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16章 学堂风波起,老规矩碰上新门道

我盯着眼前这张皱巴巴的麻纸,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写着“丐帮学堂”四个大字,墨迹还没干透,边角被风吹得卷了起来。

身后传来赵老栓的咳嗽声,这位跟着我从襄阳南舵一路上来的老舵主,此刻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林长老,不是俺老栓泼冷水,咱丐帮弟子都是些街头讨生活的苦哈哈,认字能当饭吃?不如多教两招降龙掌的基础招式,出去乞讨也能少受点欺负。”

我转过身,看着围在院子里的十几位丐帮长老,有污衣派的老人,也有净衣派剩下的几个安分分子,大多都是一脸怀疑。这已经是我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三天了,组建破蒙军和优化情报网的事儿,大伙儿虽然有顾虑,但架不住抗蒙的紧迫性,勉强点头了,唯独这“丐帮学堂”,反对声最大。

“赵舵主,您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拿起旁边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账本:“您看,咱丐帮现在管着襄阳周边十几个流民安置点,每月的粮草收发、弟子口粮分配,光靠脑子记、嘴巴传,是不是总出错?上个月钱塘分舵就少报了三百斤糙米,查了半个月才知道是记账的弟子把‘三’写成了‘二’。”

人群里有人小声附和:“确实,上次我管的粮仓,盘点时少了二十多斗麦,到现在都没找着原因。”

“这就是了。”我把树枝一扔,提高了声音:“认字不是为了让大伙儿当文人墨客,是为了记账、看情报、认路牌!以后破蒙军出去打仗,军令传错一个字,可能就是几十上百条人命;情报堂的消息记错一个地名,咱们可能就错过了蒙古人的动向。”

执法堂的老长老周沧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沉声道:“林长老,老叫花子活了六十多年,丐帮的规矩就是‘拳头硬、讲义气’,从没听说过要读书写字的。那些净衣派的酸秀才,倒是认得字,可关键时候还不是投靠蒙古了?”

这话戳中了不少污衣派长老的痛点,纷纷点头:“周长老说得对!净衣派就是读书读傻了,忘了本!”

我没急着反驳,而是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花了三天时间,用简体字(当然,对外说是“简化后的宋体”)写的《基础算术与识字》,里面都是最常用的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

“周长老,您还记得去年襄阳守城战不?”我翻开小册子,指着上面的“一、二、三”和“ 、-、=”符号:“当时咱们用改良的投石机,得算准距离才能命中蒙古人的炮营。要是负责测算的弟子不认字、不会算术,只能瞎蒙,您觉得咱们能毁掉那些回回炮吗?”

周沧愣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旁边的情报堂长老陈默(哦,不对,陈默已经牺牲了,现在是新任情报堂长老李锐)站了出来:“林长老说得有道理。上次咱们追踪蒙古间谍,间谍留下的暗号是‘三月初三,西市三牌楼’,负责传递消息的弟子把‘三’看成了‘五’,差点误了大事。要是弟子们都能认字,这种错就不会犯了。”

我趁热打铁:“各位长老,咱办学堂,不是要让弟子们放下打狗棒去捧书本,而是让他们既要有拳头硬的本事,也要有脑子活的能耐。学堂分早晚两班,白天该乞讨的乞讨,该训练的训练,晚上抽一个时辰学认字、学算术、学卫生知识。咱们还请了襄阳城里落难的老秀才来教书,分文不取,就管两顿饭。”

“卫生知识?那又啥用?”赵老栓还是有点不服气。

“用处大了!”我想起刚穿越过来时,丐帮弟子喝生水、伤口不处理,动不动就染病的样子,心里就一阵发紧:“去年夏天,江南分舵闹痢疾,死了十几个弟子,就是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河水,吃了发霉的粮食。要是咱们教弟子们喝开水、勤洗手、伤口用烈酒消毒,这些人命是不是就能保住?”

