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70章 布商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第70章 布商

作者: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14:40:54

这场会面再次将直播间的热度推向顶峰。不同于以往可能让观众感到陌生的嘉宾,这位访客的知名度极高,一时间评论区瞬间沸腾,打赏不断刷屏,更有不少人纷纷尝试私信联系他。

私信内容五花八门,大多是求购需求,唯有一条格外特别——对方竟询问能否在直播间售卖自己的东西。

宋少轩本就心生好奇,加之返程回城尚需些时间,便主动回复了这位私信者。几番交流后得知,对方是在粤省小商品市场经营布匹生意的商贩,主要售卖业内常说的“零头布”。

据对方透露,近来生意愈发难做,一次偶然的机会刷到了宋少轩的直播间。奇怪的是,他曾尝试将直播间推荐给他人,对方却根本搜不到。从那时起,他便觉得这个直播间非同寻常。

如今店铺门可罗雀,经营难以为继,他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来私信。交谈中,对方细数了生意上的种种困境,让宋少轩也感慨不已。

于是,宋少轩一回到家,便与这位布商开启了首次交易。为了方便双方结算,他最终选择了对彼此都更为稳妥的方式——以黄金作为结算媒介。

这是因为在当前这个时期,白银兑换黄金的比率并不算高,此时用黄金换白银并不划算。但这种兑换的价值,到了后世将会完全不同。

如此一来,这场交易对双方而言都是共赢。宋少轩也借着这次机会,抱着测试的心态开启了交易。一番尝试后他发现,单次交易能承载的布匹重量极限,恰好是十匹。

最终,宋少轩用二十克金瘤子,换来了布商何宝荫的十匹混纺布料。只听一阵微光闪过,双方银货两讫,首次交易顺利完成。

这批布料斜纹哔叽呢,两匹宝蓝色、三匹豆青色、五匹大红色。质地挺括,是制作衣物的上佳材料,品质远胜当下市面上常见的阴士丹林布料。

“明天先拿一匹出来,做几身衣服穿应该不错。”宋少轩心里这么盘算着,便安心睡下,一夜无梦,直到天大亮才醒来。

翌日清晨,宋少轩唤上以晴、以雯两个丫头,打算一同去裁制新衣。几人先到街角的杂货铺,他掏出一块大洋,要了五盒洋火、十包“红锡包”烟卷,又顺口问清了裁缝铺的所在。揣好店家找回来的一把铜元,便转身往裁缝铺去了。

“劳驾,敢问这匹布,能替我们裁几身衣裳么?”他扬了扬手里的两匹布料。铺子里正坐着位模样周正的年轻女子,闻声当即起身相迎,脸上堆着和气的笑:“那得先瞧瞧布的成色。爷,您跟我来,咱先量量尺寸,再合计怎么裁才合身。”

女子取来皮尺,在宋少轩肩背、腰身几处细细量过,都一一记在纸上;接着又给两个丫头量了身段。

见两个丫头生得粉雕玉琢,女子忍不住笑道:“这俩姑娘模样真俊,不知叫什么名儿?”

“原先的名字不大雅致,我给改了。大的叫以晴,小的叫以雯。”宋少轩随口应道。

谁知这话落,女子脸上的笑意顿时淡了,伸手轻轻摸了摸丫头们的头发,低声叹道:“这么小的年纪,真是可怜了。”

她敛了神色,拿卷尺在布匹上比量片刻,抬头道:“这布厚实,裁三套衣裳用十多米就够了,做得。这位少爷,做衣裳得费些工时,您下月来取吧。您的长衫,工钱七钱银子;两位姑娘的衣裳要细致些,得一两银子一件。您看这样成么?”

宋少轩点头应下,告诉女子自个做一套宝蓝色长衫,两个丫头宝蓝色、豆青色各做一身。约定布匹暂时放在此处,下月来取,说好之后摸出一锭小银递过去。

接过找零和取衣单据收好,便带着丫头们踱到隔壁的馄饨摊,要了三碗热馄饨,几人囫囵吃了。肚子里有了暖意,这才起身,朝着茶馆的方向慢慢走去。

到了茶馆,张广嘱咐了丫头在铺子里好生待着,自个儿便往学堂上课去。不料眼角余光一瞥,竟见金玉林与孙老四二人坐在角落处,正同张广低声叙话。

原来这三人并非临时起意相聚。自前番常家宅子交易之后,金玉林与张广再度碰面,孙老四见金玉林机敏过人,便开口招揽。如今二人已是合伙做买卖的伙伴。

今日特来,便是想拉张广一同入伙。金玉林倾身劝道:“兄弟,咱们手头那点银子,终究是坐吃山空。不如咱兄弟联手,再加上四哥照应,必能在京城闯出一番名堂。”

张广却只是拱手,语气平和却坚决:“大哥、四爷,二位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如今这般日子,我过得舒心自在,不愿再回到从前那般奔波。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望二位海涵。”

金玉林仍欲再劝,张广却淡淡开口:“大哥可知,在这茶馆喝茶,有个规矩?”

“什么规矩?”金玉林不由得一怔。

“水若凉了,茶便不能再续。”张广抬眼看了看他,目光清定,不再多言一句。金玉林与孙老四见他心意已决,只得相视一笑,告辞而去。

金玉林与孙老四这一回倒并非夸口,他俩确是碰上了机缘。往日孙老四只得苦等生意上门,又因名声不甚光彩,往往叫人望而生畏。自打有了金玉林相助,局面竟大为改观,日日有人上门借贷银两。

这借钱一事,竟也会成瘾。有些人素来花销无度,一旦手松便再难收紧。既有银钱可借,又何苦不用?东挪西凑,直至山穷水尽,这些人才终于露出凶相,翻脸不认人。

张广却不愿再沾这等缺德营生。许是当真遇上了善缘,自打养起鸟儿,日日与松三爷相伴,人也柔和了不少。

何况松三爷时常提点他,不可坐吃山空。若有银两,不如投进绸缎庄里吃利息更为稳妥。于是张广便将那两千两银子送至富林绸缎庄,以年息一分四的利钱借出,每年可得二百八十两进项,维持生计已是不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