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大夏帝都的深夜,街道上的暗处小巷里空无一人,一片静谧。只有张拙守独自一人走在月光照耀下的青石砖路上。他感受着夜晚的清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凉爽,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那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心情也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渐渐舒缓了下来。
这座城市的夜晚是如此宁静而祥和,与白天的喧嚣和纷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拙守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在这一刻被抛诸脑后。
他如同一只迷途的羔羊,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城北。这里的住宅如繁星般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宽阔的湖泊,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湖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恰似一面巨大的银镜,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湖面上,荷叶田田,它们宛如一群轻盈的舞者,随着微风的旋律,轻轻摇曳,跳起了一场优美的舞蹈。
而在湖泊的最中央,一座古老的寺庙宛如一座庄严的堡垒,赫然屹立。那座寺庙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静谧而深沉,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意幽深,斑驳的墙面上,岁月的痕迹如蛛网般蔓延,仿佛在诉说着它千年的历史和故事。
张拙守静静地站在湖边,凝视着那座寺庙,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仔细观察着寺庙的每一个细节,从古老的门窗到翘起的屋檐,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时间的沉淀。
这座寺庙显然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见证了无数的人和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那悬挂在寺庙门楣上的牌匾,已经被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字迹模糊不清,宛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满脸皱纹。
张拙守借助着银月之光,仔细辨认,才依稀看出是“天坛寺”三个字。他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这正是二哥提到的大夏北方佛门的重地。于是,张拙守如惊弓之鸟般,赶快离开了这里,毕竟他曾经和二哥说过,祖上是道门中人,万一被和尚们发现了,那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半夜三更,一个祖上是道门的人,却在暗中窥探佛门重地,这事情无论如何也难以解释清楚啊!万一引起了佛道的争论,那可就不好了。
张拙守在温柔的月色中行走了许久,终于,他发现了一座破旧不堪的道观。这座道观看起来已经荒废了很长时间,周围的墙壁和屋顶都有些破损,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沧桑。
张拙守心想,这次他应该可以放心地进去游览一番了吧?毕竟,这里总不可能也是道门在大夏北方的重要地方吧?带着这样的想法,他轻轻地推开了道观的大门,缓缓地走进了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道观。
一进入道观,张拙守便感受到了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道观内的地面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有些荒凉。烛台早已生锈,失去了往日的保养和辉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
张拙守慢慢地走着,观察着这座道观的每一个角落。当他走到寺庙的大殿时,他惊讶地发现,大殿中的神像竟然已经残破不堪,仿佛遭受过某种巨大的破坏。而在神像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老的石桌,以及零星的几个石凳,看起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使用过了。
就在这时,张拙守突然注意到,在其中一个石凳上,坐着一道倩影。那道倩影侧对着他,看不清面容,但从她的身姿和气质可以看出,她应该是一个女子。不知为何,当张拙守看到那道倩影的瞬间,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丝莫名的悸动。
他感觉自己仿佛被那道倩影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她,去了解她。于是,他慢慢地朝着那道倩影走去,脚步却又不由自主地放慢了下来。他生怕自己的唐突会打破这份宁静和美好,让那道倩影受到惊吓。
随着他逐渐靠近那道倩影,她在他眼中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张拙守终于看清了她的面容,那是一张清丽脱俗的脸庞,宛如仙子下凡一般。她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上,轻轻拂过白皙的肌肤,更衬得她的气质高雅。
张拙守正欲迈步上前,忽地似听闻了什么,身形一闪,恰似一道鬼魅的阴影融入了如墨的夜色之中,他的双眼在清冷的月光映照下,闪烁着如鹰隼般警惕的光芒。就在他伫立的一刹那,对面的暗影中袅袅娜娜地踱出一位美妇人,她的现身宛如月光下的一场绮梦,虚幻而迷人。
那双绣鞋宛若轻盈的蝴蝶,翩翩地踏在青石板上,金丝在朦胧的月光中闪烁,恰似点点繁星映照在静谧的夜空。美妇人款步而行,裙摆如流云般轻轻拂动,隐约可见她那修长的**,被绣鞋紧紧包裹的足尖时不时如调皮的精灵般翘起,恰似在月色中跳跃的音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