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83章 证道记:京北始初的父母执照

均平二十一年秋分,议事会大厦的铜铃在澄澈的秋光中轻响了三十九声——这是《议事会章程》规定的法案表决时辰。铜铃的震颤顺着朱红色的廊柱蔓延,在每个代表的案几上漾开细碎的波纹,案几边缘镶嵌的算筹纹仿佛被这震颤唤醒,在晨光中流转着暗金色的光。我坐在主位上,指尖摩挲着案几上的四份提案稿,米黄色的麻纸边缘已被反复翻阅得发卷,纸页间还夹着几枚来自不同省份的树叶:北河省的槐叶带着锯齿,南广省的榕叶脉络如网,藏西自治省的松针裹着松脂香,像是三十三省百姓托风送来的私语。

窗外的银杏叶正簌簌飘落,像无数枚金色的算筹,在青砖地上铺出细碎的刻度。秋风穿过议事厅的雕花窗棂,卷着几片叶子落在全息表决屏上,屏面的蓝光映得叶脉愈发清晰,仿佛在预判这场关乎民生的表决结果。

陛下,关于步行证吃饭证农民证工人证四项提案,经各代表团充分讨论,现将表决结果呈递。议事会秘书长周明远的声音带着晨起的微哑,他展开的全息表决屏在厅中升起,三丈见方的光屏上,红色的字样在四项提案旁依次亮起。反对票与赞成票的柱状图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吃饭证的反对票占比高达87%,绿色的赞成柱像株营养不良的禾苗,被红色的反对柱压得几乎贴地。

来自北河省的农民代表刘老四率先起身,他的粗布衫领口还别着半截麦穗——那是今早从自家地头摘的,麦穗的芒尖蹭过他黝黑的脖颈,留下细碎的白痕。俺们庄稼人走在自家地头,凭啥要步行证他的声音带着麦秆般的韧劲,手掌往案几上一拍,案几上的粗瓷茶碗震得叮当响,去年秋收,俺家二小子在田埂上追野兔,跑了三里地才追上,这要是揣着个证,怕是野兔早钻进别人的谷仓了!

他举起手中的竹制算筹,算筹上用烧红的铁丝烫着二字,烟痕在阳光下泛着焦色:《国宪法典》第三章第七条写着公民享有基本生存权与行动自由权,这证一办,自由就成了官老爷手里的算盘珠,想拨到哪就拨到哪。俺们村东头的王瞎子,一辈子靠摸黑走村串户修鞋为生,你让他去哪办步行证?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海府的工人代表林志强接着站起,他的工装袖口卷到肘部,露出小臂上狰狞的烫伤疤痕——那是三年前为救工友被钢水溅到的印记。工人证?他嗤笑一声,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俺们车间的老张,八级钳工,手上的老茧比锉刀还硬,上个月被个拿着高级技工证的毛头小子抢了评优名额,那小子的证是花钱买的,连游标卡尺都不会用!

全息屏上随即弹出去年的驾考**案数据,李卫国的受贿账本与工人证提案的风险分析图重叠,红色的风险值曲线像条毒蛇,在权力寻租资格造假等标签上盘旋。就像李卫国卖驾照,最后坑的还是咱劳动者。林志强的机械义手在案几上叩出清脆的响,工人的本事不在证上,在产品上——俺们生产的蒸汽机车,跑三千里不抛锚,这就是最好的工人证,比官府发的纸片子金贵十倍!

来自南湖省的教师代表周雪琴推了推鼻梁上的银丝眼镜,她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省的教育数据:吃饭证更是荒唐。去年南河省大旱,灾民们靠挖野菜充饥,要是那时要证,怕是一半人都活不到赈灾粮运来。《大明民生法典》写着保障公民最低生活需求,这证一设,就成了某些人克扣粮款的由头,就像万历年间的人头税,最后都进了贪官的腰包。

我看着屏上的表决结果,目光扫过代表们或愤懑或忧虑的脸,忽然想起上月在京北市贫民窟见到的情景:七十岁的陈阿婆靠捡破烂供孙女上学,每天天不亮就拄着拐杖走街串巷,她的布鞋磨穿了底,却总把孙女的课本擦得发亮。诸位代表的担忧,正是朕当初草拟提案时反复斟酌之处。我将四份提案稿轻轻推到案几中央,纸张与案几碰撞的轻响在厅中回荡,步行关乎自由,吃饭系乎生存,农民工人的身份凭劳动而非证件界定——这些提案未能通过,恰恰体现了大明议事会的审慎,朕尊重这个结果。

