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 第86章 糜刘联姻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第86章 糜刘联姻

作者:汉鼎归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09:36:14

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刘衍联军于官渡展开决战。天下目光北移,荆州暂得安宁。然而,刘备却从中看到了机遇的缝隙。他深知曹操后方必然空虚,而紧邻曹操势力范围、且曾短暂统治过的徐州,便成了他眼中最理想的突破口。刘备趁机联合徐州当地豪强,便夺取了徐州。

刘备占领徐州后,广施仁政,重用徐州当地豪门士族(以糜家为代表),民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天下越来越乱,流民也越来越大,为此他深感头疼。

“使君,糜别驾在外求见。”侍卫的声音打断了刘备的思绪。他转过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栏杆上的雕花,“快请。”

糜竺走进厅堂时,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他身着深青色儒衫,腰束玉带,手里捧着一只紫檀木匣,脚步稳而不疾。见了刘备,他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有力:“竺听闻使君昨日亲往城郊赈济流民,特来拜谢——徐州百姓,终盼得明主。”

刘备连忙扶起他,指尖触到糜竺袖口的云锦,却想起流民手上的冻疮,语气里多了几分恳切:“诸位以徐州相托,备岂敢负?只是眼下袁绍在北虎视,刘衍、曹操在东蓄势,徐州虽富,却如处风口,备心中实在不安。”

糜竺闻言,将紫檀木匣放在案上,缓缓打开——匣中并非金银,而是一卷徐州的舆图,标注着各处粮囤与坞堡。“使君所忧,竺亦知晓。糜家在徐州经营三代,虽不敢称富可敌国,却也有粮十万石、僮仆数千,更有三百私兵可护境。”他抬眼望向刘备,目光里满是笃定,“只是这些物事,若没有可靠的主心骨,终是散沙。竺今日来,除了献上这份薄礼,还有一事相求。”

刘备心中微动,却不动声色:“子仲但说无妨。”

“竺有一妹,名唤贞,年方十七,自幼熟读《女诫》,更通算术,平日里家中的粮账皆是她打理。”糜竺的声音慢了些,带着几分郑重,“竺观使君仁德布于天下,又有雄才大略,愿将舍妹许配与使君为妻。如此一来,糜家上下皆为使君臂助,徐州内外也能安心——使君,这不是联姻,是徐州百姓,想与使君共守这方土地。”

刘备愣住了。他并非未曾想过借势,却没料到糜竺会如此直接,更将亲妹推出来。他下意识想推辞,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想起昨日在流民棚里,一个老妪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孙儿,拉着他的衣角说“使君可要守住徐州啊”;想起陈登昨日来见他时,欲言又止地提过“需得徐州大族鼎力支持,方能立足”。糜家是徐州首屈一指的望族,糜竺原先更是陶谦留下的别驾,这门亲事,何止是娶一位妻子,更是接过了徐州士族递来的橄榄枝。

可他还是迟疑了:“子仲,备今年已三十有五,又曾历经颠沛,前妻早逝,恐委屈了令妹。”

“使君此言差矣。”糜竺连忙摇头,语气愈发恳切,“舍妹昨日听闻使君赈济流民时,亲往棚中为妇孺施粥,回来便与我说,‘能怜老惜弱至此,方是真英雄’。她既无异议,竺更无二话。况且使君若娶了舍妹,糜家的粮、兵、财,便都是使君的,届时徐州内外一心,何惧袁绍曹操刘衍?”

正说着,厅堂外忽然传来一阵轻浅的脚步声,一个身着浅粉色襦裙的少女端着茶盏走进来,发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簪,眉眼清秀却不怯懦。她将茶盏放在刘备案前时,垂着眼帘轻声道:“小妹糜贞,见过使君。方才听闻兄长与使君议事,特来奉茶。”

刘备抬眼望去,见她虽年少,双手端着茶盏却稳如磐石,说话时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他想起糜竺说的“通算术、理粮账”,心中忽然一动,问道:“方才子仲说,徐州粮囤皆由姑娘打理?”

糜贞抬起头,目光清亮:“回使君,只是帮兄长整理账目罢了。昨日听闻使君说,城郊粮囤的赈灾粮需分三期发放,小妹斗胆算过,若按户分粮,每户每日二升米,十万石粮可支应三个月;若再从城中富户处募粮五千石,便可支应四个月——足够撑到冬麦收割。”

刘备心中一震。他昨日与陈登、糜竺商议时,只提过赈灾粮的大致规划,未说具体数目,糜贞竟能凭只言片语算出明细,可见确非寻常闺阁女子。他望着眼前的少女,又想起徐州的局势,忽然站起身,对着糜竺深施一礼:“子仲,备多谢你与令妹的信任。若蒙不弃,备愿娶令妹为妻,此后定与糜家一道,守好徐州,不负百姓。”

糜竺见状,脸上露出喜色,连忙扶起刘备:“使君此言,便是徐州之福!”糜贞站在一旁,耳尖微微泛红,却悄悄抬眼望了刘备一眼,见他目光诚恳,便又垂眸笑了笑。

三日后,徐州牧府邸张灯结彩,虽未大办宴席,却请了陈登、孔融等徐州重臣与糜家亲眷。拜堂时,糜贞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双手被刘备握着,只觉得他掌心温暖而有力。礼毕后,刘备送糜贞入洞房,转身便要去前厅应酬,却被糜贞叫住:“夫君。”

他回头,见她取下凤冠上的珠钗,从袖中取出一卷纸递过来:“这是城中富户的名单,小妹已标注出哪些人家有余粮可募,哪些可出私兵助守——夫君若用得上,便拿去看看。”

刘备接过纸卷,指尖触到纸上细密的字迹,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原以为这门亲事是政治使然,却未想竟得了这样一位知书达理、又能分忧的妻子。他走上前,轻轻握住糜贞的手:“有劳夫人了。待此间事了,备定陪你好好看看徐州的秋色。”

糜贞笑着点头,眼中映着烛火,亮得像星星。窗外,秋风仍在吹,却不再带着寒意——彭城的深秋里,一场联姻不仅稳固了刘备的根基,更让徐州百姓看到了安稳的希望。几日后,糜竺果然如约献出粮十万石、私兵三百,陈登等人见糜家倾力相助,也纷纷号召士族支持刘备,徐州境内比以往更加安定。

这夜,刘备在书房看糜贞整理的粮账,糜贞端着热茶走进来,见他眉头舒展,便轻声道:“夫君今日似是松了口气。”

刘备抬头,接过茶盏笑道:“有夫人与子仲相助,备心中踏实多了。只是日后若有战事,恐要委屈你了。”

糜贞却摇头,坐在他身边道:“小妹自幼便听兄长说,乱世之中,能得一仁德之主护一方百姓,便是幸事。夫君若能守住徐州,小妹纵使辛苦,也心甘情愿。”

刘备望着她认真的模样,想起流民的期盼,心中愈发坚定。他知道,这门亲事,不仅是他与糜家的结合,更是他与徐州百姓的约定。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案上的舆图与粮账上,也落在两人相握的手上——彭城的秋夜,终于有了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