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关内,于怀松手中的信纸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紧锁眉头,双目如炬,仿佛要从字里行间看出什么破绽。
暗语只有他和王顺知晓,源于两人幼时的一段糗事。
“太尉,您在犹豫什么?”副将刘忠站在一旁,低声问道。
于怀松长叹一声,将信件折好。
“炎京危在旦夕,若王顺真被俘,恐已遭严刑拷打,未必守得住口。但若此信属实,王将军脱困,对我大炎是一线生机。”
刘忠面露担忧。
“可若是敌军设下的圈套呢?”
于怀松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所以我不会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他转身,对刘忠沉声道:“你选三百精锐,从东南小门出城,悄悄接应。若见情况不对,立刻撤回,决不可恋战。”
刘忠抱拳领命,迅速去调兵遣将。
于怀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苏毅大军的营寨,心中隐隐不安。国家存亡之际,他只能铤而走险了。
与此同时,苏毅军大营中。
诸葛亮轻摇羽扇,对周围的众将细细讲解着计划。
“于怀松此人谨慎,必然会派少量精兵出城查探。”
他目光如炬,在地图上指点。
“典韦将军、李存孝将军,二位各率五百精兵,分别埋伏在城门左右两侧的树林中。待炎军出城查探,立刻合围歼灭。”
典韦握紧双戟,眼中战意澎湃。
“末将领命!必叫那些炎狗片甲不留!”
李存孝也拱手领命,脸上浮现出冷峻的杀意。
诸葛亮继续道:“薛丁山将军、樊梨花将军,待典韦、李存孝两位将军出手后,立刻率军攻向城门。无论如何,必须在守军关闭城门前冲进去,为大军开路。”
薛丁山与樊梨花相视一眼,二人默契十足。
“请军师放心,我二人定当全力以赴。”
苏毅坐在主位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王顺那边如何安排?”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
“王顺自是关键。我已命人将他装扮得狼狈不堪,像是历尽艰险逃脱的模样。他会由二十名装扮成其亲信的士兵,在城外徘徊,引诱炎军出城。”
诸葛亮目光深邃,语气坚定。
“此计若成,龙牙关唾手可得。”
计议已定,众将各自去准备。
大军埋伏在不远处,随时准备总攻。
夜半时分,东南小门悄悄打开。刘忠率领三百精锐,警惕地走出城门,向信中所说的地点摸去。
城楼上,于怀松亲自督战,神情凝重。
“刘将军走后,立刻准备关门。一旦有变,绝不犹豫。”
他吩咐守门军士,心中仍有不安。
月色下,刘忠小心翼翼地带队前行。忽然,前方树丛中有动静。
“谁?”刘忠厉声喝问。
树丛中走出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影,为首的正是“王顺”。
“刘将军!”王顺一脸劫后余生的欣喜,“多亏太尉派你来接应!我等逃亡多日,险些命丧于此。”
刘忠半信半疑地靠近,仔细打量着“王顺”。
“将军如何脱困?苏毅军中戒备森严,不是易于脱身之地。”
“王顺”面露苦色,编造着早已准备好的说辞。
就在刘忠与“王顺”说话之际,密林中悄然有了动静。
典韦和李存孝带领的伏兵已经悄悄包围了这支炎军。
典韦手持双戟,低声对身边将士道:“等他们靠得更近些,一举拿下!”
李存孝握紧禹王槊,眼中杀机毕露。
城门处,薛丁山和樊梨花也已带领精锐,隐藏在暗处,随时准备冲锋。
刘忠与“王顺”对话间,总感觉有些不对劲。正当他准备更详细询问时!
“杀!”
一声大喝,典韦、李存孝两路伏兵如猛虎下山,冲向毫无防备的炎军。
刘忠大惊,刚要拔剑,却见“王顺”突然变脸,一剑刺向他的咽喉。
“你——”刘忠眼中满是震惊,仰面倒下。
城楼上的于怀松见情况不对,立刻大喊:“有埋伏!速关城门!”
守城将士匆忙推动城门,但为时已晚。
薛丁山如一道闪电,冲到城门前,一戟击退两名守门士兵,用尽全力顶住正在关闭的城门。
“快!”
樊梨花紧随其后,带领士兵们冲向城门。
城中的炎军射箭如雨,樊梨花挥舞长剑,一边格挡箭矢,一边指挥将士冲锋。
“全军出击!”
薛仁贵的命令如雷贯耳。
早已等候多时的苏毅大军,倾巢出动,向龙牙关发起总攻。
典韦、李存孝已经歼灭了出城的三百炎军,二将如同两尊杀神,带领士兵们直扑城门。
薛丁山在箭雨中坚持顶住城门,已经负了伤,但他咬牙坚持。
“穿!”
樊梨花一声令下,将士们手持长矛,对准守城炎军刺去。
一时间,城门处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在薛丁山、樊梨花的死战下,守军节节败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