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89章 下 太医署的内卷!夏无且偷改扁鹊方

第一节 夜盗方笺

太医署的药香里,总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焦味。

那是夏无且煨药时烧糊的甘草,焦苦味钻进鼻腔,像根细针,刺得人心里发慌。此刻他正蹲在扁鹊诊室的窗下,背脊弓得像只偷油的老鼠,膝盖早已麻得失去知觉,可他不敢动——窗纸的破洞刚够容下一只眼睛,稍一挪位就会错过里面的动静。那洞是他下午借口“查看药材受潮”,用指尖悄悄捅开的,边缘还粘着几缕纸纤维,在晚风里轻轻颤动。

窗内,扁鹊的“活络汤”方子就摊在案上,是用最上等的麻纸写的,纸质细腻,被穿堂风掀得微微颤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像谁在低声说话。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是扁鹊独有的笔法:“秦艽三钱,防风二钱,当归五钱,桂枝一钱,炙甘草三钱……”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润光,在烛火下泛着乌亮的光泽,显然是刚写就的。每个字的笔画都透着股韧劲,“秦艽”的“艽”字,草头写得格外舒展,像秦艽舒展的叶片;“当归”的“归”字,最后一笔收得沉稳,像游子归家时踏实的脚步。

夏无且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掐出五个弯月形的血痕,渗出血珠来也浑然不觉。自从巫蛊案后,他就成了太医署的笑柄——那些曾经围着他转的小吏,如今见了他都绕着走;上次给芈八子煎药,连烧火的杂役都敢对他指手画脚,说他“连药都熬不明白”。昨日魏冉的亲信张都尉趁着夜色,悄悄塞给他一张字条,麻纸粗糙,上面只有八个字:“事办妥,复你原职”。这八个字像条鞭子,抽得他三夜没合眼,眼前总晃着太医令官印的影子——他太想夺回那个位置了,想让那些嘲笑他的人重新跪下磕头,想让自己重新站在太医署的顶端,哪怕手段不光彩。

诊室的烛火突然晃了晃,是扁鹊起身去添灯油。昏黄的光晕里,夏无且看见扁鹊鬓角的白发被灯光染成金色,几缕发丝垂在额前,随着添油的动作轻轻晃动。他手里拿着本厚厚的竹简,封皮是深褐色的,用细麻绳捆着,上面用朱砂写着“秦地药材谱”,正是他觊觎已久的宝贝。据说里面记载着秦地所有药材的特性,是扁鹊跑遍六郡才写成的,比宫廷药典还珍贵。夏无且赶紧缩回头,后背贴在冰凉的砖墙上,冰凉的触感透过薄薄的衣料渗进来,却压不住浑身的燥热。心脏跳得像擂鼓,震得肋骨发疼,他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的,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看见自己映在窗纸上的影子,佝偻得像块被踩扁的药渣,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恶心——这不是他想要的样子。想当年,他也是太医院的才子,一手“火针”绝活曾得先帝夸赞,针落痛止,人称“夏一针”。他还记得先帝赏赐的那柄银针,针尾镶着翡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今却被他藏在箱底,蒙了厚厚的灰,像他自己一样,见不得光。

“先生,这活络汤真能去根?”是子阳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好奇,还有点没睡醒的迷糊,大概是守了一夜药方,熬不住了。

“秦艽是秦地特产,”扁鹊的声音从窗内传来,带着炭火般的暖意,还有点沙哑,像是讲了太久的课,“性温,入肝经,能祛风除湿,还不伤脾胃。你看这秦地,常年干燥少雨,风邪最盛,痹症多是‘燥邪夹风’,就像地里的庄稼,缺水又被风吹,蔫得快。秦艽就像带着露水的雨,既能浇醒庄稼,又不会涝着;换了别的药,比如楚地的独活,性烈,发散太快,就像烧柴火,火太旺反而把锅里的水烧干了,留不住津液,痹症反倒会反复,就像庄稼被烧枯了,再也活不过来。”

夏无且的眼睛亮了——独活?他药箱里就有独活,是去年楚地进贡的陈货,堆在角落里快发霉了,颜色发暗,带着股潮味。当初领回来时,他嫌药性烈,一直没敢用,如今算算,比秦艽便宜一半还多。若把方子改成独活,既能省下药材钱讨好内务府(最近内务府总催着要“节支报告”),又能冒充自己的方子献给武王,岂不是两全其美?扁鹊说的什么“燥邪”“津液”,他根本没听进去,只当是老东西故弄玄虚,想显得自己高明。在他看来,药能治病就行,哪来那么多讲究?

