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躬身退出文府后,立即赶回皇宫向太后复命:启禀太后娘娘,微臣方才为文家大小姐诊脉,小姐脉象平稳,气色渐佳,只需再静养旬日便可痊愈。
太后微微颔首:陈太医,你且开些上好的补药送去,务必要让文家小姐早日康复。
微臣遵旨。陈太医恭敬地行礼告退。
待太医退下后,太后轻抚着手中的茶盏,若有所思地问道:皇帝这几日都在忙些什么?
贴身丫鬟连忙上前跪禀:回太后娘娘,皇上近日微服出宫,说是要体察民情。
太后眉头微蹙:去把皇帝给哀家唤来。
奴婢这就去。丫鬟领命退出慈宁宫,提着裙摆一路小跑赶往养心殿。到了殿前却得知皇上尚未回宫,她不敢耽搁,连忙找到皇帝的贴身太监小顺子。
小顺子听闻太后传召,立即派侍卫联系御前侍卫统领陈林。此时,朱允正与、小龙虾,白云飞三人在京城郊外游玩。
因近来难民不多,小龙女也未花费太多银两施粥济民。把在白云飞那里抢的银钱都还给了白云飞。
这三人整日形影不离,不是在酒楼把酒言欢,就是出城踏青赏景。
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倒让文丞相好几日未能归家。朝中事务堆积如山,他却总是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虽说原主希望父亲能安享晚年,但以文丞相这般行事作风,确实不适合继续在朝为官。
陈林接到宫中急召,立即向朱允禀报。朱允听闻后,匆匆与众人道别,策马扬鞭赶回皇宫。
一入宫,贴身太监便上前禀告:陛下,太后娘娘正在慈宁宫等您。朱允整了整衣冠,快步穿过回廊,在宫门前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才踏入殿内。
儿臣给母后请安。朱允恭敬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忐忑,不知母后急召儿臣,有何要事?
太后缓缓放下手中的青花茶盏,茶汤在杯中泛起细微的涟漪。她抬眼望向朱允,眉宇间透着威严:皇帝,你身为一国之君,却连日微服私访,朝政堆积如山。文丞相如今权倾朝野,你如此行事,成何体统?
朱允连忙解释:母后明鉴,儿臣微服出巡,正是为了体察民情,以更好地治理天下。至于文丞相那边,儿臣自有分寸。
太后轻叹一声,语气稍缓:哀家知你用心良苦,但切莫本末倒置。如今你表妹病体初愈,你理当前去探望,也算是给文家一个交代。
儿臣遵旨。朱允低头应下,眼中闪过一丝不耐。
退出慈宁宫后,他望着天边的晚霞暗自思忖:这趟文府之行怕是躲不过了,还得备些礼品。想到文媚儿偏偏在这时候痊愈,心中更添几分烦躁。
朱允命陈林备好礼品,不情不愿地前往文府。刚到府门前,他脸上已换上温润如玉的笑容,这变脸之快让在看水镜的文媚儿看得目瞪口呆,暗想这位皇帝不去演戏真是可惜了。
恰逢文丞相不在府中,文媚儿便让文韬代为招待。经过一个月的静心符调理,再加上小柒的精神暗示,如今的文涛言谈举止滴水不漏,既不张扬也不失礼。
这般变化反倒引起了朱允的警觉——一个往日里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怎会突然变得如此稳重?
陈林,去查查文涛近来的动向。朱允低声吩咐后,便跟着文涛前往文媚儿的闺房。
推开雕花木门,只见文媚儿斜倚在窗边的贵妃榻上,一袭淡粉罗裙衬得她病后初愈的面容更显苍白。窗外花园里的海棠开得正艳,映着她眉目间流转的灵动。
大姐,皇上来看你了。文韬轻声提醒。
文媚儿盈盈起身,行了个标准的万福礼:眉儿见过表哥。今日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她嘴角含笑,眼中却闪过一丝讥诮。
朱允心想若不是太后逼迫,他堂堂九五之尊怎会屈尊降贵来丞相府。
朱允上前虚扶一把,笑容温雅:表妹不必多礼。听闻你病愈,朕特来探望。说着示意陈林呈上精心准备的礼品——一盒上等血燕,一对和田玉镯,还有几匣珍贵的药材。
文媚儿命丫鬟奉上今年新贡的龙井,两人寒暄间,她谈吐文雅,举止得体,与往日的骄纵任性判若两人。
朱允越看越觉蹊跷,试探道:表妹此番病愈,气质大不相同,可是经历了什么顿悟?
文媚儿执起茶盏轻抿一口,从容笑道:许是这场大病让眉儿想通了许多。人生在世,还是温婉些好。怎么,表哥不喜欢眉儿现在这样么?
表妹怎样都好。朱允表面含笑应和,心中却已打定主意要让陈林彻查此事。
暮色渐浓,朱允起身告辞。文媚儿与文韬将他送至府门外,目送銮驾远去。
直到朱允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文媚儿才长舒一口气,揉了揉笑得发僵的脸颊,暗想:果然又是太后授意,这个烦人的皇帝总算走了。
文韬再次被文媚儿毫不留情地赶回书房,勒令他继续读书习武。整日游手好闲,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持剑,将来如何让父亲欣慰?文媚儿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