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小时。
这个冰冷的数字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全球所有知情者的头顶。恐慌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歇斯底里的效率。
龙巢基地已然成为一个沸腾的旋涡。不仅仅是华夏的力量,那些从神话与秘境中走出的存在,也暂时放下了彼此的隔阂与猜忌,将这里视作了对抗共同敌人的前哨。
昆仑虚的青鸾、白鹤引领着陆明,通过一处隐秘的传送阵,直接抵达了传说中的昆仑秘境。这里并非仙境缥缈,反而充满了苍茫古老的战争气息。巨大的悬空山峦上,矗立着青铜铸造的战争堡垒,无数气息强大的修士(瑶池卫)正在集结。西王母并未亲自现身,但陆明在瑶池之畔,感受到了一道浩瀚如星海、带着审视与期许的目光。在瑶池深处,他成功感应并初步唤醒了那尊镇压西极龙脉的“镇岳鼎”,鼎身与他手中的秦岭禹鼎遥相呼应,光芒冲霄。
灵山来的玄苦大师,以无上佛法沟通净土,引动佛国投影,稳住了因龙脉异动而震荡的中岳气运,为即将到来的“社稷鼎”归位打下了基础。无数僧侣诵经之声跨越虚空传来,金色的佛光与道家的清气象交织,共同净化着空气中弥漫的恐慌与负面能量。
东海龙宫的使者是一位头生玉角、气势威严的龙王太子。他带来了龙宫的友谊和“定海鼎”的线索,并承诺龙族水军将拱卫海疆,阻截可能从海洋方向发起的攻击。
与此同时,林晓晓的技术团队在无数修士、学者的辅助下,对青铜禹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九鼎之间构成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九州万灵阵”,其核心并非单纯的能量聚合,而是调动整个华夏文明圈(乃至延伸影响范围)所有生灵的信念、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文明之火”!
这火焰,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是秩序对抗“寂灭”这种终极混乱的最有力武器!
“我们需要一个核心,一个能承载并引导这‘文明之火’的祭坛或者说……阵眼!”林晓晓在紧急技术会议上,指着全息投影上复杂的能量模型,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泰山!自古便是帝王封禅之地,承载了最厚重的历史与信仰,是沟通天地、汇聚万灵信念的最佳地点!”
计划最终确定:汇聚目前已找到或确定位置的四尊禹鼎(秦岭、昆仑、东海、社稷),于泰山玉皇顶,布下“九州万灵阵”雏形,以华夏龙脉为基,以万民信念为火,尝试构筑第一道行星防线!
时间只剩下最后三十小时。
泰山,五岳独尊,此刻却笼罩在一种悲壮而神圣的氛围中。
往日游客如织的山道已被彻底封锁,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开赴山顶的精锐部队、龙组成员、各秘境派出的修士、僧侣、乃至一些响应号召自愿前来的民间异能者。直升机轰鸣着吊装大型设备,工兵部队在专家指导下,沿着山势刻画巨大的阵法基座,将现代科技与古老符文强行融合。
玉皇顶,云雾缭绕。四尊大小不一、但同样散发着苍茫气息的青铜禹鼎,被安放在预先设定的四个方位——镇岳(西)、禹鼎(中,秦岭所得)、定海(东)、社稷(中岳虚影稳固,鼎身正在由灵山佛力远程构筑)。
陆明立于四鼎中央,手持镇岳短剑,禹皇紫气在周身流转,与四鼎气息相连。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桥梁,沟通着四鼎,感应着脚下奔流的龙脉,以及从四面八方、甚至跨越空间传递而来的、无数生灵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求生信念、守护意志!
那信念无形无质,初时微弱如萤火,但汇聚起来,却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最终化作一片浩瀚的、温暖的、充满了生机与不屈的金色光海,在他皇道感知的视野中澎湃涌动!
这就是……文明之火!
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区域也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教廷的圣歌响彻梵蒂冈,圣光试图构筑屏障;埃及金字塔散发出古老的光辉;玛雅遗迹的图腾逐一亮起……各个拥有古老传承的文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在这末日危机中抓住一线生机。
然而,差距是巨大的。除了华夏因九鼎和龙脉体系,能相对系统地整合力量外,其他地区的努力更像是一种本能的自救,散乱而缺乏核心。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二十小时。
十小时。
五小时……
泰山之上的阵法光芒越来越盛,四尊禹鼎嗡鸣不止,金色的文明之火如同实质般在阵法纹路中流淌。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带着秩序、守护、创造意味的力场,以泰山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试图笼罩整个华夏疆域,并隐隐向着周边区域延伸。
这力场与“寂灭”那纯粹的毁灭与混乱截然相反,如同黑暗中燃起的火炬。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也等待着那力场能否成功构筑起脆弱的屏障。
倒计时:一小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