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浩荡车队正向中原腹地行进,旌旗猎猎,气势非凡,为首的正是苏毅,
苏毅策马缓行,目光远眺。中原已尽收囊中,昔日的大炎、大康、大虞三国,如今已成为他统治下的疆土。
“主公,前方就是古吉城了。”薛仁贵策马上前,恭敬禀报。
苏毅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古吉城位于中原腹地,地势开阔,水系丰沛,乃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的重要据点。
车队来到城外,城楼上旌旗招展,士兵列队迎接。苏毅带领众将缓缓入城,街道两旁,百姓夹道欢迎,欢声雷动。
行至城中心的主殿,苏毅下马,环顾四周。古老的城墙,宏伟的宫殿,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
殿内,群臣已经等候多时。萧何、诸葛亮、张良等文臣立于左侧,薛仁贵、关羽、赵云等武将站于右侧,各个神采奕奕。
“诸位,中原已定,是时候选定都城,建立朝廷了。”苏毅声音洪亮,目光扫过众人。
张良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古吉城位于中原腹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四通八达,实乃建都理想之地。”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声附和:“此地确实适合建都。不仅地利优越,更有历史意义。三代以来,此地一直是中原重镇,若在此建都,可彰显主公承继正统之意。”
苏毅走到殿中央的沙盘前,仔细审视古吉城的地形。繁华的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以及周围肥沃的土地,一切都展现在他眼前。
思忖片刻,苏毅抬头,目光坚定:“就定在此地吧。改名长安,以示承继华夏正统,开创太平盛世。”
“长安!”众臣齐声应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萧何立刻提议:“建都乃国之大事,需设立完备的朝廷制度。建议设内阁、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荀彧补充道:“内阁可为主公决策之所,三省分掌政令、审议、草拟之权,六部则专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方面事务。”
苏毅听完诸位谋臣的建议,满意地点头:“就依诸位所言。即日起,开始筹建新朝廷。”
随后,他又补充道:“虽未正式称帝,但各项制度当先行建立。诸位辅佐有功,各有封赏。”
萧何恭敬地递上一份名册:“主公,这是臣等拟定的论功行赏名单,请主公过目。”
苏毅接过名册,缓缓展开。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位功臣的战功和建议封赏。
抬头看着殿内众臣,苏毅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这些人,有的从荒州时就追随他,有的是途中加入,但都为他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苏毅满意地环视众人:“诸位皆是肱骨之臣,望继续辅佐,共创盛世!”
论功行赏完毕,苏毅又提出了另一项重要决策:“另外,朕决定建立华夏书院,广纳贤才,整理典籍,培养治国人才。”
荀彧眼前一亮:“主公此举甚善!书院可培养未来栋梁,传承华夏文明。”
诸葛亮颔首赞同:“臣愿与荀大人一同主持书院事务,选拔良师,培养英才。”
苏毅点头:“就由你二人负责此事。记住,书院不仅要教授经史子集,更要注重实用之学,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接下来的日子,长安城内一片繁忙景象。城墙修筑,宫殿兴建,街道拓宽,市场繁荣。百姓们感受到了新朝的活力,纷纷投身于建设热潮中。
苏毅站在新建的宫殿高处,俯瞰整座城市。不远处,华夏书院已经初具规模,学子们朝气蓬勃,诸葛亮、荀彧等人亲自授课,场面蔚为壮观。
张良走到苏毅身边,拱手道:“主公,文化统一事宜已在进行。新的文字、度量衡、货币正在各地推广,百姓反应良好。”
苏毅满意点头:“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一致,是统一的基础。继续推行,让四方百姓真正成为一家。”
此时,宋应星和鲁班的弟子们也带来了好消息。
“主公,我们改良了冶炼技术,新打造的兵器比以前锋利三分,坚固五分。”宋应星兴奋地汇报。
“农具的改良也有进展,新式犁可提高耕种效率两成。”一名鲁班弟子补充道。
科技的进步,加上政治、文化的统一,使得苏毅的统治日益稳固,信仰值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叮!恭喜宿主,统一中原核心区域,信仰值获取速度提升200%,总量上限提升500%!】
【叮!恭喜宿主,解锁新功能——信仰池扩容!现可储存更多信仰值,用于大规模召唤和强化!】
苏毅心中一喜,这意味着他可以召唤更多强力人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
然而,就在一切欣欣向荣之际,北疆传来急报。
一名满身风尘、面带疲惫的信使冲入大殿,跪伏在地:“禀主公!北疆告急!北磐、北邙两族联军,在雪山神庙的煽动下,集结数十万大军,已突破北疆防线!韩信将军率军奋力抵抗,但敌众我寡,形势危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