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66章 民潮覆舟失权柄 龙旗易主变山河

均平三十年十月末,京北的风已经带了刺骨的寒意,往日里穿梭如织的轻轨1号线,如今在站台前却显得有些冷清。我(朱韵澜)裹着厚围巾坐在轮椅上,看着西红门公社站台上稀稀拉拉的社员——他们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粮本,眼神里没了往日的亮堂,反倒多了几分焦虑。悦薇站在我身边,手里捏着一份礼部刚送来的《民生简报》,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声音压得很低:“妈,这是这个月的粮囤盘点数,京北周边五个公社的实际存粮,比上报的少了整整三成,有两个公社已经开始限量供粮了。”

我接过简报,纸上的数字像针一样扎眼。三个月前,我们还在轻轨上看着社员们运粮的笑脸,还在草原公社听巴图说要多养几头小牛,可现在……这一切的转折,都要从一个月前我拍板发动的“民生提速运动”说起。

那是九月底的全国议事会,科学院汇报轻轨延伸计划时提到,受限于百姓公社基建进度,明年轻轨通到东部公社的目标可能要延后两个月。我当时看着台下坐着的社员代表,想起方叔手里饱满的新麦,想起陈阳说要帮更多公社调试测湿仪,心里突然就急了——民生不能等,社员们盼着轻轨、盼着更好的生活,怎么能因为基建慢就拖后腿?

散会后,我把静雯(朱静雯)和悦薇叫到议事会休息室,提出要发动“民生提速运动”:“咱们不能等基建自己慢慢推进,要让百姓动起来!组织公社社员义务参与轻轨基建,各地粮囤要提前完成冬储指标,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再压0.2个百分点,年底前必须让东部公社的社员坐上轻轨!”

静雯当时就皱了眉,她手里还拿着轻轨的工程图纸,指尖在“地基稳固周期”那栏划了一下:“姑母,基建有它的规律,义务劳动看似能加快进度,可社员们白天要种粮、晚上要干活,身体扛不住不说,工程质量也没法保证。粮囤冬储指标已经是合理上限,再压的话,公社可能会虚报……”

“虚报?”我当时打断了她,心里满是对“慢”的焦虑,“咱们推民生这么多年,社员们都是真心盼着好,怎么会虚报?静雯,你是民选皇帝,得有魄力!当年你坚持把轻轨修到西红门公社,不就是顶着‘人少没必要’的压力吗?现在咱们要再往前推一步!”

悦薇也在旁边劝:“静雯姐姐,妈说得急了些,礼部最近收到好几个公社的反馈,说秋收后社员已经很疲惫了,要是再组织义务劳动,怕是会有怨言。而且损耗率0.2个百分点,已经是冷链技术的极限,再压下去,基层根本没法落实啊!”

“怨言?”我当时没听进去,只觉得她们是怕麻烦、怕担责,“当年咱们在东海县,社员们推着马车运粮,走几十里路都没怨言,现在有了轻轨的底子,怎么反而怕累了?悦薇,你年轻,得多学学百姓的积极性,别总盯着那些困难!”

我没给她们再反驳的机会,第二天就通过全国议事会下发了《民生提速运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成立“运动议事会”,由议事会代表牵头,组织社员义务参与基建,每周上报进度,完不成指标的公社,要取消年底的民生补贴。

刚开始的半个月,确实像我想的那样——各地公社敲锣打鼓组织劳动,简报上的进度一天一个样:东部公社的轻轨地基提前十天完工,粮囤冬储完成率超120%,农产品损耗率降到0.3%。我看着这些数字,心里满是欣慰,还在议事会上表扬了静雯和悦薇:“你看,只要发动百姓,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开始暴露了。

十月初的一天,悦薇哭着跑回家里,手里拿着一张从黄村百姓公社拍的照片:照片里,几位社员累倒在轻轨工地的土堆旁,旁边放着没吃完的青稞饼,地上还撒着几袋没卸完的水泥。“妈,黄村公社的社员已经连续半个月没休息了,白天干工地,晚上还要去粮囤补库存——他们的实际存粮根本不够,是把明年的种子粮都填进去了!”

我当时还不信,觉得是悦薇被下面的人骗了:“怎么会?简报上明明说完成率超了,你是不是听了别有用心的人的话?”