这话让不少经历过瘟疫的长老脸色变了。去年江南分舵的痢疾确实吓人,短短半个月就倒下了几十个弟子,药石无灵,最后还是靠隔离才控制住。

我接着说:“咱们丐帮弟子遍布天下,要是每个人都懂点卫生知识,不仅自己少生病,还能教流民们注意卫生,减少瘟疫传播。这既是护着咱们自己人,也是积德行善,对得起‘丐帮’这两个字。”

围在院子里的长老们开始窃窃私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还有,凡是学堂考试合格的弟子,晋升时优先考虑;要是能熟练记账、看懂情报的,直接调去情报堂或粮饷堂,不用再风吹日晒地乞讨。”

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丐帮弟子晋升全靠功劳和武功,现在多了一条“读书”的路子,对那些年纪小、武功底子弱但脑子灵光的弟子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机会。

“林长老,这话当真?”一个年轻的四袋弟子忍不住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自然当真!”我拍了拍胸脯:“我林越说话算数,只要好好学,将来不管是想当舵主,还是想进总部当差,都有机会!”

赵老栓看着我,眉头渐渐舒展开:“行吧,林长老,俺老栓信你一次。南舵的弟子,俺让他们都去学堂上课!”

有了赵老栓带头,其他长老也纷纷表态:“既然赵舵主都同意了,那俺们也没意见。”“试试就试试,要是真有用,以后就把学堂办下去!”

我心里松了口气,丐帮学堂这事儿,总算是定下来了。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麻烦等着我。

三天后,丐帮学堂正式在襄阳总部的后院开课。我特意让人把后院的破柴房收拾了一下,用土坯搭了几张桌子,又找了几块平整的石板当凳子。没想到,第一天来上课的弟子就超过了两百人,把小小的柴房挤得满满当当,窗户外面还扒着不少看热闹的。

请来的老秀才姓王,原是襄阳府学的先生,因得罪了主和派官员被罢官,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听说丐帮请他教书还管饭,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王秀才站在土台上,看着下面一群穿着破烂、脸上带着泥污的丐帮弟子,多少有点不自在。他清了清嗓子,刚想开口讲《三字经》,就被一个弟子打断了:“先生,俺们不想学那些之乎者也,俺们想认字记账,想知道怎么不生病!”

这话引来一片附和:“对!俺们要学有用的!”“别讲那些没用的,教俺们写自己的名字!”

王秀才愣住了,一脸为难地看着我。我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各位弟子安静!王先生先教大家认字、写名字,然后教算术记账,卫生知识我来教。大家都别急,一步步来。”

弟子们渐渐安静下来,王秀才这才开始讲课。他先教大家写“人、口、手、足”这些简单的字,然后教弟子们写自己的名字。看着弟子们握着粗糙的木炭,一笔一划地在麻纸上写自己名字的样子,有的写错了就用袖子擦,擦了又写,眼里满是认真,我心里忽然有点感动。

这些弟子大多是孤儿,从小在街头乞讨长大,没人教过他们认字,甚至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他们有了学习的机会,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是藏不住的。

可麻烦还是来了。开课没几天,就有几个老资格的六袋弟子不来上课了,还在私下里煽动其他弟子:“学那些破字有啥用?能当饭吃还是能打胜仗?林长老就是瞎折腾,忘了丐帮的本分!”

带头的是个叫孙虎的弟子,一身蛮力,武功不错,在弟子里有点威望,就是脑子不太灵光,最是守旧。

我听说这事儿后,没直接去找孙虎,而是让人把他叫到了执法堂。

孙虎一进执法堂,就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林长老,您找俺啥事?要是为了上课的事儿,俺可先说了,俺不去!俺孙虎靠的是拳头吃饭,不是靠那些破字!”

我看着他,没生气,反而笑了:“孙虎,你觉得认字没用?那我问你,上次你去江南分舵送粮,账本上写着‘上等米五千斤,中等米三千斤’,你是不是把中等米当成了五千斤,多送了两千斤?”

