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71章 李醯的终极实验:用儿子血洗白巫蛊

第一节 蛊池问父

龙脉蛊阵的核心泛着幽蓝,像块冻了千年的血玉,寒气顺着石阶往上爬,钻进骨头缝里,带着蛊虫蜕壳时特有的腥甜。李醯的黑袍扫过池边的青铜柱,柱上的蛇纹突然活过来,鳞片开合间吐出细小的蛊虫,顺着他的袖口钻进袖中,与臂上盘桓的巫血图腾融为一体。图腾亮起时,左目的蛇瞳也跟着收缩,像两团跳动的鬼火,映得池面的幽蓝都泛起了涟漪。

伸手。他的声音比池底的冰还要冷,指尖捏着片锋利的黑曜石,是玄冥教用来取血的法器,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痂,像凝固的泪。石面被摩挲得光滑,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寒光,你的血里有扁鹊的医血,也有我的巫血,是唯一能让这些蛊虫安静的东西。去年在黑风寨,你见过被蛊虫啃噬的尸体,该知道它们有多饿。

李小医的手在发抖,掌心的伤口是昨夜被父亲划开的,此刻又裂开了些,血珠像碎掉的红宝石,悬在半空迟迟不肯落下。他盯着池底翻滚的蛊虫群,那些幽蓝的虫身组成巨大的漩涡,每只虫的背甲都映着个扭曲的人影——那是历代被巫血诅咒吞噬的人,有穿黑袍的玄冥教徒,指甲缝里还嵌着蛊虫卵;有戴王冠的王侯,脖颈处留着环形的虫咬痕;最后定格的那张脸,与李醯有七分相似,只是更苍老,眼窝深陷,是孩子从未见过的祖父,画像藏在父亲床底的木箱里。

爹,你说过要献祭我...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手腕上还留着昨夜绑过的红痕,那是父亲用浸过巫血的麻绳勒的,现在还在发烫,像条蛇盘在皮肤上,你说我的血能让你成为蛊王,统领所有蛊虫,为什么现在要救它们?它们昨天还在啃食俘虏的尸体,那些人的眼睛到死都睁着!

李醯的喉结动了动,没回答。他的巫血图腾突然发烫,烫得像块烙铁,池边的青铜镜映出他的左目——蛇瞳正在扩大,边缘泛着与蛊虫相同的幽蓝,像要把整个眼球都吞进去。二十年前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柴房的木缝里,父亲的巫血顺着地缝流进蛊罐,骨骼在虫群里发出的脆响,像被嚼碎的干柴。最后只留下件染血的黑袍,衣角绣着与他现在这件相同的蛇纹,只是更陈旧,更破烂,领口还留着父亲最后的指印,深深陷进布料里。

它们不是被杀死的。李醯突然抓住儿子的手,指节用力到发白,将血珠按进池中。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幽蓝的蛊虫群突然炸开,化作金红的光屑,像被点燃的灯油,在空中凝成细小的字。池底露出块青黑色石碑,刻着父债子偿四个血字,笔画张扬,是李醯父亲的笔迹,孩子在父亲藏起来的旧物里见过,那本被虫蛀的《巫蛊考》扉页上,就是这个签名。

李小医的血在池中漫开,形成与扁鹊医书里六不治符印相同的纹路,只是每个字的末尾都带着条蛇尾,是巫血与医血的混合体,像两个相拥的影子。那些被净化的蛊虫顺着符印爬,在石碑上组成字,虫身的金红光晕把血字照得透亮,像在改写命运。爹,它们在谢我...孩子的声音发颤,突然注意到手腕的红痕不是勒出来的,是父亲用巫血画的保护符,纹路与子阳红斑的边缘完全相同,只是更纤细,像母亲缝衣服的线,你一直在保护我,对不对?那些绑我的绳子,其实是防止蛊虫靠近的结界?我闻见鼎心草的味道了,和子阳哥哥红斑里的一样。

