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100章 龙凤回丹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100章 龙凤回丹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一百回:龙凤丹成泽后世,王府融冰待春来 (上)

唐王府内,喜气尚未散去。大哥李之闲得了千金,几位侧妃临盆在即,李之源心中喜悦之余,也开始认真思忖该为这些即将降临和已经降生的孩子们,准备一份怎样的见面礼。

金银珠玉,过于俗气;神兵利器,为时尚早;寻常的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丹药,对他而言信手拈来,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他希望的,是能给予这些孩子真正立足于世、福泽绵长的根本。

思绪沉入那浩瀚的上古炼气士传承与自身感悟之中,一篇名为《造化蕴灵篇》的残卷,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提及两种奇丹,一名“龙回”,一名“凤回”。此二丹并非提升修为或直接增加寿元,而是旨在为初生婴孩“筑基运,养命魂”,引冥冥中一丝龙凤祥瑞气运加持己身。

据残卷所述,龙回丹能令服用者天生自带一丝龙之威仪与坚韧,不惧邪魅,意志坚定;凤回丹则赋予一丝凤之祥瑞与灵秀,心思澄澈,不易受外魔恶意侵扰,更能逢凶化吉。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同时服用,效果最佳。然此丹炼制极难,非丹道宗师、且需对气运之道有所涉猎者不可为。更奇特的是,此丹唯有三岁以下、灵窍未固的幼儿服用方有效果,且一炉同出,丹转三转,必成十八之数,龙九凤九,暗合天地至极之数,多一枚不成,少一枚则废,玄妙非常。

“龙回、凤回……引气运筑基,佑福泽绵长……正合我用!”李之源眼中精光一闪,当即做出了决定。此丹品阶,在他看来,犹在能延寿一甲子的甲子丹之上!甲子丹延的是肉身之寿,而龙凤回丹,筑的是命运之基!

炼制此等逆天丹药,地点、时机、心境,皆需讲究。他几乎未加思索,便选定了终南山深处,那处他曾贯通九脉、打破天地桎梏的山谷。那里残留着他突破时的道韵与引动的玄黄母气,最易沟通冥冥中的天地意志,接引那虚无缥缈的龙凤气运。

决心已定,李之源不再耽搁。他先是吩咐秦玉龙,动用风行体系的力量,不惜代价,在最短时间内搜集齐所需药材。清单上的药材虽非需要动辄千年万年的旷世奇珍,但也皆是世间难寻的灵物:四百年的紫纹龙参、五百年的赤冠凤翎花、三百年份的星纹草、凝聚月华的月华露、蕴含朝阳紫气的曦光晶……林林总总,十八种,每一样都需特定的生长环境与年份,极难凑齐。

也唯有如今势力遍布诸界、商业网络通达万方的风行商行,才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秦玉龙接到命令,深知此事关乎王爷子嗣与侄女未来道基,不敢怠慢,立刻动用最高权限,一道道指令通过传讯法阵发往各地,无数资源开始向着长安汇聚。

数日后,所有药材备齐。李之源与母亲唐王妃及几位侧妃简单交代了一句,便悄然离开了王府,身影没入终南山茫茫林海之中,再次来到了那处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整个玄唐命运的山谷。

山谷依旧静谧,只是比起当年,这里的花草树木更加繁茂,元气更加充盈,空气中甚至弥漫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玄黄气息。山谷中心,那块他曾盘坐突破的青石,光滑如镜,隐隐有道韵流转。

李之源并未立刻开炉。他先是围绕山谷,以自身道元混合对周天星宿大阵的理解,布下了一座简易的“锁灵蕴元阵”,防止炼丹时灵气与气运外泄,也避免外界干扰。随后,他取出那尊自己炼制已与他心神相连的离火星辰炉,置于青石之上。

他并未急着投入药材,而是整肃衣冠,于炉前三步处盘膝坐下,取出一炉特制的“凝神香”,点燃。香烟袅袅,笔直上升,散发出宁静悠远的气息,仿佛能上达天听。

李之源闭上双目,心神沉入一种空灵澄澈的境地。他不再去想丹药的成败,不再去想王府的琐事,甚至不再刻意去追寻那龙凤气运。他的神念,如同无形的触手,温柔地蔓延开来,与这山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相连,与他昔日突破时残留在此地的道韵共鸣,与那弥漫在天地间、滋养万物的玄黄母气交融。

他在“沟通”,在“祈请”,以自身打破枷锁、为天地再续前路的“功德”为引,以对这方天地的挚爱与守护之心为凭,向那冥冥中执掌祥瑞、象征着尊贵、智慧与坚韧的龙凤意志,发出真诚的“邀请”。

时间一点点过去,香炉中的凝神香缓缓燃烧。山谷内寂静无声,唯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李之源平稳悠长的呼吸声。

突然,就在那柱香即将燃尽的刹那——

嗡!

