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赵乾指尖的军刺泛着冷光,师父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他清楚,烧毁粮库只是暂时断了鬼子的补给,以日军的狠辣,不出几日定会派小股部队下乡报复。
光靠他一人,不能及时地护住那么多村落,唯有让各村百姓拿起趁手的家伙,学着自保的本事,自己筑起护村的防线,才能真正守住家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赵乾就背着药箱出了道观,药箱旁的竹筐里装着两样东西——几捆用油纸包好的土制地雷,还有一沓画着陷阱图样的草纸。
在离徐家村不远的山上,赵乾找了个隐蔽的山洞。将戒指中之前缴获的日军枪支等武器取出安放好。
来到徐家村,村民们刚从山后山洞返回,正忙着修补被鬼子踩坏的篱笆,慧珍老远就蹦着跑过来,看见竹筐里黑乎乎的铁疙瘩,好奇地问:“小乾哥你来了,这圆滚滚的是啥呀?比鬼子的手雷还大!”
赵乾见周围的村民也好奇的聚了过来,笑着蹲下身,拿起一个土制地雷——外壳是掏空的生铁罐子,里面装满了火药外面包着碎石子,底火是赵乾处理过的红磷。“这是土地雷,是我们可以自己做的‘杀鬼子利器’。”
他又展开草纸,上面画着简单的陷阱图样,“还有这些,是我按捕兽陷阱改的,再配上我配的毒药,以后鬼子再来,咱们不用跟他们硬拼,在村周围的路上设置陷阱就能收拾他们。”
村民们围了过来,徐铁柱搓着粗糙的手,眼神里满是疑惑:“乾哥儿,这地雷真能炸着鬼子?俺们连火药都没碰过,万一弄炸了伤着自己咋办?”
“放心,我教你们怎么弄。”赵乾走到空地上,挖了个半尺深的坑,把土地雷放进去,又在上面盖了层薄土和干草,鱼线做的拉绳混在其中无人发现。
“埋的时候要选在鬼子常走的小路,引线拉到旁边的石头后面,等鬼子走到地雷上面,鬼子踩到拉绳地雷就会炸。至于火药,我已经将配置方法写好了,你们按照方法配置就好。只要注意防火、不磕碰,就不会出事。”
他又拿起一个土制烟雾弹——是用竹筒做的,里面装着硫磺、硝石及安神草等药草,“烟雾弹你们见过,这个里面加了我配置的药草,不但能遮挡鬼子的视线还没让鬼子神情恍惚。进入埋伏圈的鬼子视线受阻战斗力也会下降,咱们就可以在地雷爆炸后,趁机攻击鬼子。
现在我把这些地雷、烟雾弹的制作方法教给大伙,你们在跟着学怎么设陷阱、怎么打伏击。村里有了自己的护卫队,以后鬼子再来,咱们也能跟他们拼一拼!”
徐铁柱想起上次鬼子抢粮、要烧房子的模样,又看了看身边满脸期待的村民,突然一拍大腿:“乾哥儿,我干!我来当这个队长,领着大伙练!我们不能总等着别人救,我们得自己护着老婆孩子!”
有了徐铁柱带头,村民们都应和起来。赵乾把他们做好的地雷和烟雾弹分发给队员们,地雷每个人领十个,又给每个小队发了五个烟雾弹,还特意教徐铁柱怎么保管火药:“原料要分开放在干燥的陶罐里,别跟柴火放一起,每次用的时候,再按我教的量配,多了少了都不行。”
接下来的日子,赵乾成了三个村子的“练兵师傅”。每天清晨,徐家村的空地上,徐铁柱领着汉子们练“埋地雷”,有人挖坑,有人放雷,有人布线,动作越来越熟练;李家庄的山林里,老猎户李老栓带着队员们改捕兽夹——在夹子上绑上尖锐的木刺,再用树叶盖好,只要鬼子踩上去,腿准能被夹穿;西洼村的河边,队员们练“扔烟雾弹”,赵乾教他们怎么扔,才能让烟雾正好罩住敌人,又不挡住自己人的路。
待徐铁柱按照赵乾给的地址,带人取回山洞里的枪支弹药,赵乾又开始了队员们的射击技巧和战术训练。
此刻赵乾正趴在空地上,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枪,动作标准利落:“看好了,这是卧射姿势,比鬼子的站姿射击稳三倍。”他瞄准远处的老槐树,扣下扳机——“砰”的一声,子弹正中树干上画的圆圈。接着,他又演示了跪射、立射,还教众人怎么利用田埂做掩体,怎么在射击时呼吸才能不手抖。
“至于打不打得过鬼子,”赵乾放下枪,看向众人,“他们装备好,咱们就要靠脑子。我教你们‘三三制’,三个人一组,互相掩护进攻,撤退时你们要交替掩护,打不过也能全身而退;再给你们一句游击口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要一味地和鬼子硬碰硬。”
训练开始后不时的有乱子冒出。西洼村的王老三,第一次埋地雷时,拉绳缠到一起,刚把地雷放进坑里,手指勾到拉绳,“滋啦”一声冒起了火星。王老三吓得脸都白了,转身就想跑,赵乾一把将他抱住,迅速把滚到一侧的沟里——“砰”的一声,地雷炸了,碎石子溅了一地。
“别怕,”赵乾拍了拍王老三的肩膀,“以后埋雷时,先把拉绳盘好,别让它蹭到东西。咱们现在多练几次,就算出点小差错,也比跟鬼子交手时慌了神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