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瞬间明白了其中用意。这是老朱在替儿子铺路,也是在试探他的态度,让他在朝堂之上多支持齐王朱涛,甚至不惜借那层松散的师生关系来加深纽带。他唯有低头谢恩,别无他法。
“大哥,你觉得这样做真有必要吗?”
“我向来独来独往,有没有李善长,真有那么重要吗?”
朱涛对朱元璋的安排有些不解,随即看向朱标问道:“李善长本是你老师,又是淮西勋贵之首,是你得力的帮手。爹把他推给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淮西一派的多数将领,都唯你我马首是瞻。”
“但李善长却常在朝堂上与你意见相左。”
“还有胡惟庸和刘伯温。”
“父亲是想让你我兄弟齐心,只有你我联手,才能压得住这些老臣。”
朱标倒是看得很清楚。此前朱元璋已经与他有过一番交代,对于这件事,他并无异议。这也是稳定大明根基的一种权衡之策。
“可我不太受文臣欢迎。”
“就连我曾力保的刘伯温,也处处与我作对。”
“还有我们昔日的老师宋濂,连同刘伯温组成的浙东一派。”
“朝堂比战场更复杂。”
“这也是我不想入朝为官的原因。带兵打仗多痛快!”
“不用思前想后!”
“毕竟。”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也是常理。”
朱涛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苦笑。历朝历代,总是逃不过这个困局:要么武将飞扬跋扈,权倾朝野;要么文臣大权在握,代行皇权。想要真正实现权力之间的平衡,谈何容易?
但旋即,他又点了点头。
眼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就真正做到了!
在朱标去世后,他雷霆手段,清理了大批文臣武将!
为大明的蜕变铺平了道路!
这才有了后来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朱棣!
这才是真正令人敬畏的存在!
大明江山能延续近三百年,并非偶然!
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心狠手辣之人,方能稳坐皇位!
往上追溯!
天策上将李世民,陈桥兵变的赵匡胤,哪一个不是手段高明?
出身也都是艹莽!
除了门第不同!
命运竟如此相似!
所谓权衡之术?
他们一个个都玩得炉火纯青!
当然。
赵匡胤结局实在让人唏嘘,死因成谜。
“哐当。”
朱元璋步伐稳健地走在通往聚贤堂的路上。忽然,脚步一顿,像是踩空了一般。他低头一看,抬脚猛地一踏,那块石砖竟被踩出了一个大坑。他皱起眉头,眼中透出一丝愤怒,转头对李善长质问道:“这石砖怎会如此脆弱?难道这就是为恩科大试准备的御道?”
“是谁负责的工程?”
他最痛恨那些贪赃枉法之人,尤其还是在自己眼皮底下搞鬼。今日若不彻查,岂不让人以为他朱元璋好欺负?
“回陛下。”
“工程由工部主办,营造司具体负责。”
李善长额头冒出了冷汗,赶忙躬身答话。
“大试那天。”
“所有学子都要从这条路上走过?”
“啊!”
“要是踩出个洞来怎么办!”
“这可是汇聚天下学子的聚贤堂!”
“怎会建成这种豆腐渣工程!”
朱元璋脸色铁青,身为帝王的威压瞬间压了下来。他怒视左右众臣,声音如雷般炸响!
“陛下!”
“或许只是用料时一时疏忽。”
李善长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辩解。工部之事他从未插手,没想到竟有人胆大至此,敢在这种地方动手脚,简直是胆大包天!
“一时疏忽?”
“取刀来!”
朱元璋的怒火转为冰冷杀意。他接过侍卫的刀,直奔聚贤堂外的柱子,一刀劈下,柱子竟从中裂开——本该是实心的梁柱,如今却成了空心!
“竟然是空心的!”
“这等顶梁柱,竟然中看不中用!”
“这大殿能撑几天?”
“这到底是什么梁柱,是棺材板吧!”
“到底是谁负责的工程!”
老朱神情阴沉,脸上没有一丝波动,这种状态,往往意味着他即将动杀机。站在旁边的朱涛也冷冷盯着李善长,语气森寒:“相国,如果此事你并不知情,那就立刻派人彻查,否则本王不敢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明第一次恩科,竟然被如此轻慢!”
“朝廷的恩泽,全被一群小人吞掉了!”
“贪官!”
“奸佞!”
“这里面一定有贪官在捣鬼!”
“好在今天被咱挖出了一个大洞!”
“挖出了一群贪官奸佞!”
“到底是谁干的?”
朱元璋朝朱涛摆了摆手,接着目光扫过殿下的文武百官,见无人出面回应,便冷冷说道:“等咱查出来是谁,一定砍了他的脑袋,把那脑袋埋在那个洞里,让全天下的读书人从他头上踩过去,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