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歇结束,会议继续进行。但叶辰能清晰地感觉到,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变得不同了。
之前或许因为他年轻、因为照海是“新晋”,多少带着些审视或忽略,此刻却多了几分探究、重视,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的司长在做会议总结时,语气明显加重了几分:“……这次交流会,我们听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区,比如照海市,他们的探索非常接地气,聚焦于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痛点,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这种聚焦实际问题、服务市场主体的务实作风,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
虽然没有点名,但“照海”二字被特意提出,其指向性不言自明。会场内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叶辰身上。
午餐时,那位之前对叶辰有所不满、甚至试图施加影响的韩天胜副省长,竟然主动端着餐盘,坐到了叶辰这一桌。
“叶辰同志,辛苦了。”韩天胜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与之前电话里透出的强势判若两人,“刚才陈老和你交流,我们都看到了。陈老是我们经济战线的老前辈,眼光毒辣,他能肯定,说明你们照海的工作确实做到了点子上。”
他话锋一转,开始关心起照海的“具体困难”:“你们在推进智能化改造中,还有什么难处?省里最近也在研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嘛!”
叶辰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这是风向变化后对方态度的自然调整。他依旧保持着谦逊和恭敬,简要汇报了几个技术人才引进和跨部门数据打通方面的共性难题,既表达了实际需求,又没有趁机提过分要求,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嗯,这些问题确实存在,省里会统筹考虑。”韩天胜点点头,没有再提让他为省里宏大规划背书的事。这顿饭,吃得表面一团和气,内里却心思各异。
会议一结束,叶辰没有在京城多做停留,立刻返回照海。
飞机一落地,他甚至连家都没回,直接赶到市政府,召开了高新区领导小组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核心班子成员悉数到场。叶辰没有渲染在京城的“风光”,而是神情严肃地传达了会议精神,重点强调了陈继平老领导的指示。
“同志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八个字,不仅仅是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更应该成为我们照海高新区深入骨髓的工作理念和核心标签!”
叶辰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凝,“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坚持的路子走对了!但也意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外界现在会用更高的标准、更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
他当即部署了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政研室牵头,工信局、科技局配合,立刻启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的研发工作。陈老对这个方向表示了兴趣,我们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框架和试点方案!”
“第二,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重新梳理我们所有的对外宣传材料和口径。凡是带有浮夸、冒进色彩的词语,一律清除。我们要塑造的,是一个‘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形象,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空想家。”
“第三,各个部门,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重新审视。看看哪些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哪些措施还不够‘精准滴灌’。我们要用更多的‘微创新’、‘小改进’,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大能量’。”
他的指令清晰而有力,与会人员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们明白,照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风口上,但这个风口,只青睐那些真正做实事的“笨人”。
消息总是长着翅膀。叶辰在京获得陈老肯定的消息,比他本人更早传回了叶家老宅。
叶辰主动给爷爷叶正宏打去了电话,详细汇报了会议情况,特别是与陈老交流的每一个细节。
电话那头,叶正宏静静地听着,直到叶辰说完,才缓缓开口,只说了八个字:“静水深流,戒骄戒躁。”
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这是在告诫叶辰,越是得到认可,越要沉得住气,越要保持低调和清醒。叶辰深深记在心里。
大伯叶卫邦也打来了电话,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如释重负:“叶辰,干得漂亮!这下算是彻底稳了!家里这边你放心,该切割的已经基本到位,一些新的‘桥梁’也正在搭建中。”他所谓的“桥梁”,自然是指与“务实派”中新生力量建立联系渠道。
三姑叶卫华的信息则更具体,她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陈老回去后,在参加一个内部经济形势分析的小范围会议时,确实又提到了照海的案例,认为‘这种立足于服务微观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地方探索,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 这无疑是对照海模式更高层次的背书。
然而,就在叶家上下为初步的战略胜利感到鼓舞时,潜藏在水面下的暗流,也开始涌动反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