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落无声 > 第156章 北京研讨会上的 “软硬融合”

潮落无声 第156章 北京研讨会上的 “软硬融合”

作者:万界渡灵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1 00:19:04

2000 年冬的北京,寒风裹着细雪,却吹不散 “北斗二代民用技术研讨会” 的热烈氛围。人民大会堂旁的会议中心里,来自全国的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坐满了会场,前方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北斗卫星的运行轨迹,“自主可控、软硬协同” 的红色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建军提着黑色电脑包,站在会场入口,指尖轻轻摩挲着包内侧的笔记本电脑 —— 里面存着他熬夜整理的 “定位模块 Java 接口代码 Ic 驱动程序”,还有一份厚厚的测试报告,记录着从深圳到上海的每一次定位数据。这是他十年硬件经验与软件知识的结晶,也是南方电子在北斗二代项目上的核心成果。

“李工,这边请!” 工作人员笑着迎上来,引他到前排座位。刚坐下,旁边就有人递来名片:“您好,我是西安地铁的技术负责人,姓王。听说南方电子的定位模块做得好,这次特意来听听您的分享。”

建军双手接过名片,心里有些激动 —— 西安地铁是国内首批尝试北斗定位的轨道交通企业,要是能达成合作,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认可,更是国产模块走向全国的重要一步。“您好,王总,我们的模块兼顾硬件稳定和软件灵活,一会儿我详细给您介绍。”

上午九点,研讨会正式开始。中科院院士陈教授率先发言,他拿着北斗卫星模型:“北斗二代要实现民用化,关键在‘软硬融合’—— 硬件要抗干扰、高精度,软件要能接应用、可扩展,缺一不可!”

轮到建军上台时,他深吸一口气,打开笔记本电脑,将 “定位模块硬件框图” 与 “Java 接口代码” 同时投影在大屏幕上。“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团队用 c 语言编写 Ic 驱动程序,保证芯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用 Java 开发跨平台接口,实现在线地图、实时路况的接入。经过测试,模块进口率从 80% 降到 30%,定位精度稳定在 ±28 米,完全满足民用场景需求。”

屏幕上的代码与硬件框图相互对应,“信号接收模块” 对应 “signalReceive

方法”,“抗干扰电路” 对应 “antiInterference

函数”,每一个硬件参数都能在软件里找到对应的逻辑设置。台下的专家们纷纷点头,有人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还有人举起手机拍照。

“李工,我想问一下,” 陈院士突然开口,“你们在软件设计时,是如何考虑硬件抗干扰能力的?会不会出现软件逻辑与硬件性能不匹配的情况?”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建军的优势领域。他指着屏幕上的代码:“陈院士,我们在写 Java 接口时,会提前嵌入硬件参数的‘容错阈值’。比如抗干扰电路的滤波范围是 5V-12V,软件就会设置‘当输入电压超出这个范围时,自动切换备用算法’,确保软件逻辑始终贴合硬件性能。简单说,就是让软件‘懂硬件的极限’,不做超出硬件能力的要求。”

陈院士听完,笑着点头:“说得好!硬件工程师懂软件,软件工程师懂硬件,这才是数字时代的中国芯该有的样子!很多企业做不好定位模块,就是因为硬件和软件‘各说各话’,你们这个‘软硬融合’的思路,值得推广!”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西安地铁的王总更是激动地举起手:“李工,我们西安地铁正在规划北斗定位系统,列车在隧道里的抗干扰、站台的精准停靠,都需要您这样‘软硬通吃’的技术!我们想跟您合作,把你们的模块装到我们的列车上!”

研讨会一结束,建军就被围了起来。除了西安地铁,还有成都公交、广州出租车公司的代表,纷纷要跟他探讨合作细节。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不同场景的测试数据:“您看,这是隧道环境的抗干扰测试,这是密集楼宇的信号接收测试,我们的模块能根据不同场景自动调整硬件参数和软件算法……”

王总看着屏幕上的代码和数据,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李工,您这技术太全面了!既懂底层硬件的原理,又懂上层应用的需求,比那些只懂软件或只懂硬件的专家厉害多了!我们回去就准备合作方案,争取尽快把你们的模块装到西安地铁上!”

直到傍晚,建军才抽出时间回酒店。刚放下电脑,就想起该给秀兰打个电话 —— 出来三天了,不知道她 Excel 学得怎么样,超市的考核有没有进展。

电话接通时,秀兰的声音带着笑意:“建军,你那边怎么样?研讨会顺利吗?”

“特别顺利!” 建军的声音里满是兴奋,“中科院的院士都夸咱们的模块做得好,西安地铁还想跟咱们合作,以后咱们的模块就能装到地铁上了!”

“太好了!” 秀兰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我就知道你能行!你放心,我这边也挺好的,Excel 学得差不多了,今天老板还夸我库存表做得清楚呢。”

建军没听出异样,还笑着说:“等我回去,你给我讲讲你是怎么做的,咱们也交流交流‘数字技能’。”

挂了电话,秀兰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她放下手机,走到旧台式机前,屏幕上还停留在未完成的 “月度销售汇总表”—— 这张表她已经录了三次,前两次都因为函数设置错误,导致数据混乱,直到刚才打电话前,才终于调试正确。

指尖在键盘上轻轻划过,磨出的茧子碰到按键,传来轻微的刺痛。

她对着镜子揉了揉发酸的肩膀,镜子里的自己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 —— 为了赶在考核前学会 Excel,她每天都练到深夜,有时甚至要靠喝咖啡提神。

其实超市的考核压力很大,老板说 “要是考核不过关,就只能调岗去理货”,理货要搬重物、倒班,比做会计辛苦多了。但她不想告诉建军,怕他在外面分心,影响研讨会的发挥。她知道,建军的项目很重要,关系到他的职业发展,不能因为自己的小事让他担心。

秀兰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 “数据透视表” 教程,准备再练一会儿。屏幕上的光标闪烁着,像在提醒她 —— 再坚持一下,就能学会了,不能拖建军的后腿。她拿出计算器,对着教程一步步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在笔记本上,等着建军回来问他。

北京的酒店里,建军还在整理研讨会的资料。他把专家的建议、合作意向都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后跟周老、小赵一起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看着屏幕上 “西安地铁合作方案” 的标题,他突然想起自己在深圳大学成教学院夜大读专科时的日子 —— 那时他每天晚上上完课,还要去工厂加班,连睡觉都在想电路图,怎么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自己能站在国家级的研讨会上,向全国的专家展示自己的技术成果。

夜深了,建军洗漱完准备休息,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小赵发来的:“李主管,听说您在研讨会上大放异彩!我把 Java 框架的资料整理好了,等您回来给您,咱们一起把北斗二代项目做好!”

建军笑着回复:“好!回来咱们就开始,争取早点把模块装到地铁上!”

放下手机,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北京夜景。远处的路灯亮着,像无数个指引方向的星星,正如他手中的定位模块,能为人们照亮前行的路。他知道,这次北京之行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场景等着用国产定位模块,还有更多的 “软硬融合” 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但他有信心,因为他有十年的硬件经验,有深厚的软件底子,有团队的支持,更有秀兰在背后的默默付出。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让他能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中国芯在数字时代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早上,建军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北京。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的云层,心里满是期待 —— 回去后要尽快推进与西安地铁的合作,要帮秀兰应对超市的考核,还要教李梦用手机拍照。生活虽然忙碌,却充满了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