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236章 贵州都匀——杀人坡(完)

陈景明经过仔细的查探,设定了个计划。他准备晚上在 “行刑台” 旁过一夜,记录夜间的声响,说不定能找到反驳 “邪门传闻” 的证据,顺便再找找有没有当年军队扎营的痕迹。

这天傍晚,陈景明背着铺盖卷上了坡。他在 “行刑台” 旁边找了块相对平整的地方,铺好草席,又拿出笔记本和钢笔,挂好自己准备的小铜铃。他是想着,要是真有风吹草动,铜铃肯定会响,能给他提个醒。

天快黑时,他还特意在坡上转了一圈,没发现任何异常,心里更觉得那些传闻都是吓唬人的。

夜里,坡上的风很大,“呼呼” 地刮着,吹得树枝乱晃,发出 “沙沙” 的声响。陈景明坐在草席上,借着煤油灯的光,在笔记本上记录:夜九时,风大,有树枝摩擦声,无其他异常。

陈景明等了很久,除了风声和偶尔的虫鸣,什么动静都没有,渐渐有些困了,靠在岩石上打盹。

后半夜,风突然停了。四周一下子静了下来,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陈景明猛地惊醒,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刚才风还刮得那么厉害,怎么说停就停了?他揉了揉眼睛,拿起钢笔,想把这异常的情况记下来。

可当他低下头,准备继续记录时,却愣住了。笔记本上,不知何时多了几行字,字迹很淡,像是用毛笔蘸了清水写的,却看得清清楚楚:“借过一下。”

陈景明的手瞬间僵住,钢笔 “啪嗒” 掉在地上。他盯着那几行字,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确定自己明明把笔记本放在腿上,一直没离开过视线,怎么会突然多了字?而且这字的笔迹,既不是他的,也不像是普通人写的,笔画轻飘飘的,像是没有用力气。

不敢再待下去了,陈景明慌忙收拾起铺盖卷,连掉在地上的钢笔都不捡了,跌跌撞撞地往山下跑。夜里的坡上很黑,他好几次差点摔进沟壑里,直到天快亮时,才跑到坡下的茶寮门口,浑身都被冷汗湿透了。

第二天,陈景明没去学校上班。有人看见他在家里关了一整天。

傍晚,陈景明换了身衣服,悄悄买了香烛和纸钱,又上了一次杀人坡。没人知道他在坡上做了什么,他也从不对人说起这次上坡。只有人看见他下山时,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从那以后,陈景明再也不提 “扎营坡” 的说法。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起杀人坡的由来,他也只是含糊地说 “是历史遗留的名称,具体由来已不可考”,绝口不提自己之前的考证。

学校里的同事偶尔跟他开玩笑,问他, “陈教员,你不是要证明杀人坡是扎营坡吗?怎么不查了?” 他也只是笑笑,不接话。

后来,有茶寮的客人说,见过陈景明在逢年过节时,悄悄上山烧香,每次都带着香烛和纸钱,在 “行刑台” 旁待一会儿就走,神色很恭敬。有人问他是不是真的,他是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每次提起杀人坡,他眼神里都会多几分旁人看不懂的复杂。

渐渐地,也没人再去问陈景明关于杀人坡的事了。而 “杀人坡” 这个名字,也依旧在都匀一带流传着,坡上的邪门传闻,却因为陈景明的退缩而增加了不少。

后来,日军飞机始轰炸都匀城。警报声一响起,城里的百姓就背着包袱、牵着孩子,往乡下避难。杀人坡虽名声吓人,但却是进城的近路,逃难的人群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走。

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刚满三岁的孩子,混在人群里翻坡。走到半坡,孩子突然不哭闹了,伸着小手指着路边的草丛,奶声奶气地说:“爹娘,你看,好多叔叔阿姨在哭。”

夫妇俩心里一紧,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去。草丛里隐约有无数模糊的影子在晃动,像是有很多人站在那里,却看不清模样。

刚走出十余步,身后突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震得地面都在抖。夫妇俩回头一看,一块磨盘大的巨石从坡顶滚落,正好砸在他们刚才站立的位置,把路面砸出一个大坑。周围的人都吓得倒吸凉气,纷纷说 “是坡上的魂灵在护着他们”。

这个事件很快传开,更多人相信杀人坡上有 “护佑之魂”。坡下茶寮的王老汉,还为此特意在关公像旁增设了一张供桌,摆上水果和香烛。逃难的百姓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烧炷香,祈求平安。

王老汉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早关门,反而守着供桌,帮来往的人递香,嘴里念叨着 “保平安,别让坏人欺负咱”。

1949年后,解放军进驻都匀。一支剿匪部队路过杀人坡,听当地百姓说起这里的邪门传说。

战士们不信邪,决定在坡上扎营过夜。据说半夜时分,他们也听到了哭声。连长带领几名战士跟着声音找过去,发现是几只被雨水淋湿的猴子在岩缝中哀嚎。

战士们当时就笑了,把猴子抱回帐篷,生起炭火给它们取暖。

接下来的半个月,部队肃清了附近山里的残余土匪,清理了坡上的乱葬岗。之后,部队还帮当地政府修筑盘山公路。

战士们扛着锄头、推着小车,每天天不亮就上工,把坡上的险路挖宽、填平,遇到陡峭的地方就修护栏。百姓们看在眼里,也主动来帮忙,送水送干粮,原本冷清的杀人坡,一时间变得热闹起来。

公路开通那天,许多百姓前来观看。汽车第一次顺着公路开上坡时,人群里响起阵阵欢呼。有人说当时看到坡上飘起几缕白烟,像是有什么东西升了天。此后,杀人坡的异象逐渐减少。

如今,杀人坡的古道已很少有人行走。盘山公路宽阔平坦,车辆可以轻松通过。坡上种满了松树,环境优美。

那块被称为行刑台的岩石,被青苔覆盖。偶尔有老人路过,会指着它给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