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省城,梧桐树开始抽新芽,处处透着生机。锦绣制造厂在经历质量危机的阵痛后,生产逐渐步入正轨,但苏晚清楚,要想在省城真正立足,光靠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办公室核算成本,电话铃突然响起。是陈主任打来的,语气中透着难得的兴奋:小苏,有个重要消息!明天轻工局的老局长要见我,我打算带你和长河一起去。
老局长?苏晚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刚退下来的李为民局长!陈主任压低声音,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老爷子在轻工系统德高望重,门生故旧遍布全省。
苏晚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当然听说过李局长的名字,这位在轻工系统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干部,以正直能干着称,退休后依然很有影响力。
我们...我们去合适吗?苏晚有些忐忑。
合适!陈主任肯定地说,老爷子听说你们白手起家的故事很感兴趣。记住,明天穿得体些,但不要太刻意。
挂断电话,苏晚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林长河走进来,看见她的样子,关切地问:怎么了?
明天要见李为民老局长。苏晚深吸一口气,陈主任说,这是个重要机会。
林长河沉思片刻:要做准备。
当晚,夫妻二人一直忙到深夜。苏晚准备企业资料和产品样品,林长河则仔细研究李局长的履历和喜好。他们像备战高考的学生,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预演了一遍。
老爷子当过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林长河指着笔记,重视纪律,欣赏实干的人。
苏晚紧张地练习普通话:这样说话可以吗?会不会还有口音?
很好。林长河肯定地说,真诚最重要。
第二天,苏晚穿上那套灰色西装,林长河也穿着笔挺的中山装。两人站在镜子前,彼此整理着装。
准备好了吗?林长河问。
苏晚深吸一口气:准备好了。
见面的地方在一家老字号的茶馆。他们到的时候,陈主任已经陪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那里。老人满头银发,腰杆笔直,眼神锐利却不失慈祥。
李老,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苏晚和林长河。陈主任热情地介绍。
苏晚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还是得体地问好:李局长好。
林长河则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老兵林长河向老首长报到!
这个举动让李局长眼睛一亮:你也是当兵的?
在北疆服役八年。林长河声音洪亮。
好!好!李局长连连点头,当兵的人,实在!都坐,别站着说话。
茶香袅袅中,李局长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创业经历。听到苏晚如何从一台旧缝纫机起步,如何在流言蜚语中坚持,如何在质量危机中力挽狂澜时,老人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
不容易啊。李局长感慨,现在很多年轻人就知道抱怨,你们这样脚踏实地干实事的太少了。
苏晚渐渐放松下来,说话也自然了许多:我们就是想把产品做好,让工人过上好日子。
这个想法好!李局长拍案叫好,企业不仅要赚钱,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聊到企业管理时,林长河适时递上准备好的资料。李局长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不时点头。
质量认证都拿到了,很好。他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这个新厂区的规划也很合理。看来你们是认真在做企业。
茶过三巡,李局长突然说:明天我家里有个小聚会,都是些老同事和老部下,你们也来坐坐吧。
这个邀请让苏晚又惊又喜。陈主任在一旁使眼色,她连忙答应:谢谢李局长,我们一定准时到。
离开茶馆时,李局长握着林长河的手说:小林,当兵的人最重信誉。好好干,别给咱们军人丢脸!
回厂的路上,苏晚还觉得像在做梦:长河哥,李局长邀请我们去他家!
林长河虽然表面平静,但眼中也闪着光:机会来了,要抓住。
第二天傍晚,按照约定时间,夫妻二人准时来到李局长家。这是一栋老式的干部楼,陈设简朴却处处透着雅致。
客厅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都是些气质不凡的中年人。李局长热情地介绍:这都是我的老同事和老部下,现在在各个部门工作。
苏晚悄悄观察,发现其中有工商局的处长、银行的信贷部主任,甚至还有外贸局的副局长。她的心怦怦直跳,这些都是平时想见都见不到的人物。
晚宴开始后,苏晚原本的紧张渐渐消散。林长河表现得体大方,与几位当过兵的领导相谈甚欢。苏晚则在李局长的鼓励下,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
我们厂现在最缺的是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她趁机说出困难,经常要到处找货源,价格也不稳定。
物资局的一位领导立即接话:这个问题好解决。我们下属有几个定点供应厂,可以帮你们牵线。
银行信贷部主任也表示:像你们这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企业,我们可以考虑提供优惠贷款。
更让苏晚惊喜的是,外贸局副局长对他们的产品很感兴趣:最近正好有个东南亚的商贸团要来,我可以推荐你们的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