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251章 急转直下

后世常有人以为,二公子始终坚决反对其父恢复帝制,甚至引用那首广为流传的劝诫诗作为证据。殊不知,世人所读到的,不过是经过文人将两首诗掐头续尾的版本。

二公子内心确实不认同父亲称帝,却也无法抗拒地位骤升带来的种种特权。人心本就充满矛盾,世间真正能够宠辱不惊的,又能有几人?

近日,他最信赖的陆督军竟临阵倒戈!他先是领了军饷,随后称病不出,待北洋军借道后突然发动夹击,致使战局急转直下。

他怎么也想不到,陆督军曾是第一个拥立他登基的人,更是极力劝他早日称帝。更何况,陆督军的亲生儿子尚在京城为质,怎会突然叛变?眼看着军、政、工、商、学各界纷纷抗议,所谓“全民拥立”俨然成了天大的笑话。

此刻,那首诗的原稿正摊在大帅案头。他轻抚宣纸上的墨迹,一字一句低声吟诵:“乍着微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灵室转明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哈哈哈,好小子,你写得好啊!”大帅忽然轻笑出声,笑声里满是自嘲。案头堆积如山的告急战报,此刻都成了这句诗的注解。

他忽然想起这些日子最爱听的那位老生。为何偏偏在这时节连演数场《斩黄袍》?原来身边人早已用各种方式提醒过他:莫要得意忘形,当心乐极生悲。

戏文如谶,诗句似刃。只怪自己沉溺于万岁的声浪中,迟迟不愿睁眼看清现实。龙椅上那些鎏金雕刻在灯光下闪着冷冰冰的光,像是在无声地嘲笑他这个孤家寡人。

他到最后才想明白:最危险的敌人从来不在遥远的战场上,就藏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那块刻着“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终究比不过人心的变化。

大公子此刻终于看清了局势。偌大的北洋系里,真正靠得住的竟只有段、冯两位叔伯。其余诸将,不过是靠银元与许诺维系的关系,风平浪静时忙不迭表忠心,风云突变便各怀鬼胎。

那号称北洋主力的第三师,其实与北洋渊源甚浅。它前身虽出自甲午年间血战东洋的毅军,可传到曹仲珊手中时,早已不复当年骨血。

这支部队空顶着毅军威名,背地里却靠倒卖烟土维持开销,更像一支披着军装的商队。曹仲珊本人更是个精明的投机客,战场上与护**稍一接触便溃不成军,与他当初誓言“血战到底”的豪情判若两人。

若他当真死战而败,至少还能留个军人风骨;可他从一开始就打着骗取军饷、保存实力的算盘。这般作为,与市井无赖何异?

更令大公子痛心的是第八师。这张师长本是他一手提拔。一个杀人亡命之徒,因北洋收容才得以重生。在“模范团”时期,此人极尽谄媚之能事,把大公子捧得飘飘然。

谁知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嫡系”,上了战场照样见风使舵。这些从市井摸爬出来的角色,最擅长的便是算计利弊,枪声一响便知进退。

望着凌乱不堪的战报,大公子只觉一阵眩晕。这哪里是两军对垒?分明是几个山寨土匪在划地盘、讲斤两。摆开阵势吆喝几声,比划几下便各自收场。

宋少轩早就料到这场闹剧持续不了太久,因而始终冷眼旁观。直到收到齐二爷的来信,他才意识到,这飘摇的时局竟也牵动着自己的棋局。

齐二爷在信中先是爽快应允了引荐杨先生之事,继而话锋一转,提出要宋少轩亲赴津门一趟。原来,他竟要撤资分股,清算工厂的账目,带着银钱杀回京城!

读到此处,宋少轩才恍然记起那段旧事:当年齐二爷正是被大帅当作替罪羔羊,心灰意冷之下被迫离京。

这些年来他四处奔走,虽然已富甲一方,却始终未能释怀。如今眼看大帅这座靠山将倾,这个曾经被牺牲的棋子,终究按捺不住胸中那口憋了太久的怨气,要回来讨个说法,争一口气。

宋少轩指节轻叩着信纸,仿佛能触到字里行间那滚烫的不甘。那个不甘寂寞的老江湖,正揣着算盘和执念,一步一步向着这片即将变天的皇城根儿走来。

可他此刻也头疼得紧,化工厂虽已开始盈利,却还未真正成型,要发展的话,这仍是个填不满的“吞金兽”。若此刻骤然抽走齐二爷那笔巨资,多少刚铺开的摊子就得停摆。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组织。岂料他刚和杨安华商议。对方听罢竟朗声大笑:“我当是什么难关!你放宽心吧,这几天你等着,自有银子送上门来。”

原来杨安华早已将宋少轩手中那批古董的价值呈报上级。这一次,组织给予的支持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合成钻石,而是实打实的产业支撑!

五矿旗下别的资源或许紧缺,唯独电解铝厂的副产品堆积如山。那些寻常的工业产出,随便一家厂子调拨些出来,便是数万白花花的银元。按全国产值来算,一年的副产品就是八百万两白银。支援他办的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一刻,宋少轩胸中涌起难得的从容,果然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本需殚精竭虑的难题,如今竟在谈笑间迎刃而解。

更令他惊喜的是,杨安华此次竟提供了大量特种设备。这批货物,正是彼得耶夫在津门与东瀛人谈判时紧盯的高价值订单,而其中最关键的,当属火炮的瞄准镜。

此时沙俄战事吃紧,武器损耗严重,而炮镜这种精密部件恰是其生产短板。放眼全球,能造出顶级炮镜的不过蔡司、莱卡、罗敦司得等寥寥数家,偏偏这几家都是死对头的产业。唯一能打交道的东瀛供应商,却死死咬定只收黄金,令彼得耶夫头痛不已。

宋少轩轻抚着刚刚传送过来锃亮的黄铜镜筒,镜片上还贴着德文标签。即便是几十年后,普鲁士那三大光学巨头仍是行业翘楚!

但以当下华夏的工艺水平,复刻这类早期型号那是易如反掌。这小小的镜筒,即将化作滚滚财源。有些资源果然只有背靠大树才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