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12章 流民点遭泄引兵祸 巧布局退敌获威名

我攥着南舵副舵主的铁牌回到分舵时,已是掌灯时分。赵老栓早让人收拾好了一间偏院,虽不大,但有床有桌,比之前挤在破庙里强了百倍。我刚把青铜丐钵放在桌上,就见院门外探进来个脑袋,是之前跟我一起参加考核的小乞丐狗蛋,如今已是三袋弟子,负责流民安置点的杂事。

“林副舵主,您可回来了!”狗蛋跑进来,脸上带着急色,“安置点那边出事了,今儿下午来了伙官差,说是要查‘聚众谋反’,赵舵主正跟他们周旋呢!”

我心里“咯噔”一下,流民安置点是上个月刚设的,就在南舵外的废弃窑厂,拢共住了两百多号流民,都是从蒙古边境逃过来的,怎么突然扯到“谋反”了?我抓起铁牌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问:“官差带了多少人?领头的是谁?”

“带了足有两百号兵,手里都拿着刀枪,领头的是个姓王的通判,凶得很!”狗蛋跟在我身后,跑得气喘吁吁,“赵舵主说咱们是合法安置流民,可那王通判不听,说有人举报咱们私藏兵器,还说要封了安置点,把流民都抓去充军!”

我脚步一顿,心里瞬间有了数——这八成是净衣派搞的鬼。上次舵主大会上我驳了柳长风的面子,沈文轩更是被我气得脸色铁青,他们准是瞅准了流民安置点做文章,想借朝廷的手给我个教训。

等赶到废弃窑厂时,场面已是剑拔弩张。两百多号宋军列着队站在窑厂外,手里的长矛闪着寒光;赵老栓带着几十个丐帮弟子挡在门口,流民们缩在窑厂里,吓得瑟瑟发抖。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胖子正指着赵老栓骂:“你个老叫花子,别给脸不要脸!朝廷旨意在此,再敢阻拦,就是抗旨不遵!”

“王通判,”我拨开人群走过去,抱了抱拳,“在下襄阳南舵副舵主林越,敢问我丐帮安置流民,犯了哪条王法?何来‘聚众谋反’一说?”

王通判斜着眼睛上下打量我,鼻子里哼了一声:“你就是林越?听说你小子在舵主大会上挺能说?我告诉你,有人举报你们私藏兵器,意图不轨!今儿这安置点,我查定了!流民也得带走,交由官府处置!”

“哦?不知是何人举报?”我盯着他的眼睛,故意提高声音,“这安置点里都是老弱妇孺,每日靠乞讨和分舵接济过活,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兵器谋反?怕是有人故意造谣,想挑拨朝廷与丐帮的关系吧?”

周围的流民听到这话,顿时炸开了锅。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颤巍巍地走出来:“官老爷,俺们都是逃难来的,只求有条活路,哪敢谋反啊!您可不能听旁人胡说!”

“就是就是!”几个年轻些的流民也跟着喊,“丐帮的好心人给俺们饭吃,给俺们地方住,俺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做反事!”

王通判被吵得心烦,猛地拔出腰刀:“反了你们!再敢喧哗,通通抓起来!来人,给我冲进去搜!”

宋军士兵刚要往前冲,赵老栓突然喊了一声:“慢着!”他从怀里掏出块令牌,高高举起,“这是丐帮总部的令牌,襄阳知府大人亲自批的流民安置文书!你要是敢硬闯,就是不给丐帮和知府大人面子!”

王通判盯着令牌,脸色变了变,却还是硬着头皮说:“什么令牌文书,我只奉主和派李大人的命令!今儿这事儿,没完!”

我心里冷笑,果然是主和派的人。主和派一向跟蒙古眉来眼去,如今丐帮要跟主战派合作抗蒙,他们自然是急了,想借着这事儿打压丐帮。我凑到赵老栓耳边,低声说:“舵主,硬拼不行,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逼走。您先稳住他们,我让人去收集王通判和李大人的把柄。”

赵老栓点点头,故意提高声音跟王通判周旋:“王通判,凡事得讲证据!你说我们私藏兵器,那就请你派人进去搜,要是搜不出来,你得给丐帮和流民们赔礼道歉!”

王通判以为我们心虚,立刻答应:“好!这可是你说的!来人,进去搜!仔细点搜,特别是那些破窑洞里,别放过任何角落!”

趁着宋军士兵进去搜查的功夫,我拉过狗蛋和几个机灵的丐帮弟子,压低声音吩咐:“你们赶紧去城里查,王通判最近有没有贪赃枉法的事儿,还有那个李大人,他跟蒙古人有没有来往。重点查城南的粮铺和驿站,主和派的人常在那些地方跟蒙古密使接触。记住,一定要找确凿的证据,比如书信、账本什么的!”

