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弥生世尊:创世神都听我讲经 > 第9章 人始生初学生存道,法初传渐解种姓疑

大地的晨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拂过四具刚苏醒的人类躯体。

婆罗(婆罗门)的指尖还沾着黄土,首摩(首陀罗)手中握着娑罗树的细枝,刹摩(刹帝利)正蹲在曼陀罗花旁,好奇地看着花瓣光晕中流转的梵文,吠罗(吠舍)则俯身观察地面的蚂蚁。

这是印度神话“人类初生适应期”的开端,此时人类尚无语言,仅靠魂识中的本能与弥生引导的“探索欲”感知世界,三界之中,依旧只有三相神、七位生主与这四名人类,无任何其他生灵介入。

弥生站在四名人类中央,禅杖斜倚在身侧,顶端的银杏叶化石泛着温和的绿光,随人类的呼吸轻轻起伏。

他没有急于灌输佛法,而是先弯腰捡起一块光滑的石子,在地面画出简单的图案:

一株小草、一条溪流、一颗果实。

这是《阿含经》中“观物知用”的基础法门,用最直观的图像引导人类认知生存所需,而非直接诵读经文。

他清楚,此刻人类魂识尚浅,过于深奥的法理只会造成困惑,不如从“如何活下去”开始,让佛法自然融入生存点滴。

远处的曼陀罗花似乎感知到人类的懵懂,绿色光晕主动扩散,将四名人类轻轻笼罩。

光晕中,《法华经》“众生皆有佛性”的梵文短句渐渐淡化,化作更易感知的“生机波动”。

婆罗接触到光晕时,原本对黄土的好奇转向了周围的草木,他伸手触碰狗尾草,指尖竟泛起淡淡的绿光,似在感知草木的“生长状态”。

首摩握着细枝的手微微用力,光晕中的波动让他明白,这枝条可以用来搭建遮蔽风雨的简单棚子。

司掌草木的生主远远看着这一幕,手中的木杖顶端叶片轻轻颤动。

他依《吠陀》认知,人类应依种姓分工:婆罗当观察天象、记录《吠陀》,首摩当耕作土地、服务他人,可眼前的景象却完全不同。

四名人类不分种姓,围在一起研究地面的图案,甚至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没有半分“天定职责”的束缚。

他想上前干预,却又想起昨日弥生引多本经书印证“自主选择”的场景,最终还是停下了脚步,只是默默记录下这“偏离《吠陀》的生存方式”。

天宫之上,梵天四首的目光始终落在地面。左侧的脸看着婆罗放弃“观察天象”而去摸草木,眉头微微皱起:

“这婆罗门魂识,竟偏离‘智慧职责’去关注草木,简直是浪费《吠陀》赋予的潜能!”

右侧的脸则注意到首摩用细枝比划搭建棚子的动作,语气中带着疑惑:

“首陀罗的‘顺从’本能呢?他竟在主动思考如何生存,而非等待其他种姓的指令,这不合常理!”

中间的脸沉默着,目光落在弥生身上。

他至今仍不理解弥生口中的“佛法”,更不明白为何这“外道之法”能让人类魂识产生如此大的变化。

他知晓自己并非全知全能,创世以来,从未见过能改变“天定种姓”的力量,可眼前的人类行为,又让他无法完全否定弥生的说法。

“你看他们的互动。”

湿婆的声音突然在梵天身侧响起,他不知何时来到天宫边缘,蛇形项链“伐苏基”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第三只眼半睁,目光落在四名人类身上,

“婆罗帮首摩够到了娑罗树的果实,首摩则用细枝帮吠舍挖开了地面的硬土——没有种姓的隔阂,只有相互帮助,这难道不是一种更稳定的‘秩序’?”

梵天转头看向湿婆,语气带着不甘:“可这秩序偏离了《吠陀》!若未来人类都如此‘自主选择’,无人司掌祭祀、无人守护天宫,三界岂不是会陷入混乱?”