等扁鹊和子阳的脚步声消失在回廊尽头,那“沙沙”的脚步声像踩在夏无且的心上,每一步都让他绷紧神经。确认人走远了,夏无且像狸猫一样溜进诊室。案上的方子还在,旁边压着那本《秦地药材谱》,书页微微张开,露出“秦艽”条目,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扁鹊的笔迹,力透纸背:“生于秦地山坡,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辛,微涩。治风湿痹痛,尤以秦地干燥气候下的痹症为佳,配伍防风、当归,效如桴鼓。三月采集最佳,此时秦艽碱含量最高,经测定,每两含秦艽碱三钱,为全年最高;九月采集者次之,仅含一钱半。”

他飞快地抄下方子,用的是自己最好的狼毫笔,可手太抖,笔尖的墨汁滴在纸上,像颗丑陋的痣,晕开成一小片。抄到“秦艽三钱”时,他顿了顿,蘸了蘸墨,手腕用力,将“秦艽”改成“独活”,改得又快又狠,仿佛这一笔能改写他的命运。写完,他把抄好的方子揣进怀里,像揣着块滚烫的烙铁,转身就想走,却慌慌张张撞翻了药架上的独活罐。陶罐“哐当”一声落地,摔成几片,里面的独活粒滚了一地,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又像无数双嘲笑的眼睛,看得他心里发毛。

回到自己的诊室,夏无且关上门,背靠着门板大口喘气。他从怀里掏出抄来的方子,摊在案上,对着烛光冷笑。这笑容里有得意,有紧张,还有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的不安。他不知道,扁鹊早就在《秦地药材谱》的夹层里,藏了一张“秦地风湿药材气候适配度表”,那是用桑皮纸做的,厚实耐用,上面用红、黄、绿三色标注着28种药材的适配度,每种颜色都用特制的颜料染就,日晒雨淋都不褪色。秦艽那一行用红笔圈了又圈,旁边写着:“适配度90%,秦地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干燥多风,秦艽能缓慢释放药效,持续祛风而不伤阴;独活适配度仅30%,性烈,易致燥邪内盛,引发皮疹、肿痛”。后面还附着三个月来跑遍秦地六郡收集的病例数据,密密麻麻记了三十多页,从陇西到咸阳,从北地到上郡,每个病例都注明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痹痛部位、用药反应,甚至还画了简单的脉象图——这是他为了说服太医署改用秦艽,特意做的“卷王”级研究,连子阳都说:“先生,您这研究,比廷尉的案卷还细。”

第二节 痹痛复作

武王的左臂刚能拉开三石弓,就出事了。

那日清晨,演武场的露水还没干,草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一地的珍珠。武王穿着玄色劲装,腰束玉带,正拉弓瞄准远处的靶心。他的左臂肌肉线条分明,比前几日结实了不少,拉弓的动作也稳了许多,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引得周围的侍卫连声叫好。“陛下神力!”“陛下这臂力,比年轻时还胜三分!”

就在这时,夏无且捧着药碗,一路小跑过来,官帽都歪了,袍角沾着草屑,跑得气喘吁吁:“陛下,陛下!臣新制的‘活络汤’,比扁鹊的方子更管用,您试试?”他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谄媚,还没靠近,那股刺鼻的药味就飘了过来——是独活的烈味,混着点霉味,不像扁鹊的药带着淡淡的甘香,闻着就让人舒服。

碗里的汤药呈深褐色,质地浓稠,飘着几丝独活的碎末,像掉进去的枯草。武王皱了皱眉,放下弓,手臂上的肌肉还在微微颤动:“怎么又是药?扁鹊说朕这痹症快好了,再喝两剂就能停。”

夏无且赶紧上前,把药碗递得更近,几乎要碰到武王的手:“陛下,好病得除根啊!臣这方子,是改良过的,用独活代替了秦艽,药效更快,您喝下去,保管今日就能拉开五石弓!而且啊,这独活比秦艽便宜一半还多,能为国库省下不少银子呢。”他特意把“省钱”两个字说得很重,眼睛瞟着旁边的财政官,意思是让他做个见证。

武王本不想喝,他总觉得夏无且不靠谱,上次的商陆毒还让他心有余悸。可一听“省钱”,又动了心——最近伐赵的军费清单刚送上来,数字大得让他头疼,能省一点是一点。再说,夏无且说得那么肯定,他也有点好奇,想试试这“改良方”到底有多神。

“哦?真有这么好?”武王接过药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度,不烫不凉,刚好能喝。

“千真万确!”夏无且拍着胸脯保证,“臣不敢欺瞒陛下,这方子……臣也是参考了扁鹊的方子,只是换了种更合适的药材。”他没敢说自己是偷的方子,只说是“参考”。

武王端起碗,犹豫了一下,还是喝了下去。汤药入喉的瞬间,一股辛辣味直冲鼻腔,呛得他咳嗽了两声:“咳咳……这药,怎么这么冲?”