孙虎脸一红,嘟囔着:“那不是俺看错了嘛,反正都是粮食,多送点也没啥。”

“没啥?”我把脸一沉:“那两千斤米,能让一百个流民吃一个月!你一句看错了,就浪费了这么多粮食,要是战时,这就是耽误了军情!”

孙虎低下头,不说话了。

我接着说:“还有,上次你带队去巡查,遇到蒙古间谍,间谍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夜三更,袭扰北舵’,你不认识字,拿着纸条跑了半个时辰才找到懂字的弟子,差点让北舵遭了殃。这事儿你忘了?”

孙虎的头埋得更低了。

“孙虎,我知道你武功好,打仗勇猛,是条汉子。”我的语气缓和下来:“可现在是抗蒙的关键时候,光有勇没用,还得有谋。你要是能认字,能看懂账本、看懂情报,将来就能当舵主,带更多的弟子打仗,立更大的功劳。要是一直不认字,只能当个冲锋陷阵的小卒,你甘心吗?”

孙虎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动摇。

“这样吧,”我趁热打铁:“你跟我去学堂看看,要是觉得真没用,我再也不逼你上课。要是觉得有用,你就好好学,怎么样?”

孙虎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行,俺听林长老的。”

我带着孙虎来到学堂,此时王秀才正在教弟子们算术,黑板上写着“三加五等于八”“十减四等于六”,弟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旁边的角落里,几个弟子正在练习记账,用我教的简单记账法,把每天的收支记得清清楚楚。

我指着那些记账的弟子:“孙虎,你看,他们现在都能自己记账了,再也不用担心记错数、算错账。将来你要是当了舵主,手下管着几百号弟子,几百斤粮草,要是能自己记账,是不是省了很多麻烦?”

孙虎看着那些认真学习的弟子,又看了看自己粗糙的双手,沉默了很久,忽然说道:“林长老,俺错了。俺明天就来上课,俺也想认字,想记账!”

我笑了:“这就对了!只要你好好学,将来一定能成为丐帮的栋梁之才!”

孙虎的转变,让那些原本观望的弟子也都安下心来上课。丐帮学堂的氛围越来越好,弟子们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有的弟子白天乞讨回来,累得不行,晚上还是坚持来上课;有的弟子甚至把王秀才请到自己的住处,加班加点地请教。

除了认字记账,我还每天抽出半个时辰,给弟子们讲卫生知识。我教他们喝开水,把水烧开了再喝;教他们勤洗手,饭前便后要用皂角洗手;教他们处理伤口,用烈酒消毒,然后用干净的布条包扎。

一开始,弟子们都不适应。有的说“喝生水喝了一辈子,也没生病”,有的说“伤口脏了擦擦就行,哪那么多讲究”。我没强迫他们,而是找了几个受伤的弟子,亲自给他们处理伤口,用烈酒消毒,然后包扎好。没过几天,那些受伤的弟子伤口都愈合得很快,没有发炎化脓,而之前那些自己处理伤口的弟子,有的伤口已经感染,疼得直咧嘴。

这下不用我多说,弟子们都主动按照我教的方法做了。他们开始主动烧开水喝,饭前便后洗手,受伤了也会找懂卫生知识的弟子处理。没过多久,丐帮弟子生病的人数就明显减少了,尤其是痢疾、疮疡这些常见病,几乎再也没出现过。

赵老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次见到我都竖起大拇指:“林长老,您这学堂办得好啊!现在南舵的弟子,不仅身体结实了,脑子也灵光了,记账再也没出过错!”