议事厅里响起低低的赞同声,阳光透过穹顶的玻璃,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来自蒙古自治省的牧民代表巴特尔突然吹响了随身携带的骨笛,笛声悠扬如草原的风,他说:俺们蒙古人判断好骑手,不是看他的马牌,是看他能不能在暴风雪里把羊群带回家。道理是一样的。

就在此时,妇女代表团团长朱秀莲举起了手中的铜制算筹,算筹上雕刻的缠枝纹缠着颗小小的银珠,那是她女儿生前戴的长命锁熔铸的。她的声音带着压抑已久的恳切,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陛下,诸位代表,我们有项补充提案待表决。

全息屏上随即切换出新的提案标题——《关于在京北市试行未成年人监护与养育资格证的议案》。朱秀莲的指尖在屏上轻点,出现的不是条文,而是组照片:京北市第三孤儿院的孩子们排着队领粥,最小的孩子才刚会走路,却捧着比脸还大的瓷碗,眼神里没有孩童的灵动,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怯懦。

去年恤民会走访了京北市三百二十户家庭,发现有四十二户存在严重监护失职。朱秀莲的声音发颤,屏上的照片一张张切换:三岁的男孩被独自锁在家中,从阳台摔下导致双腿残疾;五个月大的女婴因长期喝过期奶粉,患上严重的佝偻病,颅骨软得像块豆腐;十岁的女孩因为父母沉迷赌博,被迫辍学去餐馆洗盘子,手上的冻疮裂开了血口子。

有户人家更离谱,朱秀莲抹了把眼角,夫妻俩把孩子锁在储藏室,自己去邻村打麻将,三天只留了两袋饼干。等我们找到孩子时,他正啃着墙皮,嘴里喃喃说爸爸妈妈赢了钱就会来接我......

工人代表王铁柱猛地拍响案几,他的机械义手因用力而发出齿轮摩擦的尖啸:俺在汽修厂见过更气人的!有个学徒工叫赵三,天天把三岁的娃丢给七十岁的老娘,自己躲在厂里玩手机打游戏。有次娃发烧到四十度,抽搐着翻白眼,他娘抱着娃往医院跑,路上摔了跤,娃的额头磕在石头上,现在还留着疤!他指着全息屏上赵三的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正对着手机傻笑,屏幕上是游戏界面,这种人,凭啥当爹娘?工人凭手艺吃饭要考技工证,开车要考驾照,当爹娘这么大的事,凭啥啥证都不要?

来自蒙古自治省的牧民代表其其格举起手中的银制奶桶,桶身上刻着二字:在我们草原,要是母羊不喂小羊,会被赶出羊群。人比羊金贵,更该有规矩。去年冬天,有户牧民只顾着自己喝酒,把刚出生的双胞胎冻死在蒙古包里,这种人就该剥夺监护权,让他一辈子都见不到孩子!

全息屏上,赞同的绿色光点如星火般蔓延,从京北市的代表席扩散到边疆省份的角落。我看着朱秀莲递来的提案细则,指尖划过笔试600分满分,480分及格实操300分满分,240分及格的字样,忽然想起上周在京北市孤儿院见到的六岁女孩小花。她把发霉的馒头藏在枕头下,说留给爹娘来接俺时吃,可她的爹娘早就因常年酗酒被剥夺了监护权,那袋馒头是她从垃圾桶里捡的,却视若珍宝。

这份提案,朕附议。我的声音在议事厅里回荡,目光扫过厅中悬挂的《大明国宪法典》拓本,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孩子是未来的生产者,可如果连基本的养育都做不到,未来何从谈起?京北市作为都城,理应成为守护孩童的第一道防线,这张资格证,不是枷锁,是盾牌,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笑着长大。