“良药苦口嘛!”夏无且赶紧递上清水,“陛下,这药效快,等会儿您就知道了。”

果然,半个时辰后,武王觉得浑身舒坦,像泡在温泉里,左臂的酸胀感减轻了不少,连转动手腕都灵活了。他拿起三石弓,轻松就拉开了,还笑着对侍卫说:“倒真比扁鹊的药快。”侍卫们又跟着起哄,夏无且站在一旁,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心里想:“扁鹊啊扁鹊,这次你输定了。”

可没等他得意多久,武王的脸色突然变了。他的左臂突然剧痛,像有无数根针同时扎进筋脉,又像被毒蛇咬了一口,痛得他“哎哟”一声,手里的弓“哐当”落地,攥碎了指间的玉扳指——那玉扳指是楚地进贡的和田玉,质地坚硬,竟被他生生捏出了裂纹。

“痛!好痛!”武王捂着胳膊,额上的青筋瞬间暴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玄色劲装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他的左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了起来,皮肤先是发红,很快就变成了深紫色,像根熟透的茄子,上面还布满了红色的疹子,密密麻麻,看着触目惊心。

“夏无且!”武王的吼声震得演武场的旗帜都在抖,猎猎作响,“你给朕喝的什么鬼东西!”他一脚踹翻了旁边的案几,上面的箭囊、水袋滚落一地,发出杂乱的声响。

夏无且“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膝盖砸在坚硬的石板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可他顾不上,裤腿被冷汗浸透,黏在腿上难受得紧:“陛下息怒!这……这就是扁鹊的活络汤啊,臣亲眼看着他配的,只是换了种药材,都是治风湿的,一样的……真的一样的……”他的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眼神躲闪,不敢看武王的眼睛。

“一样?”武王的吼声更大了,震得周围的人都捂住了耳朵,“扁鹊的药喝了能拉弓,你的药喝了能要命!传扁鹊!快传扁鹊!”

侍卫们四散去找扁鹊,演武场顿时乱成一团。扁鹊赶来时,武王已经疼得坐在地上,左臂肿得像根紫萝卜,皮肤上的疹子更密了,摸上去滚烫,像揣了个小火炉。他二话不说,三指搭在武王的腕脉上,指腹下的脉搏浮数而急,像暴雨前的狂风,毫无他药方该有的沉稳平和:“这不是活络汤的脉!陛下是不是换了药材?”

夏无且急忙辩解:“没有!臣只是……只是觉得秦艽太贵,用独活代替了,都是治风湿的,医书上说‘独活善治下部痹痛’,陛下的病在胳膊,也算是上部……差不多的……”

“放屁!”扁鹊的声音陡然拔高,像金针刺破窗纸,尖锐而有力,“秦艽生于秦地,长在山坡上,得秦地干燥之气,性温而润,能祛风除湿,还能补肝肾,就像春雨润田,润物无声;独活生于楚地,长在湿地边,得南方湿热之气,性烈而散,能祛风湿,却伤阴津,就像烈火焚林,烧得快,毁得也快!秦地干燥,用独活就像往火里添柴,只会让邪火更旺,不肿才怪!”

他转身掀开夏无且一直抱在怀里的药箱,里面的独活果然带着潮味,根部还有霉点,颜色发暗,一看就是陈货。“你用的还是陈货,霉变的独活有毒,会引发皮疹!医书上说的‘善治下部痹痛’,是指楚地潮湿环境下的痹痛,那里湿气重,需要燥烈的药去湿;换了秦地,干燥少雨,就得用温润的药,这是最基本的‘因地制宜’,你连这点都不懂,也配当太医?”

武王看着自己肿得发亮的胳膊,又听扁鹊说得头头是道,怒火更盛,一脚踹翻旁边的兵器架,戈矛散落一地,发出刺耳的“哐当”声:“查!给朕查清楚,夏无且为什么要换药材!是不是有人指使!”