我心里很高兴,但也没骄傲。我知道,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我还要把破蒙军训练好,把情报网优化好,让丐帮真正成为抗蒙的中坚力量。

可就在丐帮学堂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又出了岔子。

这天,我正在给弟子们讲卫生知识,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争吵声。我出去一看,只见几个净衣派的老弟子正和学堂的弟子争吵,为首的是净衣派的一个五袋弟子,叫沈明远,是沈文轩的堂弟,一直对我心怀不满。

“你们这些污衣派的下贱东西,也配读书写字?”沈明远指着学堂弟子的鼻子骂道:“读书是我们这些士大夫的事儿,你们就该在街头乞讨,守好你们的本分!”

学堂的弟子顿时火了:“你胡说!林长老说了,人人都能读书,凭啥我们不能学?”

“凭啥?”沈明远冷笑一声:“就凭你们肮脏不堪,满身臭味,配不上笔墨纸砚!我看这学堂就是瞎折腾,迟早要关门!”

“你敢骂我们!”一个年轻的弟子忍不住推了沈明远一把,沈明远立刻还手,双方扭打在一起。

我脸色一沉,大喝一声:“住手!”

听到我的声音,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沈明远看到我,脸上闪过一丝忌惮,但还是梗着脖子:“林长老,您来得正好!这些污衣派的弟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跟我们净衣派的人动手!”

“动手?”我盯着沈明远:“是你先辱骂弟子,挑起事端,还好意思说别人?”

沈明远脸色一变:“我只是实话实说,他们本来就不配读书!”

“谁规定污衣派弟子就不配读书?”我怒视着他:“丐帮不分污衣净衣,都是丐帮弟子!都是华夏儿女!现在蒙古人打过来了,正是需要大家同心协力的时候,你却在这里挑拨离间,辱骂同门,你配当丐帮弟子吗?”

沈明远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涨红了脸:“我……我只是看不惯他们装模作样!”

“装模作样?”我指着旁边一个正在认真写字的小弟子:“他叫小石头,从小父母双亡,在街头乞讨长大,现在每天乞讨回来,就来学堂学习,晚上还帮着记账,从来没叫苦叫累。你呢?除了仗着自己是净衣派弟子,欺负同门,你还会做什么?”

周围的弟子都纷纷指责沈明远:“就是!沈明远,你太过分了!”“林长老说得对,丐帮不分高低贵贱,都能读书!”

沈明远看着周围愤怒的目光,心里发虚,转身想走。

“站住!”我大喝一声:“按照丐帮规矩,辱骂同门、挑起内斗,该当何罪?”

执法堂的弟子立刻上前,拦住了沈明远。沈明远脸色惨白:“林长老,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错了就要受罚!”我沉声道:“罚你在学堂门口罚站三个时辰,给所有弟子道歉!以后每天必须来学堂上课,什么时候学会尊重同门,什么时候学会认字记账,什么时候再免罚!”

沈明远不敢反抗,只能低着头:“是,林长老。”

我看着他在学堂门口罚站,心里明白,净衣派的残余势力还在,他们不会轻易接受我的改革。但我不会退缩,为了丐帮,为了南宋,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我必须坚持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丐帮学堂越办越好,不仅襄阳总部的弟子来上课,周边分舵的弟子也纷纷赶来。我又在苏州、钱塘、四川等地设立了学堂分点,让更多的丐帮弟子有机会学习。

三个月后,第一批学员结业了。他们不仅能认上千个字,还能熟练记账、看懂简单的情报,有的甚至能给远方的分舵写书信。耶律齐看着这些变化,对我赞不绝口:“林越,你这改革真是太成功了!现在丐帮弟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提升了不少。”

我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改革,把破蒙军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把情报网建设得更完善,为抗蒙做好准备。”

耶律齐点了点头:“我相信你。以后丐帮的事儿,你多做主,我老了,精力跟不上了。”

我心里一阵感动,耶律齐对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这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手里握着青铜丐钵。钵身的符文已经点亮了一半,散发着淡淡的微光。自从完全激活魂晶后,传功钵的“时空感知”技能越来越强,我能隐约看到未来的片段,看到蒙古大军再次南下的阴影。

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