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 第162章 九锡煌煌 王服加身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第162章 九锡煌煌 王服加身

作者:汉鼎归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09:36:14

许都未央宫内的绝望与挣扎,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最终化为了无奈而屈辱的妥协。在邺城方面持续不断、软硬兼施的压力下,尤其是在“暗卫”若有若无地传递出某些“不忍言之事”的警告后,汉献帝刘协与他身边仅存的几位老臣终于明白,任何形式的拖延或抵抗都只会带来更不堪的后果。

未央宫诏,名器虚授

建安二十七年夏,一道盖着皇帝玉玺、墨迹犹新的诏书,自许都发出,以最隆重的礼仪,八百里加急送往邺城。诏书之中,汉献帝刘协以极其褒美、甚至近乎谄媚的语气,盛赞汉国公刘衍“德迈周召,功盖桓文”,称其“扫清**,席卷八荒,拯黎庶于水火,扶汉室于将倾”,功绩“虽伊尹、霍光不能及也”。

鉴于如此“不世之功”,皇帝特颁殊荣,加封刘衍为汉王,赐九锡,准其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九锡,乃天子赐予诸侯、大臣的九种最高规格的礼器与特权,通常被视为权臣迈向篡位最后一步的象征。其具体内容虽各朝略有差异,但无外乎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代表着极致的荣宠与近乎天子的威仪。而“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更是人臣所能想象的最高礼遇,意味着在君王面前拥有超然的地位。

与此同时,一同送达的,还有特制的王服——并非寻常诸侯王的袍服,而是纹章、颜色、形制皆暗合帝王之仪,仅在某些细微处稍作修改以示“仍为人臣”的冕服。

邺城受赐,盛典无声

诏书与九锡仪仗、王服抵达邺城之日,整座城市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沸腾。并非出征时的肃杀,亦非凯旋时的狂喜,而是一种见证历史、参与开创的庄严与激动。

盛大的典礼在汉王府(实则已与宫城无异)前举行。刘衍身着那身特制的王服,立于高台之上,接受百官朝贺。九锡礼器陈列于台下,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象征着无上的权威。

刘衍的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推辞”。他按照惯例,上表谦让,言说自己“德薄功微,不堪此殊荣”。这自然是必要的表演。旋即,以郭嘉、贾诩、荀彧为首的邺城文武,乃至来自北方各州的代表、部分被“邀请”至邺城的许都公卿,纷纷上表,“恳切”请求汉王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汉室江山为重,勿要推辞天子厚赐。

三辞三让之后,刘衍才“不得已”而接受。

当他最终将那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九锡仪仗纳入府库,将王服正式穿戴于身,接受万官跪拜,山呼“千岁”之时,整个邺城上空回荡的,已不再是季汉刘氏的余音,而是新的属于刘衍的王朝即将诞生的先声。

无形的加冕,时代的更迭

这场盛大的典礼,虽然没有皇帝的称号,但其实际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封赏。

· 于刘协与汉室:这无异于一场公开的、体面的政治自杀。他亲手将代表皇权的礼器与威严,授予了取代自己的人。汉室最后一点象征性的权威,随着九锡的赐予而彻底消散。许都的未央宫,从此真正沦为一座华丽的囚笼。

· 于刘衍与刘衍集团:这是正式迈向帝位的决定性一步。九锡王服在身,意味着他不仅在事实上,更在法理和礼制上,获得了与天子几乎等同的地位。剩下的,仅仅是一个名号和一纸禅让诏书而已。邺城的官僚体系,已完全按照帝国的标准在运转。

· 于天下人:这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连皇帝都亲自给予了汉国公如此至高无上的荣耀,天命谁属,已不言自明。那些尚在观望的势力,尤其是益州刘备集团内部,恐怕已是人心离散,末日将至之感愈发浓烈。

加九锡,着王服。这看似荣耀的巅峰,实则是旧王朝为自己敲响的丧钟。刘衍站在权力的极点,俯瞰着匍匐在脚下的臣民,目光已然越过邺城的宫墙,投向了那最后需要征服的巴山蜀水,以及,那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至尊帝座。

一个时代,在无声的典礼中,悄然落幕。另一个更加恢宏的时代,已披着煌煌九锡与王服,屹立于历史的门槛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