侍卫们如狼似虎地冲向夏无且的诊室,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两样东西:一张抄来的方子,上面“秦艽”二字被改成“独活”,墨迹还没干透,能看出涂改的痕迹;还有一张字条,是从夏无且床板下搜出来的,上面写着:“换药材之事办妥,魏相爷记你一功,太医令的位置快了”,落款是个“张”字——正是魏冉的亲信张都尉。

夏无且面如死灰,瘫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魏冉用来试探武王、打击扁鹊的棋子,人家根本没打算真的让他复职,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武王的眼神像要吃了他,那里面的愤怒,比他刚喝的独活还烈。

第三节 方随境变

太医署的大堂里,气氛凝重得像要下雨。

所有人都盯着墙上的“秦地风湿药材气候适配度表”,大气不敢出。那表是扁鹊连夜让人抄录的,用桑皮纸糊在巨大的木板上,足足有半面墙大,从大堂门口一直延伸到公案前,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心生敬畏。表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28种药材:红色是适配度低于50%的(如独活、苍术、天南星),黄色是50%-80%的(如防风、川芎、白芷),绿色是80%以上的(如秦艽、杜仲、桑寄生)。每种药材下面都写着密密麻麻的注解,蝇头小楷,工整得像印刷上去的。

秦艽那条用红笔圈了又圈,格外醒目,旁边写着:“适配度90%,秦地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干燥多风,风湿痹症多夹‘燥邪’。秦艽能缓慢释放药效,持续祛风,不伤津液,故适配度高;独活适配度仅30%,性烈,易致燥邪内盛,引发皮疹、肿痛,故适配度低。”后面还附着一小段病例对比:“陇西郡卒李三,痹痛在臂,用秦艽方,三剂痛减,七剂而愈;同郡卒王二,痹痛在腿,用独活方,一剂即肿,三剂皮疹发,改用秦艽方,五剂才愈。”

武王坐在公案后的太师椅上,左臂缠着白布,虽然还有点肿,但比上午好多了。他看着表上的字,又看看站在一旁的扁鹊,眼神里带着愧疚和佩服。周围站满了太医署的医者,有白发苍苍的老御医,也有年轻的学徒,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只有夏无且跪在大堂中央,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浑身发抖。

“这就是医道的精髓,”扁鹊的声音回荡在大堂,像敲在青铜钟上,清晰而有力,震得每个人的耳朵嗡嗡作响,“一卷药材,二卷配伍,三卷天时地利。同一种病,在秦地和在楚地,用药就得不一样;同一个方子,用秦地的药和用楚地的药,效果就天差地别。”

他走到表前,指着秦艽和独活的条目,语气沉重:“陛下的痹痛是‘风燥伤筋’,就像干旱的土地,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秦艽);若在楚地,雨水多,湿气重,痹症多夹‘湿邪’,那时需要的才是能驱散湿气的烈阳(独活)。这就叫‘方随境变’,因地制宜,就像种田,秦地种粟,耐旱;楚地种稻,喜水,换了地方就长不好,药材也是一个理。”

他又拿起桌上的两份药材,一份是秦艽,黄棕色,质地坚实,断面黄白相间,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一份是独活,灰黑色,质地疏松,断面发黑,还带着点霉味。“大家看,秦艽生于秦地,得秦地之气,所以能适应秦地的病;独活生于楚地,得楚地之气,所以只能适应楚地的病。医者不明此理,就像农夫把稻种撒在旱地里,能有好收成吗?”

夏无且低着头,像块被晒蔫的药草,声音细若蚊蝇:“臣……臣知错了……”

“你不是知错,是无知!”扁鹊的目光突然转向他,带着痛心和愤怒,像两把刀子,“医者开方,不是照猫画虎,是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秦艽和独活,差的不是名字,是天时地利,是对病人的责任心!你为了省钱、为了复职,连病人的死活都不顾,配当医者吗?”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像惊雷炸响在大堂:“医道是什么?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不是争权夺利的工具,不是你往上爬的梯子!夏无且,你忘了当初学医时发的誓了吗?‘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你做到了吗?”

