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几天过去。
易中海要走的消息,也传遍了大院附近。
这天是易中海夫妻走的日子。
一大早,就把需要带的东西都打包了。
很大包裹,昨天已经送到了邮局。
说了很多的好话,才接了这一单。
因为易中海这个名字差点被邮局给拉黑了。
就因为他,交道口邮局,从上到下被上面骂了一个遍,要不是最后处理事情积极,就不是口头骂了,而是在内报上骂了,这样可是要记录档案的。
梁主任再一次暗暗给**记了一功,让人又给**搜罗了很多老邮票。
这些东西,放在邮局,卖又卖不出去,很多都是禁止发售的,还有是过期的,比如那些清朝和民国的邮票,处理的话,你每张都得写个处理报告上去。
很多人宁愿放在仓库吃灰,也许啥时候一把火没了呢?
不过梁主任这次自己掏腰包,百多块钱而已,他还掏的出来。
这可比一家人的命便宜太多了。
再说了,上次还有人莫名其妙的送来很多物资,虽然是付钱的,可这些东西现在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这都是人情。
再次看到易中海进门,没有大巴掌抽上去就算有职业道德了。
全程黑着脸签了各种的单子,最后刁难性的让他把包裹全部拆了,仔细搜了一下没有什么违禁品,这才让他在装起来。
知道自己在这里影响,易中海是一个屁都没有敢放。
要是弄不好,人家直接给你来个包裹丢了,易中海只能哭了。
虽然这样的事情几率很小,可再小也有可能发生不是?
办理了连锁手续后,交了加重和专送的费用后,易中海这才松了一口气出了邮局。
就算很多东西邮寄了,可还有好两大包东西。
最后院子里的吴长顺骑着他那送煤的三轮给易中海夫妻送到了火车站。
出门的时候看着半个院子的人(其他人都去上班了)心里一时感慨都没法说,很想说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可谁知道啥时候回来。
易中海最后回头的时候,看到了人群前面那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张了张嘴,最后也没有说出来一句话。
三轮车很快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大家突然有种苍凉的感觉。
都揉了揉胳膊,各自回家去了,唯独留下那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坚强的站着。
她以后怎么生活?易中海给她说了,要么去街道的养老院,要么就在院子里找个能照顾她的人。
至于是谁,这就得老太太自己找了。
不过易中海还是给了个人选,老太太隔壁的贺长志媳妇就不错。
在家勤快,还和闺女天天在家糊火柴盒。
把粮本副食本给她们,让他们照顾老太太的一日三餐和平时的洗涮,然后在适量的给一些钱补贴他们家一下,她们肯定能照顾老太太很好的。
要是能许诺照顾老太太到老,这两间房子也留给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卖力照顾老太太了。
易中海走后,老太太也是想了很多,至于怎么选,还得看她自己。
老太太可是从前朝过来的女人,关键是活的时间长。
人心这东西,最难琢磨。
要是许诺太多,估计老太太觉得她自己都活不过一两年。
“这人心呀,老太太我看的比谁都真……” 老太太用拐杖杵了杵地面,身形萧瑟的回了后院。
随后几天,院子里住房紧张的人都跑到了居委会,最后居委会的人实在烦的没法子,直接租给了一家来京城投奔亲戚的一家人。
一家人有5人,夫妻两人,孩子有两女一男,大的女孩看着有12岁了,男孩看着有10岁的样子,和对面的棒梗倒是差不多大,小女儿7岁。
这家人住进来的这天,还提着东西上门挨家挨户送了一点。
**这家也没有落下,经过介绍,这人叫张高远,是豫省焦市的,老家父母都不在了,这次是来投奔家兄,至于家兄是谁,这人就没有说了,**也不是好奇的人。
不过这人送的东西是铁棍山药,这倒让**眼前亮了一下。
空间中可没有这东西,虽然有山药,但是这边的山里的野山药,可没有这种可以当药材的山药。
**问了下民族,知道是汉,回礼了两节腊肠,两人还推了好大一会,这家人才收了下来。
这叫礼尚往来。
都知道豫省的人让礼很厉害,**这次算是见识到了,收个腊肠,两人差点舞斗一场,反正就是你来我往,你退我进,你推我让的有来有回。
最后还是**要把送来的山药还给他,这才很不好意思的收了。
这人挺直爽,这性子**喜欢,只要不是那种易中海阴人和许大茂满脸假笑的人,**都能说上几句话。
对于张高远一家子的入住,虽然有点微词,可收了人家东西后,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
在者就是在街道粮站当搬运工的冯建才回来小声说了件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