可当天下午,礼部的工作人员就送来了更坏的消息:西红门百姓公社因为赶轻轨进度,没按规范加固地基,一段刚铺好的轨道在夜里塌了,压坏了旁边的粮囤,三十多袋小麦全被埋在土里。更严重的是,草原公社的牧民为了降低牛羊肉运输损耗,把冷链箱的温度调得过低,导致两百多斤肉冻成了硬块,根本没法卖,牧民们围着轻轨站哭,说那是他们过冬的指望。

静雯当天就赶到了西红门公社,回来的时候眼睛是红的。她坐在我对面,手里拿着塌掉的轨道碎片,声音带着疲惫:“姑母,地基里的钢筋比设计标准细了一半,水泥也掺了沙土——公社为了赶进度,找了没经验的社员来施工,还挪用了基建专款买粮充库存。现在社员们怨声载道,说咱们是‘逼命运动’。”

我这才慌了神,可心里还抱着一丝侥幸:“那……那咱们赶紧整改,把专款补回去,让社员休息几天,应该还能挽回。”

可我没想到,有人早就等着这个机会——朱高煦。

朱高煦是皇室旁支,早年在英格兰省中任职,手里握着部分明军英格兰师兵权,这些年一直对民选皇帝制度不满,总在议事会上说“民选误国,皇权当集中”。之前因为静雯的民望高,议事会大多支持民选制度,他一直没找到机会,可“民生提速运动”的乱象,正好给了他可乘之机。

十月中旬的全国议事会,朱高煦带着几个军中将领和反对民选的议员,突然发难。他手里拿着一叠照片和录音——有社员累倒在工地的,有粮囤空虚的,还有牧民哭着骂“运动害民”的录音。他站在议事会的讲台上,声音洪亮,故意让在场的社员代表都听见:“朱静雯身为民选皇帝,纵容议事长(我)发动错误运动,置百姓死活于不顾!看看这些社员,看看这些被糟蹋的粮食,这就是民选制度带来的‘民生’?这就是所谓的‘民为邦本’?”

静雯当场就站起来反驳:“朱高煦,运动是议事会共同决议的,而且我们已经在整改!你不能断章取义,抹黑民选制度!”

“共同决议?”朱高煦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份所谓的“社员请愿书”,上面签满了名字,“你看看,这是全国十几个公社的社员联名请愿,要求停止民选制度,恢复皇权集权!他们说,再让你们搞下去,大明的粮就要被耗光了,百姓就要饿死了!”

我当时气得浑身发抖,想站起来揭穿他——那些签名我认得,有好几个是已经退休的议员,根本不是公社社员!可我刚要开口,就被旁边的悦薇拉住了。她凑到我耳边,声音发颤:“妈,别冲动,他带了明军英格兰师过来,议事会外面都是他的人。”

我这才注意到,议事会的门口站着几个穿明军英格兰师制服的士兵,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眼神警惕地盯着场内。台下的议员们也慌了,有人想说话,却被朱高煦的人用眼神制止。

朱高煦没再跟静雯争论,而是转向台下的社员代表:“各位社员,你们说,这样的民选皇帝,这样的议事会,还能代表你们吗?还能给你们带来好日子吗?”

台下一片沉默,有几个被朱高煦提前收买的代表小声说:“不能!”接着,更多的人被裹挟着,也跟着喊“不能”。声音越来越大,压过了静雯的辩解,也压过了我心里的悔恨。

那天的议事会,最终以朱高煦“顺应民意”为由,通过了《暂停民选皇帝制度决议》。静雯被迫提交辞呈,她走的时候,只给我留下了一句话:“姑母,我不怪你,只是……咱们对不起那些信任咱们的社员。”

我看着她落寞的背影,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悦薇扶着我,眼泪掉在我的手背上,冰凉冰凉的:“妈,都是我的错,我当初要是再劝劝你,要是早点发现朱高煦的阴谋……”

“不,是我的错。”我打断她,声音沙哑,“是我太急了,是我忘了民生不能靠‘运动’催,是我把咱们这么多年的心血,都毁了。”