“混乱与否,要看‘选择’是否带来生机,而非是否符合《吠陀》。”

湿婆淡淡回应,目光转向地面的弥生,“你不懂那僧人的‘佛法’,我也不懂,但我们都能看到,人类因这‘法’多了几分活气,而非像傀儡般遵循指令——这便够了。”

地面上,弥生已引导人类来到不远处的溪流边。

他蹲下身子,双手捧起溪水,口中诵念《大般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的经文,声音不高,却带着特殊的“魂识共鸣”。

四名人类虽听不懂语言,却能感知到经文中的“平等”之意。

吠舍学着弥生的样子捧起溪水,发现溪水不仅能解渴,还能清洗手上的泥土。

刹摩则用石块敲击溪流边的岩石,竟敲出了火花,他兴奋地将火花引向干燥的草叶,虽未点燃,却眼中满是探索的光芒。

“这是‘火’的雏形。”弥生看着刹摩的动作,轻声自语,随后捡起一根干燥的木棍,在另一块木头上快速摩擦。

随着摩擦加剧,一缕青烟升起,最终点燃了草叶——这是《楞严经》中“观物生用”的延伸,用简单的物理现象,让人类理解“因果关系”:摩擦是“因”,生火是“果”,与种姓无关,只与“行动”有关。

四名人类围着火光,眼中满是敬畏与好奇。

婆罗伸手靠近火焰,感受到温暖后,主动将旁边的枯枝添入火中;

首摩则用细枝挑起燃烧的草叶,试图将火光引向之前搭建棚子的方向,似在想让火光为棚子带来温暖。

他们的动作自然而默契,没有丝毫种姓的界限,仿佛天生就该如此相互协作。

司掌走兽的生主路过溪流时,恰好看到这一幕。

他培育的几头猛虎正在溪流下游捕鱼,看到人类的火光后,竟没有丝毫攻击的意图,反而转身离开,似在刻意避开人类的活动范围

他心中一动,想起昨日弥生说的“万物共生”,或许这“佛法”不仅能改变人类,还能影响其他生灵的“生存本能”。

天宫中的梵天看着地面的火光,以及人类围绕火光协作的场景,四首的表情渐渐缓和。

他不得不承认,这种“无种姓隔阂”的生存方式,确实比《吠陀》设定的“分工秩序”多了几分“韧性”。

若婆罗只会祭祀,遇到风雨时无人会搭建棚子;若首摩只会顺从,遇到野兽时无人会主动防御,而现在,人类能相互学习、弥补不足,这或许就是弥生所说的“因缘共生”。

“罢了,今日暂且观察。”

梵天终于开口,语气中少了几分强硬,“若这‘自主选择’能让人类安稳生存,便容他们继续;若出现混乱,再依《吠陀》纠正不迟。”

湿婆微微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地面。

他虽不懂佛法,却能感知到弥生身上的“慈悲之力”。

这种力量不似梵天的创世之力那般刚硬,也不似自己的毁灭之力那般猛烈,而是像溪流般温和,能慢慢渗透进万物的魂识,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地面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弥生引导人类用树枝和树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将火光移到棚子中央,抵御夜间的寒冷。

婆罗坐在棚子一侧,手指在地面画出白天看到的草木图案,似在记忆哪些草木可以食用;

首摩则守在棚子门口,握着一根粗壮的树枝,似在警惕夜间可能出现的危险;

吠舍和刹摩则靠在火堆旁,偶尔添上几根枯枝,保持火光不熄。

弥生坐在棚子外,禅杖顶端的银杏叶化石轻轻晃动,绿光笼罩着整个棚子,似在守护人类的第一个夜晚。

他抬头看向天宫,知道梵天和湿婆仍在观察,也知道今日的“佛法初传”只是开始。

未来,人类会繁衍增多,会遇到更多生存挑战,会面临更复杂的“种姓与平等”的抉择,但只要今日播下的“自主”与“共生”的种子能生根发芽,“众生皆可成佛”的终极使命,便多了几分实现的可能。

铜钵悬浮在他身侧,钵中已闭合的水莲微微颤动,乳海影像里毗湿奴的沉睡身影旁,菩提芽的第五片叶子悄然长出,叶片上映出人类围着火光的图案。

这是“维护者”对人类初生生存状态的认可,也是佛法融入创世秩序的又一明证。远处的曼陀罗花绿色光晕依旧明亮,娑罗树的叶片在夜风中轻轻作响,像是在为人类的第一个夜晚,奏响无声的“生机之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