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274章 历史机遇

徐次长替段帅招揽人才,首重立场。像宋少轩这般只务实业、不问政争的“清白”身份,正是上佳之选。除了要他重整军工这副烂摊子,徐次长心底亦存着一份私心。

无论如何,宋少轩是他早年旧识,知根知底。如今将其提拔起来,无异于在关键部门安插了自己的人,将来便多了一分稳固权位的筹码。

更何况,军工、医疗、教育,皆是实权要职,若能尽早将这些命脉攥在手中,于公于私,都是着眼未来的深远布局。

只见宋少轩闻言,当即深深一揖,姿态恭谨万分:“承蒙大人信赖,宋某感激不尽!但有差遣,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怠慢!”

“好!”徐次长要的正是这个态度,“这几件要务便交予你。我会为你谋一个军务主任的职衔,专司此三块事宜。”

他语气一转,变得斩钉截铁:“旁的闲事你一概无需过问。我只要你对北洋军负责!军工,必须优先供给北洋;医疗,我只要最有效的战场急救;教育,你给我着力整顿各大军校,培养合格的军官。至于那些民生杂务,自有总理衙门的人去操心。”

三言两语之间,徐次长便为宋少轩换了一重身份。然而,随着谈话深入,宋少轩渐渐品出了这重身份背后的苦涩滋味。

说白了,这看似光鲜的“军务主任”,实则是个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徐次长必定是在各方人马那里兜转了一圈,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才最终落到了他宋少轩的头上。

根源在于北洋政府难以根治的顽疾:经大帅一番折腾,国库早已空虚如洗,而积欠的债券、借款、战争赔款却如影随形,根本拿不出真金白银来支撑这些耗费巨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无钱无粮的虚职,谁会来接?

但徐次长算准了,宋少轩或许可以。因为他打的,正是“官商合营”的算盘。以官方名义开路,却要靠宋少轩自家的资本和生意网络来填这个窟窿。而这,恰恰歪打正着,正是宋少轩等待已久,愿意入局的条件。

宋少轩一面恭敬应对,一面已在脑海中悄然打开了直播间。听着杨安华的提点,他心领神会,面上愈发谦卑地开口:

“大人吩咐,小的岂敢推辞?这差事,小的接了!只是……欲行其事,先利其器。还需大人您,行些方便。”

“哦?说说看。”徐次长眼皮微抬,对此早有预料。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碗,吹开浮沫,看似随意,实则全神贯注。

他正等着宋少轩开价,借此掂量这个“老朋友”是否识趣。若对方此时便敢狮子大开口,他不介意暂时利用,事后再跟他算算总账!

宋少轩躬身拱手,姿态放得极低,“大人,小的既掌军工,首要便是承接并理顺大帅此前定下的“巩县兵工厂”筹办事宜。若能顺势将现有的德州军械局也一并归入其下,统一调度,必能事半功倍,迅速形成产能,为段帅解燃眉之急。”

“此乃老成谋国之见,合理!”徐次长脸色稍缓,这个要求完全在预期之内,甚至堪称尽责的表现,“此事易尔,我即刻请段帅下发批文。”

见第一步顺利,宋少轩趁势而上,语气更加谨慎:“再者……大人既将教育一块也交由小的,这军工人才乃是根基。不知,可否将相关的专科学校事务,也一并划归过来操办?如此,方能产学研一体,确保人才不断供。”

“这个嘛……”徐次长微微蹙眉,指尖轻叩桌面,显露出一丝权衡与犹豫,“容我再思量一二。你……还有别的吗?”

宋少轩依着本能还想再度开口,脑海中杨安华的声音及时响起,如警钟鸣响:“快别说了,过一过二不可过三,适可而止!此时贪多,必定引起他猜忌,小心他心怀不满前功尽弃不说,你小子还有危险!”

他立刻将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深深一拜,语气无比恳切:“谢大人!小的所求,仅此二事。一切,但凭大人斟酌。”

见他如此知进退,懂分寸,徐次长脸上瞬间冰消雪融,绽开畅快的笑容:“哈哈哈!好!好一个宋少轩,果然是个明白人!此事,我准了!段帅那边自有我去斡旋,公文不日即达。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做!”

宋少轩之所以如此执着,甚至不惜冒险卷入这权力漩涡,根源在于他是亲眼见过未来的时事变迁的。

那所谓的“黄金十年”,在军工领域实则一片荒芜,待到金陵政府主政时,华夏的军工体系竟凋敝到连晚清时期都不如!

反观这纷乱的北洋十六年,虽政局动荡,却实实在在地建起了巩县兵工厂这等基业。两相对比,更显日后之不堪。

他深知,若不想让华夏彻底沦为列强的买办市场,若不想让子孙后代永远仰人鼻息,那么“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就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此刻,在这些被权贵们视为“烂摊子”的废墟上播下工业的种子,便显得尤为重要,是扭转国运的关键一步。

他与齐二爷联手创办的化工厂能迅速成功,便是最好的例证。这成功,一方面固然得益于齐二爷的洋务背景与人脉,另一方面,更是实实在在地吃到了“前朝余荫”!

晚清倾举国之力开办洋务运动,其中建设的津门机器制造局,早已专事镪水制造,建成了成熟的淋硝厂,能够稳定生产硫酸、硝酸与硝酸钾。

尽管在庚子国难中被联军毁坏,但津门一地,却因此积累了足足一代人的化工技艺与人才底蕴。正是这宝贵的遗产,让他们的工厂能迅速站稳脚跟,完成至关重要的原始积累。

而这座德州军械局,更是这份“遗产”中的瑰宝。它历经数十年经营,内设火药制造厂、弹药厂、化工厂,技术体系完备。

不仅能制造先进的无烟火药,更拥有完整的制酸设备——硫酸与硝酸设备各一套,日产量分别高达2700磅和1600磅,弹药产能亦达十五万发!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源,怎能不牢牢护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