山谷上方的天空,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了细微的、肉眼难辨的涟漪。一股难以形容的、尊贵、古老、祥瑞而又威严的意念,仿佛跨越了无尽时空,被此地的特殊道韵和李之源那纯粹的心念所吸引,悄然降临了一丝!

虽只有一丝,却让整个山谷的氛围瞬间变得不同!草木无风自动,向着虚空微微摇曳,仿佛在朝拜。空气中,隐隐有龙吟凤鸣之音响起,清越悠扬,涤荡心神。

李之源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爆射,时机已到!

他双手如穿花蝴蝶,快得留下道道残影,一道道蕴含着造化之妙的印诀被打入离火星辰炉中。炉身嗡鸣,其上的星辰图案逐一亮起,引动周天星力汇聚。炉内,混沌道元真火无声燃起,温度被精准地控制在某个玄妙的区间。

“入药!”

他低喝一声,早已准备好的药材,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比例,被他的神念精准地投入炉中。紫纹龙参投入,炉火转为温润的紫色,隐隐有龙形虚影盘旋;赤冠凤翎花融入,火焰又化作炽烈的赤金,伴有清越凤鸣……每一种药材的投入,都引动炉火与异象的变化,整个过程如同在进行一场庄严的舞蹈,充满了道韵与美感。

药材在炉内真火的淬炼下,迅速化为最精纯的药液,彼此交融、反应。李之源全神贯注,神识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引导着药性的融合,同时,他分出一缕心神,小心翼翼地接引着那降临山谷的一丝龙凤祥瑞气运,如同引导两条细小的、却蕴含无上尊贵血脉的溪流,缓缓注入那翻滚的药液之中!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且耗费心神的过程,稍有不慎,不仅前功尽弃,更可能遭受气运反噬。但李之源对力量的掌控已至化境,心神更是坚如磐石,硬是稳稳地维持着这个平衡。

不知过了多久,炉内的药液开始凝聚,散发出七彩霞光,龙吟凤鸣之声愈发清晰。李之源知道,最关键的时刻——丹转来临!

“一转,凝形定基!”

他印诀一变,炉火骤然收缩,恐怖的压力作用于即将成型的丹胚之上。霞光内敛,丹胚表面出现了龙鳞与凤羽般的细微纹路。

“二转,赋灵引运!”

炉火再变,时而炽烈如阳,时而温润如月。那被引入的一丝龙凤气运,在这一刻被彻底打入丹胚核心,与之完美融合!丹胚剧烈震颤,仿佛拥有了生命!

“三转,造化天成!”

李之源倾注全力,混沌道元毫无保留地涌入丹炉,引动山谷内残留的玄黄母气与周天星力,共同进行最后的淬炼!炉火化为混沌之色,将九颗萦绕着淡淡龙形虚影、九颗萦绕着淡淡凤形虚影的丹药彻底包裹!

轰!!!

仿佛开天辟地般的一声大道宏音自丹炉内响起,并非实际声音,而是响彻在法则层面!整个离火星辰炉光芒万丈,炉盖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冲开!

咻咻咻——!

十八道流光,如同拥有了灵性般,自丹炉内冲天而起!九道呈淡金色,隐隐有龙形相伴,散发着威严与坚韧的气息;九道呈七彩琉璃色,伴有凤影翩跹,弥漫着祥瑞与灵秀之意!

龙回丹!凤回丹!丹成十八,龙九凤九!

就在丹药冲出炉膛的这一刻,异象陡生!

终南山上空,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被无尽的七彩祥云笼罩!云中仿佛有金龙摆尾,彩凤翱翔,道道霞光垂落,将整个长安城都映照得如同仙境!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喜悦、尊贵的气息,弥漫在天地之间,所有生灵,无论人畜,都感到心旷神怡,体内的沉疴旧疾似乎都减轻了几分。

紧接着,点点蕴含着精纯生机与微弱玄黄气息的甘霖,如同天地感念此丹之成而流下的喜悦之泪,淅淅沥沥地洒落下来,覆盖了以终南山为中心,方圆三百里的区域!

这甘霖并非普通雨水,落在身上,滋润血肉,落在草木之上,枯木逢春,落在田地里,禾苗疯长!