静雯下台后,朱高煦以“临时摄政”的身份掌控了朝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全国议事会——理由是“议事会纵容错误运动,失去民心,无需存在”。那天,议事会大楼前贴满了告示,明军英格兰师士兵把议员们拦在门外,有几个老议员想进去拿自己的文件,却被士兵推搡着摔倒在地上。我坐着轮椅去看的时候,正好看到礼部的小张——就是之前在黄村便民站帮社员补办粮本的那个小姑娘,她抱着《轻轨便民服务手册》,哭着跟士兵说:“这是咱们给社员办的手册,不能扔……”可士兵一把抢过手册,扔进了旁边的火堆里。

火焰烧着手册,纸页卷曲、变黑,像极了我们亲手搭建起来的民生体系,在这场混乱里,一点点化为灰烬。

接着,朱高煦开始夺取兵权。他以“整顿军纪”为名,撤掉了支持民选制度的将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明军英格兰师的李将军——就是之前帮我们保障轻轨沿线安全的那位,因为拒绝交出兵权,被朱高煦扣上“通敌”的罪名,关进了大牢。消息传来的时候,巴图特意从草原公社赶来,想求我帮忙求情,可我们刚到明军英格兰师大营门口,就被拦了下来。巴图抱着他那只长大了的小羊羔,跟士兵说:“李将军是好人,他帮我们牧民拦过狼群,不能抓他!”可士兵根本不听,还把小羊羔推倒在地上,羊羔受了惊,挣扎着跑远了,巴图追着羊羔,在寒风里哭得像个孩子。

悦薇看着这一切,紧紧攥着我的手:“妈,朱高煦这样下去,大明就完了……咱们得想办法,不能让他这么胡来。”

我何尝不想?可我手里没有权力,没有兵权,甚至连议事会都没了。我只能看着朱高煦一步步毁掉我们的心血——他取消了社员凭粮本享有的轻轨折扣,把票价涨到了10明元,还说“轻轨是皇家资产,百姓要坐车,就得付足钱”;他停掉了礼部的“公社技术员培训”,说“百姓只要好好种粮就行,学技术没用”;他甚至把草原公社的冷链提货点改成了自己的私人仓库,牧民们要运牛羊肉进城,得先给他交“管理费”,不然就不让用冷链箱。

十月底的一天,我和悦薇坐着轻轨去东部公社——不是视察,是去给社员们道歉。曾经热闹的轻轨车厢,现在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赶路的社员,脸上满是疲惫。车厢里的“实时农产品价格”电子屏早就黑了,取而代之的是朱高煦的画像,旁边写着“皇权至上,万民归顺”。

到了东部公社,我们看到的景象比简报上写的还要惨。公社的粮店门口排着长队,社员们手里的粮本上,限量供应的印章盖了一个又一个。方叔站在粮店门口,头发全白了,他看到我们,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半块干硬的青稞饼:“议事长,这是公社现在能给社员的口粮,一天就这么多。之前为了凑冬储指标,把种子粮都填进去了,明年开春,怕是连种都没法种了。”

方晓也在旁边,他手里的账本上,满是红色的赤字:“阿姨,轻轨的地基塌了两段,现在没人修,咱们运粮只能靠马车,以前坐轻轨15分钟能到的地方,现在要走3个小时,损耗率比以前还高。朱高煦的人说,要修轻轨,得公社自己掏钱,可咱们现在连粮都不够吃,哪有钱?”

我看着社员们期盼又失望的眼神,心里的悔恨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我掏出随身携带的轮椅扶手——就是那只磨得光滑的木纹扶手,当年大明科学院特意为我改造的,现在,我把它拆下来,递给方叔:“方叔,这是我唯一能给你们的东西了。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所有信任我的社员,是我错了,是我发动的运动,毁了你们的好日子……”

说着,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悦薇蹲在我身边,抱着我,声音哽咽:“妈,别这样,咱们还能想办法……”

可我知道,有些东西,一旦毁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那天下午,我们在公社的晒谷场遇到了朱高煦。他坐着马车,前呼后拥,身边跟着几个明军英格兰师将领,手里拿着鞭子,正在训斥几个没完成“粮食上缴指标”的社员。看到我们,他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嘴角带着嘲讽:“议事长,怎么?来看你的‘民生成果’了?我早就说过,民选制度不行,百姓就得靠皇权管着,不然他们就会偷懒、就会闹事!你看现在,我接手才一个月,公社的秩序就比以前好多了。”

“秩序?”我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些饿肚子的社员,“这就是你说的秩序?让社员饿肚子,让轻轨停运,让牧民的牛羊肉烂在手里,这就是你的秩序?”