弟子们领命而去,我则回到窑厂门口,看着宋军士兵在窑洞里翻来翻去。流民们的东西少得可怜,除了几件破衣服、几个讨饭的碗,连块像样的木头都没有,更别说兵器了。折腾了半个时辰,领头的士兵满头大汗地跑出来,对王通判摇了摇头:“大人,没搜到兵器,连铁器都没几件。”

王通判脸色铁青,却还嘴硬:“不可能!肯定是你们藏得隐蔽!再搜!”

“王通判,”我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嘲讽,“搜了这么久都没搜到,你是不是该给我们个说法?还是说,你根本就是奉了别人的命令,故意来找茬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丐帮情报堂的弟子回来了,为首的正是负责襄阳城内情报的陈默。他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个账本和几封书信,快步走到我身边,低声说:“林副舵主,查到了!王通判上个月贪了朝廷拨给流民的赈灾粮,都卖给了城南的粮铺;还有这个李大人,跟蒙古密使通过信,信里说要借朝廷的手打压丐帮,好让蒙古顺利南侵!”

我接过账本和书信,心里有了底,举起手里的东西对王通判说:“王通判,你别急着搜了,还是看看这些东西吧!这是你贪赃枉法的账本,还有李大人跟蒙古密使勾结的书信,要是我把这些交给知府大人,或者送到京城给皇上看,你说会是什么后果?”

王通判的脸瞬间变得惨白,盯着我手里的账本和书信,嘴唇哆嗦着:“你……你这是伪造的!我没有贪粮,李大人也不可能跟蒙古人勾结!”

“是不是伪造的,你心里清楚。”我冷笑一声,转头对围观的百姓喊道,“大伙儿都来看看!这位王通判,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把给流民的赈灾粮贪了卖钱;还有他背后的李大人,吃着大宋的饭,却跟蒙古人暗中勾结,想打压咱们丐帮,好让蒙古人顺利打过来!这样的官,配当大宋的官吗?”

周围的百姓本来就对官差欺压流民不满,这会儿听到这话,顿时群情激愤。有人捡起地上的石头,大声喊:“打倒贪官!打倒通敌叛国的奸贼!”

王通判吓得腿都软了,要是百姓真闹起来,他这两百号人根本镇不住。他慌忙对我拱手:“林副舵主,误会,都是误会!是我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不该来这儿闹事!我这就走,这就走!”

“想走可以,”我拦住他,“但你得答应我两件事。第一,把贪的赈灾粮还回来,送到流民安置点;第二,回去告诉李大人,丐帮不是好欺负的,要是再敢跟蒙古人勾结,损害大宋的利益,我定要将他的罪证公之于众!”

王通判连连点头:“答应!我都答应!粮我明天就送过来,一定转告李大人!”说完,他慌忙带着宋军士兵灰溜溜地走了。

流民们顿时欢呼起来,围着我和赵老栓连连道谢。那个拄拐杖的老汉更是跪了下来,我赶紧把他扶起来:“老人家,使不得!咱们丐帮本就该护着百姓,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

赵老栓拍着我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好小子,真有你的!今儿要是没有你,咱们不仅要被官差刁难,流民们还得遭殃!”

我叹了口气:“这事儿还没完。沈文轩和柳长风既然敢这么做,往后肯定还会找咱们的麻烦。咱们得赶紧把安置点的防务加强,再让情报堂的弟子多盯着点净衣派和主和派的人,免得再出意外。”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赵老栓忙着整顿安置点的防务,又让人在周围设置了暗哨,一旦有陌生人靠近,立刻就能察觉。王通判也还算守信用,第二天就把贪的赈灾粮送了过来,足足有五十多石,够流民们吃上好一阵子了。

这天傍晚,我正在安置点给流民们讲卫生知识,教他们喝开水、勤洗手,免得染病,陈默突然跑了过来,脸色凝重:“林副舵主,出事了!沈文轩带着十几个净衣派弟子,在分舵门口闹事,说您‘勾结流民,意图谋反’,要让您跟他去总部说理!”

我心里一沉,沈文轩这是贼心不死,想用“谋反”的罪名把我拉下水。我对赵老栓说:“舵主,您在这儿盯着安置点,我去会会沈文轩。”

赵老栓担心地说:“要不要带些弟子过去?沈文轩那小子武功不弱,身边还有几个净衣派的高手。”

“不用,”我摇了摇头,“我一个人去就行。要是带太多人,反倒落人口实,说咱们仗势欺人。”

我来到分舵门口时,沈文轩正站在台阶上,穿着件干净的锦袍,手里拿着根打狗棒,身后跟着十几个净衣派弟子,个个都带着敌意。看到我过来,沈文轩冷笑一声:“林越,你可算出来了!你勾结流民,私藏粮食,还敢对抗朝廷官差,简直是胆大包天!我限你立刻跟我去总部,向帮主和长老们请罪!”