表决开始时,全息屏上的绿色柱状图一路攀升,像春潮漫过堤岸。来自藏西自治省的喇嘛代表丹增转动着手中的经筒,低声念着祈福的经文;北河省的老农代表刘老四把算筹插进的插槽,竹筹碰撞的脆响像在数着希望;南广省的渔民代表阿珠抹了把眼泪,她的小儿子去年因被独自留在家中溺水身亡,此刻她的投票,像是在替儿子说我想要个合格的妈妈。最终,绿色的柱状图定格在全票通过的字样上,议事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惊飞了窗外银杏树上栖息的麻雀。

京北市代表郑敏当即起身,他的皮鞋上还沾着首都建设工地的尘土:作为首都,京北市愿意先试先行!我们已经联系了大明医学院、心理学院和家庭教育研究会,三天内就能拿出题库和实操考核标准。考核中心就设在原巡捕房旧址,那里的地牢改成了实操模拟舱,也算让这栋楼换个方式守护百姓。

三日后,京北市未成年人监护与养育资格证考核中心正式挂牌。青砖灰瓦的建筑前,两尊石狮子的爪子被工匠磨平了棱角,像是在示意这里没有威严,只有守护。我微服前往时,正赶上首批考生入场,他们中有刚领了结婚证的年轻夫妇,有准备收养孩子的中年夫妻,还有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每个人手里都攥着本《未成年人养育指南》,书页边缘被翻得卷了边。

笔试考场设在前大堂,五十张木桌整齐排列,桌角都贴着编号,与考生的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监考老师是从各中小学抽调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胸前别着公正监考的徽章,眼神里满是郑重。我走到最前排的考生身后,她是位叫王丽的纺织女工,工装上还别着劳动模范的奖章,此刻她正咬着笔头,对着试卷上的题目蹙眉思索。

试卷上的题目细密如织,像张为孩童编织的防护网:

《大明未成年保护法典》第三章第五条规定,父母不得让几岁以下儿童独自居家?请写出具体条款及司法解释。

3岁儿童每日钙摄入量的标准值是600mg,误差允许范围是多少?请结合《童儿营养指南》说明理由。

当孩子说我不想活了时,正确的回应话术应包含哪三个要素?请列举三种错误回应及其可能导致的心理伤害。

请写出三种适合7个月婴儿的辅食配方,要求包含蛋白质≥2.5g\/100g、铁元素≥0.8mg\/100g、膳食纤维≥0.5g\/100g的精确配比,并注明食材选购时的注意事项。

《极端情况应对手册》中,儿童误吞硬币的急救步骤是什么?请简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及力度标准。

王丽的笔尖在纸上飞快移动,她的答卷旁放着本笔记,上面是她在纺织厂换班时记下的要点:钙摄入量误差≤5mg,因为李医生说孩子的骨骼发育经不起半点马虎错误回应别瞎说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要先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她的手指因常年捻线而有些变形,握笔时指关节微微发白,却写得异常认真,仿佛笔下不是试卷,是孩子的未来。

在实操考场,三十个模拟育儿舱整齐排列,每个舱里都有个与真人无异的机器人宝宝。它们由大明机械局最新研发,皮肤是医用硅胶制成,能模拟体温变化;眼睛是高清摄像头,能捕捉照顾者的表情;喉咙里的发声装置能模仿从新生儿到学龄儿童的72种哭闹声,甚至会在时咂嘴,时体温升高至38.5c。

考生张大姐正手忙脚乱地给机器人宝宝换尿布,她是菜市场卖豆腐的,平时动作麻利,此刻却笨手笨脚。机器人宝宝突然地哭起来,胸前的屏幕显示尿布湿度超标,情绪指数下降至30,眼泪从硅胶眼眶里滚落,晶莹得像真的。张大姐慌得额头冒汗,扯着尿布的手劲太大,差点把宝宝的腿拽脱臼。一旁的考官——来自孤儿院的李院长在评分表上写下:应变能力不足,需加强练习。注意换尿布时应抬起宝宝臀部3cm,避免摩擦皮肤,这是《婴儿护理手册》第17页的内容。

隔壁的模拟舱里,年轻爸爸周强正在给的机器人宝宝物理降温。他先用酒精棉擦拭宝宝的额头、腋窝和腹股沟,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瓷器;然后按说明书调暗灯光,轻声哼唱着不成调的儿歌;最后在虚拟病历本上记下15:30体温38.2c,15:45物理降温后37.8c,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李院长在他的评分表上画了个鲜红的五角星:步骤完整,细节到位,有同理心,这才是合格父母的样子。

