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 > 第127章 秦婉卿&樊霄堂

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 第127章 秦婉卿&樊霄堂

作者:顾祈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5:05:58

草原的晨光总是来得格外早,第一缕金光刺破雪山尖顶时,秦婉卿已经挤好了新鲜的羊奶,为炉灶添上了干牛粪。炊烟袅袅升起,融进靛蓝色的天空。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阿爸说报社派来的记者将要驻留在他们家中。

“婉卿,快换身衣服,客人马上就要到了。”母亲在帐篷外催促着。

秦婉卿应了一声,却不急着换衣。她仔细编好两条乌黑的长辫,发梢系上红色的绒绳,又对着铜盆里晃动的水影端详自己的面容——被高原阳光吻出细小斑点的脸庞,一双黑得纯粹的眼睛。她轻轻抚平藏袍上的褶皱,那是一件靛蓝色的长袍,领口和袖口绣着繁复的花纹。

远处传来马蹄声和汽车的轰鸣,一种草原上不常听见的声响。秦婉卿跟在父母身后,踮脚张望。

一辆绿色的越野车扬起尘土,在离帐篷百米远处停下。车门打开,先是一只擦得锃亮的皮鞋踏在草地上,然后是一个修长的身影。

那一刻,秦婉卿觉得时间忽然慢了下来。

樊霄堂与这片草原是那么的不同。他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衫,领口微微敞开,露出一截线条清晰的锁骨。他的皮肤是那种从未受过高原紫外线侵扰的白皙,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明亮而好奇。阳光洒在他的发丝上,泛着柔顺的光泽,连风也似乎格外怜惜他,只轻轻拂动他额前的碎发。

牧民们捧着哈达迎上去,樊霄堂微微躬身,谦逊地接受这份祝福。当他低头时,一缕发丝垂落额前,被他用手指轻轻梳到脑后。这个动作如此自然,却又如此陌生于这片土地。

秦婉卿透过人群的间隙打量着他,从他那双修长的手到他微笑时微微上扬的唇角。忽然,他抬起头,目光越过人群,直直地撞进了她的眼睛。

秦婉卿感到一阵热浪涌上脸颊,她慌忙低下头,盯着自己靴尖上的绣花图案,心跳如鼓。等她再偷偷抬眼时,发现樊霄堂已经转开了视线,正与她的父亲交谈,但那嘴角似乎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是报社派来的记者樊同志,要在我们这里住一个月,了解我们的生活。”父亲向家人介绍道,“婉卿,你汉语最好,这些日子就由你带樊同志四处看看。”

樊霄堂向她微微点头:“麻烦你了。”

他的普通话清脆悦耳,像山谷里清泉敲击石头的声响。秦婉卿只是点头,羞怯得说不出话来。

樊霄堂的行李很简单:一个行李箱,一个帆布背包,还有那台始终挂在他脖颈上的黑色相机。

午后,阳光正好,樊霄堂在分配的帐篷里安顿好行李后走了出来。秦婉卿正坐在毡房前的草地上搓毛线,余光瞥见他有些迷茫地站在那儿,似乎不知该从何开始他的工作。

“樊同志。”她鼓起勇气喊道,汉语发音生硬却清晰,“要不要,看看草原?”

樊霄堂转身,脸上绽放出感激的笑容:“太好了,那就麻烦你了。”

他们一前一后走着,秦婉卿刻意保持着几步距离。草原上的风送来野花的芬芳,远处是成群的牦牛和羊群,像撒在绿毯上的黑白珍珠。

“这里真好。”樊霄堂深吸一口气,“空气都是甜的。”

秦婉卿点点头,不知该如何接话。她摘下一朵蓝色的龙胆花,在指间转动。

“这是什么花?”樊霄堂问。

“邦锦梅朵,”她说,然后用生硬的汉语补充道,“幸福...的花。”

樊霄堂举起相机,对准那朵花按下了按钮。咔嚓一声,吓得秦婉卿微微一颤。

“这是相机。”见她疑惑,樊霄堂解释道,并将一直挂在脖颈上的相机取下,“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照相。”

“照相?”秦婉卿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就是把你看到的风景定格在一张纸上,叫照片。”

秦婉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樊霄堂将相机递给她,她小心接过,打量着上面精巧的部件。相机还带着他的体温,通过她的指尖传遍全身。

樊霄堂看着秦婉卿,目光落在她乌黑的长辫,点缀着细小斑点的脸庞,和上扬的唇角。或许只是片刻的分神,却第一次在望向她那双黑瞳时慌了手脚。

“我帮你拍张照好不好?”他突然提议。

“嗯。”秦婉卿轻轻应道,身体却不自觉地僵硬起来。

樊霄堂透过取景框看着她。取景框里的姑娘站在无垠的草原上,身后是连绵的雪山,白云在她的头顶投下流动的阴影。她一只手紧张地捏着衣角,另一只手不知所措地垂在身侧。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她眨了眨眼,长睫毛像蝴蝶翅膀般颤动。