这番话掷地有声,听得满堂医者都低下了头,有的羞愧,有的感动,还有的偷偷抹眼泪。连武王都被触动了,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生病,太医也是这么尽心尽力,不像夏无且这般敷衍。

武王看着表上的数据,又看看自己还缠着白布的胳膊,怒火更盛:“查!给朕查清楚,魏冉到底安的什么心!竟敢指使太医谋害君王!夏无且妄改药方,意图加害,拖下去,斩!”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夏无且突然哭喊起来,像疯了一样,“我只是想保住位置……我没错……是魏冉逼我的……是他让我换的药材……他说只要陛下病了,他就能摄政……”他的声音凄厉,在大堂里回荡,听得人心里发毛。

侍卫们上前,架起夏无且就往外拖。他还在挣扎,踢腾着腿,哭喊着:“我是‘夏一针’啊……我曾为先帝治过病……饶命啊……”可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门外的风声里,没人再听。

扁鹊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转向武王,躬身行礼:“陛下,夏无且虽有错,但念在他曾为秦宫效力多年,可否饶他一命?改为流放,让他在边境为军民治病,也算赎罪。”

武王愣了愣,随即点头:“准奏。就依先生之意,流放北地郡,永不回京。”他看着墙上的适配度表,又看看扁鹊,“先生不仅医术高明,更有仁心。从今往后,太医署的事,就由先生多费心了。”

扁鹊躬身应下,目光扫过满堂医者:“从今日起,所有人都要学习‘方随境变’之理,用药必查地域、气候、患者体质,不得再犯夏无且之错。我会把《秦地药材谱》刻成石碑,立在署外,供大家学习。”

医者们齐声应诺,声音洪亮,充满了敬畏。大堂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适配度表上,那些红色、黄色、绿色的字迹在光下闪闪发亮,像无数颗跳动的心脏,见证着医道的真谛。

第四节 术立威存

三日后,武王的痹痛彻底好了。

扁鹊用秦艽、当归、生地、防风配了新方,只喝了三剂,红肿就消了,疹子也退了,左臂又恢复了往日的灵活。这天上午,他又去了演武场,拉着五石弓,一箭射穿了靶心,引得侍卫们欢呼雀跃:“陛下神箭!”“陛下痊愈了!”

武王看着靶心的箭,突然大笑:“还是扁鹊的药管用!那些想省钱、走捷径的,都是蠢货!”他让人取来一块金匾,上面是他亲笔写的“方随境变”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金光闪闪。“把这匾挂在太医署正堂,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医道!”

金匾挂上的那天,太医署挤满了人,不仅有本署的医者,还有从长安、栎阳等地赶来的郎中,都想亲眼看看这块金匾,更想学习扁鹊的“方随境变”之理。扁鹊的《秦地药材谱》也被刻成了石碑,立在署门外,高一丈,宽五尺,用最好的青石制成,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每天都有医者围着石碑抄写,有的人甚至带着干粮,从早到晚守在那里,像对待珍宝一样。

魏冉那边传来消息,说他气得砸了三个青铜鼎,却再也不敢插手太医署的事——武王借着“药方案”清算了他不少亲信,张都尉被砍了头,挂在城门上示众,上面写着“干预医事,谋害君王”,吓得其他党羽纷纷收敛,不敢再妄动。朝堂上的气氛也为之一变,武王的威望更高了,处理政事也更得心应手。

子阳看着那些年轻太医围着扁鹊请教“地域适配度”“药材特性”,兴奋得脸通红:“先生,您现在是太医署的‘定海神针’了!连李斯大人都来请教药材的事呢,他说要把您的‘方随境变’之理写进《吕氏春秋》,传之后世。”

扁鹊正在整理新采的秦艽,根须上还沾着秦地的黄土,带着淡淡的土腥味。他把秦艽摊在竹筛上,让阳光晒透,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医道不是靠威立,是靠术存。”他的指尖划过秦艽的断面,那里的纹理像秦地的河流,蜿蜒而有力,“夏无且输的不是位置,是医术和良心。医者若无仁心,再高的医术也没用;若无精术,再大的仁心也救不了人。”

子阳点点头,又问:“先生,以后我们还要做‘卷王’级研究吗?”

扁鹊笑了:“卷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只要能让病人少受点苦,多花点心思,多跑点路,值得。”他指着药圃里的秦艽,那些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迎着秦地的风,活得生机勃勃,“你看这秦艽,不骄不躁,得地之气,应时之变,这才是我们该学的。”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秦地药材谱》的石碑上,每个字都像一颗种子,落在秦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一片守护生命的杏林。药圃里的秦艽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诉说着医道的传承。太医署的药香里,焦味早已消失了,只剩下秦艽的清香,混着当归的甘醇、防风的辛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像一首写给医道的赞歌,温柔而坚定,响遍了秦地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