“沈师兄,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我站在台阶下,不卑不亢地说,“我丐帮安置流民,是经知府大人批准的,有文书为证;我对抗官差,是因为王通判贪赃枉法,还想诬陷我们谋反,我手里有他贪粮的账本和李大人通敌的书信,这些都可以交给帮主和长老们查验。倒是你,沈师兄,王通判来闹事的前一天,有人看到你跟他在城南的茶馆见面,不知道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沈文轩的脸色瞬间变了:“你……你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见过王通判?”

“是不是胡说八道,一问便知。”我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扬了扬,“这是情报堂弟子查到的,你最近跟净衣派的几个舵主来往密切,还多次去柳长风长老府上,不知道你们在谋划些什么?要是我把这些都交给执法长老周沧,你说他会怎么处理?”

沈文轩气得脸色铁青,却不敢动手——他知道我武功不差,上次考核时他亲眼见过我打败净衣派的弟子,而且这里是南舵的地盘,真闹起来,他讨不到好。他咬了咬牙:“林越,你别得意!咱们走着瞧!”说完,带着净衣派弟子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沈文轩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净衣派和主和派绝不会善罢甘休,往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了。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感觉它微微发热,像是在提醒我要小心应对。

几天后,襄阳总部传来消息,耶律齐帮主得知了流民安置点的事,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夸我“有勇有谋,维护了丐帮和百姓的利益”,还让情报堂的弟子全力配合我,彻查主和派与蒙古人的勾结。柳长风和沈文轩本想借机发难,见帮主态度明确,也只能暂时收敛。

这天晚上,我正在偏院里研究青铜丐钵,突然听到院门外有脚步声。开门一看,是方鹤鸣长老,手里还拿着个卷轴。

“方长老,您怎么来了?”我赶紧请他进屋。

方鹤鸣坐在桌边,看着桌上的青铜丐钵,缓缓说:“我听说了你在流民安置点的事,做得很好。沈文轩和柳长风想借朝廷的手打压你,却没想到反被你抓住了把柄,倒是让你在丐帮里赚足了威望。”

“都是多亏了长老之前的指点,还有情报堂的弟子帮忙。”我谦虚地说。

方鹤鸣笑了笑,把手里的卷轴递给我:“这是我从传功堂的古籍里找到的,关于青铜丐钵的线索。你这青铜丐钵,确实是初代传功钵,要想完全解锁它的能力,得集齐丐帮的三大信物线索。”

我接过卷轴,展开一看,上面画着三个模糊的图案,旁边写着几行小字:“传功钵之秘,藏于三物之中。其一在江南苏州,寒山寺钟楼下;其二在西北敦煌,莫高窟石室内;其三在漠北草原,蒙古王庭处。集齐三物,方可解锁传功钵终极之力。”

“苏州?”我心里一动,“长老,您的意思是,我得去苏州寻找第一个线索?”

“没错。”方鹤鸣点点头,“苏州分舵由净衣派的钱坤掌管,他是柳长风的弟子,对你怕是不会太友好。你去苏州的时候,得多加小心,切记不要声张,免得被净衣派或其他势力察觉。”

我攥紧卷轴,郑重地说:“弟子记住了。等我把南舵的事务安顿好,就立刻动身去苏州。”

方鹤鸣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好。丐帮的未来,或许就要靠你了。蒙古人很快就要打过来了,咱们得尽快解锁传功钵的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把握对抗蒙古。你多保重,有什么事,随时通过传功堂的信鸽联系我。”

送走方鹤鸣,我看着桌上的青铜丐钵和卷轴,心里充满了斗志。从穿越到南宋,从一个底层的污衣弟子,到如今的南舵副舵主,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接下来,我不仅要应对净衣派和主和派的阴谋,还要去苏州寻找传功钵的线索,更要准备迎接蒙古人的入侵。

但我不怕。我有现代的知识和格斗技巧,有青铜丐钵的神秘能力,还有丐帮弟子和百姓的支持。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守住丐帮的草根本心,守住大宋的百姓,哪怕只能改变一点点历史,也值了。

我拿起青铜丐钵,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符文,感觉它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微微发热。或许,这传功钵不仅是一件信物,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跨越时空的责任。而我,林越,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必须扛起这份责任,为了丐帮,为了大宋,也为了华夏的文明传承,拼尽全力,一战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