快门声迟迟没有响起,樊霄堂似乎是舍不得按下那个他熟悉的按钮。他盯着取景框内有些拘谨的秦婉卿,用“找角度”这样蹩脚的借口,光明正大地注视着她。

“好了。”许久,他才按下快门。

“照片?”秦婉卿好奇地问。

“现在还看不到,要洗出来才可以,到时候我拿给你看。”

“好。”她微微一笑,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

随后的日子里,秦婉卿带着樊霄堂走遍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她教他辨认各种野花和草药,指给他看土拨鼠的洞穴,带他去见识夏季牧场迁徙的壮观景象。

樊霄堂的相机几乎从不离手,他拍下了晨光中的雪山,落日下的牧归,繁星点点的夜空。但更多时候,他拍摄的是秦婉卿——笑着的秦婉卿,沉思的秦婉卿,骑马的秦婉卿,煮茶的秦婉卿。

“你为什么拍这么多?”有一次,秦婉卿忍不住问道。

“因为我要记住这一切,”樊霄堂轻声说,“记住这里的天空,这里的草原,这里的你。”

秦婉卿的脸又红了,她低下头,用藏语喃喃自语了一句什么。

“你在说什么?”樊霄堂好奇地问。

“我说,你是远方来的鸟儿,终会飞回你的巢穴。”她翻译道,眼神中有一丝难以捕捉的忧伤。

樊霄堂没有回应,只是再次举起了相机,捕捉了她这一刻的神情。

语言障碍逐渐被克服。秦婉卿教樊霄堂藏语的发音,樊霄堂则纠正她的汉语。他们发明了一种混合的语言,夹杂着手势和眼神,却能完美地理解彼此。

一天傍晚,他们坐在山坡上看日落。远方的雪山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美得令人窒息。

“在这里,骑马就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秦婉卿张开手臂,仿佛拥抱整个草原。

“嗯,很自由。”樊霄堂轻声说。

“自由?”秦婉卿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像你一样,就是自由。”

秦婉卿努力理解着樊霄堂话的意思,可终究还是迟疑地摇了摇头。她望着远方的雪山,轻声说:“在这里,人死后**会归于自然,化成风雨,化成天地,化成雪山上飘落的冰滴,从此我们就是那苍绿的山脉,无垠的蓝天。”

她举起手,轻点了下樊霄堂的额头。樊霄堂因为秦婉卿难得的主动感到意外,也因此展开了额间的愁绪。

“所以你就是山川,山川就是你,你是自由的,樊霄堂,是自由的。”

樊霄堂凝视着她,眼中有什么东西在涌动。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那天之后,某种微妙的变化在两人之间悄然发生。秦婉卿不再总是低着头避开他的目光,而樊霄堂的相机里,关于她的照片越来越多。

一周后,报社的车来了,带来了补给品和信件。樊霄堂收到一封信后,情绪明显低落起来。

“你要走了吗?”秦婉卿敏感地问。

“还有十天。”樊霄堂没有看她,只是望着远方的雪山,“社里催我回去了。”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最后,秦婉卿轻轻拉了他的衣袖:“我带你去圣湖吧,那里是最美的地方。”

他们骑马去了圣湖。那是一片湛蓝的高原湖泊,湖面倒映着雪山和白云,美得不真实。樊霄堂拍了许多照片,却始终闷闷不乐。

在湖边,秦婉卿唱起了一首藏语歌谣,她的声音清澈悠远,与风声、水声融为一体。樊霄堂听得入神,甚至忘了举起相机。

“这首歌讲的什么?”他问。

“讲的是雪山之神和凡间女子的爱情,”秦婉卿轻声解释,“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女神化为雪山,男子化为环绕她的湖泊,永远相伴却永远不能触碰。”

樊霄堂沉默了许久,最后轻声说:“很美的故事,也很悲伤。”

“爱情不总是这样吗?”秦婉卿望着湖面,眼中有什么在闪烁,“像彩虹一样美丽,也像彩虹一样短暂。”

回去的路上,天色已晚。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他们不得不找地方避雨。他们躲进了一个牧人临时搭建的小毡房,空间狭小,两人不得不紧挨着坐下。

外面雷声轰鸣,雨点敲打着毡顶。在闪电照亮的瞬间,樊霄堂看见秦婉卿湿漉漉的脸上闪着水光,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我会想念这里的。”他轻声说。

