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250章 雪乡——大白楼(1)

黑龙江省的雪乡原本是牡丹江市长汀镇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当地人都叫它 “双峰林场”。

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林区转型,有人发现这里的雪质粘稠、积雪期长,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的房檐、篱笆都被雪塑成奇形怪状的模样,跟童话里的冰雪世界一样,就开始搞 “冰雪旅游”。

后来游客越来越多,大家觉得“双峰林场” 的名字太普通,就根据这里常年被雪覆盖的特点,顺口叫成了 “雪乡”,这个名字越传越广,渐渐地就成了这片旅游区域的正式名称。

基本每年在国庆过后,雪乡就开始下雪了。先是零星的小雪,落在屋檐上积不住,过不了一个月,鹅毛大雪就裹着寒风下下来了,一夜之间,整个雪乡都会成为童话里的冰雪世界。

房檐下挂着半米长的冰凌,院子里是一个个的雪蘑菇,院墙上的红灯笼被雪裹成下红上白的球,连路边的矮树都被雪压得弯了腰,枝桠上挂着的雪挂,风一吹就往下掉。

从这时起,就算是雪乡的旅游旺季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扛着相机、拖着行李箱往这儿来,民宿老板们站在门口迎客,嗓子喊得发哑:“咱家有火炕,能住四个人,晚上还能包饺子!”

巷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都是人,连最偏的农家院,门口都挂着“客满”的木牌,想订间房得提前半个月抢,旺季最火的时候,柴房里临时加张床,都照样有人抢着住。

可就在雪乡核心景区很近,大约往北约两里地的地方,有栋楼哪怕是最热闹的时候也始终透着股冷清。

那是栋六层的白色大楼,楼身全都刷的白漆,跟周围的红墙木房格格不入。

这栋楼的窗户蒙着灰尘,大多的玻璃都裂着蛛网纹,从外面往里看,黑黢黢的看不见底,只有三楼最东边的一扇玻璃完好的窗户,玻璃上面蒙着的一层不是像是灰尘,更像是雾,而且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大楼的入口是刷着黑漆的大铁门,不但常年锁着,而且门把手上挂着块褪色的“禁止入内”木牌。木牌边缘的毛刺上还挂着冰碴,经常被风雪吹得吱呀直响。

在雪乡,不管旺季多挤,都没人敢靠近这栋楼。要是有游客问起这栋楼,民宿老板都会压低声音,往地上吐口唾沫:“那是大白楼邪乎得很,别说住人了,白天我们路过都得绕着走。”

有次一群南方来的游客不信邪,想凑过去拍张照。带头的小伙子穿着件羽绒服,手里举着相机,边走边笑:“哪有什么邪乎事,就是栋老楼,你们东北人就是会编故事。”

刚走到离楼十米远的地方,带头的小伙子突然停下脚步,打了个寒颤,嘟囔着,“不对劲,怎么这么冷?像是有冰碴子往我骨头缝里钻。”

同行的人这会离楼还比较远,都在笑话小伙娇气身体虚。小伙子不服气的让大家等着看,他走近点给他们拍几张楼里面的照片。

小伙子说着就要往前走,可脚刚抬起来,就听到楼里传来 “咚” 的一声闷响,像是块大石头从楼上掉下来砸在地上,声音在雪地里传得老远。几个人赶紧抬头看,大白楼的窗户里面都黑着,楼檐上的雪好好的,连片雪花都没掉,那声闷响像是凭空冒出来的。

“刚才啥声音?” 有人小声地问。他话音刚落,三楼最东边那扇没碎的窗户玻璃上突然起了一片白雾,像是有人在里面对着玻璃哈了口气,雾里还隐约映出个黑影,一晃就没了。

这群人吓得腿都软了,带头的小伙子相机都没拿稳掉在了雪地上。小伙子捡起相机,和大家一起连滚带爬地跑回了民宿,没敢再提给大白楼拍照的事。

民宿老板王强当时正在门口扫雪,看到他们慌慌张张一脸惊恐的样子,就猜到他们可能是去了大白楼那边。

等这伙游客们缓过点劲,就围着王强问大白楼里的事。王强放下扫帚,蹲在门槛上点了根烟,抽了一口后,缓缓开口:“你们也算运气好,没靠太近。这楼啊,从我爷爷那辈起就邪乎。”

王强的爷爷王老铁,当年就住在兴隆镇,离现在大白楼的位置就隔两条街。

王强往地上弹了弹烟灰,“我爷爷说,这楼底下埋着东西,都是带怨气的,以前施工的时候就出事了,后来住进去的人,没一个能在那儿待超过三天的。”

游客们继续追问,王强就不肯多说了,只说让他们离大白楼远着点。这伙游客虽然是半信半疑,可也没人再提去大白楼的事。

王强很清楚,大白楼的故事可不是瞎编的,起因得从八十多年前说起。

那时候这里还不叫雪乡,算是兴隆镇的周边。而大白楼就是在那个时候修建的,它的地基下面埋着的是一段连冻土都冻不住的血腥往事。

1937年冬天,这里都还在日军的统治下。那年的雪很大,没膝的积雪把路都封了,人们很少出门,只有日军的军用卡车能在雪地里横行。

那些深绿色的卡车车身上印着白色的太阳旗,轮胎裹着粗铁链,碾过积雪时,能在雪地上压出两道半米深的辙印,辙印里的雪被压实冻硬,过个十天半月都不带化的。镇上的人听到卡车引擎声,就赶紧把孩子往炕里塞,捂住嘴不让孩子哭。前几天,邻村有个老汉因为没给卡车让路,被士兵拖上车,再也没见到他回来。

镇子边缘的这片空地,那时候就是片没人敢碰的荒地。它北高南低,背靠一片黑松林,早年是清末民初的乱葬岗。

光绪二十六年闹瘟疫,镇上死了小一半人,棺材不够用,就用破草席裹着尸体往这儿扔。后来又赶上了闹饥荒,死的人没钱埋,就用草席裹着往这儿扔。

就这么年复一年的扔死人,这块儿地里的荒草长得比人高,夜里还总有蓝幽幽的鬼火,在荒地里飘来飘去,吓得镇子里没人敢靠近这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