祥云缭绕,龙凤和鸣,玄黄甘霖普降!

整个长安,乃至周边区域,都陷入了一片震撼与狂喜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沐浴在甘霖之下,感受着身心的洗涤与滋养,望向终南山方向的目光,充满了无尽的敬畏与感激。

“是富昌王!一定是富昌王又在炼制神丹了!”

“天降祥瑞,地涌甘霖!此乃我玄唐万世不朽之吉兆啊!”

皇宫之中,皇帝李琰站在殿外,任由甘霖洒落周身,感受着那丝丝玄黄之气融入体内带来的舒适,望着天际那绚烂的祥云,脸上露出了无比复杂而又最终释然的笑容。他知道,有之源在,玄唐之福,绵延无尽。

甘霖持续了三天三夜。

而这三天,李之源一直静坐于山谷之中,那十八枚自行飞出的龙凤回丹,如同调皮又眷恋的精灵,围绕着他盘旋飞舞了许久,最终才仿佛耗尽了刚出炉的灵动之气,缓缓落入他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温玉丹瓶之中,九个龙回丹一瓶,九个凤回丹一瓶。

握着这两个看似轻盈、却重若山岳的玉瓶,李之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了此丹,他的孩子们,还有大哥的千金,未来的道途,将比别人更多一分底蕴与祥瑞。

是时候,回府了。

第一百回:龙凤丹成泽后世,王府融冰待春来 (中)

终南山深处引发的天地异象,持续了整整三日。

祥云缭绕,龙凤和鸣,玄黄甘霖普降百里。这三日,长安乃至周边地区的百姓,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仙境。疾病消退,草木疯长,土地肥沃,甚至连卡在瓶颈多年的武者,都有不少在甘霖滋养与祥和道韵感染下,豁然开朗,得以突破。

所有人都知道,这神迹般的景象,定然与那位一次次缔造传奇的富昌王李之源有关。感激、崇拜、敬畏……种种情绪在人们心中交织,李之源的声望,在这无声的祥瑞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三日后,异象渐渐消散,天空复归清明,但那场甘霖带来的生机与改变,却已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和生灵之中。

李之源手握装着十八枚龙凤回丹的温玉瓶,自终南山飘然而归。他并未直接回王府,而是先去了皇宫,将其中两枚(龙回、凤回各一)献给了皇帝伯父李琰。

“伯父,此丹名为龙凤回丹,非是延寿之用,而是为初生婴孩筑基气运,蕴养命魂。皇室若有适龄幼儿,可予服用,当有奇效。”李之源简单解释道。

李琰捧着那两枚散发着淡淡龙吟凤鸣、流光溢彩的丹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磅礴生机与祥和运道,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他深知此丹的价值,恐怕比那甲子丹更为稀有和珍贵!这不仅是丹药,更是之源对皇室、对李唐江山的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与庇护!

“之源……朕……朕代李氏皇族,谢过你了!”李琰声音微哽,郑重地将丹药收起,决定将其用在自己最年幼、也是天赋最好的一个皇孙身上。

离开皇宫,李之源才回到唐王府。

他首先去了大哥李之闲的院子。院内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大嫂虽然产后虚弱,但精神很好,正靠着软枕,温柔地看着身旁襁褓中睡得香甜的女儿。李之闲坐在轮椅上,守在床边,脸上是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光辉。

“之源来了!”见弟弟进来,李之闲笑着招呼。

“大哥,大嫂。”李之源笑着点头,走到床边,看向那小小的婴孩。孩子粉雕玉琢,眉眼间能看出大哥的清秀和大嫂的温婉,呼吸平稳,周身仿佛有淡淡的灵气环绕。

“这孩子,眉眼像大哥,鼻子嘴巴像大嫂,将来定是个美人胚子。”李之源难得地打趣道,随即取出一个精致的小锦盒,打开,里面并排放着一枚龙回丹和一枚凤回丹,“这是我为侄女准备的贺礼,名为龙凤回丹。待孩子满月后,便可化入温水中,分次喂服。可为她筑基运道,福泽绵长。”

