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窟内的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黄金令牌上。
与之前缴获的死士令牌相比,这枚黄金令的做工明显要精细得多,蝎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黄金中跃出,蜇人一口。黄金的璀璨与白骨的死寂,构成了一副诡异而震撼的画面。
这枚令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天蝎”组织对这座赤玄铁矿的觊觎,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并且,曾有一位地位尊崇的高层人物,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封锁矿洞,将消息严密封锁。另外,立刻派人去请狄公过来。”朱平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没有去触碰那具枯骨,也没有拿那枚金令。
一个时辰后,狄仁杰在亲卫的护送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洞窟。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是对朱平安点了点头,便径直走向那具枯骨,从随身携带的勘验箱中取出了手套和工具。
这位大唐神探仿佛天生就是为解开谜团而生,周遭的一切都无法干扰他的专注。他先是仔细观察了枯骨的整体姿态,然后逐一检查了颅骨、肋骨、四肢骨骼,甚至连每一节指骨都没有放过。
“主公,”狄仁杰站起身,摘下手套,“这具枯骨,骨骼完整,无任何刀剑劈砍或钝器击打的痕迹。关节处也无脱臼错位,可以排除死于打斗的可能。”
他走到枯骨倚靠的石壁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又查看了周围的地面。
“此地并无机关陷阱的痕迹。从骨骼的风化程度,以及他蜷缩的姿势来看,此人更像是……被活活饿死的。”
活活饿死?
众人心中一凛。一个“天蝎”组织的高层,武功想必不弱,心智更是过人,怎么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一直沉默观察的贾诩,此时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没有看那具枯骨,而是抬头望了望众人进来的那条狭窄缝隙,又看了看周围堆积的塌方巨石。
“或许,答案很简单。”贾诩的语气一如既往地慵懒,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位金蝎使者,在深入探索矿洞时,恰好遭遇了那场大塌方。出路被堵,他被活生生困死在了这片宝山之中。”
他伸手指了指那具枯骨:“他宁死都没有放弃这枚代表身份的令牌,可见他所承载的任务,以及这矿洞的秘密,何其重要。”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让众人不禁感到一阵唏嘘。任你权势滔天,武功盖世,在天灾面前,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放过任何细节的狄仁杰,突然“咦”了一声。他蹲下身,凑到枯骨旁边的石壁前,火把的光亮随着他的移动而摇曳。
“主公,你们看这里。”
众人闻声围了过去,只见在平整的石壁上,有一些极其模糊的划痕。若非狄仁杰眼力惊人,在光影交错间捕捉到那一丝异样,根本无人会注意到。
那些划痕很浅,像是人用指甲在弥留之际,拼尽最后力气刻上去的。字迹潦草,断断续续,还夹杂着一些无法辨认的符号。
“拓下来!”朱平安当机立断。
亲卫立刻取来纸张和木炭,小心翼翼地将石壁上的字迹拓印下来。
瑞王府,书房。
灯火通明,气氛却比那幽深的地下洞窟还要凝重几分。
朱平安、贾诩、荀彧、狄仁杰四人,围坐在一张桌案前,桌案上铺着那张从矿洞里拓印回来的宣纸。
经过狄仁杰的整理和辨认,那些鬼画符般的字迹,终于被解读出几个模糊但信息量巨大的词语。
“……背叛……”
“……太子……”
“……密令……”
“……非我族类……”
当最后一个词被辨认出来时,书房内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一般,陷入了死寂。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众人的心上。
“太子?”荀彧眉头紧锁,率先开口,“是哪个王朝的太子?鸿煊?还是我们泰昌?”
“‘背叛’?又是谁背叛了谁?是这位金蝎使者被他的同伴背叛,还是他背叛了他的雇主?”狄仁杰沉吟道,“至于这‘非我族类’,所指范围就更广了,可以是异族,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众人陷入了沉思,线索太少,每一个词都能引申出无数种可能。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贾诩,眼皮微微动了一下。
“太子……背叛……”他低声念叨着,像是在回忆什么。突然,他睁开了双眼,一道精光一闪而逝。
“主公,臣想起了一桩二十年前的陈年旧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贾诩身上。
贾诩缓缓说道:“二十年前,我们泰昌王朝,也有一位太子。他不是当今圣上的任何一个儿子,而是圣上的亲大哥,当时的太子。”
朱平安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父有些印象,只知道他死得很早。
“太子天资聪颖,仁厚爱民,在朝野素有贤名,是众望所归的储君。”贾诩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然而,就在二十年前,他突然被指控勾结北境的蛮族,意图谋反,颠覆朱氏江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