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125章 两大政策

见他要挣扎起身,金玉林猛地发力将他掀翻,整个人死死压在他身上,一手紧紧捂住他的嘴,低声急道:

“别动!听哥一句,你连我都打不过,冲上去不过是自取其辱!有仇,哥替你报;有坎,我陪你过!我们是磕过头的兄弟,这辈子都是!”

张广死死瞪着他,眼眶骤然红了,泪水无声地涌出。金玉林鼻尖一酸,却仍不敢松劲,直至那说笑声渐远,随着“吱呀”一声门响彻底消失。他这才缓缓放开手,任张广拽住他的衣襟,将脸埋在他肩头压抑地呜咽。

“听哥的,这世道讲的是门当户对。咱们这样的人,不害人,但也绝不能任人欺负。碰不上真心人,一个人过也挺好。”金玉林轻拍着他的背,声音沙哑却坚定,“栽了跟头,得认。但只要肯咬牙,咱就能从头再来,成不成?”

见他仍不答话,金玉林犹豫片刻,从怀中摸索出两张泛旧的银票,塞进他手里。“你大概也早猜到了……当年我确实藏了几张。你小子不也推着一车银子跑过?那些旧账,今日就让它翻篇吧。这些你拿着,自己想辙翻身。这个家……不要也罢。”

“谢了。”张广终于哑声开口,用袖子狠狠抹去脸上的泪痕。他站起身,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门,旋即转身,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茫茫雪夜。

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更无人去寻找。日子总要过,生活仍得继续。如今改天换地,连皇帝也没了,人人都盼着这世道能有些不一样。

按理说,新生的民国本该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本该一扫前朝阴霾,焕然一新。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个政权先天不足,尚未成熟便仓促降生。不是它不愿前行,而是实在举步维艰。

北洋军因缺乏海军支援,难以南下深入长江流域,却仍牢牢掌控着北方;南方诸省虽纷纷宣告独立,却多限于大城市,广大乡间仍笼罩在前朝的旧影之中。

列强们要一个稳定的营商局面,东瀛谋取更多特权,老毛子紧盯着北方利益。他们都盼着乱局早定,盼着新政府继承前朝许下的一切承诺。

袁大人既担心北洋内部生变,又恐旧势力反扑;南方革命派无力北伐,缺饷少械,更难以团结一心。于是南北双方唯有坐下和谈,以清廷退位、议会召开为共识,勉强达成妥协。

这个新生儿般的政权,从诞生之初便背负着沉重赔款与不平等条约,内部派系纷争、根基不稳。它初临人世,却已如百病缠身的老人。

为了维系这位“老人”的生机,新政府自一开始就不得不做出诸多妥协。其中最能令所有旗人缄默的一条,便是房产归属。

按旧制,旗人本无宅邸,官员与贵族的府邸依律皆属皇上。然而改天换地之后,这些房产尽数划归个人名下。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有曾经“忠心耿耿”的臣子,竟都坦然笑纳。

即便偶有愤懑不平者,也不过是占着宅子迁往津门、大连等地居住,从未有人真将宅院归还,更无人高喊“此乃皇上之产!”

平稳交接之后,摆在政府眼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库。据当时统计,库银仅余不足十万两,甚至不足以支撑几日开销……而这还只是年初。

既然无法一举清除旧权贵,便难以从内部筹措资财。唯一的出路,唯有向外借款。

新政府一边查抄贪官污吏,一边与列强磋商贷款,同时还须推行新政。其中两项措施,对华夏未来影响尤为深远:

其一,是延续并深化“以元代两”的货币政策。政府逐步回收银两及各国银币,回炉重铸,规定交易皆以银元为准。

同时要求各票号、钱庄与银行推行“兑换券”:一种定额票据,持券即可按面值兑换银元。明定一两足色白银可兑一块四至一块五银元(视银币成色与来源略有浮动)。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也为日后货币体系的规范化奠定基础。此后数十年间,银元始终是流通领域的硬通货。

其二,是大力兴办教育。民国数十年间,教育办得最像样子、最有规模的,恰是北洋时期。尤其是袁氏主政阶段开创诸多先河,建立现代学制、推广新式学堂,其功绩实不容湮没。

这一项学制改革,对两个人的命运影响尤为深远:一个是宋少轩,另一个是李丙生。民国元年二月二十日,他们就读的学堂正式改制为高等实业学堂。

民国初立,教育部对清末各地学堂进行全面整理,重新分类命名:初等学堂改称乙种学校,中高等学堂则统称甲种学校。

对宋少轩而言,若他愿意,无需毕业便可再读三年,等同获得高中学历。在那个时候,高中文凭已属难得。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继续学业。

李丙生更不必说。身为甲等职业学堂的教员,无论是身份还是收入,都已不可同日而语。按此时的评定,他俨然已跻身“体面人”之列。

不过他依旧是从前那副模样,除了衣着整洁些,并无多大改变,仍旧日日领着钱礼邦读书写字,待他如亲弟一般。

同样这一场学制变革,却也牵动着另一个人的命运:那便是才从鬼门关逃回来的长贵。他至今已有三日未能缓过神来。

当时刑场上,一拨又一拨人被拉去枪决,他早已瘫软如泥。枪声一响,他裤裆尽湿;待到被拖上前时,更是涕泪横流、哭喊不止。

千钧一发之际,忽有人抬手制止:“把他留下。”

救他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大人。作为上司有意拉拢的军官,他此前所为甚得袁大人满意。既存心招揽,前尘旧怨便一笔勾销。没人会因一个茶馆老板买来的丫头,去为难一位手握实权的军官。

何况当初宋少轩还有点用,如今既不再需他写文章摇旗,那些琐碎恩怨自然无人追究。王大人原本早忘了长贵这号人物,直至那日刑场撞见他这副惨状,才忽想起旧事,心下嘀咕:莫非是因那事把他害到如此田地?今日顺手救他一命也罢,否则往后,还有谁肯替自己卖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