李之闲和大嫂虽不知此丹具体神异,但见丹药卖相不凡,隐隐有异象伴随,又知李之源出手绝无凡品,心中皆是又惊又喜,连忙道谢。

“一家人,何须客气。”李之源摆摆手,又逗弄了一下小侄女,这才离开。

随后,他回到了主院,将剩下的龙凤回丹妥善收好,这些是为苏云、柳萱儿、明珠、明月腹中即将出世的孩子准备的。

做完这一切,李之源才有暇留意府中的其他变化。神念微扫,他便察觉到了父亲李修与母亲唐王妃之间,那看似依旧冰封,实则已悄然松动了一丝的关系。

他“看”到李修不再终日困守客院,而是会尝试在花园、回廊等处“偶遇”王妃。虽然唐王妃多数时候依旧视而不见,或直接绕道而行,但李修那笨拙的、带着明显讨好和小心翼翼的姿态,却是显而易见。

他也“听”到了前几日,王府宴请几位皇室宗亲时发生的小插曲。一位与李修平辈、却因李修常年不在而有些轻视他的郡王,言语间带着几分调侃,询问李修这些年在“外”修行的“成果”。

当时,李修面露窘迫,讷讷难言。就在气氛有些尴尬之际,一直沉默用餐的唐王妃,却忽然放下银箸,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眼皮都未抬,语气平淡无波地开口:

“王爷之事,不劳外人置喙。”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宴席。那位郡王脸色顿时一僵,讪讪地闭上了嘴。在场众人无不愕然,随即便是心照不宣的沉默。谁都听得出来,王妃这是在维护李修!虽然语气冷淡,但这维护之意,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李修当时更是愣住了,猛地看向王妃,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一丝受宠若惊的激动。他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心中五味杂陈。

自那日后,李之源便注意到,母亲默许了管家,将李修的日常用度、衣食供应,悄然恢复到了王府主人之一的规格,不再像之前那般仅限于普通客卿水平。这是一种无声的,但意义重大的态度转变。她不再提让李修离开之事,默许了他继续留在王府。虽然依旧没有好脸色,日常交流近乎于无,但这“不驱赶”本身,已是一种让步。

而李修,在感受到王妃这细微的变化后,非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小心翼翼,言行举止愈发拘谨。他似乎生怕行差踏错,连这点难得的“宽容”都失去。他会刻意避开王妃常走的路线,用饭时也尽量错开时间,在公共场合更是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这一日,李之源在书房处理完几份来自诸界商行的简报,信步走到花园透气。远远地,便看到李修独自一人坐在水榭中,望着池中游鱼发呆,背影显得有些寥落。

李之源脚步未停,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李修回过头,见是儿子,连忙站起身,显得有些局促:“之源……”

李之源在他对面坐下,目光扫过父亲那带着倦意和小心翼翼的脸庞,并未提及父母间那微妙的变化,只是随口问道:“在府中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李修连忙点头,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你娘……她……近日似乎……”

“母亲心软,见不得人真正落魄。”李之源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父王若能安分守己,不再惹母亲伤心,王府自有你一碗安乐茶饭。”

他的话很直接,甚至有些冷酷,没有丝毫父子温情,更像是一种警告与划定底线。

李修身体微微一颤,脸上露出一丝苦涩,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我明白。以往……是我糊涂,对不住你们母子。如今,我只求能弥补万一,绝不敢再……”

“但愿如此。”李之源打断了他的话,站起身,“府中近日喜事多,父王若无事,也可多去看看大哥的闺女,沾沾喜气。只是,莫要再吓着孩子。”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下李修一人在水榭中,望着池水,久久无言。

李之源对父亲的态度,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的审视。他深知其父秉性,多年的习惯与思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一时的愧疚、窘迫和对现状的依赖,或许能让他暂时安分,但谁能保证他不会故态复萌?不会在某一天,又因为某个虚无缥缈的念头,或是受不了府中的“束缚”,再次做出伤害母亲的事情?

他不会将母亲的幸福,寄托在父亲那并不可靠的“幡然醒悟”上。

他的底线非常明确:父亲可以留在王府,享受富贵闲人的生活,这是他对生身之父最后的情分。但前提是,他必须安分守己,不能再惹母亲有丝毫伤心难过。若其敢有反复,或有任何对不起母亲之处,李之源绝不介意再次出手,而下次,手段绝不会像前几次那般“温和”,将其彻底“请”回那个小院子,甚至更严厉的惩戒,他也不会手软。

他如同一个冷静的守护者,在暗处观察着,维系着这份因他的绝对力量而存在的、脆弱的家庭平衡。王府内的微妙波澜,似乎暂时趋于平静,但融冰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此刻,李之源的注意力,更多还是放在了几位即将临盆的侧妃身上。王府的下一代,即将迎来一次小小的爆发,这对他,对玄唐,乃至对未来的诸界格局,或许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百回:龙凤丹成泽后世,王府融冰待春来 (下)

李之源炼制龙凤回丹引发的天地异象,如同在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重磅巨石。

虽然除了皇帝李琰等极少数人外,无人知晓那三日祥云甘霖究竟因何种神丹而起,但所有人都确信,这必定又是富昌王李之源的手笔!其丹道造诣,已然通神!