“放肆!”朱高煦脸色一沉,旁边的将领立刻拔出刀,对着我,“你一个失权的议事长,也敢对摄政大人不敬?信不信我把你关起来,跟朱静雯作伴!”

悦薇立刻挡在我前面,眼神坚定:“不许动我妈!朱高煦,你别以为你掌控了朝政,就能为所欲为!社员们心里都清楚,是谁毁了他们的生活,是谁让大明变成现在这样!”

朱高煦冷笑一声,没再跟我们纠缠,挥了挥手,马车继续往前走。他的声音飘在风里,带着不可一世的傲慢:“等我正式登基,就把你们这些‘民选余孽’都清理干净,到时候,大明就会回到以前的样子,皇权至上,万民臣服!”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一片冰凉。我想起均平三十年的春天,我们在科学院讨论轻轨设计时的热闹;想起夏天,考生们走进考场时的期待;想起秋天,我们坐着轻轨,看着社员们运粮的笑脸。那些画面,像一场温暖的梦,现在,梦碎了,只剩下冰冷的现实。

悦薇扶着我,慢慢往回走。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空旷的晒谷场上,显得格外孤单。远处,有社员在唱以前的民谣,歌词是“轻轨穿城过,粮囤满当当,百姓笑开颜,大明万年长”,可现在唱起来,却满是悲伤和无奈。

“妈,”悦薇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坚定,“我想去找静雯姐姐,去找李将军,去找所有还支持民选制度的人。就算现在很难,就算我们手里没有权力,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民生,什么才是大明该有的样子。”

我看着女儿的眼睛,里面有我熟悉的倔强和勇气——那是静雯的影子,是悦薇自己的坚持,也是我们家族一直传承的“民为邦本”的初心。我伸出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像小时候一样:“好,妈妈跟你一起去。就算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我们还有初心,还有对百姓的愧疚,还有想要弥补错误的决心。只要我们不放弃,只要还有社员记得以前的好日子,大明就还有希望。”

晚风又吹了起来,带着草原的寒气,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麦香——那是去年的新麦,是方叔给我的青稞饼的味道,是民生的味道,是初心的味道。我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朱高煦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混乱的民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恢复的。但我不后悔,不是不后悔发动运动,而是不后悔还想弥补错误,不后悔还想为社员们做些什么。

均平三十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京北的轻轨还停在轨道上,车厢落了一层薄雪;公社的粮囤还空着,等待着明年的种子;牧民的牛羊还在草原上,盼着能再次通过冷链运进城。而我,坐着轮椅,和悦薇一起,踏上了寻找希望的路。我们不知道这条路会走多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抱着“民为邦本”的初心,只要我们还想着百姓的日子,就不算晚,就还有机会,把破碎的梦,一点点拼回来。

朱高煦的登基大典定在十一月初,他要在全国议事会的旧址——现在被他改成“皇宫”的地方,举行加冕仪式。我和悦薇决定,在那天,去广场上,跟所有还记得民选制度、还盼着民生改善的社员们,说一句对不起,说一句我们还没放弃。

出发前,我把轮椅扶手上的木纹又摸了一遍——那上面有我多年的温度,有社员们的期待,也有我们家族的初心。我知道,这一次,我们可能会面临危险,可能会被朱高煦的人抓起来,但我不怕。因为我终于明白,民生不是靠“运动”催出来的,不是靠数字堆出来的,而是靠一步步走出来的,靠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换来的。

悦薇帮我整理好围巾,推着轮椅,我们慢慢走出家门。外面的雪下得很小,像柳絮一样飘着,落在我的手背上,冰凉却又带着一丝希望。远处,传来了明军英格兰师的号角声,那是朱高煦在为登基大典做准备。而我们,也在为我们的初心,为大明的民生,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看着前方的路,心里默念着:静雯,对不起;社员们,对不起;大明,对不起。但请相信,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用剩下的日子,去弥补我们犯下的错,去寻找回到“民为邦本”的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把百姓放在心里,只有把民生扛在肩上,大明才能真正的平稳、快速、温暖,通向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