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槊挺立,锋芒直指天际。
腰间佩刀未出鞘,已令人胆寒。
人人覆面铁盔,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这支队伍只为一人而来——护朱涛平安登岸。
“臣有失职之罪!”
“万死难辞其咎!”
“让殿下涉险,实乃臣之过!”
马三宝跪伏于地,声音颤抖。消息早已传回京师,皇帝震怒,即刻下令禁军提前布防温岭,确保二爷无虞。
“不必自责。”
朱涛淡然抬手:“锦衣卫尚且蒙蔽,从龙窟也毫无察觉,你又如何能防患未然?此事休要再提。带孤去看看新编水师。”
“是!”
马三宝起身,垂首引路,步履恭敬。
“等等。”
朱涛忽而一笑,轻拍马三宝肩头,似有所思,转头望着他道:“马三宝这名字太俗。孤赐你新名——郑和。待水师成军,便由你统帅船队,远航西洋。”
“眼下这支水师——”
“虽未称雄四海——”
“但剿灭扶桑小寇,自保有余。”
“对付那些不懂规矩的岛民——”
“不必讲什么礼数。”
“愿通商者,开门迎客。”
“不肯低头的,直接铲平。”
“至于朝贡?”
“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他们那点贡品——”
“还抵不上一趟商船的利润。”
“明明能赚金银满仓——”
“偏要搞成劳民伤财的苦差事,真是荒唐。”
“苏锦墨。”
“燕王快回来了吧?”
“记着,到时候替孤打他四十军棍。”
朱涛一想起朱棣那混账行径就火冒三丈。派郑和下西洋,不是送钱是什么?若不狠狠教训一番,岂对得起天下苍生?
“呃……”
“遵命便是。”
苏锦墨一脸茫然,却不敢违抗。
郑和等人更是听得满头雾水。
今日摄政王言语古怪异常。
为何突然要惩处燕王?
谁也摸不清这雷霆之怒从何而来。
不过。
在场之人,十之**皆为摄政王心腹。
对摄政王的脾性,自是了然于胸。
因此,无人敢贸然出声,以免惹来不快。
“谢殿下赐名!”
“请随微臣前行。”
郑和引着朱前进步入港口,边走边讲解温岭港全貌:“依照二爷的旨意,我大明水师扩建已初具规模,现有战舰四十八艘!”
“这四十八艘战船,”
“均已加装钢铁与水泥加固防护。”
“另造通商宝船二十艘。”
“亦全部配备同等防御结构。”
每一项工程繁琐至极,工序层层叠叠。
但郑和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连苏锦墨与薛进刀这般外行也听得入神。
“嗯。”
“做得很好。”
“水师战舰必须凑足五十之数。”
“宝船亦要达到三十艘。”
“孤调拨五万将士入营。”
“即便初试出海。”
“也要让四方知晓大明之威。”
“不得有丝毫懈怠。”
朱涛微微颔首,转而注视郑和:“你也需用心钻研商贸之道,莫负孤之所托。”
“请二爷放心!”
“再有半月!”
“水师便可整装待发!”
“宝船主体框架已然完工。”
“只待内部装配、防护完善。”
“以及兵部所供神武大炮到位。”
“微臣定不负二爷所望!”
郑和挺胸直言,目光坚毅。冥冥之中,他始终觉得远航西洋乃命中注定,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早已为他的功业埋下伏笔。
“好!”
“郑和!”
“此行若能成功。”
“便是大业奠基!”
“孤将亲自上奏天子。”
“为你请封伯爵!”
“日后晋侯拜公。”
“并非妄谈!”
朱涛嘴角微扬,笑意浮现。他非后世永乐帝朱棣,不会因身份之限而压制功臣。
有功者当得爵禄,这是铁律。
若旧制不合时宜,那就由他亲手撕开裂口。
打破规矩的事,
从他降生人间那一刻起,
就没停过。
“此乃臣分内之事。”
“不敢言功。”
郑和听罢,眼中精光闪动,当即跪地叩首。
“孤说你能封,便能封!”
“大明须奖赏忠勇之士!”
“你早已不是内廷宦者。”
“你是统率水师的主帅!”
“将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
“若如此伟业尚不能封侯。”
“何以昭示天下?”
“但孤亦言明。”
“海上风波险恶,航行非易事。”
“若未能为朝廷谋利。”
“反倒折损孤之水师……”
“孤王定要取你性命。”
朱涛此言意在立威,既显杀气又暗藏拉拢之意。郑和奉命远航本是天命所归,而朱涛刻意避开了他曾为太监的身份,改以“内官”相称,实则是一种隐秘的尊重。
对郑和来说,
这称呼如春风拂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