李醯的蛇瞳闪过丝温柔,快得像烛火跳了一下。他从怀中掏出半卷医书,是扁鹊的《难经》残页,边角被虫蛀了,却用巫血仔细修补过,上面有李醯批注的血融法,字迹比平时工整许多,像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拿着这个去临淄,找杏林堂的人。告诉他们,李醯没疯,只是想结束这一切。他的指尖划过儿子掌心的伤口,巫血与医血在那里凝成颗血珠,像颗小小的太阳,记住,巫血不是诅咒,是责任。就像你娘留下的医书,不是束缚,是武器。你娘当年就是用这上面的针法,救过你祖父的命,只是后来...他没说下去,喉结滚动了一下。

池边的青铜镜突然裂开,映出追兵的影子——秦武王的军队举着火把,龙纹旗在夜色里像团燃烧的血,马蹄声震得蛊池都在发颤,池边的青铜柱发出的共鸣,像在预警。李醯将儿子推进石碑后的密道,黑袍在风中展开,遮住整个蛊池,像只张开翅膀的蝙蝠:走!从密道去终南山找子阳,他会懂的。告诉所有人,李醯不是怪物,是想把怪物变回人的医生。

密道的石门缓缓关闭,最后映入李小医眼帘的,是父亲转身时黑袍下摆露出的衣角,那里绣着朵小小的杏花,是母亲最喜欢的花。

第二节 柴房噩梦

密道里的石壁渗出蛊虫的粘液,滑腻腻的,带着股杏仁般的甜腥,像母亲做的杏酱,却更粘稠,沾在手上甩不掉。李小医的血珠在前面引路,红光将石壁上的刻字照亮,最古老的那行还很新,是用指甲硬抠出来的:甲寅年冬,父被蛊食。字迹边缘的石屑还很新鲜,像刚刻上去的。

记忆像密道里的蝙蝠,突然扑向孩子——那是父亲醉酒后偶尔说漏嘴的片段,被他拼拼凑凑成完整的画面,此刻在血珠的红光里活了过来:

十岁的李醯躲在柴房的草堆里,怀里抱着本被虫蛀的医书,是父亲偷偷给他藏的,书页里夹着片干枯的鼎心草,边缘已经发黑。外面传来父亲的惨叫,不是被人打的闷疼,是骨头被啃碎的脆响,像有人在嚼晒干的玉米棒,带着令人牙酸的声。他透过柴房的缝隙看出去,父亲的巫血顺着地面的裂缝流进七八个蛊罐,罐里的噬心蛊疯狂地往外爬,每只虫的嘴里都叼着小块血肉,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像一颗颗会动的蓝宝石。

不是说好只献祭指尖血吗?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弱,腰间的巫血图腾突然爆开,化作无数小蛇钻进蛊罐,蛇鳞在火把下闪着银光,长老!这蛊不对劲!它们在吸我的魂!不是说好用来治病的吗?去年你儿子发烧,还是我用巫血救的!

穿黑袍的长老们站在远处,脸上的青铜面具在火把下泛着冷光,面具上的蛇眼用朱砂点染,像刚喝过人血,在火光中仿佛在转动。李巫祝,这是你的宿命。为首的长老转动骨笛,笛孔里钻出细小的蛊虫,落在他的黑袍上,立刻消失不见,巫血至阴,本就该与蛊虫共生,你抗拒得太久了。看看你儿子,他的眼睛已经开始变色了,早晚也是一样的下场。

后面的话被父亲的惨叫淹没。李醯看见父亲的身体在虫群里融化,皮肤像被水泡烂的纸,一点点剥落,露出的骨骼很快被蛊虫覆盖,变成黑色,最后只留下件染血的黑袍,衣角飘在风里,与他现在穿的这件一模一样。父亲最后伸出的手,手里攥着半块杏核,是春天时答应要给儿子种杏树的,说等杏树结果,就带他离开玄冥教,去临淄找扁鹊学医,做个正经的医生,别像爹这样人不人鬼不鬼。

密道里的血珠突然炸开,红光将墙上最新的刻字照亮:吾儿小医,医巫同体,当破宿命。是李醯的笔迹,笔画里还嵌着细小的杏核碎末,硌得孩子的指尖发痒,像父亲粗糙的手掌在抚摸他的头。