这比考驾照难十倍!考完实操的年轻夫妇小王擦着汗,他的实操得分是238分,离及格线差2分。他的妻子抱着刚买的《0-6岁儿童养育百科》,书页上用荧光笔标满了重点:给机器人宝宝冲奶粉要精确到毫升,水温必须在45c±2c,多一度会破坏营养,少一度冲不开;换衣服不能弄醒他,要像剥玉米叶那样轻;半夜还要起来三次喂夜奶,模拟舱的闹钟设在凌晨2点、4点、5点,比俺们车间的考勤钟还准——以前总觉得当爹妈就是生下来就行,现在才知道这里面全是学问。

考核中心的公告栏上,贴着通过率统计:首批1200名考生,仅95人通过,通过率7.9%。通过者里,有位56岁的奶奶级考生赵淑琴,她的笔试考了580分,实操满分。她的老花镜度数很深,看试卷时要把脸贴得很近,此刻她捧着烫金的资格证,指腹一遍遍摩挲着上面的算筹纹:俺儿子儿媳在铁路上工作,常年不在家,娃从小跟俺长大。以前总凭老经验带娃,给刚出牙的娃喂硬糖,结果娃卡得翻白眼,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她从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育儿心得:3个月宝宝不能竖抱太久,会伤脊椎;7个月添加辅食要先添高铁米粉,预防贫血;3岁孩子说谎不是坏,是想象力发展......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像本给孙子的情书,现在考了这个证,不光能更好地带孙子,还能给社区的年轻爹妈当顾问——这证比俺年轻时得的劳动模范奖状还金贵,那是给国家的,这个是给娃的。

考核中心的走廊上,挂着面错题墙,上面贴满了考生的失误记录和考官点评:给8个月宝宝喂整颗葡萄——错误,易导致窒息,正确做法是切四瓣去籽孩子哭闹时大声呵斥——错误,会导致安全感缺失,正确做法是先拥抱再询问未察觉孩子身上的模拟烫伤——错误,照顾者应具备观察力,这是《极端情况应对》的基础要求。每个错题旁都画着个卡通娃娃,有的在哭,有的在笑,像是在提醒考生:你的每个失误,都可能让真实的孩子受伤。

妇女代表朱秀莲每周都会来考核中心收集数据,她的文件夹里夹着厚厚的社区反馈表。试行三个月后,她特意在全国议事会上带来了份对比数据:京北市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报案数下降42%,其中烫伤、溺水、高处坠落等居家事故下降最为明显;营养不良儿童数量减少37%,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说现在来就诊的孩子,脸色红润多了,不像以前总带着菜色;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儿童抑郁咨询量下降58%,心理医生王大夫的记录里写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说我妈妈昨天听我讲了半小时幼儿园的事。

有对年轻夫妇考了五次才通过,朱秀莲指着全息屏上的家庭照片,照片里的妈妈正给孩子喂自制的蔬菜泥,爸爸在旁边举着《营养手册》核对配比,他们第一次考实操时,把模拟宝宝的胳膊拽脱臼了,第二次笔试把3岁儿童每日饮水量答错了,第三次忘了给发烧的宝宝物理降温......第五次通过那天,夫妻俩抱着资格证在考场外哭了半小时,说以前对不起娃,以后要加倍补回来。现在他们带娃时总把《营养手册》揣在兜里,以前给娃吃辣条当零食,现在天天变着花样做辅食,胡萝卜泥要加两滴核桃油,南瓜粥要炖到出沙,邻居都说这证把人教会了,不光教会了带娃,还教会了爱

全国议事会的季度总结会上,京北市的试点经验被制成全息报告传阅。报告里有段令人动容的视频:京北市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画我的爸爸妈妈,以前的画里,爸妈总在玩手机、打麻将,背景是灰暗的;现在的画里,爸妈在陪他们放风筝、讲故事,天空涂满了鲜亮的蓝色。幼儿园老师李娟说:孩子们的画笔不会说谎,他们感受到的爱多了,画里的颜色就亮了。

讨论推广方案时,代表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来自龙江省的代表担忧:俺们那旮沓冬天零下三十度,偏远山村连电都不稳,咋搞实操考核?来自交趾自治省的代表顾虑:少数民族家庭有自己的养育习俗,比如傣族用竹筒背娃,会不会不符合考核标准?来自北冰洋省的代表提出:渔民们常年在船上生活,笔试时间不好统一,能不能灵活安排?

