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晚风卷着落叶,打在刑侦支队办公室的窗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叶辰刚整理完“裁缝”案的最新线索,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王梓涵”。
“喂,梓涵?”
“叶辰!还没下班吧?正好,加启从省厅培训回来了,萧婷今天案子也刚开庭结束,听泉和张译也难得不值班,怎么样,老地方聚聚?”王梓涵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轻快,背景音里似乎还有何加启熟悉的笑骂声。
叶辰看着窗外渐沉的夜幕和桌上堆积的卷宗,几乎要下意识拒绝,但“老地方”三个字和听筒里传来的、依稀可辨的几位老同学的声音,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他周身的疲惫和紧绷。
“好,我马上到。”他听见自己这样说。
“老地方”餐馆依旧藏在那个不起眼的街角,招牌比记忆中还斑驳了几分。推开那扇熟悉的、带着油渍的木门,喧嚣的热浪和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时光拉回了十几年前。
“这边!叶辰!”
靠窗最里侧的那张圆桌,五个身影同时站了起来。微胖的何加启穿着夹克,笑容憨厚,眼角纹路深了些;萧婷挽着长发,检察制服外套搭在椅背上,眼神清亮锐利;王梓涵还是那副不修边幅的样子,袖口沾着不知是墨水还是咖啡的痕迹;林听泉笑容温和,带着基层民警特有的亲和力;张译则扶了扶眼镜,手里还拿着手机,似乎在处理什么文件。
“抱歉,来晚了,队里有点事。”叶辰笑着走过去,自然地拉开唯一空着的椅子坐下。位置,还是当年他常坐的那个。
“就等你了!服务员,上酒!”何加启大手一挥,颇有当年做团支部书记时的架势,“叶辰,你现在可是咱们市局的名人了,想跟你吃顿饭都得排队预约啊!”
“启哥,你就别拿我开涮了。”叶辰无奈摇头,拿起茶壶给几位老同学续上茶水。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又因岁月打磨而略显成熟的脸庞,心底深处某个冰冷坚硬的角落,悄然融化。
酒菜上桌,气氛很快热络起来。几杯啤酒下肚,话题便从各自的近况,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共同的事业。
“叶辰,你上次那个‘蓝月’案,干得是真漂亮!”王梓涵用力拍了拍叶辰的肩膀,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佩服,“我们队里都在传,说你那双眼睛跟X光似的,凶手藏哪儿都能给你扫出来。”
萧婷夹了一筷子青菜,接口道:“检察院那边也讨论得很热烈。证据链做得扎实,心理动机分析到位,公诉很顺利。叶辰,你这办案水平,越来越有老刑警的风范了。”她说话一如既往的条理清晰,带着检察官特有的严谨。
叶辰抿了口酒,谦逊道:“运气好,加上团队协作。比不上你们,启哥在省厅学习,眼界更开阔;婷姐你现在办的案子,哪个不是硬骨头?梓涵天天跟重案打交道;听泉在基层,那是真正的一线;张译在法制,是给咱们办案把关的。”
林听泉笑道:“你就别给我们戴高帽了。我们那都是按部就班,跟你这动不动就搞出个大新闻的没法比。不过说真的,叶辰,你现在名气大了,盯着你的人也多,自己得多当心。”
他这话说得随意,却让叶辰心中微微一动。林听泉在基层,消息来源杂,他这似是随口一提的提醒,未必是空穴来风。
张译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听泉说得对。法制这边最近也收到一些……嗯,比较模糊的反馈。叶辰,你风头太劲,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办案子的时候,程序上一定要格外注意,别让人抓到把柄。”他话说得含蓄,但意思大家都懂。
何加启摆摆手:“哎哎哎,好好的聚会,说这些干什么!咱们小叶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来,喝酒!还记得当年在警校,咱们六个偷摸翻墙出去吃宵夜,被教导主任逮住,罚跑操场二十圈吗?”
话题瞬间被引向了充满笑与泪的青春回忆。谁第一次实弹射击脱靶,谁在格斗训练中被摔得最惨,谁帮谁给心仪的女生递过情书……那些早已泛黄的记忆碎片,在酒精和笑声中被重新拼接,鲜活如昨。
叶辰看着眼前笑闹的众人,听着他们提及那些他几乎快要遗忘的细节,眼眶有些发热。前世,他沉沦后,刻意疏远了这些越来越出色的同学,总觉得自惭形秽。如今重坐于此,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同窗情谊,从未因时间和地位的变化而褪色。
“说起来,最可惜的还是老周……”王梓涵喝得有点多,声音低沉下来,“要是他还在,看到咱们几个现在这样,不知道得多高兴。”
提到牺牲的班长周峰,桌上的气氛瞬间沉寂下来。当年那个背着崴脚的叶辰跑完体能测试、总把“当警察要对得起这身警服”挂在嘴边的热血青年,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五岁。
叶辰默默端起酒杯:“敬老周。”
其他五人神情肃穆,同时举杯:“敬老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