就早点收工,陪你们吃火锅。”

正说着,苏慕言也从外面走了进来,身上落满了雪,手里还提着一个酒坛。他将酒坛放在桌上,拍了拍身上的雪:“我刚从镇西的酒坊回来,这是新酿的米酒,还加了红枣和桂圆,煮热了喝,暖身子又补气血,晚上配火锅正好。”

林惊尘眼前一亮:“太好了!晚上咱们就煮米酒,吃火锅,好好暖和暖和。”

几人加快速度,将手里的活计收尾——林惊尘将打好的犁头放在一旁冷却,林啸天将打磨好的镰刀归置整齐,苏慕言则收拾好铁匠铺的工具,阿青负责将桌上的包子收好,留着晚上当主食。

傍晚时分,雪下得更大了,青萍镇的街道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响。林惊尘父子、苏慕言和阿青踩着雪,朝着医馆走去。医馆的窗户亮着灯,柳轻烟正蹲在火炉旁,往铜锅里加木炭,铜锅里已经煮好了羊肉汤,香味顺着门缝飘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

“你们可算来了!”柳轻烟抬头,看到他们,立刻笑着招手,“快进来烤烤火,羊肉汤马上就好,我还准备了白菜、萝卜、豆腐,都是乡亲们送的,新鲜得很。”

阿青率先跑过去,蹲在火炉旁,伸出手烤火:“柳姑娘,我来帮你看火吧,你去准备碗筷。”

“好,交给你了。”柳轻烟笑着点头,转身去拿碗筷。林惊尘和苏慕言则将酒坛打开,倒出米酒,放在火炉旁的小锅里煮;林啸天则走到医馆的药架旁,看了看上面的药草,问道:“最近乡亲们有没有生病的?冬日里容易着凉,可得多留意。”

“放心吧林伯父。”柳轻烟一边摆碗筷,一边说道,“前几日有几个孩子着凉发烧,吃了药就好了,我还让阿青给乡亲们送了些生姜和红糖,让他们煮水喝,预防着凉。另外,我还在分舵门口搭了个棚子,煮了姜茶,守在外面的侠客和过往的路人,都能喝上一碗暖身子。”

林啸天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你考虑得周全,有你在,乡亲们的身子骨就能多一份保障。”

很快,羊肉汤煮好了,柳轻烟将白菜、萝卜、豆腐放进铜锅里,又将煮热的米酒盛进碗里,分给众人。几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喝着热米酒,外面的雪下得再大,也挡不住屋里的暖意。

阿青吃着羊肉,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惊尘哥,昨日我去分舵送姜茶,遇到一个从北方来的商人,他说北方的几个城镇,今年雪下得特别大,不少百姓的房子被雪压塌了,还缺粮食,咱们要不要帮帮他们?”

林惊尘放下筷子,沉思片刻,说道:“当然要帮!咱们青萍镇今年收成好,存了不少粮食,还有乡亲们缝的棉衣,正好可以送过去。苏慕言,你明日去分舵统计一下,看看能凑出多少粮食和棉衣;柳姑娘,你准备些防治冻伤的药膏,北方天冷,百姓们容易冻伤;阿青,你跟着柳姑娘学配药,多准备些;爹,咱们明日去跟张老丈说说,让乡亲们也帮帮忙,一起把粮食和棉衣打包好。”

“好!”众人齐声应道。林啸天补充道:“我明日再写一封信,让人送到武当山,跟玄机子掌门说一声,让他通知北方的分舵,协助咱们分发粮食和棉衣,这样能快些送到百姓手里。”

次日一早,雪终于停了。林惊尘和苏慕言去分舵统计物资,柳轻烟和阿青在医馆配防治冻伤的药膏,林啸天则去找张老丈,跟乡亲们说明情况。乡亲们得知北方百姓受灾,都纷纷主动帮忙——有的抱来家里的棉衣,有的扛来储存的粮食,还有的主动提出,要跟着林惊尘一起去北方送物资。

张老丈更是带着几名年轻乡亲,在副盟主府门口搭起了棚子,将粮食和棉衣分类打包。他一边指挥,一边说道:“咱们青萍镇能有今日的好日子,全靠江湖相助,如今北方百姓有难,咱们不能不管!多送一袋粮食,多送一件棉衣,就能多救一个百姓!”

林惊尘看着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动。他走到副盟主府门口,看着“护世安邦”的匾额,突然明白——所谓“护世安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一起守护身边的人,一起帮助有难的人。

三日后,物资终于准备妥当——五十袋粮食,三十件棉衣,还有十大盒防治冻伤的药膏。林惊尘挑选了十名身强力壮的乡亲,加上苏慕言和阿青,组成了送粮队伍;柳轻烟则留在青萍镇,照看医馆和分舵,还负责继续筹集物资,若是第一批物资不够,再送第二批。

出发那日,林啸天、柳轻烟和乡亲们在镇口送行。林啸天将一封信递给林惊尘:“这是给北方分舵舵主的信,他会协助你们分发物资。路上一定要小心,雪天路滑,别赶路太急,安全第一。”

柳轻烟则将一个布包递给阿青:“这里面是你们的换洗衣物和伤药,还有一些干粮,路上饿了吃。阿青,你要听惊尘哥的话,别乱跑,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惊尘哥和苏大哥。”

“知道了柳姑娘!”阿青用力点头,将布包背在身上。

众人挥手告别,林惊尘带着送粮队伍,推着装满物资的马车,朝着北方的方向出发。雪后的官道格外难走,马车在雪地里留下深深的车辙,众人踩着积雪,一步步往前走,偶尔停下来,清理马车上的积雪,防止车轮被雪卡住。

