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11章 粮仓里的猫腻被意外发现

我蹲在襄阳西城门的流民安置点旁,看着老周头带着几个丐帮弟子给流民分粥,蒸汽裹着米香飘过来,混着泥土和阳光的味道,这是襄阳保卫战结束半个月来,最踏实的味道。

半个月前蒙古人撤兵时,襄阳城像被啃过的骨头,西城墙塌了半截,南门外的民房烧得只剩黑柱子,街上到处是断矛和破甲。现在再看,流民们有粥喝,弟子们在补城墙,连之前被蒙古人踩坏的菜畦,都有老妇人在重新撒种——活着的人,总在忙着把日子往好里拉。

“林长老!”小柱子拎着个布袋子跑过来,他是之前我在南舵带过的弟子,现在跟着负责粮仓清点,“赵舵主让我找您,说粮仓那边盘账,有几麻袋粮食对不上数,让您过去看看。”

我擦了擦手上的泥——刚才帮着搭棚子,手上沾了不少——应了声“就来”,跟老周头打了个招呼,跟着小柱子往粮仓走。

襄阳的丐帮粮仓在北城根,是几排土坯砌的大屋子,外面围着木栅栏,守粮仓的是两个五袋弟子,见了我赶紧掀开帘子。一进粮仓,一股陈米混合着干草的味道扑面而来,赵老栓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本账册,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林越你可来了!”赵老栓见了我,把账册往地上一摔,“你看看这账,上个月盘点还有三千二百石米,这半个月除了给流民分了八百石,按说该剩两千四百石,可刚才点下来,足足少了两百石!”

我捡起账册翻了翻,上面的字是用炭笔写的,歪歪扭扭,每一笔都记着“某日支粮多少,剩多少”,最后一页确实写着“余两千二百石”。我又走到粮堆旁,让小柱子找了个木尺,量了量粮堆的高度和长宽,心里算了算——按小米的密度,这堆粮确实比账上少了一截。

“是不是记错了?”我问赵老栓,“或者分粮的时候多给了?”

“不可能!”赵老栓急得脸红,“分粮的时候我都盯着,每人一碗,不多不少,账也是我亲自记的,一笔一笔都对过!”

旁边守粮仓的弟子也赶紧说:“林长老,我们俩日夜守在这儿,除了分粮的时候开门,其他时候连苍蝇都飞不进来,没见有人偷粮啊!”

我绕着粮堆走了两圈,眼睛扫过粮仓的角落。这粮仓是土坯墙,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墙角堆着一些装粮的空麻袋,还有几个用来盛粮的木斗。突然,我注意到粮堆旁边的地面,有一块土的颜色比别的地方浅,而且看着像是被人挖过又填回去的。

“小柱子,拿把铲子来。”我指着那块浅土说。

小柱子跑出去找了把铁铲,我接过铲子,顺着那块浅土往下挖。刚挖了两寸,就碰到了硬东西——不是黄土,是木板。我心里一动,加快了挖掘的速度,没一会儿,一块两尺见方的木板露了出来,掀开木板,下面是个黑黝黝的洞口,一股潮湿的霉味涌了上来。

“这是……”赵老栓凑过来看,眼睛瞪得溜圆,“粮仓底下怎么会有洞?”

我让小柱子点了个火把,往洞里照了照。洞不深,也就一人高,里面堆着几个麻袋,袋子口开着,露出里面的小米——跟粮仓里的粮一模一样。我把麻袋拖出来,一共五个,打开一个量了量,一袋差不多四十石,五袋正好两百石。

“这是谁弄的?”赵老栓气得直跺脚,“敢在丐帮粮仓底下挖洞藏粮,不想活了!”

我蹲在洞口,看了看洞壁的土——挖得很规整,不像是临时挖的,而且洞壁上没有多少潮气,说明这洞挖了有些日子了。我又摸了摸洞口的木板,上面有几道划痕,像是用刀刻的,凑近了看,划痕里还沾着点黑色的东西,闻了闻,有股淡淡的墨香。

“这划痕像是新的。”我指着木板说,“而且这墨香,跟咱们丐帮账房用的墨不一样——咱们用的是松烟墨,味道淡,这墨里掺了麝香,是上等的徽墨,一般弟子用不起。”

赵老栓愣了愣:“徽墨?那不是净衣派那些人常用的吗?之前柳长风在的时候,他手下的弟子就爱用这玩意儿。”

我心里咯噔一下。柳长风叛乱被平定后,净衣派的核心分子虽然被处置了,但还有些外围弟子留在丐帮,大多被分配到了后勤岗位,比如账房、粮仓这些地方。难道是这些人还不死心,想偷粮私藏?