李小医突然想起父亲总在深夜磨针,不是巫蛊用的骨针,是扁鹊那种青铜医针,针尾还刻着字,笔画很深,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的药箱最底层藏着株晒干的鼎心草,叶片上的纹路与子阳红斑里的植物完全相同,旁边放着张女子的画像,画中女子拿着医书,眉眼与孩子有三分像——那是他早逝的母亲,据说是扁鹊的远亲,医道传人。母亲的墓碑上,也刻着一株小小的杏树。原来那些被他误解的,都是父亲笨拙的保护:用巫血引开蛊虫的注意,用母亲留下的医书给儿子种下抵抗诅咒的基因,连绑他的麻绳,都是用鼎心草汁泡过的,能驱赶蛊虫,他昨夜闻到的清苦味道,不是幻觉。

爹...李小医的血滴在刻字上,那些字突然亮起,显影出李醯写在石缝里的计划:用儿子的医巫混血净化龙脉蛊阵,让所有巫血持有者摆脱被蛊虫吞噬的命运,代价是自己成为最后的,吸引所有残留的诅咒之力。密道尽头的光亮里,传来蛊虫振翅的声音,是被净化的蛊虫在引路,它们的虫身泛着金红,像一群会飞的星火,翅膀扇动的频率,与父亲的心跳声一模一样。

密道外传来兵器相接的脆响,是秦武王的军队与李醯的对峙,父亲的黑袍被矛尖划破的声音清晰可闻,像块粗布被撕裂。李小医抓起地上的医书残页,上面的符印与池中的血印产生共振,发出金红的光,照亮了密道尽头的出口——那里通往终南山的方向,子阳的红斑应该能感应到这股力量。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得太急,父亲用命换来的净化,需要有人守住阵眼,就像父亲守住他一样。

第三节 血融咒解

龙脉蛊阵的池边,李醯的黑袍已被血浸透,暗红的血顺着衣褶往下滴,落在青石板上,与蛊虫的幽蓝汁液混在一起,变成奇特的紫金,像熔化的琉璃。秦武王的追兵举着矛,矛尖的寒光映出他左目的蛇瞳,像在看个怪物,队列里的老兵握紧了盾牌,他们中有人见过黑风寨的惨状,知道这双蛇瞳意味着什么——那是被巫蛊彻底吞噬的标志。

李醯,你以为净化几只蛊虫就能赎罪?带头的将领啐了口,唾沫在地上砸出个小坑,溅起的尘土被血黏住,扁鹊的血债,黑风寨的人命,你用多少蛊虫的命都还不清!秦王有令,生擒你去太庙献祭,用你的血来安抚被你害死的冤魂!我侄子就在黑风寨,死的时候才七岁,后颈的鳞甲还没长全!

李醯没说话,只是张开双臂,将蛊池护在身后,像只护崽的母兽。他的巫血图腾突然暴涨,化作巨大的蛇形虚影,与池中的金红光流缠绕,形成个奇特的茧,那些被净化的蛊虫顺着蛇影往上爬,在他的黑袍上组成与扁鹊符印相同的图案,金红与幽蓝交织,像幅流动的画,父债子偿,天经地义。他的声音带着蛊虫振翅般的颤音,蛇瞳里映出池底的石碑,但我的儿子,不该背负这些。他的血是用来救人的,不是还债的。你侄子的鳞甲,我见过,那不是诅咒,是我没完成的治疗,本想等他长大些用医血中和...

将领的矛刺进他的肩胛,带出的血不是幽蓝,是金红,像熔化的铜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蛊池里,激起一圈金红的涟漪。李小医从密道的缝隙里看见这一幕,手里的医书残页突然发烫,上面的血融法字样亮起,与父亲的血产生共鸣,纸页边缘卷曲,像被火烤过,不要!我跟你回去!我不怕献祭!我娘说过,医者的血,在哪里都能发光!

