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乃第一生产力!
这一理念,不论在哪个时空,都是千古不变的铁律。
苏毅傲立宫殿最高处,俯瞰着刚刚统一的华朝大地。
“天外帝国,终有一日会降临。”
他握紧拳头,目光如铁。
“若想在那场生死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一条路——以科技,掀起这个世界的新纪元!”
翌日,金銮殿上。
阳光透过琉璃窗洒落殿中,给华朝的新帝王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静默肃立,气氛凝重。
殿内落针可闻。
苏毅一身明黄龙袍,端坐九龙宝座之上,目光如电,缓缓扫视殿中群臣。
每一道目光交汇,便有大臣不自觉地垂首避让。
这位新君身上,有一种不可直视的帝王威严。
“朕决意效仿上古圣王之道,崇尚格物致知,鼓励创新。”
苏毅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如秋日惊雷。
“此乃华朝霸业千秋根基所在!”
满朝文武一阵悸动。
“特此下旨,即日起成立华夏科学院!”
此言一出,殿中骤然躁动!
“科学院?”
“又是何物?”
“莫非是类似太学之类的学府?”
低语声此起彼伏。
苏毅神色不变。
“凡我华朝子民,有奇思妙想,或身怀精湛技艺之能工巧匠,皆可入科学院,为国效力。”
他缓缓起身,龙袍猎猎,威严浩荡。
“科学院之事,朕将亲自督办!”
这六个字,字字千钧。
“拨付重金,提供一切便利!”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一位白须老臣颤巍巍地出列,叩首道:“陛下,老臣斗胆一问,这科学院与国子监、太学有何区别?”
“若徒以奇技淫巧为务,恐怕有违先圣教诲啊!”
话音刚落,又有几位老臣附和。
“确实,国朝初立,当以稳固民心、充实国库为要,此等事宜可待来日再议。”
苏毅看着这些老臣,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
“诸卿所言,不无道理。”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冰冷。
“国不强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稳。”
“诸卿可曾想过,为何北蛮骑兵勇猛?为何倭寇船坚炮利?皆因其工艺之精良,武备之坚固!”
苏毅的声音越来越高。
“今日朕立科学院,不为奇技淫巧,而为国之根本!”
“朕要的,是千里奔马不死,百步穿杨如神!”
“朕要的,是攻城之器坚不可摧,守城之墙固若金汤!”
“朕要的,是我华朝子民不再受外敌欺凌,不再忍饥挨饿!”
苏毅一连数问,字字如刀,直戳那些老臣的软肋。
殿中鸦雀无声。
诸葛亮早已看出苏毅心意,此时轻轻挥动羽扇,赞道:“陛下此举,乃是开万世之先河!”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管仲也捋须微笑:“老臣虽不知这科学院究竟为何物,但若能如陛下所言,让我华朝变得更为富强,何乐不为呢?”
那几位反对的老臣见此,脸色难看,却再不敢多言,只得退回班列。
苏毅目光如炬,再次环视群臣:“还有谁,对朕的决定有异议?”
满朝文武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意!”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臣鲁班,参见陛下!”
一位体魄健壮,肩宽膀圆的中年男子单膝跪地。
他不似寻常匠人那般粗鄙,反而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灵动与巧思,那双眼睛更是明亮如星,仿佛能洞悉万物的构造。
“臣宋应星,参见陛下!”
另一位身形稍显消瘦,却气质儒雅的学者也随之叩首。
他双手因常年执笔而显得有些苍白,但指节分明,透着一股细腻的力量。
“两位爱卿平身。”
苏毅示意曹正淳退下,亲自上前几步。
他眸光如炬,直视二人。
“朕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为了大事。”
苏毅放慢语速,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
“朕要你二人,共同主持华夏科学院这一千秋大业!”
鲁班与宋应星对视一眼,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苏毅面带赞许之色。
“这世间机关奇巧,无出你右。”
鲁班神色恭敬,心中却是狂喜。
他一生痴迷机关造物之术,却始终未得明君赏识,今日得遇圣主,如鱼得水。
“朕任命你为工部尚书,兼华夏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苏毅顿了顿,目光如炬。
“主攻方向,便是机械、营造,尤其是战争器械的改进与创新!”
鲁班身躯一震,单膝跪地,拱手道:“臣在工匠之道上苦研一生,今得陛下知遇之恩,必当竭尽所能,绝不负陛下厚望!”
苏毅满意地点头,转向宋应星。
“宋爱卿,你学识渊博,精通五金、物理、天文地理,对天地万物之理颇有研究。”
“朕任命你为科学院副院长,主攻材料、冶炼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