最终表决通过的《推广方案》里,这些担忧都有了回应:针对偏远地区,设立流动考核车,车载发电机和卫星信号接收器能保证笔试和简易实操的进行;组织人类学专家修订考核标准,将少数民族合理的养育习俗纳入特色加分项;为渔民、牧民等特殊职业群体开设弹性考场,可在渔船、蒙古包等场所进行实操,考官带着便携式模拟舱上门考核。最让人暖心的是帮扶条款:低保家庭参加培训和考试全免费,通过后每月可获五斤奶粉补贴;单亲家庭可申请一对一辅导,由有经验的持证父母结对教学;留守儿童的祖辈参加考试,可优先安排在春耕、秋收之外的农闲时段。

我站在议事会的露台上,看着京北市的万家灯火。秋夜的风带着桂花香,从长安街吹到紫禁城,吹过每个亮着灯的窗户。主阵传来实时数据:资格证持有者的家庭中,92%的儿童每日钙摄入量达标,幼儿园的体检报告显示,孩子们的平均身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厘米;89%的父母能准确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社区志愿者说现在听到最多的话是娃今天不高兴,我得问问为啥;100%的家庭从未发生过体罚事件,派出所的出警记录里,家庭纠纷类警情下降了65%。

最让我动容的是段社区监控:通过考核的单亲爸爸老王,正按《儿童心理发展手册》上说的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耐心听五岁的女儿讲幼儿园的趣事。小女孩手里举着朵皱巴巴的小雏菊,说这是老师奖给我的,因为我今天自己穿好了鞋子,老王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说真棒,爸爸像你这么大时,还不会系鞋带呢。而半年前,他还因烦躁时常对女儿大吼大叫,女儿见了他就躲,像见了洪水猛兽。此刻,父女俩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株并蒂而生的向日葵,朝着温暖的方向生长。

秋分的月光洒在《未成年人监护与养育资格证》的样本上,烫金的算筹纹在月色中泛着柔光。证书的封面上,印着幅浮雕:位母亲正弯腰给孩子系鞋带,父亲在旁边张开双臂,像是在守护整个世界。内页印着马克思的话: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句话的下方,有行小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资格证是这门职业的入门券,而爱,是终身的必修课。

我的巡访日志里,夹着张赵淑琴奶奶带孙子的照片。照片里的小男孩骑在奶奶肩头,手里举着刚考的幼儿园小红花,赵奶奶的资格证别在围裙上,烫金的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照片背面,她用毛笔写着:庄稼要施肥,孩子要教养,都得讲章法——这证,就是养娃的好章法。俺孙子现在会说奶奶,你给我做的蔬菜泥,比《手册》上说的还好吃,这比任何奖状都让俺欢喜。

夜色渐深,京北市考核中心的灯还亮着,第六批考生正在挑灯夜读。他们中有刚下班的公交司机,带着一身柴油味啃《儿童心理学》;有卖早点的夫妇,趁着收摊的间隙在路灯下核对辅食配方;有刚退伍的军人,把《极端情况应对手册》背得像军纪条令。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笔,正在悄悄改写着无数孩子的未来——就像议事会大厦前的银杏叶,看似飘落无痕,却在泥土里埋下了明年的生机。

铜铃的余音在秋夜里荡开,与京北市千家万户的哄睡歌谣融为一体。我知道,这张小小的资格证,承载的不仅是养育技巧,更是一个民族对下一代的郑重承诺——在马克思主义大明的土地上,每个孩子都该被认真对待,每个父母都该学会如何去爱。这或许就是最深刻的:证的不是资格,是责任;道的不是规矩,是人心。而这一切,从京北市的这个秋分开始,像颗种子,终将在三十三省的土地上,长出守护孩童的森林。

夜风穿过算筹纹的窗棂,带来远处幼儿园的歌谣声:月亮圆,星星亮,妈妈的怀里暖洋洋......这歌声,比任何法典都更坚实,是文明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基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