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感受到一阵寒意,并非天气寒冷,而是从心底泛起的凉意。
古代的封建王朝中,
上下分明,尊卑有序。有权者高高在上,
无势者只能低声下气。没人比朱元璋更懂这些。他出身寒微,是个真正了解百姓疾苦的皇帝,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但他就是洪武皇帝!
从一介草民,登上九五之尊!
一声号令!
平定天下!
万国来朝!
“一切都会有的,柴火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
“只要肯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这不是百姓要考虑的事。”
“而是朝廷的责任。”
朱涛笑着起身。眼前这座略显破败的扬州府,虽比不上史书所载的繁华,但终有一日会重现往昔盛景。那一天不会太远,他与朱标正为此而努力。
“大婶。”
“我出门匆忙了些,可能忘带钱了。”
“能否容我去一趟官府,马上回来。”
他在身上摸索一阵,却未寻得分文,略显尴尬地看着妇人笑道:“我绝无赖账之意。平日出门便不带银钱,今日确实疏忽了,稍后定当亲手奉上。”
这一回,朱涛确实有些窘迫!
他堂堂大明齐王,
何曾亲自带过银两?
一向都是侍卫代为结账,回去再从王府账上报销罢了!
朱涛这回却站在小摊前,进退两难,神色尴尬。大婶眼神里透着疑惑,他只得又勉强一笑。
“没事的。”
“大娘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
“小伙子吃饱了吗?”
“大娘正给你盛粥呢。”
大婶看着朱涛局促的模样,轻轻摇了摇头,随即伸手要接过他面前的碗,笑着说道:“我这家粥铺虽挣不了大钱,但勉强能过活。你们这些年轻人,没吃过苦,看着就让人心疼。以后要是没饭吃,就来大娘这,别的没有,粥随便喝。”
“谢谢大娘。”
朱涛望着手中这碗五谷熬成的粥,心中百感交集。若不能为天下百姓谋安宁,他还怎配做这齐王!
百姓如此质朴,天地间自应有正道!
“华服美食,也不及这一碗粗粮。”
“这才是人心所在。”
“好好吃饭!”
不知过了多久,苏锦墨穿着一身布衣,悄然站在朱涛身后。听着朱涛喃喃自语,看着他手中那碗杂粮粥竟吃得如此香甜,这是从未有过的景象。以往即便面对山珍海味,朱涛也总是艹艹应付,多数都赏给了下人。
可如今,却是吃得如此投入。
“锦墨。”
“结账。”
朱涛将碗底舔净,才回头冲着苏锦墨招了招手,又转向大婶笑道:“大娘,小生真不是没钱,只是出门忘带了。您的粥味道极好,日后若有机会,我定再来品尝。”
“不打紧。”
“不打紧。”
大婶哪见过这等场面。苏锦墨虽着便装,但他身后的几名随从个个精神抖擞,站姿挺拔,一看便知是贵人随从。她连忙摆手,不敢收钱。
“我们走吧。”
朱涛从苏锦墨手中接过折扇,朝大婶轻轻点头,转身朝官府方向走去。大婶望着他的背影,又看向身前的苏锦墨,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位公子究竟是谁?”
“您的贵人!”
“我从没见过我家公子吃得这么满足。”
“赏了。”
苏锦墨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轻轻放在桌上,微笑着说道:“整个大明朝,除了皇上与太子,最尊贵的人便是我家公子,您应该知道了吧。”
“齐王!”
等苏锦墨走进官府后,大婶才颤抖着手将银子捧起,整个人跪地叩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今世上,能与皇上、太子并肩的,唯有齐王!
话音刚落!
乡野之间。
“拿锄头来。”
“孤王要亲手挖土豆。”
朱涛朝身旁的李进示意了一下,随即接过递来的锄头,开始在这片田地上努力翻挖。
太阳升至头顶,光芒洒满大地。
太子朱标已走到田边,望着弟弟朱涛在田间挥汗如雨,眼神中透出一丝敬佩。他看得出,二弟并非作态,而是真心欢喜。只是这番辛劳,究竟在挖掘何物?
“接下来就辛苦诸位了。”
“今天必须把这块地翻完,把所有‘土豆’都挖出来,先送一筐到府衙,孤想尝尝味道。”
朱涛身着粗布麻衣,随手抹去额头汗水,对着辛苦劳作的差役说道:“今晚孤设宴加餐,与诸位同乐。这是扬州的喜事,也是天下的喜事。”
“谢殿下!”
差役们虽然感到劳累,但能得齐王一句体恤之言,便觉得值得。
毕竟——
他们是为皇家效力的人!
能得主上亲口嘉奖,怎能不心生欢喜?
更别说——
今晚还有加餐!
“李进。”
“家中有妻儿的,可以让他们带一些回去。”
朱涛也注意到远处站着的朱标,于是又对李进交代几句,待李进点头后,才向太子走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