“赵舵主,你去查查最近半个月,谁负责过粮仓的账房,还有谁来过粮仓。”我对赵老栓说,“尤其是净衣派的那些弟子,一个个都要问到。”

赵老栓应声出去了,我让小柱子和守粮仓的弟子把洞里的粮搬出来,重新归到粮堆里,又把洞口盖好,假装什么都没发现——要是打草惊蛇,说不定就抓不到人了。

我坐在粮仓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摩挲着青铜丐钵——这半个月来,我忙着安置流民、修补分舵,没怎么研究它,现在碰到这事,突然想试试它的“辨伪”技能。我把青铜丐钵放在刚才那块浅土上,指尖碰了碰钵身,没一会儿,钵身微微发热,钵底的符文亮了一下,眼前似乎闪过一个模糊的人影——一个穿着净衣派服饰的弟子,半夜里拿着铲子在挖洞,身边还跟着一个人,手里拿着账册。

人影很快消失了,我心里有了数——偷粮的确实是净衣派的人,而且不止一个,还有人在账上做了手脚。

没一会儿,赵老栓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单:“林越,查出来了!最近半个月,负责粮仓账房的是净衣派的吴三,还有一个叫李茂的净衣派弟子,每天都来粮仓‘帮忙’,说是帮着整理麻袋,可守粮仓的弟子说,他每次来都往粮堆后面钻,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不对劲!”

“吴三?李茂?”我记得这两个人,吴三之前是柳长风手下的账房先生,李茂是柳长风的贴身弟子,叛乱的时候没敢跟着闹事,所以只被降了一级,留在了后勤。

“走,去账房找吴三。”我站起身,把青铜丐钵揣进怀里,跟着赵老栓往账房走。

丐帮的账房在总部大院的东厢房,一共三间屋子,吴三就在最里面那间。我们进去的时候,吴三正趴在桌上算账,见了我们,赶紧站起来,脸上堆着笑:“林长老,赵舵主,您二位怎么来了?”

我没跟他废话,直接把账册扔在桌上:“粮仓的粮少了两百石,账上却没记,是不是你改的账?”

吴三的脸一下子白了,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林长老,您这话可不能乱说啊!账都是我一笔一笔记的,怎么会错呢?是不是盘点的时候数错了?”

“数没数错,你心里清楚。”我盯着他的眼睛,“粮仓底下有个洞,里面藏了两百石粮,你要不要跟我去看看?”

吴三的腿一下子软了,差点坐在地上,嘴里喃喃着:“不是我……是李茂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改账,就杀了我……”

“李茂在哪儿?”我问。

“他……他说今天要把粮运出去,应该在南门外的破庙里等着……”吴三哆哆嗦嗦地说。

我让赵老栓把吴三看住,自己带着小柱子和两个五袋弟子,往南门外的破庙跑。南门外的破庙我知道,就是我刚穿越过来时待的那座,现在已经没人住了,正好用来藏东西。

我们赶到破庙的时候,庙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沙沙”的声音。我示意弟子们埋伏在庙外,自己悄悄推开门,往里一看——李茂正带着两个壮汉,往马车上搬麻袋,麻袋里装的正是粮仓里的米。

“李茂,你倒是挺会找地方藏粮啊!”我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青铜丐钵,“柳长风都死了,你还想替他卖命?”

李茂回头见了我,脸色一变,从腰里拔出刀:“林越,少管闲事!这粮是我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今天我非要运走不可!”

那两个壮汉也跟着拔出刀,朝我扑过来。我侧身躲开,手里的青铜丐钵往其中一个壮汉的刀上一挡,“当”的一声,壮汉的刀被震飞,手腕也麻了。另一个壮汉趁机砍过来,我抬腿踹在他的肚子上,他“哎哟”一声倒在地上。

李茂见两个壮汉都被打倒,转身想跑,我几步追上他,一把抓住他的后领,把他按在地上:“说,你偷粮是想干什么?是不是还有其他同伙?”

李茂挣扎着,嘴里还硬气:“我就是想把粮运出去卖了,换点钱跑路,没同伙!”

