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国家古代艺术品修复研究所内,时光仿佛都沉淀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化学试剂气味,混合着老旧木材、纸张和矿物颜料特有的芬芳。林晚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坐在宽大的红木工作台前,柔和的侧光从特制的灯箱上洒落,将她专注的眉眼勾勒得格外沉静。
她手中握着一柄细如发丝的修复镊子,正全神贯注地为一张清代花鸟画进行清尘处理。每一次下笔,每一次镊子的轻触,都精准而稳定,仿佛她指尖流淌的不是力道,而是一种与古物对话的灵性。
这里是她的领域,她的避风港。只有在这些沉默的瑰宝面前,她才能暂时将从傅璟深书房里带出来的那份冰冷彻骨的感觉驱散。
“小林,”同事张姐抱着一摞档案资料走过来,轻轻放在她工作台的角落,“这是新入库的一批敦煌遗书残片的初步检测报告和背景资料,主任说让你先看看,下周开会讨论修复方案。”
“好的,谢谢张姐。”林晚抬起头,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顺势落在那摞资料最上方的一份泛黄的旧档案袋上。档案袋的标签是手写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其中一个词却像一道强光,瞬间刺痛了她的眼睛——“穹顶”。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握着镊子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仿佛那只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字。
“这批残片的来历还挺曲折的,”张姐并未察觉,随口闲聊道,“据说最早是从一个叫‘穹顶基金会’的海外机构资助的考察队里流出的,后来几经辗转……”
穹顶基金会!
林晚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滞涩了一瞬。她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状若无意地拿起那份旧档案,指尖甚至能感觉到纸张粗糙的纹理下,所隐藏的惊人秘密。她翻看了几页,里面是一些关于敦煌地区气候、地质的早期考察记录,看起来与傅璟深的计划风马牛不相及。
“是吗?那这批残片的科研价值可能比艺术价值更高了。”林晚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异样。她将档案轻轻放回原处,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寻常的资料查阅。
然而,一个计划已经在她心中迅速成型。修复所的内部网络,连接着国内外多个大型博物馆、考古机构以及相关学术基金会的数据库,拥有极高的资料查询权限。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承)
午休时间,同事们陆续离开去食堂或休息室。林晚以要整理残片资料为由,独自留在了空旷的工作区。
确认四周无人后,她坐到了连接内部数据库的电脑前。开机,输入工号和复杂的二级密码,屏幕亮起,进入检索界面。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微微停顿,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飞快地输入了关键词:“穹顶基金会”。
敲下回车键的瞬间,她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着。
屏幕上立刻弹出了数十条相关信息。她快速浏览着,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开的学术资助项目、文物捐赠记录,看起来就是一个正规且颇具规模的慈善文化基金。
但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必然隐藏着更深层的东西。傅璟深书房里那个加密文件夹,绝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冠冕堂皇的记录。
她尝试着增加了检索限制,将“穹顶基金会”与“基因”、“生物”、“医疗”等关键词组合查询,结果均显示“权限不足”或“无相关结果”。
果然,核心内容被设置了更高的访问壁垒。
林晚微微蹙眉,她没有强行突破的打算,那无异于打草惊蛇。她转换思路,开始搜寻“穹顶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名单、历史沿革以及资金流向报告等边缘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屏幕上滚动的数据像一条信息的河流。林晚的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关联。她看到这个基金会成立于二十年前,早期主要资助领域的确是文化遗产保护,但近十年的资助范围开始模糊地向一些交叉学科倾斜,其中涉及了几家顶尖的生物科技实验室……
就在她试图调取一家与基金会有合作的生物实验室的公开论文目录时,电脑屏幕突然极快地闪烁了一下,一个极其隐蔽的进度条在右下角一闪而过,速度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林晚的动作瞬间僵住。
是系统日常维护?还是……某种反追踪程序的触发警告?
一种被无形目光窥视的冰冷感,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转)
几乎是同一时间,傅氏集团顶楼的总裁办公室内。
傅璟深正在主持一个跨国视频会议,屏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分部高管正在轮流汇报业绩。他靠在宽大的椅背里,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昂贵的铂金钢笔,眼神落在虚空处,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忽然,他放在桌面上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没有铃声,只有一条来自特定监控程序的加密推送信息:
【提示:关联关键词“穹顶基金会”于国家古代艺术品修复研究所内部网络被触发查询,查询深度:Lv2,未尝试突破高级权限。查询终端:A区07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