李醯的蛇瞳突然变回黑色,像被儿子的声音唤醒,那是孩子从未见过的、属于而非的眼神,温柔得像春天的河水。他反手拔出矛,血珠滴在池里,与儿子之前的血融在一起,发出龙吟般的响,池边的青铜柱上的蛇纹突然全部亮起,组成与石碑相同的文字。池底的石碑开始震动,父债子偿的血字被金红光流覆盖,显露出底下更古老的字,是用甲骨文刻的:血浓于水,咒解于亲。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细小的杏核,像一颗颗沉睡的种子。

这是...秦武王的军队突然后退,他们看见李醯的血在池中长出细小的根须,根须上结着嫩绿的嫩芽,是杏树的形状,叶片上还带着蛇纹,却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巫血怎么会生出草木?这不合常理!巫蛊只会带来死亡!

李醯的身体正在变得透明,巫血与医血在他体内疯狂交织,像两团相爱的火焰,灼烧着他的经脉,也净化着最后的诅咒。他最后看了眼密道的方向,嘴角勾起抹极淡的笑,像春风拂过冰封的河面:记住,医可救人,巫亦可救人,关键在...心之所向。你娘当年...就是这么教我的。她总说,杏花开的时候,就没有治不好的病...他的声音越来越轻,身体渐渐变得透明,像要融进空气里。

当第二支矛刺来时,李醯突然转身,用后背挡住,矛尖穿透他的身体,带出的血溅在密道出口的石板上,形成个小小的杏树叶形状,叶脉清晰可见。血珠落在李小医的医书残页上,残页突然发光,显影出扁鹊的批注,是用金红医血写的:李醯兄,血融之法可行,然需以亲情为引,切记勿用仇恨催动,否则必遭反噬。兄若遇险,吾徒必护令郎周全。原来扁鹊早就知道他的计划,甚至在暗中相助,那些黑风寨幸存的孩子,都是扁鹊偷偷转移的,父亲床底下那些记录孩子下落的竹简,不是为了追杀,是为了保护。

池中的根须突然疯长,杏树的枝干破土而出,开出雪白的花,花瓣边缘泛着金红,像染了医血的雪。花瓣落在追兵身上,他们身上被蛊虫咬伤的伤口瞬间愈合,连最顽固的疤痕都消失了,老兵们惊讶地看着自己的手——那些因常年握矛而磨出的厚茧,竟变得光滑如初,掌心的纹路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花香。最神奇的是,李醯左目的蛇瞳印记,竟化作片杏叶的形状,印在飘落的花瓣上,随风起舞,像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杏林春暖有老兵突然跪下,他曾在临淄见过董奉种杏救人的传说,传说中只有用真心救人的医者,才能种出会开花的杏树!李醯是在救人!他不是巫蛊邪术!我娘当年得了怪病,就是被个戴蛇纹面具的医者治好的,他给的药里,就有鼎心草!

李醯的身体终于倒下,落在杏树的根须里。根须迅速缠绕上来,将他的身体与树融为一体,只露出只手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手里攥着的杏核已经发芽,顺着池边的石壁往上爬,像在追寻某个未完成的约定——或许是想爬进密道,看看儿子是否安全,或许是想爬到阳光下,完成那个迟到了二十年的、种杏树的承诺。

第四节 杏开救赎

夕阳将龙脉蛊阵染成金红,像被熔化的琥珀,池中的水变得清澈见底,能看见被净化的蛊虫在水底组成杏树的形状,安静而平和。李小医坐在新长成的杏树下,医书残页摊在膝上,父亲留下的青铜医针被他磨得发亮,正在给一只断了腿的蛊虫包扎,针脚笨拙却认真,像在完成某种神圣的仪式。那只蛊虫的背甲泛着金红,是被净化过的,正用尾尖轻轻蹭他的手背,像在道谢,虫腿上还缠着细小的布条,是从他衣角撕下来的。

这些是...林越赶到时,正看见这一幕,他的针盒光流扫过蛊虫,发现它们的基因链里既有巫血的幽蓝片段,也有医血的金红序列,像两团和谐共舞的光,彼此缠绕却不冲突,是被彻底净化的?没有副作用?

