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那些老兄弟。”
“都还在外面领军打仗。”
“回不来。”
“不能一起喝一杯,确实是个遗憾。”
邓愈听后看了老朱一眼,心里清楚你儿子有能耐,但也不能总这么夸,便换了个话题,说起自家的兄弟。
“辽东那边的仗快开始了。”
“咱们的打算还是劝降开元王纳哈出。”
“那是个好汉。”
“也是好汉的后代。”
“虽然是异族人。”
“但咱老朱敬重他。”
“当初放过他一次,也希望他记得那天的恩情。”
“别辜负了咱的好意。”
朱元璋心里也有些后悔。
那时候他老朱还没当上皇帝。
纳哈出也不是什么开元王。
自己曾学张飞义释严颜那般,放他一马。
没想到现在,成了辽东最难对付的人。
可是。
徐达他们年纪正壮。
如果由他们出兵。
纳哈出根本无力抵抗。
所以。
老朱只能等着徐达和冯胜得胜归来!
“纳哈出。”
“虽然只是听说这人现在很嚣张。”
“但应该还没丢了骨气。”
“所以殿下想招降纳哈出。”
“难度不小。”
邓愈却摇了摇头,辽东打了这么久,二十万大军围困金山,加上徐达的八万兵力,总共快有三十万了,正要会合辽东。
但胜算依旧不大。
毕竟。
北元骑兵战力极强,真要拼命,徐达和冯胜也未必能稳赢!
此时,摄政王府内。
“殿下。”
“边关传来消息。”
“脱因带着兀良哈六万骑兵,日夜赶路奔辽东而去,轻装前行,估计没几天就能赶到。”
张玉见朱涛已穿上礼服,赶紧抱拳说道:“这是邓镇将军送来的信,他们已经用飞鹰传书通知常升将军,希望能在辽东局势上发挥作用。”
“果然。”
“脱因这点小动作。”
“早就猜到了。”
“通知徐允恭不用再守边关,率军赶往辽东,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要是能把脱因留在辽东。”
“孤王定为他请功。”
朱涛的想法很明确,想做螳螂身后的黄雀,想得渔翁之利,可没那么容易。他早先安排徐允恭驻守边关,就是为了不打乱辽东战局,如今这一安排也没错,反而能趁机重创北元。
“遵命。”
张玉接到命令后,立即去布置飞鹰传书。
“今日是皇太后的寿辰。”
“该放的事就放下。”
“先入宫为皇太后祝寿。”
“其他事情等回来再议。”
徐妙云看着正在安排军务的朱涛,笑着说道:“我知道军务紧急,但今天是皇太后的大日子,你人在京城,又未领军出征,不必如此殚精竭虑。”
“已经习惯了。”
“寿礼准备了吗?”
“我们先入宫给皇太后祝寿。”
朱涛挠了挠头,逗了逗徐妙云怀中的朱雄杰,然后牵起她的手,登上院中等候的马车。今日,皇太后才是真正的主角。
辽东金山。
“冯大将军。”
“汤大将军。”
“徐大将军。”
耿炳文腰间佩刀,抱拳对帐中三位主将说道:“我军围困金山已久,是时候发起总攻了。若继续拖延,只会损耗国力,不如一战定胜负,末将愿为先锋!”
“这是摄政王的命令。”
“信中已清楚表明。”
“暂不许强攻金山。”
“遣使入金山传话,劝降纳哈出,令其莫要执迷不悟。”
“若今日拒降。”
“他日必无此机会。”
徐达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摇头。
他并不主张强攻!
的确,应先招降北元开元王纳哈出!
“大将军。”
“有紧急军情传来。”
“脱因亲率大军越过边界,已抵达辽东边境。”
常升走入军帐,抱拳对徐达说道:“徐允恭将军亦已领边卫向辽东进发,预计一日半内便可参战。”
“不能再等。”
“徐达。”
“辽东是我失地。”
“我是辽东主将,由我决断。”
“不必再谈招降之事。”
冯胜立刻夺回指挥权,他不愿将时间耗在辽东,他的目标是北元。他转头对邓炳文和常升下令:“将所有神武大炮拉出,全力开火,不留一发,务必减少伤亡。”
“李文忠。”
“李景隆。”
“把你们的火枪营全部给我调出去!”
“还是那句话,不胜不归!”
冯胜又命令李文忠与李景隆。
“遵命!”
众将接令后,迅速离开军帐。
顷刻之间,辽东炮火连天!
将星如雨,纷纷坠落!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
“我想过几天安稳日子。”
“但若天下未定。”
“又何来安稳。”
“天德。”
“行事若不够决断,反而会留下祸根。”
“一味退让,就算夺回辽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