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士婉拒的消息,像一根细小的冰刺,扎在叶辰心间,虽不致命,却带来清晰的寒意和提醒。
资金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照海的财政底子,确实无法与富庶的苏南地区硬碰硬地拼“财力”。
“理由仅仅是安家费和启动资金吗?”叶辰睁开眼睛,问道,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波澜。
张赫翻看了一下手中的备忘录,回答道:“对方人事部门回复得很官方,主要是待遇和发展平台的因素。不过,我私下通过学校的关系侧面了解了一下,赵博士的夫人是医生,对沿海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比较看重,他们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教育问题也是重点考量。”
叶辰微微颔首。这就对了。
到了赵博士这个层级的人才,单纯的薪资数字固然重要,但已不是决定性因素。
他们追求的,是一个能让家人安心、让事业有奔头的“完整生态”。
“知道了。”叶辰只说了一句,便不再言语,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让张赫请来了人社局局长周明,以及教育局、卫健委的负责同志。
没有过多的寒暄,叶辰直接抛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为引进的顶尖人才,提供全省乃至全国都能排上号的、定制化的医疗和教育服务,有多大操作空间?难点在哪里?”
几位局长面面相觑,都有些诧异。教育局长率先开口,面露难色:“市长,咱们照海一中和实验中学虽然不错,但和省城的顶尖中学比,还是有差距。短期内要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吸引顶尖师资,难度很大,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
卫健委主任也补充道:“医疗资源也是如此。我们的市人民医院在周边地市算领先,但和一线城市、甚至和省会的几家大医院比,专科优势不明显。专家号难求、某些特殊药品短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叶辰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困难陈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我明白你们的难处。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照海的整体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到一线城市的标准。”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能不能开辟一条‘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为特定层次的人才,提供超越常规的服务?”
他看向教育局长:“比如,我们能否与省城的顶尖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开通‘异地优质教育资源直通车’?或者,在我们最好的中学里,设立一个‘人才子弟班’,集中最优师资,实行小班化、个性化教学?哪怕只有一个班,也能解决核心人才的后顾之忧。”
教育局长眼神一亮,迅速在心里盘算着可行性:“市长,这个思路可以!与省城名校合作,以前有过尝试,但力度不够。如果市里强力推动,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完全可以操作!设立特殊班级,集中资源,也能办到!”
叶辰又看向卫健委主任:“医疗呢?我们能不能与省人民医院,甚至邻省的顶尖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
“或者,为我们的人才及其直系亲属,提供定点医院、定点专家的‘优先预约、优先诊疗、优先住院’服务?形成一个内部的、高效的医疗保障闭环?”
卫健委主任立刻点头:“这个完全可以!建立绿色通道在技术上没有障碍,主要是协调和投入问题。如果能纳入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我们一定全力落实!”
“好!”叶辰站起身,语气果断,“周局长,你牵头,联合教育局、卫健委,在一周内,拿出一个《照海市高层次人才‘管家式’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不要怕目标定得高,思路要打开!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那些像赵博士一样的人才看到,来照海,他们和家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工资单上的数字,更是一份全方位的、用心用情的保障和尊重!”
“是!市长!”周明感到一阵振奋,立刻领命。他知道,叶市长这是要下决心在软环境上实现突破,打一场差异化的人才争夺战。
处理完人才问题,叶辰刚端起已经凉了的茶杯,保密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省委办公厅的正式通知:省委书记叶卫国将于下周视察照海市,并重点听取高新区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该来的,终究会来。而且是在他身世秘密被揭开之后。
叶辰放下茶杯,感觉那份刚刚压下去的压力,又悄然回来了几分。
这次的汇报,意义已然不同。
它不仅关乎工作,更关乎他如何在那位“四叔”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定力。
他深吸一口气,对张赫道:“通知高新区筹备组所有成员,半小时后开会。另外,把我接下来两天不必要的行程全部推掉。”
他必须全力以赴,准备一份能让省委书记满意,也能让所有潜在质疑者无话可说的汇报。这场硬仗,他不能有丝毫闪失。
省委书记视察的日程确定,如同在照海市政坛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到每一个相关角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