李小医点点头,指着树上的白花,花瓣正在阳光下飘落,像场温柔的雪,落在地上发出的轻响,像母亲在耳边低语:爹说,巫血不是诅咒,是没被理解的医道。就像这些蛊虫,以前只会吃人,现在会帮我松土,还会帮我找草药。他的血滴在地上,立刻有几只蛊虫爬过来,用背甲小心翼翼地托着血珠往树根送,它们在给树施肥,也在给爹...施肥。林越哥哥,你说爹会知道吗?他总说我笨,连浇花都浇不均匀。

林越的目光落在杏树的树干上,那里的纹理与李醯的巫血图腾完全相同,只是每个蛇鳞的间隙都长出了医书符印的纹路,金红与幽蓝和谐地交织,像幅解开的绳结,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他突然明白扁鹊的良苦用心——让李醯的儿子继承医道,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完成这场跨越两代人的和解,让医与巫在理解**生,你爹用自己的血,给所有巫血持有者换了条路。他不是在赎罪,是在开创。

秦武王的军队已经撤走,只留下几个士兵在远处警戒,他们的矛尖都转向了外侧,像是在守护这个秘密。带头的将领派了人送来伤药,是太医院最好的金疮药,药盒上刻着秦王的印,将军说,以前错看了李巫祝,这杏树要好好保护,将来结了果,分给他一颗。还说...如果小先生愿意,随时可以去秦宫太医院学习,秦王愿亲自为你引荐太医令。士兵放下药盒时,偷偷塞给李小医一个布包,里面是几颗饱满的杏核,将军说,这是他老家的品种,结的果子最甜。

李小医的指尖抚过医书残页,上面的符印突然与杏树产生共振,显影出李醯藏在里面的密信,是用巫血写在夹层里的:吾儿,爹骗了你,所谓,是想让你恨我,好能心安理得地离开。但看到你宁愿被绑也不肯走,爹知道,你和我一样,都想守住些什么。临淄的杏林堂,是扁鹊师兄的后人开的,他们会教你医道,也会告诉你你娘的故事...还有,爹藏了坛杏酒在密道第三个转角,是用去年的新杏酿的,等你出师那天,记得倒一杯给树喝,告诉你娘,我们做到了。

孩子的眼泪落在信上,晕开的墨迹里,突然显露出李醯年轻时的画像——穿着素色医袍,背着药篓,手里拿着颗杏核,笑得像个孩子,左目的蛇瞳还没完全成型,只是淡淡的印记,像片没长开的杏叶。那时的他,还没被玄冥教的长老逼迫,还相信巫血真的能用来治病,相信杏花开的时候,所有的诅咒都会消失。

林越的针盒光流与杏树共鸣,显影出未来的画面:临淄的杏林堂前,种着大片的杏树,都是从龙脉蛊阵移栽的,每年花开时,金红与雪白交织,像片燃烧的云海。李小医已经长大,正在给弟子们讲血融咒解的故事,他的左目有片淡淡的杏叶印记,像父亲留下的勋章。医书残页被供奉在堂中,旁边放着颗杏核,是李醯最后攥在手里的那颗,已经长成了小小的盆栽,放在窗边,风吹过时,叶片会发出的响,像有人在轻声说话,说着那些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

该走了。林越扶起李小医,针盒里的玉简与医书残页产生共振,发出温暖的光,终南山还有人在等我们,扁鹊先生、子阳,他们都需要知道,诅咒是可以被打破的,用亲情,用理解,用那些被仇恨掩盖的爱。

李小医最后看了眼杏树,花瓣正在飘落,落在他的医书残页上,像给古老的文字盖上了温柔的印章。他知道父亲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在每片叶子的脉络里,在每朵花的芬芳里,在每个被蛊虫救下的生命里,在他自己流淌的、不再被诅咒的血液里。

当他们离开时,龙脉蛊阵的池水中,杏树的倒影与李醯的身影重叠,左目的蛇瞳变成了杏叶,正对着儿子远去的方向,轻轻眨了一下。远处的终南山隐在暮色里,长桑洞的方向传来隐约的钟声,像在为这场迟到的救赎,奏响最温柔的和弦。而那本医书残页,从此成为临淄杏林堂的镇堂之宝,上面的符印与扁鹊的医书、子阳的红斑、林越的针盒产生共鸣,提醒着每个学医的人:医与巫,本就是同源的河流,在亲情的大地上,终会汇合成滋养生命的海洋,开出永不凋零的杏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