我把青铜丐钵放在他的头顶,指尖碰了碰钵身,“辨伪”技能再次激活。眼前闪过李茂和几个净衣派弟子在酒馆聚会的画面,其中一个人说:“蒙古大汗说了,只要我们能搞到丐帮的粮草,就给我们好处,等蒙古大军再打过来,我们就是内应!”

原来如此,他们不只是偷粮,还想当蒙古人的内应!我心里的火一下子上来了,揪着李茂的衣领:“你们还跟蒙古人有勾结?说,还有哪些人?”

李茂被我吓得脸都绿了,再也不敢嘴硬:“有……有张四、王二,还有账房的吴三……我们本来想把粮运给蒙古密使,然后跟他们一起逃出去……”

我让弟子把李茂绑起来,然后派人去抓张四和王二。没一会儿,弟子们就把人带了回来,这两个人见李茂被抓,也不敢反抗,一五一十地招了——他们确实跟蒙古密使联系过,想偷了丐帮的粮草,然后投靠蒙古,等着蒙古大军再来的时候,里应外合攻破襄阳。

“把他们都押到耶律帮主那里,让帮主亲自处置。”我对弟子们说,心里却松了口气——还好发现得早,要是真让他们把粮运给蒙古人,还当了内应,下次蒙古人再来,襄阳就危险了。

我回到粮仓,看着重新归位的粮食,又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这半个月来,我总觉得战后的日子能安稳几天,却忘了蒙古人从来不会善罢甘休,净衣派的残余势力也还在蹦跶。看来,想真正安稳下来,还得把这些隐患都清除干净。

正想着,小柱子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林长老,刚才在李茂的马车上发现的,里面好像是些书信。”

我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是几封信,信纸是蒙古人的羊皮纸,上面写着蒙古文。我虽然不认识蒙古文,但青铜丐钵碰到信纸时,突然发热,钵身的符文亮了起来,眼前浮现出书信的内容——上面写着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命令,让密使联系丐帮的净衣派弟子,夺取丐帮的粮草和情报,还提到了“传功钵”,说“传功钵藏于南宋境内,若能夺取,可掌控丐帮,瓦解南宋江湖势力”。

传功钵?他们竟然知道传功钵的事!我心里一惊,手里的信纸都差点掉在地上。之前方鹤鸣长老说过,传功钵的最后一个线索在漠北蒙古王庭,现在蒙古人也在找传功钵,要是让他们先找到,后果不堪设想。

我把书信收好,快步往耶律帮主的住处走。这件事,必须马上跟耶律帮主商量——看来,去漠北找传功钵的事,不能再拖了。

走到耶律帮主的住处门口,我深吸了口气,推开了门。耶律帮主正坐在桌前看情报,见我进来,抬头问:“林越,粮仓的事处理完了?”

我把书信放在桌上,把李茂等人跟蒙古人勾结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说:“帮主,蒙古人也在找传功钵,而且知道传功钵能掌控丐帮,我们必须尽快去漠北,找到传功钵的最后线索。”

耶律帮主拿起书信,眉头越皱越紧,看完后,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这群叛徒!还有蒙古人,真是阴魂不散!”

他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着我:“去漠北太危险了,蒙古王庭戒备森严,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我不是一个人去。”我说,“苏晴姑娘之前说过,要是有需要,她可以跟我一起去,还有情报堂的陈默,他擅长追踪,有他们帮忙,能安全不少。”

耶律帮主点了点头,又叮嘱道:“你们一定要小心,蒙古人现在肯定加强了戒备,要是实在找不到线索,就先回来,别硬来。丐帮不能没有你。”

我心里一暖,点了点头:“帮主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出发前,我想把襄阳的防御经验整理成手册,交给曹友闻将军,让他在其他边境城池推广,这样就算我们去了漠北,南宋的防线也能稳固些。”

“好主意。”耶律帮主赞许地看着我,“你办事,我放心。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跟我说。”

从耶律帮主的住处出来,天色已经暗了,襄阳城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映着修补好的城墙,显得格外温暖。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又看了看远处的流民安置点——那里还有人在点灯,像是黑暗中的星星。

为了这些星星,为了襄阳,为了南宋,漠北这一趟,我必须去。而且,我有种预感,这一趟漠北之行,不仅能找到传功钵的线索,说不定还能揭开更多关于穿越的秘密。

我加快脚步往自己的住处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整理防御手册、安排丐帮的事务、跟苏晴和陈默商量行程,还有,得准备些漠北用的东西,比如防寒的衣服、抗饿的干粮……这一趟,注定不会轻松,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