阿青年纪小,走了没多久就累得气喘吁吁,苏慕言索性将他抱上马车,让他坐着休息。阿青却不肯闲着,从怀里掏出柳轻烟给他的姜茶,倒在碗里,递给走在前面的林惊尘:“惊尘哥,你喝点姜茶,暖身子。”

林惊尘接过姜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驱散了身上的寒意。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马车,又看了看身边的队伍,心里满是坚定——就算路再难走,也要把物资送到北方百姓手里,不让他们受冻挨饿。

十多日后,送粮队伍终于抵达北方的第一个受灾城镇。北方分舵的舵主早已带着分舵弟子在镇口等候,见到林惊尘,立刻上前迎接:“副盟主,您可算来了!镇上有不少百姓的房子被雪压塌,只能住在临时搭的棚子里,粮食和棉衣都快用完了。”

林惊尘点头,立刻让人将物资卸下来,与北方分舵的弟子一起,将粮食和棉衣分发给百姓。阿青则跟着柳轻烟教他的方法,给冻伤的百姓涂抹药膏,还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护理冻伤的伤口。

百姓们拿到粮食和棉衣,又涂好了冻伤膏,眼里满是感激,纷纷对着林惊尘等人拱手致谢:“多谢副盟主!多谢青萍镇的乡亲们!若不是你们,我们这个冬天可就熬不过去了!”

林惊尘笑着道:“乡亲们不用谢,咱们都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应该的。”

接下来的几日,林惊尘带着队伍,跟着北方分舵的弟子,前往其他受灾城镇分发物资。每到一个城镇,他们都亲自将粮食和棉衣送到百姓手里,阿青则负责给冻伤的百姓涂药,苏慕言则协助分舵弟子维持秩序,防止出现争抢。

物资分发到一半时,柳轻烟又让人送来了第二批物资——三十袋粮食,二十件棉衣,还有更多的冻伤药膏。原来柳轻烟在青萍镇,又发动乡亲们筹集了不少物资,还请周边城镇的分舵帮忙,一起送到了北方。

林惊尘看着第二批物资,心里满是暖意——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青萍镇的乡亲们,江湖的分舵弟子,都在背后支持着他,支持着这场“雪中送炭”的善举。

一个月后,所有物资终于分发完毕。北方的受灾百姓都拿到了粮食和棉衣,冻伤的伤口也得到了治疗,脸上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林惊尘带着队伍,准备回青萍镇——他心里记挂着父亲,记挂着柳轻烟,更记挂着青萍镇的春节。

返回青萍镇的路上,雪已经化了不少,官道旁的杨柳开始冒出嫩芽,春天的气息渐渐浓了。阿青骑在马背上,手里拿着北方百姓送他的木雕小剑,兴奋地跟苏慕言说着分发物资时的趣事:“苏大哥,你还记得那个老爷爷吗?他拿到棉衣后,非要给我塞两个烤红薯,可甜了!”

苏慕言笑着道:“记得,还有那个小姑娘,非要把她绣的荷包送给你,你还不好意思要呢。”

林惊尘看着两人说说笑笑,心里满是踏实。他抬头望向南方——青萍镇的方向,应该已经开始准备春节了,张老丈肯定在组织乡亲们写春联、贴福字,柳姑娘应该在准备春节的吃食,父亲则在铁匠铺里,为乡亲们打造新的农具,等着开春犁地。

十多日后,林惊尘带着队伍终于回到青萍镇。镇口早已张灯结彩,红灯笼挂在老槐树上,春联贴在各家各户的门口,年味十足。林啸天、柳轻烟和乡亲们早已在镇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立刻上前迎接。

张老丈拉着林惊尘的手,笑着道:“惊尘,你们可算回来了!北方的百姓都好吧?咱们青萍镇的春联都写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一起贴呢!”

林惊尘点头,眼里满是笑意:“乡亲们都好,物资都分发到了,他们还让我给大家带话,多谢青萍镇的乡亲们。”

柳轻烟则递过一件新做的棉袍,给林惊尘披上:“路上肯定冻坏了,快穿上暖身子。晚上我给你们煮了羊肉汤,还包了饺子,都是你们爱吃的馅。”

阿青跑到柳轻烟身边,从怀里掏出那个绣着小花的荷包,递给她:“柳姑娘,这是北方的小姑娘送我的,我给你戴。”

柳轻烟笑着接过荷包,系在腰间,眼里满是温柔:“真好看,谢谢阿青。”

夜色渐深,青萍镇的街道上亮起了红灯笼,温暖的光芒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林惊尘一家、苏慕言和阿青围坐在医馆的火炉旁,吃着饺子,喝着热米酒,聊着北方的趣事,外面偶尔传来乡亲们的笑声和鞭炮声,热闹又安稳。

林惊尘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副盟主府门口的“护世安邦”匾额,心里突然明白——所谓江湖太平,不过是冬雪天里一碗热汤,是受灾时的一袋粮食,是身边人的平安相伴,是青萍镇这满镇的暖意,蔓延到整个江湖。

往后的日子,不管是春日犁地、夏日防汛,还是秋日丰收、冬日救灾,林惊尘父子始终带着护世剑,守着青萍镇,护着江湖。青萍镇的烟火,越来越旺;江湖的岁月,越来越安。这,便是“护世安邦”最好的模样,也是林氏父子一生的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