此前甲子丹的消息泄露,引来了五位道境强者,结果被李之源以雷霆手段尽数屠灭,悬挂头颅于城门,更是逼得数十位观战高手自赴京兆府备案,其赫赫凶威,足以让任何心存歹念者胆寒。强取豪夺之路,已被彻底堵死,无人再敢轻易捋这位王爷的虎须。

然而,无法强取,难道还不能……求购吗?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燎原般,在玄唐乃至周边诸国、诸界那些顶尖的权贵、富豪、宗门巨擘心中滋生开来。

这位富昌王,可是出了名的“爱财”啊!

纵观其发家史,从最初的天香楼、四海当铺,到后来的风行商行、万界贸易,再到洞天秘境拍卖、资源开发……哪一样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传闻,连那些被俘虏的异界强者,都被他送去“劳动改造”创造价值!说他“爱钱如命”,或许有些夸张,但其热衷于积累财富、并善于此道,却是天下共识。

既然他爱财,而我们有的是钱(或等价资源),那为何不能做一笔交易呢?甲子丹能延寿一甲子,这次的神丹虽不知具体功效,但看那惊天动地的异象,定然比甲子丹只强不弱!若是能求得一枚,无论是自己服用,还是给予最看重的后辈,都是足以改变命运、福泽子孙的莫大机缘!

一时间,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再次聚焦长安,聚焦唐王府。只是这一次,少了几分贪婪与杀气,多了几分炽热的渴望与……“诚意”。

首先动起来的,是那些与风行商行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大客户,尤其是那些从洞天和秘境开发得到巨大好处的商会首领或界域代表。他们凭借着多年的合作关系,试图通过秦玉龙这条线,委婉地表达求购意向,并开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整条的小型元晶矿脉开采权、某个资源富饶洞天的独家资源的一成、堆积如山的稀有金属、甚至愿意用传承功法、上古秘闻来交换……

紧接着,玄唐国内那些传承悠久的世家门阀、富可敌国的皇商巨贾,也坐不住了。他们动用各种关系,或直接递帖求见王爷(自然被婉拒),或走王妃、几位侧妃的门路(被礼貌挡回),或试图贿赂王府管事(却无人敢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出的价码同样不菲:良田万顷、商铺百座、世代积累的奇珍异宝、乃至愿意举族投效……

甚至连一些偏安一隅的小国君主,或是隐藏深山的古老宗门,也派出了秘密使团,带着国之重宝或镇派之秘,怀揣着侥幸心理,千里迢迢赶往长安,希望能用“诚意”打动那位富昌王。

然而,所有的试探和请求,都如同石沉大海。

秦玉龙面对那些相熟客户的旁敲侧击,永远是那副温文尔雅却滴水不漏的笑容:“诸位的好意,王爷心领。只是王爷近日忙于家事,无暇他顾。且丹药之事,关乎王爷家眷,实非外物可以衡量,恕难从命。”

王府大门,更是严防死守,任何试图以“求丹”为名靠近的访客,都会被客气而坚定地请离。

李之源对此,心知肚明,却根本不予理会。他确实“爱财”,但他的“财”,是建立在有序经营、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庞大商业帝国和资源网络,是能够推动玄唐乃至诸界发展的生产力。这种简单粗暴、试图用钱砸开他丹炉的行为,在他眼中,不仅愚蠢,而且……掉价。

龙凤回丹,乃是他以自身功德引动天地气运,为至亲骨肉筑基所用的根本之物,其意义远非任何外物可以衡量。莫说这些人开出的价码在他看来不过尔尔,便是将整个玄唐的财富堆在他面前,他也绝不会拿出一枚来交易。

他将这些纷扰统统抛给秦玉龙和王府属官去应付,自己则安心待在府中,陪伴即将生产的几位侧妃,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温馨,同时也默默观察着父母之间那缓慢而艰难的“融冰”进程。

唐王妃态度的细微软化,如同在冰封的湖面上凿开了一个小孔。李修抓住了这丝机会,变得更加“懂事”和“低调”。他不再试图去刻意讨好或接近王妃,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

