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苏念的私人手机突然像炸开的鞭炮般疯狂震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消息推送几乎要将屏幕撑破。她揉着惺忪睡眼点开,瞳孔骤然收缩——#苏念学术造假# #苍穹之心偷取凌云技术# #构陷林雄证据系伪造# 三个话题如同三条毒藤,已死死缠上热搜榜前十,后面还缀着刺眼的“爆”字。
团队技术骨干陈默的电话紧跟着打进来,声音里满是焦灼:“苏总,是凌云的公关团队搞的鬼!他们凌晨一点批量放出‘黑料’,有伪造的您当年研究生时期的实验数据,还有所谓‘内部员工’爆料,说咱们的无人机核心算法是偷的凌云淘汰技术,连之前李工的证词都被他们歪曲成‘被胁迫伪造’!”
苏念翻身坐起,指尖飞快滑动屏幕。点进热搜词条,里面充斥着经过精心剪辑的聊天记录截图,模糊不清的“实验报告”照片,还有一批ID带着“凌云科技”认证的账号在疯狂带节奏。更刺眼的是评论区——前一天还在为她呐喊助威的粉丝,此刻已有大半动摇,“不会真的是造假吧?”“之前说得那么正义凛然,原来都是装的?”之类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合作方发来试探性的问询,字里行间透着不信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苏念轻嗤一声,目光却愈发沉静。她点开凌云科技官方微博,只见对方置顶了一篇“澄清声明”,通篇没有实锤证据,却用“行业良知”“学术底线”等字眼暗戳戳抹黑,末尾还附上了所谓“受害者名单”,林雄的名字赫然在列。
“苏总,咱们要不要先删帖控评?我联系了几家公关公司,他们说能把负面压下去……”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毕竟在网络舆论场,有时候谎言传了千遍就成了“真理”,再拖下去,苍穹之心好不容易建立的口碑就要彻底崩塌。
“删帖控评?那岂不是不打自招?”苏念反问,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通知技术部,十分钟后开启全网直播,把公司最大的会议室腾出来,架设八台高清摄像机,再调二十架‘蜂鸟’微型无人机到当年我父亲的实验旧址——就是凌云后来接手的那片厂区,速度要快!”
陈默愣了两秒,瞬间明白过来:“苏总,您是要……现场复原实验?这招太绝了!可凌云那边肯定会搞破坏,而且直播一旦出岔子……”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苏念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他们用谎言当武器,那咱们就用真相当盾牌。通知法务部同步准备,把所有原始实验数据、专利证书、当年的场地租赁合同都整理好,直播时实时调取。另外,联系几家权威科技媒体,让他们全程转播见证。”
十分钟后,苍穹之心官方账号突然发布一条简短的直播预告:“凌晨四点,直播还原十年前‘星尘一号’实验全过程,直面所有质疑,不玩虚的。” 短短一句话,配上会议室正在架设设备的短视频,瞬间在混乱的舆论场里投下一颗惊雷。
直播开启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五十万。镜头里,苏念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衬衫,站在巨大的LED屏幕前,身后是整齐排列的技术设备和团队成员。弹幕里依旧充斥着凌云水军的挑衅:“装模作样罢了,真有本事拿原始数据啊!”“别是找了特效团队做假吧?坐等翻车!”
苏念没有理会弹幕,对着镜头微微颔首:“各位凌晨守候,想必都看到了所谓的‘黑料’。今天我不辩解,只做一件事——用技术还原真相。大家请看屏幕左侧,这是我们通过卫星定位锁定的当年实验旧址,现在二十架‘蜂鸟’无人机已经抵达现场,它们搭载了3D扫描、材质分析、数据回溯三大核心模块,接下来,我们将实时扫描场地,复原十年前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她抬手示意,屏幕左侧立刻切换成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夜色中,废弃的厂区轮廓清晰可见,二十架无人机如同发光的萤火虫,在场地上方有序盘旋,红色的扫描光线不断扫过地面和残存的设备基座。屏幕右侧,一组组数据快速跳动,逐渐勾勒出场地的三维模型框架。
“现在有人质疑,我父亲当年的实验数据是伪造的,甚至说‘星尘一号’项目根本不存在。”苏念指着正在成型的3D模型,“大家注意看模型右下角的地基结构,这种倒梯形承重设计,是当年为了承载实验设备的巨大重量专门定制的,凌云接手后只做了表面翻新,地基从未动过。无人机现在正在扫描地基混凝土的成分,对比当年的施工记录——数据出来了,混凝土强度、钢筋型号与2014年的施工档案完全一致,这就是项目存在的铁证之一。”
弹幕稍稍安静了些,但仍有质疑声:“地基能说明什么?说不定是别的项目留下的!” 苏念不慌不忙,调出另一个窗口:“这是当年的专利申请文件,2015年获得授权,专利号ZLXXXXXXXXX,大家可以随时去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更关键的是,这份专利文件里记载了实验核心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现在我们让无人机根据专利数据,在3D模型中还原设备摆放——请看,设备底座的固定孔位,与地基上的预留孔洞完全吻合,分毫不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