“你会忘记的,”秦婉卿的声音几乎被雨声淹没,“回到你的世界后,这里会像一个梦。”

“我不会忘记,”樊霄堂转向她,认真地说,“我不会忘记你。”

又一道闪电划过,照亮彼此眼中的情感。距离那么近,近得能感受到对方的呼吸。樊霄堂缓缓抬起手,轻抚她的脸颊。他的手指微凉,却在她皮肤上点燃了火焰。

然后,他吻了她。

那是一个轻柔的、试探的吻,带着雨水的清新和未言明的承诺。秦婉卿没有拒绝,只是闭上了眼睛,回应着这个注定只能成为回忆的瞬间。

雨停了,星空格外明亮。他们骑马返回营地,一路无言,却有一种默契在沉默中生长。

最后的日子像指尖流沙,快得抓不住。樊霄堂洗出了所有照片,其中最多的是秦婉卿的各种瞬间。他仔细地将它们装订成册,准备作为离别的礼物。

离别的早晨终于到来。秦婉卿没有出现在送行的人群中。樊霄堂不断张望,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失落。

汽车发动了,他不得不踏上汽车。就在车门即将关闭的那一刻,他看见了那个奔跑而来的身影。

“等等!”他朝司机喊道,冲下车门。

秦婉卿跑得气喘吁吁,怀里抱着一捧刚刚采摘的格桑花。她的脸颊通红,不知是因为奔跑还是别的原因。

“格桑花,带它走吧。”她将花递到他面前。

樊霄堂接过花,手指有些颤抖。他摸索着口袋,想要给秦婉卿留下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准备。他焦急地翻找所有口袋,最后只掏出了一支钢笔和那本装满照片的相册。

“这个给你,”他将相册塞进她手中,“我会给你寄信的,我保证。”

秦婉卿摇摇头,微笑着:“我会记着你。”

司机按响了喇叭,催促着樊霄堂。他不得不转身踏上汽车,透过车窗,他看见秦婉卿站在原地,怀抱着相册,像一尊美丽的雕塑。

车辆远去,在轮胎与粗糙石粒地面摩擦的间隙间,樊霄堂听见了,听见了秦婉卿随风而来的最后一句道别。

“你想要的藏语名字我想好了,格桑扎西,扎西德勒!”

后来樊霄堂才知道,格桑扎西的寓意是希望心地善良的男孩一生吉祥顺遂,而格桑花的花语是珍惜眼前人。

回到城市后,樊霄堂将那些格桑花做成了标本,夹在笔记本中。他写了一篇关于草原的长篇报道,获得了奖项,但没有人知道,那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他对一个藏族姑娘的思念。

他寄出了许多信,却从未收到回音。或许是因为地址不全,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年复一年,那本刊登他文章的杂志和那朵已经脆弱的格桑花,一直放在他的书桌上。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樊霄堂作为知名记者,再次被派往藏区做一个专题报道。他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再次踏上了那片草原。

一切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雪山依然巍峨,草原依然辽阔。他凭着记忆找到了那个曾经驻扎的营地,却发现那里已经空无一人。牧民们已经转场到夏季牧场去了。

一个过路的牧人告诉他,秦婉卿一家已经搬到了镇上,她成了当地小学的教师,教孩子们汉语和藏语。

樊霄堂立刻驱车前往那个小镇。那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街道两旁是传统的藏式建筑和新盖的水泥楼房。小学很好找,就在镇子的东头。

他站在校门外,心跳如鼓。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蜂拥而出。最后,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

秦婉卿几乎没变,还是那双黑得纯粹的眼睛,两条乌黑的长辫,只是藏袍换成了现代的服装,外面套着一件教师常穿的白大褂。她正低头和一个学生说话,脸上是他记忆中的温柔笑容。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嬉闹的孩子们,落在了站在校门外的樊霄堂身上。

时间仿佛静止了。

樊霄堂一步步走向她,如同穿越了十年的光阴。他站在她面前,千言万语堵在喉间,最后只化作一句:

“格桑花还开着吗?”

秦婉卿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她微笑着,用流利的汉语答道:“格桑花年年都会开,就像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皮夹,打开,里面是一张已经泛白的照片——一个年轻的汉族男子站在草原上,背后是湛蓝的天空和连绵的雪山。照片的边缘已经磨损,显然被反复摩挲过多次。

“我收到了所有的信,”她轻声说,“我都珍藏着。”

樊霄堂望着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而是回归;不是遗忘,而是铭记;不是放手,而是珍惜。

远处的雪山顶上,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整个山谷。

格桑扎西,吉祥如意。

扎西德勒,吉祥安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