他开始每日雷打不动地去大哥李之闲的院里坐坐,也不多话,就是看着那小小的侄孙女,眼神中流露出一种纯粹的、属于祖父的慈爱(虽然依旧有些笨拙)。他会小心翼翼地向奶娘询问孩子吃了多少奶,睡了多久,偶尔还会拿出一些自己年轻时游历各地收集的、不算贵重却颇有童趣的小玩意儿,放在孩子床边。

李之闲夫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李之闲性子温和,见父亲似乎真心悔改,又念及他多年在外漂泊,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怜悯,偶尔会主动与他说几句话。大嫂也是个心软的人,见公公如此,态度也缓和了不少,甚至会在他来时,让人给他上一杯热茶。

这种来自儿子儿媳的、微不足道的接纳,却让李修感到了久违的温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留在府中、弥补过往的决心。他在王府里的存在感,似乎不再那么突兀和尴尬。

这一日,苏云院内传来消息,即将临盆。整个王府立刻动员起来,稳婆、医女早已候命,唐王妃亲自坐镇指挥,李之源也守在了院外。

或许是紧张,或许是冥冥中的感应,李修也忍不住踱步到了院外不远处,远远地看着那灯火通明、人影幢幢的院落,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和焦虑。

唐王妃在指挥间隙,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远处那个徘徊的身影,看到他脸上那毫不作伪的担心,坚硬的心防,似乎又被磨薄了一丝。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收回了目光。

经过数个时辰的等待,一声响亮的婴啼划破了夜空!

“生了!生了!是位小郡主!母女平安!”稳婆欢喜地出来报信。

院内外顿时一片欢腾。

李之源脸上露出了笑容,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第一时间进去探望了疲惫却喜悦的苏云,又小心翼翼地抱起了那个皱巴巴、却与他血脉相连的小女儿,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柔情。

“恭喜王爷!恭喜苏侧妃!”下人们纷纷道贺。

消息很快传开,李修在远处听到母女平安的消息,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敢凑上前,只是默默转身,回了自己的客院。但他的这份克制与知趣,却恰好落在了有心人(比如奉命留意他动向的王府侍卫)的眼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柳萱儿、明珠、明月也相继平安生产,柳萱儿生下一女,明珠生下一女,明月同样诞下一子。

唐王府一时间添了四位小主子,可谓人丁兴旺,喜气盈门!

李之源依照承诺,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枚龙回丹和一枚凤回丹,待他们满月后,便会由其生母小心喂服,为他们奠定无上道基。

而李修,在这次王府添丁的大喜之中,似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点位置。他不再只是一个尴尬的“闲人”,而是成为了孙儿孙女们的“祖父”。虽然依旧不能像王妃和其他儿媳那样亲密无间地接触孩子,但他被默许可以在特定时间,由奶娘或丫鬟陪着,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或者送一些经过严格检查的、无害的小礼物。

他会笨拙地向奶娘学习如何抱孩子(虽然从未被允许实践),会听着孙儿孙女们的哭声或笑声而露出傻笑,会在孩子们满月时,拿出自己珍藏多年、已无他用却颇具纪念意义的玉佩或灵石,请王妃转赠。

他的这些改变,细微、笨拙,甚至有些可笑,但却足够真实,也足够有耐心。

唐王妃依旧很少与他说话,但看向他时,那眼神中的冰霜,确确实实在一点点消融。她开始默许他在家庭聚餐时出现(虽然座位离她最远),开始会将他送来的、给孩子们的那些“不起眼”的礼物,真的给孩子们佩戴或玩耍。

李之源将这一切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他依旧没有放松警惕,父亲那“前科累累”的秉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无法完全放心。但他也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父亲的表现,是符合他设定的“底线”的。

只要他能一直这样安分守己,不再起什么幺蛾子,李之源也乐得让母亲晚年能多一份(哪怕是有限的)慰藉,让这个家,至少在表面上,能够维持一份来之不易的、完整的假象。

王府内的波澜,在经历了外界的觊觎与内部的磨合后,似乎暂时归于一种微妙的平静。冰层正在融化,但速度缓慢,且底下依旧暗流潜藏。而外界关于求购神丹的风潮,在屡屡碰壁之后,也渐渐转变了方向,开始更多地寻求与风行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商业合作,希望能从其他方面,与这位富昌王建立起更牢固的联系。

李之源坐镇王府,一边享受着初为人父(多次)的喜悦与忙碌,一边冷眼旁观着天下风云变幻。他知道,真正的平静从来都是短暂的,无论是家族内部,还是这诸界商途,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第一百回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